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什总统中东之行,看2008年中东热点问题的走向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新年伊始,布什总统对中东7国进行了8天访问。临行前,布什表示,中东之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巴以加快落实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达成的协议,争取双方能在其任内达成和平协议。二是说服中东地区亲美国家组建反对伊朗联合阵线,遏制伊朗在地区的势力扩张。布什高调中东之行能否摆脱美在中东的困境?对地区热点问题的走向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中东之行:显示布什中东政策的重大变化
  
  布什首次中东之行既不为“反恐”,也不为推进“民主”,而是要亲自督促巴以和谈,显现出布什中东政策的重大变化。布什执政后,对外奉行强势“单边主义”,“9·11”后更是想通过“反恐战争”来更迭中东地区的反美政权和用美式“民主”来改造阿拉伯亲美政权。但事与愿违,伊拉克战后持续的动乱使布什“反恐”战略严重受挫,美声誉和影响力等“软实力”遭受重大损伤,主控中东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布什中东政策在国内遭到普遍攻击,不仅他本人被美主流媒体定性为“失败”总统,还拖累了共和党,使共和党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丧失了对国会两院的主导权。可以说,如今布什已成为共和党总统选举的一个政治包袱。形势所迫,布什不得不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
  布什的乐观态度不是他对解决巴以问题难度认识不够,而是由于他所设定的目标非常有限,是可以实现的。“路线图”第一阶段要求以色列撤出巴被占领土,巴整合安全部队,停止对以“恐怖”行动;第二阶段是巴建国;而巴以最棘手的难题则是在最后阶段加以解决。布什是希望通过委派一个工作小组直接参加巴以和谈,促使双方认真“恪守自己对和平作出的承诺”,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之后,双方便可直接进入巴建国的第二阶段。一旦巴正式建国,布什便可说在推动巴以和谈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政绩,至于巴以是否能就最终地位达成协议,那是下一任美国总统关心的事了。
  但是,布什要实现其设定并非易事。美在巴以和谈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和谈陷入僵局时美可向以施加影响,促使以作出让步。但2008年是美大选年,有鉴于犹太院外集团在美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影响,美民主和共和两党都不会开罪犹太人集团,不会赞同布什政府向以施压。可以说,在最后一年里,布什对巴以政策可能是,如经过努力双方能实现和平最好,如不能,则尽力保持和谈的势头,防范和谈局势逆转恶化。
  
  巴以和谈:实现和平障碍重重
  
  巴以和谈虽会不断举行,但恐难有实质性突破,和平进程仍将在曲折和反复中缓慢推进,巴以实现和平仍需时日。2007年安纳波利斯和会后,巴以关系得到改善,恢复了中断7年的政治和谈,奥尔默特和阿巴斯还定期举行峰会。但好景不长,局势很快出现逆转。一方面是由于奥尔默特政府决定在西岸和耶路撒冷地区扩建新的定居点,这一决定遭到巴方强烈抗议。另一方面是哈马斯加大了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袭击频率,而以军则借此采取严厉的报复行动,全面封杀加沙地区,造成上百名巴勒斯坦人丧生,使150多万加沙民众陷入了人道主义危机中,导致巴以关系再度陷入僵持。
  奥尔默特虽有与巴实现和平的愿望,但国内地位不稳固,使他在巴以问题上回旋余地有限。首先是奥尔默特的领导力受到置疑。2006年夏,以军在与真主党长达一个月的战争中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民众怀疑文职出身的奥尔默特是否具备保障以安全的领导能力。2008年1月底,以战争责任调查特别委员会断定,奥尔默特在战争决策中犯有严重失误,进一步削弱了他的声望。在工党的支持下,奥尔默特虽度过了联合政府垮台的难关,但已无力就重大的问题作出决断。其次,加沙地区的现状使以确信阿巴斯缺乏领导巴勒斯坦和控制巴武装力量的能力。在没有建立可靠安全保证之前,以不会主动从西岸地区撤出,避免使安全方面出现新的漏洞。为了安全和国内政治需要,奥尔默特在撤除一些零星非法定居点的同时,决定继续扩建现有定居点的规模,在和谈中造成新的既成事实。第三,以认为美情报部门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报告严重损害了以战略安全利益。以目前已将“伊核”视为对其安全,甚至对其生存安全的重大战略威胁,并认为哈马斯是伊朗安插在以身边的“帮凶”。因此,以目前最优先考虑的是怎样确保安全,而不是推动和平。在此情况下,预计以在保持与阿巴斯和谈的同时,将会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对哈马斯等巴“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设法整垮哈马斯。以的行动有可能会破坏当前的和谈气氛,激化巴以间的暴力冲突。
