巧设疑问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闸门的钥匙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铺平道路。
  关键词:巧设疑问;创新思维;质疑引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2-0047-02
  引    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智力潜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铺平道路。
  一、循循善诱,萌发创新思维火苗
  教师的职责在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笔者教学“求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求体积公式,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方式围绕“如何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这一问题展开,学生畅所欲言,有些学生说:可以把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在分别量出长宽高后就能得出相应的体积。于是,笔者让学生继续讨论:“假如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经过激烈的研讨,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先将它捏成长方体,求出相应体积。接着,笔者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假若是学校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能否计算出正确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的师生互动已经进入了高潮,学生切身感悟兩个要领:一是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统一公式;二是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然理解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温故知新,推动学生的迁移性创新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温故知新的办法,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勇于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使他们逐步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
  类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运用旧知识迁移创新的本领,并轻松推导出计算法则,这也提升了他们的迁移性创新思维。
  三、质疑引趣,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步增强。因此,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提供质疑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析疑、解疑。尤其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利于其树立创新意识。
  例如,在“找规律”活动课中,笔者设计了“猜盒子里装的是黄球还是红球”的游戏,先从盒子里拿出黄球和红球各一个,接着又重复一次,然后提问:“接下来第五、六、七、八个拿出的球应是什么颜色呢?”这一趣味化的问题立即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经过片刻思考很快找到了规律,回答得非常正确。可见,学生在游戏中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逐步拓宽创新思维的视野。
  四、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教师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纸上谈兵的悲剧不能在新时代重现,动手操作能力既是培养实现中国梦建设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多让学生进行涂一涂、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寻新规律、新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拼拼想想”的活动课中,笔者先用6根小棒拼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发问:“能否用5根小棒也拼两个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拼拼想想活动,完成了用5根小棒搭成两个三角形的探索。此时,笔者继续问道:“为什么节省1根小棒就能完成拼接两个三角形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两个三角形合用了一根小棒。”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试着用7根小棒拼3个角形,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少学生拼出来了。最后,笔者直接问:“你能否用最少的小棒拼4个三角形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积累,他们兴趣高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些小组用10根小棒拼成了4个三角形,有些小组用9根小棒也拼成了4个三角形。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凡合用一条公共边就可以少用一根小棒,合用两条公共边就可以少用两根小棒,合用的公共边越多,用的小棒相对就越少。
  五、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
  数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切身感悟到从书本上学习的数学知识都具有实际应用的功效[1]。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次“秋游活动方案”。笔者给出了活动内容和程序方案后,要求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学生通过多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加深了对时、分的认识。由于“秋游活动方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一开放性的作业以时间知识为线索,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展开了想象和创新的翅膀,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结    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产生要求参与的渴求,从而使他们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飞跃,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程正则,刘高潮.课堂设问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03(06):92-93.
  作者简介:黄馥华(1970.1—),男,江苏高邮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编制智力资本报表的意义,结合案例时智力资本报表的结构加以研究,并将智力资本报表和传统财务报表进行对比,探讨了智力资本报表的研究方向。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大众化,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因此,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辅导员指导就
摘 要:文章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民族学生的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和措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重点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民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来加以举例说明,对以后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民族学生;美术欣赏课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欣赏课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是对传统的教育技术的改进和革新。它通过对教学过程以及资源的设计、开发
摘 要:在高校专业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网络学习的有效程度通常受到学习资源交互复杂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专业类课程的交互特征,探讨已有专业类课程的交互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完善和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高校专业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专业类课程;交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118-02  一、
本文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深入讨论了审计业务招投标制度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审计业务招投标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本文以广东省银行业为例,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特别是欧盟成员国的实践经验,研究了采用参考利率法估算和分摊金融中介服务产出,并得出了有关结论。
在教育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转化的施行者,教师首先要搞清楚他们“后进”的原因,对他们的先天遗传因素、后天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父
如何选择计量属性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及会计准则执行质量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试从企业所有权、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角度来论述。
摘 要: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成了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目标之一。因为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提高对词语和句子的运用能力。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语感培养的方法,来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
本文对促销效果价值会计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促销效果价值的计量应当选择公允价值的现值计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