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
带领亚洲,血洗好莱坞
说到韩国电影,大多数的中国观众们还一头雾水,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2013年底教授刮来的那一阵旋风中。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韩国电视剧似乎更容易接受和喜欢,而韩国电影却是一直无法称得上喜欢的领域。2013年底到2014年中,中国影院也公开上映了不少韩国电影,包括《狼族少年》、《雪国列车》等在韩国大热的影片,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票房惨遭失败。尤其《雪国列车》几经波折,终于3月17日在中国内地公映。这部在当时韩国投资最大、阵容最国际化的影片被业内寄予厚望,希望打破之前韩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不过,事与愿违。《雪国列车》3天票房累计1986万元,上映两周累计票房6530万元,几乎跌出排片榜。导演奉俊昊也说:“不光是中国,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是一样,韩剧人气高一些,电影人气少一些。电视剧在题材上比较容易去探讨一些大众的内容,电影有其本身的世界,不太容易和电视剧去比较。我相信将来总有一天,韩国电影也会有机会得到比较好的反响。”这些看似在国外发育不良的韩国电影2014年在本国却不断的爆出惊人之势,屡屡打败好莱坞电影在韩国的票房收入,成为了亚洲电影最被看好的一个部分。
2014年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2014年7月8日下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表了“2014上半年韩国电影产业结算”。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整体电影市场规模与去年同期类似,但是本土电影观影人数仅为4154万名,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共计减少1403万名,降幅高达25.2%。今年上半年韩国本土电影在整体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仅为43%,该成绩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与此相比,海外电影的占有率为57%,超过了以往占有绝对优势的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13年12月上映的《辩护人》和今年1月上映的《奇怪的她》给今年1-2月电影市场带来50%多的占有率,但是3月之后,本土电影的优势不再,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虽然四月末及五月上映的《逆鳞》、《标靶》、《人间中毒》及《走向坟墓》聚集了一定的人气,使得5月市场占有率达到49.2%,但3月、4月及6月的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均未达30%。与此相反,海外电影观影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3万名,增幅达28%,共计观影人数5497万名,创下了历年最高纪录。尤其是《冰雪奇缘》创下1028万名的惊人记录,此外,《美国队长》、《超凡蜘蛛侠》、《X战警》等好莱坞大片也抢占了巨大的市场。这个看似要跌入谷底的市场就在数据统计结束没多久之后就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绝地反击之战。2014年7月23日,电影《群盗:民乱的时代》上映。不负众望,在打破韩国影史最高首日票房纪录的同时,以超过200万观影人次轻松登顶韩周末票房冠军,击败好莱坞新作《驯龙高手2》以及两周冠军《猩球崛起:黎明之战》,掀起了新一轮暑期观影热潮。电影在上映前就以高达60%的预售率牢牢占据韩国预售榜冠军。23日首映当日吸引了超过55万观影人次,打破了《雪国列车》在去年创下了(60万人次)韩影史最高首日票房纪录。并以今年韩国电影市场最快的票房累计速度上映3日突破100万观影人次,4日突破200万观影人次,5日突破300万人次大关。首周末累计票房超过211万人次,以及高达61.5%的票房占有率。
紧随其后,7月30日上映的《鸣梁海战》则以首日68万人次迅速打破了《群盗》的记录,并开启了最“热”的夏日市场。最终,《鸣梁海战》以1750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收官,成为历年来成绩最好的电影作品。影片上映后仅35天,票房达到了1750万观影人次,超过了2012年韩国影史冠军《夺宝联盟》(1302万观影人次)和美国电影《阿凡达》(1362万观影人次),《鸣梁》在韩国取得巨额票房后,希杰公司宣布《鸣梁》将在中国大陆上映。就连之后上映的《海盗》,也最终突破了850万观影人次。而新打榜的《海雾》收获也不错,排在第三位之余还让观众大赞意犹未尽,有冲动二次购票观看。这个夏天的韩国并没有如以往般涌现各种鬼怪题材新片,反而是以一连串“海”为主的影片陆续出炉,而这当中三部大热作在当周都分别排在了票房榜的前三位,并且票房数字都相当理想,完全带热了电影旺季。这三部影片有个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是以2位主角形式登场并且角色都对立,首先是上榜三周崔岷植柳承龙主演的《鸣梁:旋风之海》,已经成功成为了本年度目前最高票房的得主,其次排在第二位是由孙艺珍金南佶主演《海盗》被称为韩国版的《加勒比海盗》,票房两周累计也直逼五百万大关,第三位是当周新片《海雾》,在片中两位主角金允锡和朴有天同样是出演意见持相反意向的人物。
2014年韩国的暑期档,四大电影投资公司分别为观众们提供了《群盗》、《鸣梁海战》、《海盗》、《海雾》等大片。虽然在制作阶段这些电影并没有盲目宣称要超过一千万的观影人次,但这些电影公司对它们的期待值仍然要高于以往任何时期。9月5日,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8月韩国电影产业总结资料》显示,8月份,韩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达3217万,剧场的销售额达2497亿韩元。这一数字分别同比上涨了303万人次和442亿韩元。在韩国的电影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千万人次是观众的恩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能出现一部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的电影,实属难得。韩国电影的这种喜人涨势也给好莱坞电影在韩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014年10月美国《综艺》杂志称,因市场占有率低,索尼影业将于2014年底放弃韩国市场,而《狂怒》或将成为索尼影业在韩国发行的最后一部电影。有数据显示,2014年,索尼影业的韩国市场占有率约14%。尽管在众多好莱坞发行商中排名第2,但相较于韩国本土电影公司实在不算是好的成绩。由于经营困难,索尼影业想要退出韩国市场。不仅如此,环球影业或也将紧随其后,退出韩国市场。而与索尼影业相比,排名第9的环球影业的同期市场占有率更低,仅为2%。韩国虽然拥有全球第6大的电影市场,但因韩国观众仍倾向观看由本土演员演出,并用相同语言演绎的国产电影,对本土电影的需求,还未因技术及资金的差异有明显变化,让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长久以来无法大举攻城掠地。 2014年韩国电影又再次打响了战胜好莱坞的战争,到现在,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胜利的归属,这不仅来自于轻松超越多部好莱坞大片的电影票房,还体现在多个好莱坞电影公司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的低迷,以及无法支撑要退出市场的索尼影业。不得不说,韩国虽然不是亚洲电影中最大的市场,但是它却带领了亚洲电影一次次的抗击好莱坞的巨大压力,让好莱坞电影一次次的在韩国市场败北,在电影市场争夺的腥风血雨中,风头愈发强盛了起来。
日本:
永远的0与大动画
2014年年初,日本电影的数据显示,在上映时引起极大关注并且票房猛破百亿的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成为了2013年的票房榜首。这似乎成了一种暗示,当时间来到2014年时,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电影依然是动画片,不论是好莱坞的还是日本本土的。2014年的公映计划公布后,大多数媒体都认为2014年的日本电影市场或将产生本土电影一边倒的局面。特别是在东宝大作《永远的0》创纪录拿下了87亿日元之后,媒体的这种论调更加坚定。但进入3月之后,“冰雪女王”却创造了日本电影市场十多年不遇的票房奇迹。这不仅把洋画在日本落魄的局面扳了回来,自身也杀入日本影史票房前三。时隔12年,继《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之后,日本国内再度出现了超越200亿日元的超级票房大片。《冰雪奇缘》的成功已不仅是其自己的成就,影响更是波及到了整个日本电影市场。
本土电影能够在上半年的总票房数字上战胜进口电影,《永远的0》确实功不可没。作为2014年正月档的最大作品,发行公司东宝用了近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加之原作小说在日本国内大卖近400万册,《永远的0》可谓是东宝的压轴大作。特别是在2013年日本真人电影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日本电影业界对于《永远的0》的期待值超过了以往任何新年档大作。这部电影根据百田尚树的人气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永恒的0》即将被搬上大银幕,男主角敲定杰尼斯明星团体“V6”成员冈田准一,共演演员包括三浦春马、井上真央。该片导演由曾执导过《永恒的三丁目的夕阳》的导演山崎贵掌镜。该片讲述了一个日本零式战机飞行员“在战争中成长”,最终作“神风特攻队”成员战死于冲绳战役的故事,该片被认为“内容真实而催泪”,但因为其情节很多涉及日本侵略战争历史,而且有宣扬国家主义乃至“战争狂热”的嫌疑,也受到一些日本舆论的质疑和批评。有分析人士认为,大多数日本观众是因电影表达的个人情感而被吸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类似“战争故事”中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中引起的共鸣。
