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会饮》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启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柏拉图的《会饮》是一篇讨论爱情的名篇,柏拉图之爱的来源也在这一篇中很好的体现。在《图像学:文艺复兴研究》一书中,潘诺夫斯基对提香的名作《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进行了新柏拉图主义式的阐释,也对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由《会饮》开始,将其中柏拉图之爱的描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进行对比,更深入的了解潘诺夫斯基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进行图像学分析的哲学来源。
  【关键词】: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潘诺夫斯基;文艺复兴
  正如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这本书中的重要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中精神与物质并不对立,而是各得其所。“提香的绘画不是中世纪的新伦理主义的记录,而是新柏拉图主义的记录。画中人物不是表示善恶的对立,而是用两种存在方式和两种完美程度来象征一个原理。拥有高贵精神的裸体女性并没有蔑视尘世贵妇,而是纡尊降贵,与她同坐。”作者形容两个维纳斯“宛如姐妹”。①
  新柏拉图主义继承了柏拉图主义,是一条向下的线索。柏拉图主义中所说的从理念到物质,在新柏拉图主义中就成了从理式(太一)到精神世界再到物质世界。中世纪的美学发展大部分都是将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附会于宗教。整一个柏拉图思想并没有在中世纪中折断,也没不是在文艺复兴中的复原,而是一贯的与宗教附着在一块,朝着向善发展的至高境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进行了延续发展,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其对古典文化研究的支持,如洛伦佐在佛罗伦萨支持建立了“柏拉图学园”。
  追溯到柏拉图的《会饮》中,将爱神最为最古老而伟大的神进行讨论。事实上有两位这样的女神,因此爱也一定有两种。我想,没有人会否认叫这个名字的女神有两位——年长的那一位不是从母亲子宫里产生出来的,而来自苍天本身,我们称之为天上的阿弗洛狄忒;年轻的那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我们称之为地下的阿弗洛狄忒。由此可见,爱在这两位女神的陪伴下才起作用,因此爱也应当分为天上的爱和地下的爱。②这也和潘诺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一书中所说一致。这里,柏拉图也特别提到爱是两个维纳斯一起产生的作用,因此在提香《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中,两个维纳斯并坐,之间有一个小天使,努力的搅拌圣水,似乎在融合两种爱。
  但柏拉图又提到“属地的阿佛洛狄忒的爱确实是一种非常世俗的爱,这种爱起作用的方式是随意的。这种爱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首先,这些人既受女人的吸引,也受男童的吸引…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但是属天的爱源于一位出身与女性无关的女神,她的性质也完全是男性的,在两位阿弗洛狄忒中间,这位女神较为年长,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她的爱激励人们把爱情放在男性身上…”③这里明显体现出柏拉图崇尚的爱是男性之爱,而且是没有肉欲的男性之间的友谊。在这种爱之下,柏拉图也提出两条法律的结合,一是爱男童和而是追求智慧美德。在《会饮》中,他又写道,每个人都是半人,要寻找另一半,如果由原始男人切开的,就是男同性恋,由原始女人切开的,就是女同性恋,由阴阳人切开的,才是异性恋。他称男同性恋者是国家最有希望的少年,因为其追求的快乐并不是纵欲,而是勇敢、坚强、男子气概。对于身体,爱是节制的,但爱依然不仅仅存在于灵魂,“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既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这也就能解释提香绘画中,裸体的高贵女神会和装着华装的女神同坐,美的和谐也是存在与身体方面的。这些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旧约中,人类同房只是为了繁衍,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罪恶。在柏拉图之爱里,“在生育过程中,美是主宰交媾和分娩的女神” ④,交媾不是恶的,而是生命的延续,是一种美。如同在皮科的理论里面,灵魂之爱是善,而肉体之爱是幸福。
  在《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中,背景是田园春色,在左下图中,开了春花,左边画了两只野兔子悠闲吃草。野兔是多产的象征,在这里显示的是动物之爱,是毫无目的,自然的结合,但也没有显得让人厌恶。对比之下,米开朗基罗更注重精神之爱。他的《奴隶像》表现出来的是挣扎的、向上的,似乎要摆脱肉体之苦,而直指灵魂。在人像旁边雕有猴子,猴子指的是人体内的动物性,是好色猥琐的,这种很多古典绘画中皆有体现,“低等灵魂”的猴子应当是身负枷锁的囚犯们的合理标志。正如潘诺夫斯基提到的:如果将这些奴隶像视为被物质束缚的人类灵魂,因此类似与不会说话的动物的灵魂,那么生离群像就像是 anima proprie humana,即在理性引导下战胜各种人生的卑贱欲望、处于自由状态的人类灵魂。奴隶像与胜利像相互补充,表现了经历失败,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获得胜利的地上的人类生活。⑤
  正如康德哲学中最高的自由欲望,也是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类的欲望,摆脱物质所缚。所以,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金钱物质所引起的吸引,而是一种奇妙的美的吸引。我们从《会饮》篇中发现,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赞美,直接反映在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爱情,认为世间只有他一个配做他的情人。在文艺复兴艺术的表现中,也反映在米开朗基罗摆脱欲望似的、激烈的人体动态中。但也有承认肉体之爱的双重主题,表现在提香绘画的隐喻里。
  注释:
  ①《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潘诺夫斯基著,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上海,p. 154
  ②③《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柏拉图著,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北京,p. 217
  ④《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柏拉图著,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北京,p. 229
