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没有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就不称其为“学校”;而没有后勤工作,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教育教学改革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先进教育装备和技术的运用也就失去了服务支撑,而这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釜底抽薪。但是现实中,后勤工作往往没有获得与其重要性相匹配的重视度。从本期开始,我刊(www.cmee-online.com)将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分别采访多所北京知名中小学校长,藉以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推广先进后勤管理工作经验、提供广大后勤工作者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以期达到后勤管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学校教育装备水平提升的目的。
郭春家副校长
北京市育英学校(以下简称“育英学校”)是我刊此次学校后勤采访任务的第一站,该校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校风优良、声名远扬的红色学校,1949年随党中央自西柏坡进京,现为北京市名校。育英学校主管行政工作的郭春家副校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郭校长还是全国后勤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海淀区后勤协会副会长,在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当记者如约而至时,郭校长正同供应商谈采购合同事宜,示意我们坐下并递给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后,他继续同供应商“斡旋”。期间,不时有人因工程、合同、会议等事项及其他事情前来拜访,郭校长井井有条地一一处理,并不时向我们报以歉意的微笑。终于,办公室里只剩下了我们,郭校长将办公室门关上,生怕有人再来“打扰”。抓住这宝贵的时间,我们直入正题。
后勤有“家” 教育有“底儿”
2010年,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组建了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当我们谈到中心的成立给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的帮助和显著改善时,郭校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中心的成立,让我们学校后勤找到了家的感觉!”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在中心成立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教育技术装备部、房管所、教师住宅建设中心、海淀区教育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单位和部门,虽说学校后勤工作有人抓,也有人管,但多头管理的现状难免造成管理真空带的产生和职能交叉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统一领导,棘手的问题找不到主管部门,缺少一个反映问题和交流经验的地方。”
对于中心成立后给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的显著改善,郭校长从以下几方面谈了看法:
1.凝聚力提升
中心成立后,中心指导科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和统领性工作,把全区所有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汇聚到一个焦点,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让后勤管理工作者既有劲儿可使,又能将劲儿用到钢刃上。指导科还成立了一个后勤协会,后勤协会在适当时机将大家召集起来,互相交流经验,集思广益,探讨后勤工作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然后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心里非常踏实。目前这一制度已经常态化,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凝聚共识,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2.工作积极性提高
一般情况下,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待遇不可与一线教师相提并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中心积极奔走,多方协调,积极为学校后勤人员争取薪资待遇方面的提高,受到后勤人员的大力赞扬和拥护。
为充分调动后勤工作者的积极性,中心还开展了后勤示范校、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制定了明确的评判标准,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育英学校后勤部门还将后勤人员的考核问题纳入学校日常的考核范围,力争让后勤管理工作者同一线教师拥有同等待遇。
3.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
中心成立以后,学校后勤事务办事程序大为简化,原先要在各部门间东跑西跑,现在只需到中心办理即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因为中心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完成质量也大大提高。比如学校抗震加固这项工作,中心指导科的几名工作人员日夜奔赴全区各学校,深入实地,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待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实现“流动管理”,全区学校抗震加固工作得以进行得又快又好。再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心先后4次派人到育英学校调查受灾情况,令郭校长及其他后勤人员非常感动。
4.队伍建设力度增强
中心非常重视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及个人职业发展,将学校在后勤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区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后勤队伍建设及全区学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如总结节能减排和抗震加固典范学校的经验,在学校后勤工作者中进行推广式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常态化。
5.工作前瞻性增强
中心帮助学校规划后勤工作的发展道路,帮助学校制定工作规划,比如来年的修缮规划等,制定后勤工作的“五年规划”,使各学校后勤工作有了目标和抓手,大家的工作更起劲儿。
对学校来说,后勤部门管理维护着学校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每一样财产,可以说学校后勤部门帮学校守护着 “家底儿”。如果用郭校长的话说,中心的成立让学校后勤有了家,那么学校有了“家底儿”,教育教学也有了“底儿”。
节能减排 后勤发力