另外,在票房榜上我们还能看到的是柯南君和多啦A梦的出现。和国内不同,这几年日本观众对于“柯南”的热情可谓愈发高涨。去年年末,日本电视台的两大王牌动画《鲁邦三世》和《名侦探柯南》首度“合作”的作品《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 剧场版》大获成功,这也让日本电影界看到了一个新的制作模式。同时对两部作品《鲁邦三世》和《名侦探柯南》也起到了进一步的宣传效果。虽然没有“柯南君”那么强势,但这几年来带有哆啦A梦电影的票房数字也非常稳定。在去年更新了“哆啦A梦”剧场版历史记录之后,今年的新作《剧场版哆啦A梦:新大雄的魔镜》虽然没能再创辉煌,但近36亿日元的数字依旧非常出色。凭借着这个数字,《新大雄的魔镜》也如愿进入2014上半年日本电影市场票房前十。和“柯南君”一样,今年的“哆啦A梦”同样拥有两部剧场版,8月的首度3D作品《哆啦A梦:伴我同行》会取得怎样的票房数字也是今年下半年日本电影界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是,在日本电影的三大巨头都面临了一定的巨大危机感。首先,东宝映画。随着各类电视剧剧场版的逐渐完结,给制片商留下了巨大的难题。长久以来,日本的电影市场中的观众都相对保守,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鲜的电影类型和内容,更愿意去观看已经有成熟背景的剧场版电影,因此在现在的日本投拍真人电影所冒的风险使得制片方们进退两难。另外,东映电影可能是日本电影三大巨头公司中,处境最危险的。虽然《剧场版相棒3》近25亿日元的票房要远超松竹作品,但其他作品的集体低迷还是让东映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从前年开始东映的王牌系列“假面超人”就显现出了票房下滑的趋势,至今东映依然没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作为东映最有保障的票房收入源,如果“假面超人”等特摄作品出现了票房危机,那对整个东映的打击可想而知。除了特摄和《相棒》之外,东映真人作品延续了突破不了10亿日元的悲惨命运。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王牌是留给东映最大的课题。相形之下,松竹映画虽然也遭遇到了瓶颈,但是2014年对他们来说可以微微的喘口气了。松竹王牌“山田洋次”作品《小小的家》在收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同时,继续保持着票房突破10亿日元的规律。喜剧《审判》最终票房数字停留在了6亿日元。3月底公映的《白雪公主杀人事件》以1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加之出色的口碑可谓是松竹的惊喜作品。2014年上半年松竹映画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当属《超高速!参勤交代》,这个连日本人都读上去拗口的作品却成为了松竹上半年的票房最佳。
12月中旬,日本映画网站上公开了2014年日本电影的票房情况,其中真人版《浪客剑心》、《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都获得了出色成绩,电影《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传说的最后篇》总投资30亿日元,但是仅“京都大火篇”便获得了52亿日元票房的好成绩,加上下部“传说的最后篇”43.4亿日元的票房,系列总票房接近100亿日元,对投资方日本华纳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2014年日本国内电影票房排行:
1.《永远的0》87.4亿日元
2.《STAND BY ME 哆啦A梦》83.1亿日元
3.《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52.1亿日元
4.《罗马浴场2》44亿日元
5.《浪客剑心:传说的最后篇》43.4亿日元
6.《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 THE MOVIE》42.5亿日元 7.《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手》40.9亿日元
8.《哆啦A梦:大雄的大魔镜》35.8亿日元
9.《回忆中的玛妮》33.9亿日元
10.《口袋妖怪XY:破坏之茧与迪安西》27.8亿日元
虽然这样的成绩还不算令人失望,但是与同时出炉的2014年在日上映的海外电影票房前十名单相比,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
2014年日本上映的海外电影票房排行:
1、《冰雪奇缘》(迪士尼)254.7亿
2、《沉睡魔咒》(迪士尼)65.3亿
3、《哥斯拉》(东宝)32亿
4、《地心引力》(华纳)31.8亿
5、《超凡蜘蛛侠2》(索尼)31.2亿
6、《变形金刚4》(派拉蒙)28.9亿
7、 《明日边缘》(华纳)15.7亿
8、《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福克斯)14.2亿
9、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华纳)14亿
10、 《诺亚方舟》(派拉蒙)13.7亿
其实2011年以来,在日本电影产业呈现一片辉煌景象的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危机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如电影票房收入急剧下降、视频软件销售大幅下跌、大企业垄断加剧和电影出口停滞等问题都有可能危及日本电影产业安全。日本政府对电影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国内经济形势低迷制约观影需求、银幕供应不足、欠缺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好作品等因素是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印度:喧闹的宝莱坞
2014年的宝莱坞依旧歌舞升平,同时电影制作水平和票房也在不断的攀升。电影《bangban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10月24日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首席执行官维杰·辛格 Vijay Singh说:“由于智能营销活动和及时的发布,由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Fox Star Studios India)制作的,宝莱坞电影《Bang Bang》的票房已经超过29.097亿卢比(本土和海外),印度本土的票房为15亿卢比。在过去的八天时间里这部电影的海外票房超过1.13千万美元(约合7亿卢比),这是继《Dhoom 3》,《Three Idiots》和《Chennai Express》之后《Bang Bang》成为了宝莱坞电影第四个快速超过9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 “在中东,我们已经完成了4.6百万美元的票房,超过了《My Name Is Khan》。在英国,我们已经完成了1.66百万美元的票房,是今年最高的。在美国,已经完成了 2.2百万美元的票房,成为目前2014年最高周票房收入的电影,也超过了《Kick》(2百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的票房收入为392000美元,而在新西兰,票房收入为144000美元,是今年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在巴基斯坦,电影已经成功创造706000美元票房,今年的第二高票房。” “因为及时的发布,而在发布后的两个星期里没有其他电影的发布让《Bang Bang》连续胜出,并持续到《Happy New Year》上映。这部电影有着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和突出的作用。我们发布了印度以外的850多个剧院,这是宝莱坞电影在海外最大的发布数量(在《Happy New Year》上映前)。这包括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发布的所有主要影院。特别是在中东,很多当地的阿拉伯人都去看电影了,这就是为什么那里是一个非常强的市场。而且我们已经打开了新的市场,那些地方以前都没有宝莱坞电影的。例如,我们已经发布的电影在黎巴嫩,伊拉克和缅甸,那里都是宝莱坞电影没有正式发布的地方。” 辛格补充说“无论是在印度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这部电影都是做得不错的。”除了显著的票房收入外,《Bang Bang》通过全球性强大的销售团队为其创造更多的票房以外的收入。制作商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把一个为期十年的独家网络播放权给了印度姐妹关注明星,为投资回收了14亿卢比。随着家庭视频和电影音乐版权赚得了5亿卢比。销售量最大的箱包品牌Baggit成为官方合作伙伴,印度Volvo沃尔沃汽车在电影中推进时尚的S60,赫利尼克·罗斯汉Hrithik Roshan和卡特莉娜·卡芙Katrina Kaif在影片所驾驶的汽车等等这些品牌都让投资商带来良好的收益,在保证大作制电影的投资,也降低了投资商的赔钱的机会。由此可见,现在的宝莱坞电影制作经营理念已经越来越接近好莱坞的模式,不再保守的原地踏步,进入到了更宽广的领域。
2014年8月21日,“2014印度电影节”也在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开幕。《灵魂奔跑者》、《偶滴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8部经典电影集中展映。 这次电影节是“2014中印友好交流年”的重要文化项目,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新闻广播部联合主办。开幕式放映的影片《灵魂奔跑者》囊括今年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6项大奖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特效、最佳男歌手等4项提名。影片改编自前印度田径/短跑运动员Milkha Singh的故事。Milkha Singh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成为了印度最具标志性的运动员。另外,在2014年还有《天命轮滑》在德国第19届Schlingel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中,印度演员伊尔凡·可汗(Irfan Khan)凭借《美丽情书》一举击败《一代宗师》梁朝伟和《郊游》李康生,卫冕最佳男主角;由Geetu Mohandas执导的电影《骗子的骰子》入围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该片曾获得印度国内大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来自Chitkul村落的年轻母亲带着3岁的女儿和宠物羊寻找失踪丈夫的故事。
泰国:
