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在教学中的利弊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央视《百家讲坛》格外受捧。我们知道,《百家讲坛》讲史都是以正史和野史相结合用现代人的言说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有趣的历史。从而使人们不仅轻松地学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笔者将用一些教学案例来对野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关系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野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利表现
  (一)补充教材丰富课堂内容
  历史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几千年的历史浓缩成薄薄的几本书。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一些野史细节,使空洞的历史课变得丰富丰满、有理有据而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授欧洲二战史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陈述的:“战争后期,希特勒垂死挣扎,将未成年的德国少年组成少年师送上前线,狂热地为法西斯政权卖命,居然将美国正规军打得溃逃30英里。”讲完用幻灯片投射了这样的一张历史照片:拍摄的是美军士兵收降德军孩子兵,照片中那些穿着肥大军服的少年们,有的仍射出仇恨的目光,有的却流露出讨好的表情,那种讨好的表情有几分嬉皮笑脸。此教学环节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这段历史最多会提到“纳粹虐犹的种族灭绝暴行和煽动德国民众的民族复仇情绪”。应该说对更多的细节或更多的视角,教科书已是“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认为奇闻轶事是对历史的一种补充,而且增强了历史的灵性。丰富丰满了历史的事实,对历史教学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二)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课堂趣味性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历史教学抽走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特别是考试压力之下,历史学科也难免与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应试的工具。确实,我们现在的历史经常不能脱离开教科书和考试大纲这些框框,使得原来有趣的历史故事变成了照本宣科的内容。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尝试适当插入野史,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我们在讲授“同是汉朝,元帝时为了保全国家却需采用和亲的方式而汉武帝时无须和亲”这个问题时,我们的老师往往会直接讲明其原因:即“从西汉后期后宫混乱窥其朝纲不稳,朝纲不稳必是国势衰弱,从而得出“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如果我们讲这个内容时加入一段野史:昭君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有沉鱼落雁之貌,但进宫之后因无财无权被为她画画的画师陷害,在画上,她的脸被点上一颗痣,结果汉元帝看画觉得她丑没有选她做妃子,而把她远嫁给匈奴。在她出嫁的那一天,汉元帝看到昭君的真正容貌,后悔不已。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得出一些历史结论,我认为效果更好。
  二、野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不利表现
  (一)喧宾夺主背离教学大纲
  我们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会找一些未经证实的野史给学生看。比如说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提到这么一段野史:在介绍蒋介石和戴季陶时说,蒋经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而是戴季陶与一个日本护士的私生子。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所以在这节课最后的讨论环节,很多学生说一些不健康的骂戴季陶的言语,搞得这位老师很尴尬。很明显这段所谓的野史把本堂课老师所设计的“讨论环节”给搅黄了。因此,我认为对野史的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切忌为了所谓的提高兴趣而使用一些远离教学大纲的材料,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看似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了的“邪史”,其实对学生来说一无所获。
  (二)哗众取宠背离正确史观
  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片面强调趣味性,描述史实时夸大其词,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史实,特别是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讲述拿破仑帝国覆亡这段历史时,插入了这样一个故事,扣子改变了历史:当年拿破仑和他的士兵的大衣与皮靴的扣子都是锡制的,而这种金属在极度低温下会慢慢成为粉末,由此得出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了扣子的大衣和靴子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北亚大地的寒冷!”这样的历史是很有趣的,并且是有道理的,学生愿意听,但如果片面强调“一粒扣子”的作用,就会把学生导向错误的历史观。
  (三)华而不实背离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能力”,目的是使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过程与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强调人的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这些观念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的历史教学还是必须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展开,对于华而不实的野史我们使用时必须慎重,特别是单一的让学生只掌握历史史实,甚至让他们解读很多成人都不能准确理解的知识,则是历史教学的大忌。这不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所需要的。
  总之,野史作为一种区别于正史的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其积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这些史料,以便更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及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所执教的理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因此,教学重点是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只有学生自主走进教材,才能做到“情感体验”四个字,教师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一、引导学生的情感进入课堂  在这一点上,我首先在诗歌教学一块做了实践。诗歌教学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总有这
生活中通常能吸引人并留在内心深处的小说、影视剧往往是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命运坎坎坷坷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那么同样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精彩动人、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有所获的,这些也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而学生对教师印象最深刻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了。  一、锤炼课堂语言,凸现教学细节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
TiO2-xNx thin films are deposited onto Si(100) and quartz substrates by a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method using a titanium metal disc as a target in Ar, N2, and
期刊
A 5.35-μm-thick ZnO film is grown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technique on a sapphire (0001) substrate with a GaN buffer layer. The surface of the ZnO film i
期刊
A new method based on generalized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R/T) coefficients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single seismic phase (SSP) of cylindrically
期刊
By repeatedly pre-cleaning the sputtering chamber with Ar gas and in-situ isochronal annealing samples, NiSi films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on Si (100) substra
期刊
科普展板是科普活动中最常用的展示手段,而科普展板的视觉效果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中所展示的科普展板为样本,分析了科普展板视觉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多加入一个元素,那就是多媒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如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正在打破,就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其实验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阐释了更加丰富的理念和内涵,《标准》的落实需要一线教师对其进行良好的理解、贯彻和践行。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亲近课堂及对教学观摩的思考,就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标准》的困惑和误读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  除接受学习之外,《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The photocurrent and spect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gallium arsenide (GaAs) are obtained by a multi-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