育英学校历史光荣,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校”,不光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典范,就是在节能型学校建设方面也争当“排头兵”, 成为北京市首个“国际生态型学校”。在育英学校推动节能减排建设方面,后勤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郭校长说:“按照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要求,我校将建立节约型学校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于2000年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节能领导小组,各部校长、后勤主任、中小学教学教育主任、学生代表为主要成员的节约型学校工作组,2009年时已将节约型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
目前,育英学校已有的大型节能减排设施共8项:①游泳馆的空气源热泵系统;②食堂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③住宿部和锅炉房楼顶太阳能热水系统;④校园雨水收集池;⑤实验楼前的塑料包装回收机;⑥图书馆前的太阳能阅读橱窗;⑦锅炉房后面的中水处理系统;⑧主楼前的“世纪之林”。 为了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让节约观念深入人心,育英学校后勤和各部政教处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激发师生的节约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合理的奖励制度,对浪费现象用图片、板报等形式进行曝光。学期末各部开会总结,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存在浪费行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
此外,育英学校还把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学校等理念纳入教学范畴。据郭校长讲,育英学校的环境教育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常态化的环保课堂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环保课堂由专职教师负责,每周安排两课时;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系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构成,培育学生的节约思想品行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如果说“红色”是育英学校的传统和精神,那么“绿色”就是新时期学校不断追求的办学目标之一了。育英学校致力于让学生在“绿色”环境中得到熏陶,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环境意识的人才。目前在育英学校的教育中,“节能”“环保”“绿色”“和谐”等理念已深入人心。郭校长自豪地说:“我校先后被北京市命名为‘绿色学校’,也是北京市闻名的‘花园式学校’,市级健康促进校,区示范高中校和素质教育优质校,也是北京市100个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学校、北方第一所‘国际生态型学校’绿旗荣誉获得者。”
后勤教学 相融相长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光负责提供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服务,还与学校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甚至有人提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在这方面,郭校长也深入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才,学校一切工作都具有育人的属性,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学校总务后勤工作又具有以服务为形式、以育人为目的的特殊属性,后勤人员必须时刻有一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心,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根本目的。
对于学校后勤管理的育人形式,郭校长从间接育人和直接育人两方面作了分析。
间接育人:学校后勤人员身在学校,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而后勤人员通常又是不上讲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后勤人员对教育教学的贡献是间接的。因此后勤人员同样应以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有较强的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给学生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要消除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育英学校后勤管理提出“微笑服务”的理念:接到教师设备维修的电话,能解决的保证10分钟之内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给教师一个合理解释并尽快着手解决。最大限度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忠于自己的职守和岗位,不推卸责任。同时,郭校长及学校后勤部门所有职工的办公电话、手机都向社会公布,随时接受外界监督,这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接受批评并渴求上进的优秀品质,这些行为都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直接育人:育英学校后勤管理非常重视职工的素质,通过后勤管理中心的培训及学习,结合后勤工作人员自身兴趣和特长,定期让专长职工针对后勤所有职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郭校长列举了几个相关例子:学校后勤管理有位化学底子比较好的职工,他热衷于学校的节能减排事业,经过多方培训后,成为节能减排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好手,除经常在后勤职工中开展授课活动外,学校还让他每周为学生上节能减排课,对学生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后勤管理一位司机职工给学生上汽车模拟驾驶课,效果也非常好,受到师生的好评;还有一位后勤职工,在后勤工作过程中,摸索出用烙铁烫画的技艺,烫得非常好,于是学校安排他给学生教授劳技课……
总之,在同郭校长的谈话中我们感受到,后勤工作也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由于学校是一个教育部门,它的中心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学校后勤管理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尽力“感化新一代”。
献身后勤 倾情教育
郭校长说在学校后勤部门工作的这几十年里,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所以也深深爱着这份后勤事业,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他一直坚守在后勤管理一线岗位,献身学校后勤已成为他的追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后勤工作,体会最深的就是认为学校总务工作是一门科学,深刻体会到后勤工作的烦琐、复杂,但更重要的是摸索出后勤工作的一些方法,他希望将他个人的一些工作感悟和心得同各位同行分享。
1.创新—积极主动,稳中求新