一反传统的“执行者”
2014年的泰国电影依旧延续了传统泰国电影或言情,或搞笑,或小清新,又或悬疑恐怖的风格多样化。但是在年中的时候有一风格样式迥异的电影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最后的执行人》。这是一部关于泰国的刽子手Chavoret Jaruboon 的传记片,讲述其从年轻玩音乐开始到进入监狱系统并逐渐成为死刑执行人的过程。影片描述了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刽子手的一生,他的心路历程,他的生命观,以及对自己的身份及生死轮回的思考。导演汤姆·沃勒表示,“泰国现在有很多爱情片、恐怖片,说实话,我对这些类型的电影已经有点厌烦了,所以我想拍一部更能表现泰国的电影,这个是与爱情片、恐怖片完全不同的一部影片,它有哲学上的思考,同时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们知道泰国不仅有恐怖片、爱情片,更有多种多样类型的影片。”这部电影也入围最后十五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角逐,最终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另外在今年的泰国非常受欢迎的电影还有《教师日记》(讲述两个素未谋面之人间的浪漫爱情。一间海上学校,一本尘封日记,两个未曾遇见对方的人,一段最刻骨铭心的想念。影片由Bie和Ploy联合主演,《季节变幻》、《亲爱的伽利略》泰国导演Nithiwat Tharathorn执导。电影于2014年3月20日公映)、《Timeline 时光情书》(影片由泰国佛像电影公司出品,泰国知名导演朗斯·尼美毕达执导,泰国当红影星James Jirayu和Toey Jarinporn共同主演。一位母亲Mat早年丧偶后被迫独力抚养自己的儿子Tan。在此期间,Mat得到了Watt,一个爱上她很久的人的帮忙。Tan被期望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但实际上,他希望远离其觉得范围狭小的母亲的世界。于2014年2月13日公映)、《我的兄弟情人》(是继《暹罗之恋》后的又一部泰国纯爱电影。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同样缺乏家庭关爱的少年因为父母的关系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Golf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养成了比较蛮横的性格。虽然内心孤独,也不想有人和他分享同一个父亲。直到某天家里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比他小四个月的弟弟,当然还有爸爸新交的女朋友——他们将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两个男孩都要学着与对方相处,不断克服这种尴尬与排斥,分享同一个房间、分享同一个班级和朋友圈,在青春洋溢的日子里,在有着吉他和暗恋的校园时光,超越亲情的情愫渐渐滋长)、《凶地》(改编自泰国四段真实新闻事件。《亡命巴士》曾经肇事的公车巴士,在夜晚最后一班车,搭载着往往不是人《灵魅旅社》入住廉价旅社务必三思,晚上陪你入眠的可能不只一人《酒店冥花》KTV酒店,万年照不到阳光之处,店内瘴疠之气盘据,长年身在其中工作,早已人鬼难辨《阴阳禅寺》替人祈福的僧者,竟是杀人凶手?寿未终,尸难寝;惨死冤魂,人间流返)等影片。
伊朗:
屡获殊荣的少数派电影
2014年对于伊朗电影来说,依然不是一个丰产的年度,但是数量在伊朗电影人看来一直不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质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我们又看到在今年的国际电影节上不断有伊朗电影杀出,力搏群雄斩获奖项。电影《伊朗故事》在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影片由多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作品,讲述了伊朗生活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现实。在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伊朗电影《13》获得“新浪潮”最高大奖。电影《熊》6月底在上海电影节上摘得最佳影片金爵奖。电影《我没有生气》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一举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组委会特设的“文森特·沃德坎特伯雷大学奖学金”。电影《墨尔本》第36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摘得本届电影节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金字塔奖”。 伊朗电影这种产量虽低但是在国际市场认可度颇高的显现也并不是在今年才尤为凸显。从《小鞋子》到《樱桃的滋味》再到《白气球》,没有一部不打动了全世界评委和观众的心。2012年电影《一次别离》的制作成本仅有30万美金,却收获了金熊、金球、奥斯卡等诸多国际大奖,并再度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电影的关注。长久以来,伊朗这片土地便充满了战火,长久的磨难铸就了伊朗民族忍辱负重、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使伊朗电影杜绝了感伤主义的泛滥。阿巴斯执导的《春风吹又生》记录了劫后余生的人们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地震后破碎的家园,同类型的影片还有《橄榄树下的情人》、 《巴伦》、 《坎大哈》等。此外,展示战乱中流浪难民生活的《黑板》,基调愤怒而悲哀,却也让人能强烈感受到伊朗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影片镜像沉重,技巧老到而成熟。当该片荣获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才是个20岁的女孩。在谈到伊朗电影屡获国际大奖的原因时,伊朗著名影评家法拉萨提分析说,独树一帜的清新风格是伊朗电影备受国际影坛亲睐的原因。他表示:“伊朗国外获奖电影大都有个特点,它们不同于西方,特别是不同于美国电影,它没有高科技,也没有性。现在欧美知识界对这类渲染技术和性的电影已经倦怠,想逃到对立面去。伊朗电影中没有性和高科技,也没有暴力恐怖感官刺激,没有这些,在他们看来很好。事实上吸引西方留意的作品,就是那些反现代的影片。” 正如法拉萨提先生所说,伊朗的获奖影片有很多共同点:电影语言简洁、细腻、朴实,与好莱坞电影的张扬和感官刺激形成鲜明对比;伊朗电影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情人性,固然情节简单,但含义隽永,以小见大;另外,伊朗电影绝大部分都是小本钱制作,没有大牌艺人,甚至会请一些非专业演员出演,给如今贸易化严重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
三十年来,伊朗时局的动荡,非但没有让他们的电影昙花一现,反而屡屡惊艳于世。在这个相对保守的西亚古国,伊朗导演旺盛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想象奇诡、叙述超然、气质独立,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攻守自得,在穆斯林的夜空下,在波斯湾已暗下灯的影院里,胶片划过的刹那,宛如黑色中的一道天光。在世界影坛,伊朗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这个国度,拍电影要遵守的繁文缛节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不是夫妻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便夫妻也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不允许有跳舞的场面,女人在电影里不许摘面纱、不许唱歌,配乐不准用任何慵懒、性感、有“靡靡之音”嫌疑的音乐,父母不能和9岁以上的女孩或13岁以上的男孩有肢体接触。然而,这种严密控制并没有磨灭伊朗电影人去看、去想、去盼望的激情。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别样的风格:用“小家”隐喻社会,用清新质朴的影像和叙事风格写出普通环境中的小人物,用最简单的故事牵引出观众最深沉的情感。库亚斯塔米的《樱桃的滋味》、马克玛尔巴夫的《坎大哈》、马基迪的《巴伦》、戈巴迪的《醉马时刻》、帕纳西的《生命的圆圈》、《深红的金子》……电影讲述的故事看似没有太大的起伏,只是没完没了的家庭纷争和口角,有时温柔,有时粗暴——片中人物的欢喜和哀愁代言了社会的情感。观影过后,观众会发现,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这些爱情、友情、抗争是任何生命都无法逃避的永恒主题。因此在伊朗电影中,故事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载体,用最深沉的情感感动世界上所有的观众。 香港:
港片去哪儿了?
2014年的香港电影似乎还是要从香港电影金像奖说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独揽12项大奖,内地香港合拍片又一次成为了金像奖的大赢家,这不禁让人们再次想起了那些疑问:港产片怎么消失了?金像奖就这样失守了吗?以及合拍片“迎合内地,放弃本土”的疑虑。不过2014年在港同样叫好叫座的还有《激战》、《扫毒》和《救火英雄》(前二片分获11项及8项提名),且全属港产片出色当行的警匪或动作类型,此外,尚有两部新晋导演叫好叫座的话题作:《狂舞派》和《僵尸》,在高手如云下仍能合共获取五个奖项,则证明了纯种港产片只要拍出成绩,在金像奖这样的角逐场合还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黄修平的《狂舞派》,讲述一群热爱舞蹈的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在香港本地收获高口碑与票房,并获得今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新晋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六项提名。这部香港本土电影并未刻意强调香港情怀,却处处透露出香港情怀。而王家卫这样的异数导演,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代宗师》,受挫于金马奖、失意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或许能在金像奖得到补偿,但是假如说它的导演不是诞生于香港的王家卫,他是否还能在2014年的金像奖上独占鳌头呢?