  阿巴斯处境与奥尔默特相似,他虽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但地位脆弱,面临内外挑战,其中最直接、最严厉的挑战来自哈马斯。在政治上,哈马斯虽承认阿巴斯为巴领导人,但指责他屈服美以压力,牺牲民族利益;在行动上,哈马斯在2007年6月将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赶出”了加沙地区,使巴陷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造成阿巴斯如今只控制巴“半壁江山”。在国际社会对哈马斯进行封杀的情况下,阿巴斯希望能借助国际社会的援助切实改善西岸地区巴民众的困境,显示和平的成果,赢得民众支持,孤立哈马斯。但使阿巴斯感到失望的是,巴民众生活状况改善有限,阿巴斯和法塔赫在西岸活动受到以色列种种限制,而以扩建定居点更加使阿巴斯陷入被动。目前情况下,如没有哈马斯参与,巴以间不可能达成任何和平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在加大对哈马斯压力的同时,也在促合阿巴斯与哈马斯的关系,双方再度联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美伊关系:紧张对峙仍有延续
  
  美国与伊朗爆发战争的紧张局势会有所缓解,但双方关系仍将维持紧张的对峙。美伊因“伊核问题”关系日趋紧张,布什多次警告,美将采取所有手段来阻止制造核武器,但因对伊朗动武风险太大,美高高举起的大棒一直没有打下来。目前,随着美经济出现衰退、油价持续飙升和美民众厌战情绪高涨,布什对伊动武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得不调整对伊政策。在2007年年中,美便开始调整对伊政策,主要表现在:在联合国大力推动对伊严厉制裁的决议;在中东地区利用地区国家对伊朗扩张的担心和民族、宗教矛盾,积极筹建以美国主导,由亲美阿拉伯国家参加的反伊联合阵线;同时,为稳定伊拉克动乱局势,美开始与伊朗举行不定期的会谈。美国务卿赖斯和驻伊拉克美军均表示,伊朗对伊拉克安全局势的改善起了作用。在此情况下,美情报部门最近发表的有关“伊核问题”的报告,称伊朗在4年前已中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在2015年前难以制造出核武器。不少人认为,该报告实际上是为布什对伊新政策——由不排除军事打击调整为对伊长期遏制提供了依据,或者说,布什自己找个台阶将美伊紧张对峙的局面缓解下来。当然,在“伊核问题”上,美国不会放弃军事威胁的高压政策,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舆论上毒化,准备对伊进行全面、长期的遏制。布什中东之行谈论最多的就是向地区国家灌输“伊朗 威胁论”及“伊核计划”对全世界,特别是对地区的威胁,想以此争取地区国家对美政策的支持,但现在看来,布什的愿望难以实现。
  在核问题上,伊朗坚持有权进行铀浓缩加工的强硬立场,但同时保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姿态。在布什访问海湾地区的当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进行两天的访问,暂时缓解了国际社会对伊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近来加大了对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友好外交”攻势。2007年12月,伊朗总统内贾德主动要求参加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在会上就加强地区经济、科技和安全合作提出了建设性倡议,受到好评。之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邀请内贾德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觐,双方就加强合作和稳定地区局势举行了会谈。此外,应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邀请,内贾德在近期还将对两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伊朗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其与地区国家的关系有了长足改善。
  海湾国家认为与伊保持良好关系符合它们的长远利益,对布什遏制伊朗的呼吁反应冷漠。布什离开中东后不久,海湾国家纷纷表态,将继续加强与伊朗的关系。
  客观地说,“伊核问题”对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事实上已是地区热点的核心问题,美伊间的角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目前,在美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应改变对伊政策,进行直接对话。但估计,在布什任内,美对强硬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美伊围绕“伊核问题”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
  
  伊拉克局势:复杂脆弱,前景严峻
  