后勤工作不在科技一线,也不在教学一线,所谓的“创新”,就是要把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切实做到事业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时刻为师生着想,把工作往前做,这就是创新。
2.借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勤工作要紧跟教育教学及总务工作发展步伐,不断发展、提升自身工作。如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之前育英学校也在做,但是后来全区掀起节能减排高潮的时候,育英学校借势把这项工作往更高、更深层面上推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并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理念。
3.造势—凝聚人气,提升士气
后勤工作只有得到大家认可,才能更好地促进后勤工作的发展,也才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牢固的保障。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师生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后勤部门的辛勤付出,看到后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从而为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敬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后勤工作种类繁多,需要各式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内在的软素质——敬业之心,所以要求后勤工作者在专业过关的同时还要敬业,这样才能用心去做事,用心呵护教育事业。
5.全局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对于总务后勤工作,不同阶段有不同特色、不同要求,不能固守已有工作规则,要结合学校、全区、全市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大局和形势,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与时俱进,从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出发,着眼长远,构建整体的工作规划,厘清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层次,使后勤工作切实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最后,郭校长还将他几十年总务后勤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基本工作方法—斗争和妥协同我们分享。他认为总务后勤工作对内、对外都得有斗争和妥协。对内:“斗争”二字体现在制度上,必须以刚性的制度与人性的自由、散漫斗争才能管理好人员;“妥协”二字的寓意则是要礼贤下士、相互谦让,这样才能形成和谐氛围。对外:“斗争”二字体现在后勤工作必须以学校的利益为中心,要不断同外部环境周旋;但这种斗争又要适度,使双方的利益在博弈中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对外的“妥协”。
本次采访,记者感触最大的就是:学校后勤工作虽不直接参与一线教学,但工作之重要、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烦琐是我们之前所没想到的。育英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心,积极作为,创新思路,成果显著,尤其是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提倡和赞扬。在信息化催生的全球化时代,教育教学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也需要同步调整,要积极探索,开展服务育人和创新思考,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与高效,创新新型工作管理模式,以高质量的服务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没有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就不称其为“学校”;而没有后勤工作,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教育教学改革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先进教育装备和技术的运用也就失去了服务支撑,而这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釜底抽薪。但是现实中,后勤工作往往没有获得与其重要性相匹配的重视度。从本期开始,我刊(www.cmee-online.com)将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分别采访多所北京知名中小学校长,藉以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推广先进后勤管理工作经验、提供广大后勤工作者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以期达到后勤管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学校教育装备水平提升的目的。
郭春家副校长
北京市育英学校(以下简称“育英学校”)是我刊此次学校后勤采访任务的第一站,该校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校风优良、声名远扬的红色学校,1949年随党中央自西柏坡进京,现为北京市名校。育英学校主管行政工作的郭春家副校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郭校长还是全国后勤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海淀区后勤协会副会长,在学校后勤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当记者如约而至时,郭校长正同供应商谈采购合同事宜,示意我们坐下并递给我们一人一瓶矿泉水后,他继续同供应商“斡旋”。期间,不时有人因工程、合同、会议等事项及其他事情前来拜访,郭校长井井有条地一一处理,并不时向我们报以歉意的微笑。终于,办公室里只剩下了我们,郭校长将办公室门关上,生怕有人再来“打扰”。抓住这宝贵的时间,我们直入正题。
后勤有“家” 教育有“底儿”
2010年,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组建了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当我们谈到中心的成立给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的帮助和显著改善时,郭校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中心的成立,让我们学校后勤找到了家的感觉!”稍作停顿后,他继续说:“在中心成立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教育技术装备部、房管所、教师住宅建设中心、海淀区教育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等单位和部门,虽说学校后勤工作有人抓,也有人管,但多头管理的现状难免造成管理真空带的产生和职能交叉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缺乏统一领导,棘手的问题找不到主管部门,缺少一个反映问题和交流经验的地方。”
对于中心成立后给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带来的显著改善,郭校长从以下几方面谈了看法:
1.凝聚力提升