港产片在香港本土还是十分受欢迎的,他们的势头还是远远盖过了内地电影及合拍片。其中在香港上映的由陈果执导,改编自网络小说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掀起了观影热潮,全港30家影院一天排片超过500场,甚至超过《美国队长2》。陈果镜头下的香港“死城”,荒谬的桥段,充满黑色喜剧风格。虽然影片故事并不完整,结尾不知所云,但不少港人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记忆。
而11月底的票房统计当中,外语片却在年底占据了票房的大半江山。虽然上一周的香港市场又迎来了《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寻找幸福的赫克托》、《摩纳哥王妃》等新片,但新片的市场表现力并不是很强,包括由安乐影业投资发行的本土作品《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但动作片《饥饿游戏3(上)》凭借着上映完整一周的优势登上了周冠军的宝座。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对黄飞鸿的前史进行了几乎是“全新的”改编,并融入了香港电影所常见的黑帮、卧底等元素,而影片在香港地区的口碑还算可以,不过部分观众诟病本片中这个“讲国语”的黄飞鸿,看起来是要故意应和内地市场,受到了相当多的香港观众的抵制。所以,影片虽然在安乐旗下的影院被全力支持,但平均每场仅约33人次,这个成绩还要低于上映第四周的《星际穿越》及第二周的《饥饿游戏3(上)》,而到了周末时,《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更是显得后继乏力,平均每场仅是约37人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映将近一个月的亲情片《星际穿越》平均每场的观影人次从约35人次上涨了一倍多,而《饥饿游戏3(上)平均每场也超过60人次。虽然《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的首周加上优先场已经突破了400万港元,但恐怕最终也只能是以1000万为目标。
看完今年的香港电影市场,我们继续回到金像奖中去寻找港片的身影。金像奖评委会主席陈嘉上几乎每年都要面对“港片地域保护”、“颁奖讲人情”的质疑,今年还是一如既往地否认。但面对电影演员后继乏人的质疑时,他终于不再坚持:“让中生代演员成长,才是香港电影人应该做的事。”第8年坐镇该奖项,陈嘉上也不得不承认:“现在香港中生代演员的确太少了,连我们电影奖都会越来越难做。”作为导演,陈嘉上将这一困局的原因归咎为“这是投资商的问题,他们只愿意选大牌,觉得这样才有票房保证,才能减少风险。但很多演员,比如林家栋、余文乐,其实他们已经不是特别年轻,论实力也有成为中流砥柱的可能,但就是当不了主角,没机会扛一部电影,这实在不公平”。但是,金像奖入围片中内地电影越来越少是有目共睹,今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近3年来唯一一部纯内地班底制作、内地演员参与的提名片。陈嘉上坚决否认奖项有“香港地域保护”,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我们自己很多人还要在内地拍片,地域保护怎么可能”。
为了解决香港电影曾经陷入资金没了,市场少了的困境,《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从2003年开始施行至今,香港电影经历了不适、磨合到融合,终于迎来生产数字的回暖。 一度是烂片的代名词的“合拍片”,不仅让内地观众看得别扭,更让不少香港观众闻之色变,但这种情况在去年有了大幅改变。今年金像奖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有四部是票房口碑兼优的合拍片。王家卫磨砺八年的《一代宗师》,故事起于佛山、决战东北、叶落香港,尽得民国风流;《西游·降魔篇》是周星驰对自己巅峰时期作品《大话西游》的颠覆和再创造;《扫毒》令人看到港片经典《英雄本色》的影子;《激战》是擅长港式警匪片的林超贤对拳击题材的新挑战。2014年的香港电影在风格化与气质上更为精进。陈可辛在“接地气”的《中国合伙人》大获成功之后,推出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小孩》。大导演许鞍华拍起了民国“女神”萧红的传记题材电影《黄金时代》;徐克重拍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3D》;尔冬升将目光投向“横漂”群众演员,打造电影《我是路人甲》……陈嘉上导演表示:“合拍越来越成熟,种类越来越多。”导演麦浚龙也说到过关于“合拍片”,他先是定性道,“不管合不合拍,对我来说就是一部电影,‘合拍片’至少不是负面词语。”然后表明态度,“如果去拍(合拍片)就要把想拍的东西放进去,选择都是双向的,没有人逼你去拍电影。”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合拍片,也更愿意将香港电影文化和精神加入到合拍片中,让由香港制作班底主导的合拍片看起来更像是香港电影。同时,一大批坚守香港电影阵地的年轻导演也在不断崛起,他们依然热爱在电影中表现港人的心境,讲述港人的奋斗故事。另外一些曾经作为中流砥柱的香港电影演员们,也开始转行从基层进行电影制作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已足以让观众感到兴奋,让大家明白,港产片一直在前进,香港电影真的具有打不死的精神。 台湾:彼岸的你请加油
2014年的台湾电影整体状况不佳,没有办法复现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及《赛德克巴莱》创下的恢弘战绩了。甚至在第51届金马奖大陆电影风光,台湾电影黯淡,引起网友议论;今年的评审陈玉勋23日说,台湾电影没得奖台湾电影人该反省检讨。今年台湾电影在金马失色现隐忧,多项大奖颁给大陆电影,引起议论。导演陈玉勋表示,金马影展是台湾骄傲,台湾片没能得奖是台湾电影工作者该反省检讨。
电影节惨遭失败的台湾电影在2014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KANO》自2014年的2月27日上映,上映一周《KANO》的票房在台北约占了3000万,上映不到两个礼拜,全台票房突破1.3亿,不仅在台湾佳评如潮,还受邀到日本参加影展,两场电影票也秒杀,现在就连美国媒体都注意到了,以专刊报导,还说KANO是世上有史以来最好的棒球电影,评价极高,对此监制魏德圣说,应该是片中强调的运动精神,受到美国媒体肯定。在这部电影中,依然有一个近几年台湾电影喜欢关注的视点,即“台日情”:《海角七号》的“台日爱情”过境多年,余温尚存,垦丁夏都饭店至今保持着超高的订房率。而相同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描述台湾原住民与日本殖民者战斗故事的《赛德克·巴莱》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从《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再到《KANO》,电影中心思想都脱离不了族群融合与放下仇恨的大爱。而这种情节,也引起了台湾社会对于电影亲日的大论战。细观剧情,《KANO》确实未曾触及日本殖民政权曾想透过棒球促成“同化”的殖民目的,也未点出殖民者建设“嘉南大圳”背后的自利动机,以正面角度呈现当时的棒球热潮和水利建设。然而回顾魏德圣历来作品,他的抗日电影《赛德克·巴莱》曾直接点出殖民者的残暴,只是比起对日殖正当性的反思,从《海角七号》里的族群和解、《赛德克·巴莱》追寻赛德克族的信仰精神、《KANO》中不同族群的少年一起争取胜利,魏德圣这几部作品的创作意图似乎更倾向于着墨台湾这个多元族群社会中,不同的族群该如何和解、共荣和自处。台湾民众对日治时期的“怀旧”、《KANO》对于日本殖民建设的美化,与其说是美化殖民者,不如说是对当代台湾社会的否定和反思,甚至是对执政当局的迂回贬抑。《KANO》的宣传强调欲透过电影“找回台湾的美好年代”、标榜嘉南大圳是“亚洲第一”的工程,如同近年各种“台湾之光”的论述,试图透过往日荣光,为台湾在困顿的当下寻找安慰和认同。相比《KANO》头顶的沉重的政治帽子,另外一部引起注意的电影就要轻松的多了。2014年8月15日在台湾和香港同步公映的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的“爱情三部曲”之二《等一个人咖啡》,上映首日便以1600万新台币问鼎2014年台湾华语片首日票房冠军,并力压众多好莱坞大片,创下台湾两年来的首日票房纪录,其引发的观影热潮有望成为继《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席卷华语圈的又一部台湾现象级电影。从《海角七号》开始,再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青春爱情电影连创内地票房佳绩,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的现象级电影,此类影片独有的清新、浪漫又不失幽默感的气质已经成为每年华语电影圈必不可少的流行文化。作为2014年最受期待的爱情电影,《等一个人咖啡》势如破竹的开画局面,势必成为席卷华语圈的第三波现象级电影翘楚。
2014年在台湾,除了这两部引人注目的电影外,还有一件引人注意的事件,就是11月10日公告台湾“电影法”的部分修正。 台湾地区对内地电影实行配额制遭诟病多年。对比好莱坞电影等外片几乎可不受限地长驱直入台湾地区市场,而内地电影每年却只有十部能够上映,而且得用抽签方式决定资格,作法让人匪夷所思。在“电影法”的部分修正后,未来内地电影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美国奥斯卡获奖,或者在台湾金马奖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将不受每年十部之限,可申请在台湾地区上映。面对即将可能会出现的大陆电影浪潮,加之今年金马奖台湾电影的惨败,未来台湾电影如何告别近年来起伏不定的状况,走向渐进的稳定发展道路依然是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中国内地:
唯票房论成败,孰是孰非?