  伊拉克安全局势虽有所好转,但发展前景仍十分严峻,不容乐观。面对伊战后越来越动乱的局势,布什在2007年初宣布对伊拉克实施新的政策。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增兵3万、推动伊各派和解、增强伊军警战斗力和争取伊邻国支持等。客观地说,目前伊安全局势的确有了改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由于增兵,美可集中优势兵力对巴格达和安巴尔省两个动乱重点地区进行反复清剿,使这两个地区的暴力活动有所减少。第二,与当地逊尼派反美武装达成谅解,将他们称之为“觉醒委员会”,并为其提供经费和武器装备来对付“基地”组织。第三,建设水泥高墙和严格安全通道将巴格达地区什叶派和逊尼派社区强行隔离开来。第四,周边国家的协助。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什叶派主要反美武装力量“迈赫迪军”于2007年8月主动宣布停火,也是伊拉克局势有所改善的重要原因。
  但是,伊拉克略有好转的局势十分脆弱,目前平均每月仍有2000多起暴力事件,在安全、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等领域都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
  1、安全形势错综复杂。首先,美扶植的逊尼派“觉醒委员会”地方武装虽对目前伊局势好转产生了作用。但它的存在客观上不仅是伊安全的重大隐患,还为伊政治和解增添了新的难题。在美的支持下,“觉醒委员会”武装迅速扩大,目前总人数约有7-8万。如将这支以逊尼派为主体的武装编入伊安全部队,就会严重削弱军队的中立,并有将教派冲突引入军队的威胁,因此,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坚决反对。第二,亲伊朗的什叶派反美武装“迈赫迪军”目前正在养精蓄锐,静待时机。“迈赫迪军”在什叶派中下层民众中享有较广泛支持,是伊政治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一旦美伊关系再度紧张,“迈赫迪军”很有可能重新“出山”,不排除伊教派冲突有再度激化的威胁。第三,在重力打击下,“基地”组织目前在伊活动有所收敛,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地”组织在伊已消失,伊现存的民族、宗教和各派别的矛盾为“基地”组织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间,只要伊安全局势稍有恶化,“基地”组织肯定会再度活跃起来,因此,它仍将对伊安全局势构成威胁。
  2、政治和解进展缓慢。伊政治重建说到底是伊各民族、宗教和政治力量重新分配权力和利益的过程,政治和解就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兼顾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但伊战后不断恶化的民族和宗教冲突不仅使历史的积怨泛起,还增加了新的仇恨。可以说伊以宗教和民族划线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这增加了政治和解的难度。在美的重压下,伊最近终于通过了地方分权自治、未来政府预算和全国大赦三个法案,特别是解除对前复兴党成员参政的限制,是伊朝着政治和解迈出的一大步。但应该看到,伊在一些涉及到各派重大利益的方面,如修宪、石油法、联邦制和基尔库克是否并入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等议题上,仍无结果,伊政治重建和政治和解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3、伊拉克动乱有蔓延到周边邻国的威胁。2007年,土耳其工人党(PKK)多次从伊北部库尔德自治区越过伊土边境,在土境内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对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土担心PKK死灰复燃,要伊库尔德自治政府交出凶犯,否则采取越境清剿。在遭到拒绝后,土军多次袭击伊境内的PKK据点,造成伊土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稳定伊国内安全局势还涉及到伊与周边国家,以及周边国家与美国关系的演变等,这些内外因素给伊今后的安全形势的发展增加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
其他文献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摄影 / 陈云遥  普兰地处喜马拉雅山西段,冈底斯山南部,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还是阿里境内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和狮泉河四条著名河流的源头所在地。  普兰境内雪山耸立,河流纵横,湖泊壮丽,物产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普兰都是各种先进文明的吸收和交流地。作为普兰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普兰历史遗址,承载了历史的重要事件,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县城附近的五個村一个社区遗址