  ⑤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潘诺夫斯基著,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上海,p. 200
其他文献
【摘要】:金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金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深入《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以及《喜宝》主人公姜喜宝的人物内心,通过对两人不同金钱观的比较,分析比较两个时代金钱观之差异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曹七巧;姜喜宝;金钱观  一、环境背景对金钱观念形成的影响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生活在国难当头的乱世之中,因门户比夫家低
期刊
【摘要】: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有诸多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冷小姐、田小娥这二个人物形象的对比。本文通过对比这二个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封建礼教对人的天性的压迫。  【关键词】:女性命运;性格对比;封建礼教  鹿兆鹏的新婚妻子冷小姐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是封建道德的捍卫者和受害者。她的悲剧人生始于和鹿兆鹏的结合,因为鹿兆鹏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年轻
期刊
【摘要】:《活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不同于来自于呐喊或者进攻的力量,相反,它更多意味着忍受,忍受生命中的苦难,忍受现实中的平庸或者不幸。而这些所谓的忍受,说到底,是出于一份责任,于己,亦于人。本文主要从男性和女性两方面来分析活着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活着》;男性;女性;责任  《活着》中的福贵也好,家珍也罢,无不体现出作为人最基本的责任意识。福贵
期刊
【摘要】:十宗罪系列图书描写了数桩奇案大案,在描写案件中作者将其想象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序言的双关,描写人物心理动作与编织案件结构,甚至在与读者的互动,案件的扩展中,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想象力。  【关键词】:案件;逻辑;想象力  《十宗罪》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作家王黎伟写的系列悬疑小说,内容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书中介绍的每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
期刊
【摘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实践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参保人大多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而各个省由于财政压力对基础养老金的调整存在滞后性,导致参保者最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难以保障基本生活。本文选取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多缴多补、长缴多得及适度保障水平作为切入点,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对激励水平高低进行预测分析和测算,设计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的实施可能性及效果进行评估。  【关键词
期刊
提到“江湖”一词,少年心驰神往,壮年哂然一笑,老年喟然长叹。  古往今来,先有李太白的“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卓绝的武艺举世惊艳;后有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沧浪侠客的风流尽显无疑;今有金庸的“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舍我其谁的气势一览无遗。  我们对江湖的了解恐怕大多都是武侠小说中看来的,小时候不曾读过武侠小说的恐怕也很少吧!提起武侠,就不得不提金庸、古龙
期刊
【摘要】:梁启超是我国新史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梁氏对于我国不仅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文学、教育、政治等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之下,随着各大世界思潮的涌入,中西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梁式吸收外国文化,同时歉收中国传统文化,新史学而因此应运而生。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书评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史之意义及其范围,第二章是过去之中国史学界,第三章是史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英国批判主义作家托马斯·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是通过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三人的两组爱情,探究文中反面人物艾力克的土豪爱情。揭示借助金钱、权力强求的爱情和虚伪的爱情所带来的悲剧,鼓励现实中真情实意的阳光爱情。  【关键词】:苔丝;土豪;爱情  一.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都代表了哈代小说的
期刊
【摘要】:《金锁记》与《红楼梦》描写的是大家族背景下,女子的地位低下,内心存在不满,想有所突破但最终仍然改变不了世俗的想法,为世俗所牵绊。两部作品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辣味十足、畸形心理、渴望爱情、敢于抗争四个方面将曹七巧与《红楼梦》中的人物从性格上加以分析,展现人物的特色。  【关键词】:人物性格; 金锁记;红楼梦;对比  读过张爱玲的《金锁记》,很多人会联
期刊
【摘要】:本文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代表,从“自由恋爱与礼教思想结合”、“循序渐进式的恋爱手段”、“浪漫气息的全面渗透”、“女性的高洁品性”四个特点入手,分析《诗经》中潜在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关键词】:《诗经》;浪漫主义;爱情;婚姻  说起《诗经》,必然会想到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诗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周王朝社会生活的现实之况。内容极其广泛,如同一汪清水,流淌至社会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