2014年的中国内地电影从开年的贺岁档开始,就预示了这将是喜人的一年。贺岁档还未完全下档,余热还在持续的时候,各种数据就已经新鲜出炉了。刚到2月中下旬,全国已有10部影片票房冲破亿元大关,速度创历史之最。这10部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已经高达9.85亿,本周之内超过10亿毫无悬念;最低的是《前任攻略》,但也有1.08亿入账。同时,这10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片6部,且统治着票房排行榜前三名,占据绝对优势。海外片则只有4部过亿,而且单片票房全在4亿以下。相比之下,去年这个时候,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只有7部——它们分别是《西游·降魔篇》、《007:大破天幕杀机》、《一代宗师》、《101次求婚》、《云图》、《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和《喜羊羊与灰太狼5》。
2014年前两月的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接近45亿,超过了2008年的全年总和。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则接近50%。当时就有人预言说2014年如果继续保持同等涨幅,全年票房应为277.55亿元,接近50亿美元,约为日本的两倍(世界第三大市场)、美国的一半(世界第一大市场),世界第二大的位置稳稳坐住。
贺岁档接连情人节档期的高峰过去之后,到暑期档来临之前,一般情况都是票房的淡季,上映的电影数量也不多。但是2014年截至5月21日,2014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0.24亿元,其中国产片56.14亿元,约占56%。201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4年时间,中国电影年票房破百亿元的用时一直在缩短:2011年在10月,2012年在8月,而2013年在6月,到了今年5月就已经突破百亿。
票房成绩涨势惊人,也让不少投资商乐开了花,数据对比层出不穷。中国电影市场扩容速度之快,在令全世界震惊之余,也引来了好莱坞的觊觎。到2014年年中,全国银幕总数达到了20980块,较2013年底又增加了2785块。在近年来北美电影票房保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正在加快缩小与北美电影市场的差距,这也让好莱坞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块不可多得且不可失去的宝地。在一定程度上,谁主导了中国市场,谁就在世界电影的格局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10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全国电影票房数据。2014年1-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19.4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3.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12.73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106.76亿元。去年的全国票房收入为217.69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的票房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进入第四季度,首先迎来的国庆档率先打破纪录,七天长假累计票房10.84亿元,同比增长74%。而随着贺岁档的来临,将有多部大片轮番上映,贺岁档总票房也有望再创新高。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可能会在2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8.6%。
今年前三季度上映的影片当中,有45部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占到24部,领先进口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位居国产影片票房前三位;《变形金刚:绝迹逢生》、《X战警:逆转未来》、《美国队长2》则位居进口票房前三位。前三季度票房排在前十名的影片,单片票房都超过了5亿,最低的是《小时代3:刺金时代》,也有5.25亿的票房。
截至11月,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超过250亿元,在电视领域,多档电视真人秀及周边产品的冠名、植入争夺战愈演愈烈。而在11月底武汉召开的2014中国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有专家预测随着“双十一”圣诞节等档期的来临,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益将有望达到300亿元。从电影制作、市场产业来看,今年是中国电影的大年。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逐渐发展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持续增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影制片人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运作、市场需求、观众喜好等要素把握得越来越精准。加之,中国电影产业链的整体运作趋向成熟,越来越多专业的电影营销公司应运而生,直接促进整个行业更加成熟、迅速地发展。
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之下,也有部分票房失利的影片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自上映以来,票房就是一条笔直的下滑线,在国庆期间,10月1日当天1080万,次日《痞子英雄2》加入国庆档竞争后,立马降至570万,10月3日510万,4日450万,5日430万,6日430万,7日380万,8日190万,9日190万,10日跌至谷底,仅有80万。而到23日,影片上映了23日之后,票房也只有近5000万。说实话,片方对于《黄金时代》的营销宣传可谓不遗余力,从设计师“开挂”的各个版本的精致海报,到一系列“一切都是自由的”的宣传语,《黄金时代》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而这并不能挽救它票房的失利。说到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口碑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有人爱死了这部讲述萧红一生的文艺片,也有人认为这片烂到了极点。影片三个小时的片长、讲故事的方式、演员的选择等等都可以引发大量的争论。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在严密的史实考证基础上讲述萧红漂泊悲凉的文学人生,这部电影打破了电影惯用的叙事手法,通过与萧红有过亲密交流的历史人物的口吻间接描绘萧红的生活轨迹,同时也借助萧红反窥那个时代的历史动荡和人事更迭。电影以萧红的爱情为主线,从逃避挣脱封建婚姻到先后与萧军、端木蕻良结合,但是由于相关史料残缺不全,电影没有能够合理适当地展开,使得这部传记电影最终没有能够深入到传主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毫无重点的平铺直叙当中。对于《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北大教授戴锦华在接受《北京青年报》的访谈时曾分析道:“影片有缺憾,有难度。但偌大的中国,如此的观众数量,《黄金时代》没有获得它可能的观众仍必须视为怪现象…中国电影市场产业规模的成长速度是天文数据式的,世界电影史上没有先例,影院的扩展和银幕数的激增,再造出的观众数是十分惊人的。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众多的观众是某种意义上的“非电影观众”:缺少最起码的电影知识,不要说文化。举个例子,我在某天本着“敬业精神”,连续看了《小时代》和《后会无期》,现场的效果之好,观众和影片之间的共振让有准备的我,也大跌眼镜。但一个细节,令我记忆颇深:那便是《后会无期》中贾樟柯出现的时候,相对于始终处于亢奋中的现场观众,对这个大噱头毫无反应。显而易见,他们不是我们所谓的电影观众,他们不认识明星级的封面人物贾樟柯,他们是韩寒带入的、为了韩寒而来的观众。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或许已然熟悉的韩寒的段子。”相对于只看票房就大叫中国电影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说法,戴锦华教授的评论可能更加中肯一些。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可以称霸世界,不仅依靠了强大的票房进攻,更多的是可以得来票房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有发人深省、传播文化、培养和教育受众的故事,再穿上华丽的视觉外衣,所向披靡征服了全世界。与之相比,中国电影眼下不论从故事内容还是从受众市场来说都显得略微薄弱了。关于这一点,北青报的记者也向戴锦华教授提出了关于中国电影与好莱坞抗衡时,或许还能胜出的问题。对此,戴锦华教授直言不讳的说到“几年前,韩国废除了保护制度,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在市场上和好莱坞抗衡了,中国电影人今天已有如此自信,我只有叹服或叹息。拍出了《恐怖直播》、《雪国列车》、《辩护人》的韩国影人有理由自信,我们的电影骄傲究竟是哪些呢?而且我宁愿我们瞩目实行“文化例外”的法国,同时珍视这契机,警惕而踏实地起步。对于能否成为世界电影大国,能否抗衡电影大国,我们的课题还太多。”
除许鞍华外,今年的几位重量级电影导演的作品也颇值得关注。张艺谋的《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影片关注文革对亲情人心上造成的后遗症,而“焉识”两字自然成为电影的关键词,父女的不相认与夫妻的不相认都折射出历史事件的巨大破坏力。这部没有炫技、毫无花哨的电影,仅仅依靠的是巩俐和陈道明的精湛演技,但是电影也只是停留在平实感人的故事讲述上,片中至死不渝的爱情守望和莫名其妙的记忆遗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抚慰了观众的历史想象,从而减损甚至丧失了影片应该有的历史反思。娄烨的《推拿》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导演大胆尝试用影像表现盲人推拿师的世界,通过群像式的描写来展现盲人的爱欲纠葛。尽管这部电影横扫金马奖各大奖项,但是相较于小说《推拿》来说,电影显得颇为不尽人意。小说中每个人物的背后故事在电影中都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交待,小说对盲人异于正常人的用心刻画(如对声音和触觉的依赖和敏感)在电影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以至于电影只是讲述了盲人推拿师们具有普通人的爱情与欲望,失去了小说中对盲人按摩师有关抚摸、听觉、自尊、美感、时间、爱情、处事等全方面综合探究的魅力。姜文的《一步之遥》延续《让子弹飞》的风格,以民国“闫瑞生案”为故事原型,将背景设定在民国上海的十里洋场,电影讲述了马走日在大上海繁华的舞台上演出的一场荒诞悲凉的闹剧,他在生死之际不得不在自我和他者眼中的自我间做出抉择,通过“杀死”完颜英与“挽救”武六的爱情经历,最终得到自我灵魂的救赎与升华。但是这部电影失去了《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梦幻和诗意,也没有《让子弹飞》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讲述,非但对于小人物在身份认定上的种种困境并没有细致入微地展开,反而通过主人公马走日的独白和伪纪录片的形式削弱了故事的力量,而眼花缭乱的歌剧舞蹈、琐碎乏味的插科打诨都显得过于冗长和多余。此外,华语电影今年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这部荣获柏林金熊的电影算是年度最大的惊喜。故事讲述一个在爱情和事业面前均失败受挫、以至丧失生活信心的警察,在一起离奇阴森的连环杀人事件中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一方面是作为警察固有的责任与敏感,希望通过破案来恢复事业信心,而另一方面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想要极力争取借以获得生活上的自信;最终在情与法的纠葛中,他连同罪犯也是自己的爱人,均得到了拯救与释怀。这部电影处处都透露着文艺气息,但又包含了类型片的惊悚、幽默的效果,实在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间较为成功的佳作。