村主任拌种子秋事  卡斯木,  一个隐秘的村庄;  卡斯木,  一场秋天的盛宴。27日:果实落地的声音  在卡斯木村的小巷里,我问一位站在桃树下的老者路怎么走?淅淅沥沥的秋雨中,两颗毛桃“吧嗒”一声掉在老人身上,老人浑然不觉。落到地上的毛桃被他身后信步踱来的黄牛一口吃掉。  他怔怔地面对突然出现的我,问我要去哪里?环顾四周,我只能嗫嚅:去,茶馆。他用手指了指前方茶馆的位置。  村里的茶馆是一个凹字
6月的古巴,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美丽的哈瓦那,棕榈摇曳,椰影婆娑。6月24日上午,正在古巴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一行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参观考察。一回到住地,早已等候在饭店大厅入口处的古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际关系部部长雷米雷斯面带微笑迎上前去,握住贺国强的手说:“祝贺您!您很快就可以见到菲德尔同志了。您也给我带来了好运,我很荣幸能陪同您前往。”随后,他报告了会见的具体安排
昌都茶马广场  20年前,我曾因工作需要乘飞机去西藏出差。在拉萨短短的几天,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头脑昏沉”的高原反应。10年前,和几个战友一起西行自驾游。到达泸定后,望着天边巍峨的群山和脚下破碎的318国道,继续西行进藏的壮心悄然泯灭。  我是1950年在四川乐山出生。出生后仅两个月,母亲(孙昆)就丢下我,和其他18军将士一起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母亲曾不无自豪地说:“我
简介 《西藏天空》这部影片在西藏取景拍摄,以本地民族演员为主,采用全藏语对白、汉语字幕,全景式、多角度反映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摧残人性、剥夺人权、钳制人们思想的现实,形象地回答了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编剧阿来选择以农奴主少爷丹增甘丹与农奴普布之间40余年人生纠葛故事为线索,典型性地表现了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西藏同样作为人的农奴主少爷和农奴在寻找人的位置和人的尊严的心路历程和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带大军击败廓尔喀的福康安,受到乾隆皇帝的专宠之甚,几乎是乾隆晚年朝堂上唯一一个可以翻白眼给和珅看的人,也是乾隆——嘉庆年间朝廷的灭火队,甚至受封郡王,恩宠已极。  其实,这倒不是福康安一人的实力超群,我们在此小小分析一下福康安的豪华世家,也看看他所在的满洲富察家族在清代驻藏的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高祖父:哈什屯  曾祖父:米思翰  祖父的兄弟:马齐,康熙朝和张廷玉
今天的藏北牧区,部落这个古老的词汇就像一块陨石,已被遗落在草原上不经意的时光里。部落的实体虽然没有了,但是部落的观念和记忆,还是在很多老人中留存着。  而藏北草原上独有的民歌形式——“侠盗歌”昌鲁,也传承流唱。  圣湖的隐秘 部落文化的另一面  从前,纳木湖畔散布着十多个部落,其中五个属于班禅大师的牧场,其余的部落归前藏管辖。纳木措人以血缘为纽带,并有口述传承自己家族历史的方法,混合了部族的气脉,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外交方面的内容。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和务实创新是紧密结合的。1998年,我应约发表了《乘和平发展长风创改革开放巨篇》一文,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外交理念作了初步的归纳。现在,又是10年过去了,这里拟在上述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中国外交理念的范畴    中国外交理念业已形成一个体系,其基石是和平共
在国际社会热议中印崛起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吉肖尔·马布巴尼(KishoreMahbubani)教授出版了《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书。此书共分六个章节,从亚洲国家“去西方化”问题切入,论述了世界重心从欧洲向亚太转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种情形,并对中印等亚洲国家能否顺利成为新的“全球领袖”作了理性分析。  吉肖尔·马布巴尼教授当过外交官
一、走近芬兰教育  此次,我们的主要学习地是奥卢市,虽然只有20万人口,却是芬兰的第四大城市。这里与很多欧洲小城镇类似:没有摩天大楼,不宽的马路,主街几乎都是保留完好的小石块铺设的老石头路,透着隐隐的古意,显得静谧、清幽。整个城市的节奏很慢,跟他们的教育很相似:从容,自信。对芬兰的教育审视正是从这座城市开始的……  (一)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学校  这里所有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任何遮掩,除了教学楼、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