中心成立后,中心指导科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和统领性工作,把全区所有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汇聚到一个焦点,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让后勤管理工作者既有劲儿可使,又能将劲儿用到钢刃上。指导科还成立了一个后勤协会,后勤协会在适当时机将大家召集起来,互相交流经验,集思广益,探讨后勤工作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然后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心里非常踏实。目前这一制度已经常态化,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凝聚共识,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2.工作积极性提高
一般情况下,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待遇不可与一线教师相提并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中心积极奔走,多方协调,积极为学校后勤人员争取薪资待遇方面的提高,受到后勤人员的大力赞扬和拥护。
为充分调动后勤工作者的积极性,中心还开展了后勤示范校、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制定了明确的评判标准,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育英学校后勤部门还将后勤人员的考核问题纳入学校日常的考核范围,力争让后勤管理工作者同一线教师拥有同等待遇。
3.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
中心成立以后,学校后勤事务办事程序大为简化,原先要在各部门间东跑西跑,现在只需到中心办理即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因为中心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完成质量也大大提高。比如学校抗震加固这项工作,中心指导科的几名工作人员日夜奔赴全区各学校,深入实地,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待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听汇报,实现“流动管理”,全区学校抗震加固工作得以进行得又快又好。再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心先后4次派人到育英学校调查受灾情况,令郭校长及其他后勤人员非常感动。
4.队伍建设力度增强
中心非常重视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及个人职业发展,将学校在后勤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区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后勤队伍建设及全区学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如总结节能减排和抗震加固典范学校的经验,在学校后勤工作者中进行推广式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培训机制已经常态化。
5.工作前瞻性增强
中心帮助学校规划后勤工作的发展道路,帮助学校制定工作规划,比如来年的修缮规划等,制定后勤工作的“五年规划”,使各学校后勤工作有了目标和抓手,大家的工作更起劲儿。
对学校来说,后勤部门管理维护着学校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每一样财产,可以说学校后勤部门帮学校守护着 “家底儿”。如果用郭校长的话说,中心的成立让学校后勤有了家,那么学校有了“家底儿”,教育教学也有了“底儿”。
节能减排 后勤发力
育英学校历史光荣,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校”,不光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典范,就是在节能型学校建设方面也争当“排头兵”, 成为北京市首个“国际生态型学校”。在育英学校推动节能减排建设方面,后勤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郭校长说:“按照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要求,我校将建立节约型学校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于2000年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节能领导小组,各部校长、后勤主任、中小学教学教育主任、学生代表为主要成员的节约型学校工作组,2009年时已将节约型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
目前,育英学校已有的大型节能减排设施共8项:①游泳馆的空气源热泵系统;②食堂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③住宿部和锅炉房楼顶太阳能热水系统;④校园雨水收集池;⑤实验楼前的塑料包装回收机;⑥图书馆前的太阳能阅读橱窗;⑦锅炉房后面的中水处理系统;⑧主楼前的“世纪之林”。 为了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让节约观念深入人心,育英学校后勤和各部政教处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激发师生的节约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合理的奖励制度,对浪费现象用图片、板报等形式进行曝光。学期末各部开会总结,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存在浪费行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
此外,育英学校还把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学校等理念纳入教学范畴。据郭校长讲,育英学校的环境教育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常态化的环保课堂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环保课堂由专职教师负责,每周安排两课时;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系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构成,培育学生的节约思想品行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如果说“红色”是育英学校的传统和精神,那么“绿色”就是新时期学校不断追求的办学目标之一了。育英学校致力于让学生在“绿色”环境中得到熏陶,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环境意识的人才。目前在育英学校的教育中,“节能”“环保”“绿色”“和谐”等理念已深入人心。郭校长自豪地说:“我校先后被北京市命名为‘绿色学校’,也是北京市闻名的‘花园式学校’,市级健康促进校,区示范高中校和素质教育优质校,也是北京市100个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学校、北方第一所‘国际生态型学校’绿旗荣誉获得者。”
后勤教学 相融相长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光负责提供全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服务,还与学校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甚至有人提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在这方面,郭校长也深入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人才,学校一切工作都具有育人的属性,后勤工作也不例外。学校总务后勤工作又具有以服务为形式、以育人为目的的特殊属性,后勤人员必须时刻有一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心,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根本目的。