本年度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电影现象,例如跨界导演电影的普及。自从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来,华语电影吸引票房的号召因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影故事本身,明星导演的强大号召力、电影主题曲的普遍传唱,都逐渐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今年邓超的《分手大师》、陈建斌的《一个勺子》、韩寒的《后会无期》、崔健的《蓝色骨头》等都是由演员、作家、歌手出身的人导演的作品;而筷子兄弟为《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所作的《小苹果》、王菲为《匆匆那年》所演唱的同名歌曲都成为年度脍炙人口的音乐。此外,以都市爱情、校园爱情为题材的电影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撒娇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小时代3:刺金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电影受众中都市白领和在校学生比重的增大,都市浮夸造作的风气和校园恋爱的回忆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消费文化。而本年度类型片中,陈正道的《催眠大师》和路阳的《绣春刀》的出现可谓是一抹难以忽略的亮色,这两部风格鲜明、简洁流畅的类型片昭示着新生代电影导演不可限量的前景。
[责编/程诚]
带领亚洲,血洗好莱坞
说到韩国电影,大多数的中国观众们还一头雾水,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2013年底教授刮来的那一阵旋风中。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韩国电视剧似乎更容易接受和喜欢,而韩国电影却是一直无法称得上喜欢的领域。2013年底到2014年中,中国影院也公开上映了不少韩国电影,包括《狼族少年》、《雪国列车》等在韩国大热的影片,结果没有想到的是,票房惨遭失败。尤其《雪国列车》几经波折,终于3月17日在中国内地公映。这部在当时韩国投资最大、阵容最国际化的影片被业内寄予厚望,希望打破之前韩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不过,事与愿违。《雪国列车》3天票房累计1986万元,上映两周累计票房6530万元,几乎跌出排片榜。导演奉俊昊也说:“不光是中国,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是一样,韩剧人气高一些,电影人气少一些。电视剧在题材上比较容易去探讨一些大众的内容,电影有其本身的世界,不太容易和电视剧去比较。我相信将来总有一天,韩国电影也会有机会得到比较好的反响。”这些看似在国外发育不良的韩国电影2014年在本国却不断的爆出惊人之势,屡屡打败好莱坞电影在韩国的票房收入,成为了亚洲电影最被看好的一个部分。
2014年对于韩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2014年7月8日下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表了“2014上半年韩国电影产业结算”。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整体电影市场规模与去年同期类似,但是本土电影观影人数仅为4154万名,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共计减少1403万名,降幅高达25.2%。今年上半年韩国本土电影在整体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仅为43%,该成绩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与此相比,海外电影的占有率为57%,超过了以往占有绝对优势的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13年12月上映的《辩护人》和今年1月上映的《奇怪的她》给今年1-2月电影市场带来50%多的占有率,但是3月之后,本土电影的优势不再,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虽然四月末及五月上映的《逆鳞》、《标靶》、《人间中毒》及《走向坟墓》聚集了一定的人气,使得5月市场占有率达到49.2%,但3月、4月及6月的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均未达30%。与此相反,海外电影观影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3万名,增幅达28%,共计观影人数5497万名,创下了历年最高纪录。尤其是《冰雪奇缘》创下1028万名的惊人记录,此外,《美国队长》、《超凡蜘蛛侠》、《X战警》等好莱坞大片也抢占了巨大的市场。这个看似要跌入谷底的市场就在数据统计结束没多久之后就出现了出人意料的绝地反击之战。2014年7月23日,电影《群盗:民乱的时代》上映。不负众望,在打破韩国影史最高首日票房纪录的同时,以超过200万观影人次轻松登顶韩周末票房冠军,击败好莱坞新作《驯龙高手2》以及两周冠军《猩球崛起:黎明之战》,掀起了新一轮暑期观影热潮。电影在上映前就以高达60%的预售率牢牢占据韩国预售榜冠军。23日首映当日吸引了超过55万观影人次,打破了《雪国列车》在去年创下了(60万人次)韩影史最高首日票房纪录。并以今年韩国电影市场最快的票房累计速度上映3日突破100万观影人次,4日突破200万观影人次,5日突破300万人次大关。首周末累计票房超过211万人次,以及高达61.5%的票房占有率。
紧随其后,7月30日上映的《鸣梁海战》则以首日68万人次迅速打破了《群盗》的记录,并开启了最“热”的夏日市场。最终,《鸣梁海战》以1750万以上的观影人次收官,成为历年来成绩最好的电影作品。影片上映后仅35天,票房达到了1750万观影人次,超过了2012年韩国影史冠军《夺宝联盟》(1302万观影人次)和美国电影《阿凡达》(1362万观影人次),《鸣梁》在韩国取得巨额票房后,希杰公司宣布《鸣梁》将在中国大陆上映。就连之后上映的《海盗》,也最终突破了850万观影人次。而新打榜的《海雾》收获也不错,排在第三位之余还让观众大赞意犹未尽,有冲动二次购票观看。这个夏天的韩国并没有如以往般涌现各种鬼怪题材新片,反而是以一连串“海”为主的影片陆续出炉,而这当中三部大热作在当周都分别排在了票房榜的前三位,并且票房数字都相当理想,完全带热了电影旺季。这三部影片有个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是以2位主角形式登场并且角色都对立,首先是上榜三周崔岷植柳承龙主演的《鸣梁:旋风之海》,已经成功成为了本年度目前最高票房的得主,其次排在第二位是由孙艺珍金南佶主演《海盗》被称为韩国版的《加勒比海盗》,票房两周累计也直逼五百万大关,第三位是当周新片《海雾》,在片中两位主角金允锡和朴有天同样是出演意见持相反意向的人物。
2014年韩国的暑期档,四大电影投资公司分别为观众们提供了《群盗》、《鸣梁海战》、《海盗》、《海雾》等大片。虽然在制作阶段这些电影并没有盲目宣称要超过一千万的观影人次,但这些电影公司对它们的期待值仍然要高于以往任何时期。9月5日,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8月韩国电影产业总结资料》显示,8月份,韩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达3217万,剧场的销售额达2497亿韩元。这一数字分别同比上涨了303万人次和442亿韩元。在韩国的电影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千万人次是观众的恩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能出现一部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的电影,实属难得。韩国电影的这种喜人涨势也给好莱坞电影在韩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014年10月美国《综艺》杂志称,因市场占有率低,索尼影业将于2014年底放弃韩国市场,而《狂怒》或将成为索尼影业在韩国发行的最后一部电影。有数据显示,2014年,索尼影业的韩国市场占有率约14%。尽管在众多好莱坞发行商中排名第2,但相较于韩国本土电影公司实在不算是好的成绩。由于经营困难,索尼影业想要退出韩国市场。不仅如此,环球影业或也将紧随其后,退出韩国市场。而与索尼影业相比,排名第9的环球影业的同期市场占有率更低,仅为2%。韩国虽然拥有全球第6大的电影市场,但因韩国观众仍倾向观看由本土演员演出,并用相同语言演绎的国产电影,对本土电影的需求,还未因技术及资金的差异有明显变化,让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长久以来无法大举攻城掠地。 2014年韩国电影又再次打响了战胜好莱坞的战争,到现在,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胜利的归属,这不仅来自于轻松超越多部好莱坞大片的电影票房,还体现在多个好莱坞电影公司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的低迷,以及无法支撑要退出市场的索尼影业。不得不说,韩国虽然不是亚洲电影中最大的市场,但是它却带领了亚洲电影一次次的抗击好莱坞的巨大压力,让好莱坞电影一次次的在韩国市场败北,在电影市场争夺的腥风血雨中,风头愈发强盛了起来。
日本:
永远的0与大动画
2014年年初,日本电影的数据显示,在上映时引起极大关注并且票房猛破百亿的宫崎骏动画电影《起风了》成为了2013年的票房榜首。这似乎成了一种暗示,当时间来到2014年时,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电影依然是动画片,不论是好莱坞的还是日本本土的。2014年的公映计划公布后,大多数媒体都认为2014年的日本电影市场或将产生本土电影一边倒的局面。特别是在东宝大作《永远的0》创纪录拿下了87亿日元之后,媒体的这种论调更加坚定。但进入3月之后,“冰雪女王”却创造了日本电影市场十多年不遇的票房奇迹。这不仅把洋画在日本落魄的局面扳了回来,自身也杀入日本影史票房前三。时隔12年,继《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之后,日本国内再度出现了超越200亿日元的超级票房大片。《冰雪奇缘》的成功已不仅是其自己的成就,影响更是波及到了整个日本电影市场。
本土电影能够在上半年的总票房数字上战胜进口电影,《永远的0》确实功不可没。作为2014年正月档的最大作品,发行公司东宝用了近半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加之原作小说在日本国内大卖近400万册,《永远的0》可谓是东宝的压轴大作。特别是在2013年日本真人电影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日本电影业界对于《永远的0》的期待值超过了以往任何新年档大作。这部电影根据百田尚树的人气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永恒的0》即将被搬上大银幕,男主角敲定杰尼斯明星团体“V6”成员冈田准一,共演演员包括三浦春马、井上真央。该片导演由曾执导过《永恒的三丁目的夕阳》的导演山崎贵掌镜。该片讲述了一个日本零式战机飞行员“在战争中成长”,最终作“神风特攻队”成员战死于冲绳战役的故事,该片被认为“内容真实而催泪”,但因为其情节很多涉及日本侵略战争历史,而且有宣扬国家主义乃至“战争狂热”的嫌疑,也受到一些日本舆论的质疑和批评。有分析人士认为,大多数日本观众是因电影表达的个人情感而被吸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类似“战争故事”中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中引起的共鸣。
另外,在票房榜上我们还能看到的是柯南君和多啦A梦的出现。和国内不同,这几年日本观众对于“柯南”的热情可谓愈发高涨。去年年末,日本电视台的两大王牌动画《鲁邦三世》和《名侦探柯南》首度“合作”的作品《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 剧场版》大获成功,这也让日本电影界看到了一个新的制作模式。同时对两部作品《鲁邦三世》和《名侦探柯南》也起到了进一步的宣传效果。虽然没有“柯南君”那么强势,但这几年来带有哆啦A梦电影的票房数字也非常稳定。在去年更新了“哆啦A梦”剧场版历史记录之后,今年的新作《剧场版哆啦A梦:新大雄的魔镜》虽然没能再创辉煌,但近36亿日元的数字依旧非常出色。凭借着这个数字,《新大雄的魔镜》也如愿进入2014上半年日本电影市场票房前十。和“柯南君”一样,今年的“哆啦A梦”同样拥有两部剧场版,8月的首度3D作品《哆啦A梦:伴我同行》会取得怎样的票房数字也是今年下半年日本电影界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是,在日本电影的三大巨头都面临了一定的巨大危机感。首先,东宝映画。随着各类电视剧剧场版的逐渐完结,给制片商留下了巨大的难题。长久以来,日本的电影市场中的观众都相对保守,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鲜的电影类型和内容,更愿意去观看已经有成熟背景的剧场版电影,因此在现在的日本投拍真人电影所冒的风险使得制片方们进退两难。另外,东映电影可能是日本电影三大巨头公司中,处境最危险的。虽然《剧场版相棒3》近25亿日元的票房要远超松竹作品,但其他作品的集体低迷还是让东映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从前年开始东映的王牌系列“假面超人”就显现出了票房下滑的趋势,至今东映依然没能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作为东映最有保障的票房收入源,如果“假面超人”等特摄作品出现了票房危机,那对整个东映的打击可想而知。除了特摄和《相棒》之外,东映真人作品延续了突破不了10亿日元的悲惨命运。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王牌是留给东映最大的课题。相形之下,松竹映画虽然也遭遇到了瓶颈,但是2014年对他们来说可以微微的喘口气了。松竹王牌“山田洋次”作品《小小的家》在收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同时,继续保持着票房突破10亿日元的规律。喜剧《审判》最终票房数字停留在了6亿日元。3月底公映的《白雪公主杀人事件》以10亿日元的票房收入加之出色的口碑可谓是松竹的惊喜作品。2014年上半年松竹映画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当属《超高速!参勤交代》,这个连日本人都读上去拗口的作品却成为了松竹上半年的票房最佳。
12月中旬,日本映画网站上公开了2014年日本电影的票房情况,其中真人版《浪客剑心》、《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都获得了出色成绩,电影《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传说的最后篇》总投资30亿日元,但是仅“京都大火篇”便获得了52亿日元票房的好成绩,加上下部“传说的最后篇”43.4亿日元的票房,系列总票房接近100亿日元,对投资方日本华纳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2014年日本国内电影票房排行:
1.《永远的0》87.4亿日元
2.《STAND BY ME 哆啦A梦》83.1亿日元
3.《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52.1亿日元
4.《罗马浴场2》44亿日元
5.《浪客剑心:传说的最后篇》43.4亿日元
6.《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 THE MOVIE》42.5亿日元 7.《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手》40.9亿日元
8.《哆啦A梦:大雄的大魔镜》35.8亿日元
9.《回忆中的玛妮》33.9亿日元
10.《口袋妖怪XY:破坏之茧与迪安西》27.8亿日元
虽然这样的成绩还不算令人失望,但是与同时出炉的2014年在日上映的海外电影票房前十名单相比,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
2014年日本上映的海外电影票房排行:
1、《冰雪奇缘》(迪士尼)254.7亿
2、《沉睡魔咒》(迪士尼)65.3亿
3、《哥斯拉》(东宝)32亿
4、《地心引力》(华纳)31.8亿
5、《超凡蜘蛛侠2》(索尼)31.2亿
6、《变形金刚4》(派拉蒙)28.9亿
7、 《明日边缘》(华纳)15.7亿
8、《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福克斯)14.2亿
9、 《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华纳)14亿
10、 《诺亚方舟》(派拉蒙)13.7亿
其实2011年以来,在日本电影产业呈现一片辉煌景象的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危机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如电影票房收入急剧下降、视频软件销售大幅下跌、大企业垄断加剧和电影出口停滞等问题都有可能危及日本电影产业安全。日本政府对电影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国内经济形势低迷制约观影需求、银幕供应不足、欠缺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好作品等因素是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印度:喧闹的宝莱坞
2014年的宝莱坞依旧歌舞升平,同时电影制作水平和票房也在不断的攀升。电影《bangban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10月24日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首席执行官维杰·辛格 Vijay Singh说:“由于智能营销活动和及时的发布,由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Fox Star Studios India)制作的,宝莱坞电影《Bang Bang》的票房已经超过29.097亿卢比(本土和海外),印度本土的票房为15亿卢比。在过去的八天时间里这部电影的海外票房超过1.13千万美元(约合7亿卢比),这是继《Dhoom 3》,《Three Idiots》和《Chennai Express》之后《Bang Bang》成为了宝莱坞电影第四个快速超过9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 “在中东,我们已经完成了4.6百万美元的票房,超过了《My Name Is Khan》。在英国,我们已经完成了1.66百万美元的票房,是今年最高的。在美国,已经完成了 2.2百万美元的票房,成为目前2014年最高周票房收入的电影,也超过了《Kick》(2百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的票房收入为392000美元,而在新西兰,票房收入为144000美元,是今年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在巴基斯坦,电影已经成功创造706000美元票房,今年的第二高票房。” “因为及时的发布,而在发布后的两个星期里没有其他电影的发布让《Bang Bang》连续胜出,并持续到《Happy New Year》上映。这部电影有着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和突出的作用。我们发布了印度以外的850多个剧院,这是宝莱坞电影在海外最大的发布数量(在《Happy New Year》上映前)。这包括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发布的所有主要影院。特别是在中东,很多当地的阿拉伯人都去看电影了,这就是为什么那里是一个非常强的市场。而且我们已经打开了新的市场,那些地方以前都没有宝莱坞电影的。例如,我们已经发布的电影在黎巴嫩,伊拉克和缅甸,那里都是宝莱坞电影没有正式发布的地方。” 辛格补充说“无论是在印度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这部电影都是做得不错的。”除了显著的票房收入外,《Bang Bang》通过全球性强大的销售团队为其创造更多的票房以外的收入。制作商印度福克斯星光影城把一个为期十年的独家网络播放权给了印度姐妹关注明星,为投资回收了14亿卢比。随着家庭视频和电影音乐版权赚得了5亿卢比。销售量最大的箱包品牌Baggit成为官方合作伙伴,印度Volvo沃尔沃汽车在电影中推进时尚的S60,赫利尼克·罗斯汉Hrithik Roshan和卡特莉娜·卡芙Katrina Kaif在影片所驾驶的汽车等等这些品牌都让投资商带来良好的收益,在保证大作制电影的投资,也降低了投资商的赔钱的机会。由此可见,现在的宝莱坞电影制作经营理念已经越来越接近好莱坞的模式,不再保守的原地踏步,进入到了更宽广的领域。
2014年8月21日,“2014印度电影节”也在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开幕。《灵魂奔跑者》、《偶滴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8部经典电影集中展映。 这次电影节是“2014中印友好交流年”的重要文化项目,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新闻广播部联合主办。开幕式放映的影片《灵魂奔跑者》囊括今年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6项大奖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特效、最佳男歌手等4项提名。影片改编自前印度田径/短跑运动员Milkha Singh的故事。Milkha Singh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成为了印度最具标志性的运动员。另外,在2014年还有《天命轮滑》在德国第19届Schlingel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中,印度演员伊尔凡·可汗(Irfan Khan)凭借《美丽情书》一举击败《一代宗师》梁朝伟和《郊游》李康生,卫冕最佳男主角;由Geetu Mohandas执导的电影《骗子的骰子》入围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该片曾获得印度国内大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来自Chitkul村落的年轻母亲带着3岁的女儿和宠物羊寻找失踪丈夫的故事。
泰国:
一反传统的“执行者”