对于学校后勤管理的育人形式,郭校长从间接育人和直接育人两方面作了分析。
间接育人:学校后勤人员身在学校,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而后勤人员通常又是不上讲台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后勤人员对教育教学的贡献是间接的。因此后勤人员同样应以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要有较强的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给学生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要消除工作中的推诿扯皮,以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据此,育英学校后勤管理提出“微笑服务”的理念:接到教师设备维修的电话,能解决的保证10分钟之内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给教师一个合理解释并尽快着手解决。最大限度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忠于自己的职守和岗位,不推卸责任。同时,郭校长及学校后勤部门所有职工的办公电话、手机都向社会公布,随时接受外界监督,这也体现了他们勇于接受批评并渴求上进的优秀品质,这些行为都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直接育人:育英学校后勤管理非常重视职工的素质,通过后勤管理中心的培训及学习,结合后勤工作人员自身兴趣和特长,定期让专长职工针对后勤所有职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郭校长列举了几个相关例子:学校后勤管理有位化学底子比较好的职工,他热衷于学校的节能减排事业,经过多方培训后,成为节能减排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好手,除经常在后勤职工中开展授课活动外,学校还让他每周为学生上节能减排课,对学生实施环境保护教育;后勤管理一位司机职工给学生上汽车模拟驾驶课,效果也非常好,受到师生的好评;还有一位后勤职工,在后勤工作过程中,摸索出用烙铁烫画的技艺,烫得非常好,于是学校安排他给学生教授劳技课……
总之,在同郭校长的谈话中我们感受到,后勤工作也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由于学校是一个教育部门,它的中心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学校后勤管理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尽力“感化新一代”。
献身后勤 倾情教育
郭校长说在学校后勤部门工作的这几十年里,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所以也深深爱着这份后勤事业,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他一直坚守在后勤管理一线岗位,献身学校后勤已成为他的追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后勤工作,体会最深的就是认为学校总务工作是一门科学,深刻体会到后勤工作的烦琐、复杂,但更重要的是摸索出后勤工作的一些方法,他希望将他个人的一些工作感悟和心得同各位同行分享。
1.创新—积极主动,稳中求新
后勤工作不在科技一线,也不在教学一线,所谓的“创新”,就是要把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切实做到事业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时刻为师生着想,把工作往前做,这就是创新。
2.借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勤工作要紧跟教育教学及总务工作发展步伐,不断发展、提升自身工作。如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之前育英学校也在做,但是后来全区掀起节能减排高潮的时候,育英学校借势把这项工作往更高、更深层面上推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并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理念。
3.造势—凝聚人气,提升士气
后勤工作只有得到大家认可,才能更好地促进后勤工作的发展,也才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牢固的保障。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师生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后勤部门的辛勤付出,看到后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从而为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敬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
后勤工作种类繁多,需要各式人才,这些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内在的软素质——敬业之心,所以要求后勤工作者在专业过关的同时还要敬业,这样才能用心去做事,用心呵护教育事业。
5.全局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对于总务后勤工作,不同阶段有不同特色、不同要求,不能固守已有工作规则,要结合学校、全区、全市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大局和形势,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与时俱进,从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出发,着眼长远,构建整体的工作规划,厘清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层次,使后勤工作切实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最后,郭校长还将他几十年总务后勤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基本工作方法—斗争和妥协同我们分享。他认为总务后勤工作对内、对外都得有斗争和妥协。对内:“斗争”二字体现在制度上,必须以刚性的制度与人性的自由、散漫斗争才能管理好人员;“妥协”二字的寓意则是要礼贤下士、相互谦让,这样才能形成和谐氛围。对外:“斗争”二字体现在后勤工作必须以学校的利益为中心,要不断同外部环境周旋;但这种斗争又要适度,使双方的利益在博弈中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对外的“妥协”。
本次采访,记者感触最大的就是:学校后勤工作虽不直接参与一线教学,但工作之重要、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烦琐是我们之前所没想到的。育英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心,积极作为,创新思路,成果显著,尤其是学校的节能减排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提倡和赞扬。在信息化催生的全球化时代,教育教学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也需要同步调整,要积极探索,开展服务育人和创新思考,实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与高效,创新新型工作管理模式,以高质量的服务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