2014年的泰国电影依旧延续了传统泰国电影或言情,或搞笑,或小清新,又或悬疑恐怖的风格多样化。但是在年中的时候有一风格样式迥异的电影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最后的执行人》。这是一部关于泰国的刽子手Chavoret Jaruboon 的传记片,讲述其从年轻玩音乐开始到进入监狱系统并逐渐成为死刑执行人的过程。影片描述了一个与死亡打交道的刽子手的一生,他的心路历程,他的生命观,以及对自己的身份及生死轮回的思考。导演汤姆·沃勒表示,“泰国现在有很多爱情片、恐怖片,说实话,我对这些类型的电影已经有点厌烦了,所以我想拍一部更能表现泰国的电影,这个是与爱情片、恐怖片完全不同的一部影片,它有哲学上的思考,同时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们知道泰国不仅有恐怖片、爱情片,更有多种多样类型的影片。”这部电影也入围最后十五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角逐,最终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 另外在今年的泰国非常受欢迎的电影还有《教师日记》(讲述两个素未谋面之人间的浪漫爱情。一间海上学校,一本尘封日记,两个未曾遇见对方的人,一段最刻骨铭心的想念。影片由Bie和Ploy联合主演,《季节变幻》、《亲爱的伽利略》泰国导演Nithiwat Tharathorn执导。电影于2014年3月20日公映)、《Timeline 时光情书》(影片由泰国佛像电影公司出品,泰国知名导演朗斯·尼美毕达执导,泰国当红影星James Jirayu和Toey Jarinporn共同主演。一位母亲Mat早年丧偶后被迫独力抚养自己的儿子Tan。在此期间,Mat得到了Watt,一个爱上她很久的人的帮忙。Tan被期望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人,但实际上,他希望远离其觉得范围狭小的母亲的世界。于2014年2月13日公映)、《我的兄弟情人》(是继《暹罗之恋》后的又一部泰国纯爱电影。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两位同样缺乏家庭关爱的少年因为父母的关系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Golf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养成了比较蛮横的性格。虽然内心孤独,也不想有人和他分享同一个父亲。直到某天家里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比他小四个月的弟弟,当然还有爸爸新交的女朋友——他们将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两个男孩都要学着与对方相处,不断克服这种尴尬与排斥,分享同一个房间、分享同一个班级和朋友圈,在青春洋溢的日子里,在有着吉他和暗恋的校园时光,超越亲情的情愫渐渐滋长)、《凶地》(改编自泰国四段真实新闻事件。《亡命巴士》曾经肇事的公车巴士,在夜晚最后一班车,搭载着往往不是人《灵魅旅社》入住廉价旅社务必三思,晚上陪你入眠的可能不只一人《酒店冥花》KTV酒店,万年照不到阳光之处,店内瘴疠之气盘据,长年身在其中工作,早已人鬼难辨《阴阳禅寺》替人祈福的僧者,竟是杀人凶手?寿未终,尸难寝;惨死冤魂,人间流返)等影片。
伊朗:
屡获殊荣的少数派电影
2014年对于伊朗电影来说,依然不是一个丰产的年度,但是数量在伊朗电影人看来一直不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质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我们又看到在今年的国际电影节上不断有伊朗电影杀出,力搏群雄斩获奖项。电影《伊朗故事》在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影片由多个小故事串联起来的作品,讲述了伊朗生活的各个阶层和社会现实。在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伊朗电影《13》获得“新浪潮”最高大奖。电影《熊》6月底在上海电影节上摘得最佳影片金爵奖。电影《我没有生气》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一举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组委会特设的“文森特·沃德坎特伯雷大学奖学金”。电影《墨尔本》第36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摘得本届电影节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金字塔奖”。 伊朗电影这种产量虽低但是在国际市场认可度颇高的显现也并不是在今年才尤为凸显。从《小鞋子》到《樱桃的滋味》再到《白气球》,没有一部不打动了全世界评委和观众的心。2012年电影《一次别离》的制作成本仅有30万美金,却收获了金熊、金球、奥斯卡等诸多国际大奖,并再度引发了全世界对伊朗电影的关注。长久以来,伊朗这片土地便充满了战火,长久的磨难铸就了伊朗民族忍辱负重、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使伊朗电影杜绝了感伤主义的泛滥。阿巴斯执导的《春风吹又生》记录了劫后余生的人们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地震后破碎的家园,同类型的影片还有《橄榄树下的情人》、 《巴伦》、 《坎大哈》等。此外,展示战乱中流浪难民生活的《黑板》,基调愤怒而悲哀,却也让人能强烈感受到伊朗人民对知识的渴望,影片镜像沉重,技巧老到而成熟。当该片荣获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才是个20岁的女孩。在谈到伊朗电影屡获国际大奖的原因时,伊朗著名影评家法拉萨提分析说,独树一帜的清新风格是伊朗电影备受国际影坛亲睐的原因。他表示:“伊朗国外获奖电影大都有个特点,它们不同于西方,特别是不同于美国电影,它没有高科技,也没有性。现在欧美知识界对这类渲染技术和性的电影已经倦怠,想逃到对立面去。伊朗电影中没有性和高科技,也没有暴力恐怖感官刺激,没有这些,在他们看来很好。事实上吸引西方留意的作品,就是那些反现代的影片。” 正如法拉萨提先生所说,伊朗的获奖影片有很多共同点:电影语言简洁、细腻、朴实,与好莱坞电影的张扬和感官刺激形成鲜明对比;伊朗电影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情人性,固然情节简单,但含义隽永,以小见大;另外,伊朗电影绝大部分都是小本钱制作,没有大牌艺人,甚至会请一些非专业演员出演,给如今贸易化严重的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自然之风。
三十年来,伊朗时局的动荡,非但没有让他们的电影昙花一现,反而屡屡惊艳于世。在这个相对保守的西亚古国,伊朗导演旺盛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想象奇诡、叙述超然、气质独立,在世界电影版图上攻守自得,在穆斯林的夜空下,在波斯湾已暗下灯的影院里,胶片划过的刹那,宛如黑色中的一道天光。在世界影坛,伊朗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这个国度,拍电影要遵守的繁文缛节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不是夫妻关系的男人和女人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便夫妻也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不允许有跳舞的场面,女人在电影里不许摘面纱、不许唱歌,配乐不准用任何慵懒、性感、有“靡靡之音”嫌疑的音乐,父母不能和9岁以上的女孩或13岁以上的男孩有肢体接触。然而,这种严密控制并没有磨灭伊朗电影人去看、去想、去盼望的激情。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别样的风格:用“小家”隐喻社会,用清新质朴的影像和叙事风格写出普通环境中的小人物,用最简单的故事牵引出观众最深沉的情感。库亚斯塔米的《樱桃的滋味》、马克玛尔巴夫的《坎大哈》、马基迪的《巴伦》、戈巴迪的《醉马时刻》、帕纳西的《生命的圆圈》、《深红的金子》……电影讲述的故事看似没有太大的起伏,只是没完没了的家庭纷争和口角,有时温柔,有时粗暴——片中人物的欢喜和哀愁代言了社会的情感。观影过后,观众会发现,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这些爱情、友情、抗争是任何生命都无法逃避的永恒主题。因此在伊朗电影中,故事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载体,用最深沉的情感感动世界上所有的观众。 香港:
港片去哪儿了?
2014年的香港电影似乎还是要从香港电影金像奖说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独揽12项大奖,内地香港合拍片又一次成为了金像奖的大赢家,这不禁让人们再次想起了那些疑问:港产片怎么消失了?金像奖就这样失守了吗?以及合拍片“迎合内地,放弃本土”的疑虑。不过2014年在港同样叫好叫座的还有《激战》、《扫毒》和《救火英雄》(前二片分获11项及8项提名),且全属港产片出色当行的警匪或动作类型,此外,尚有两部新晋导演叫好叫座的话题作:《狂舞派》和《僵尸》,在高手如云下仍能合共获取五个奖项,则证明了纯种港产片只要拍出成绩,在金像奖这样的角逐场合还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黄修平的《狂舞派》,讲述一群热爱舞蹈的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在香港本地收获高口碑与票房,并获得今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新晋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六项提名。这部香港本土电影并未刻意强调香港情怀,却处处透露出香港情怀。而王家卫这样的异数导演,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一代宗师》,受挫于金马奖、失意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或许能在金像奖得到补偿,但是假如说它的导演不是诞生于香港的王家卫,他是否还能在2014年的金像奖上独占鳌头呢?
港产片在香港本土还是十分受欢迎的,他们的势头还是远远盖过了内地电影及合拍片。其中在香港上映的由陈果执导,改编自网络小说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掀起了观影热潮,全港30家影院一天排片超过500场,甚至超过《美国队长2》。陈果镜头下的香港“死城”,荒谬的桥段,充满黑色喜剧风格。虽然影片故事并不完整,结尾不知所云,但不少港人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记忆。
而11月底的票房统计当中,外语片却在年底占据了票房的大半江山。虽然上一周的香港市场又迎来了《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寻找幸福的赫克托》、《摩纳哥王妃》等新片,但新片的市场表现力并不是很强,包括由安乐影业投资发行的本土作品《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但动作片《饥饿游戏3(上)》凭借着上映完整一周的优势登上了周冠军的宝座。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对黄飞鸿的前史进行了几乎是“全新的”改编,并融入了香港电影所常见的黑帮、卧底等元素,而影片在香港地区的口碑还算可以,不过部分观众诟病本片中这个“讲国语”的黄飞鸿,看起来是要故意应和内地市场,受到了相当多的香港观众的抵制。所以,影片虽然在安乐旗下的影院被全力支持,但平均每场仅约33人次,这个成绩还要低于上映第四周的《星际穿越》及第二周的《饥饿游戏3(上)》,而到了周末时,《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更是显得后继乏力,平均每场仅是约37人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映将近一个月的亲情片《星际穿越》平均每场的观影人次从约35人次上涨了一倍多,而《饥饿游戏3(上)平均每场也超过60人次。虽然《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的首周加上优先场已经突破了400万港元,但恐怕最终也只能是以1000万为目标。
看完今年的香港电影市场,我们继续回到金像奖中去寻找港片的身影。金像奖评委会主席陈嘉上几乎每年都要面对“港片地域保护”、“颁奖讲人情”的质疑,今年还是一如既往地否认。但面对电影演员后继乏人的质疑时,他终于不再坚持:“让中生代演员成长,才是香港电影人应该做的事。”第8年坐镇该奖项,陈嘉上也不得不承认:“现在香港中生代演员的确太少了,连我们电影奖都会越来越难做。”作为导演,陈嘉上将这一困局的原因归咎为“这是投资商的问题,他们只愿意选大牌,觉得这样才有票房保证,才能减少风险。但很多演员,比如林家栋、余文乐,其实他们已经不是特别年轻,论实力也有成为中流砥柱的可能,但就是当不了主角,没机会扛一部电影,这实在不公平”。但是,金像奖入围片中内地电影越来越少是有目共睹,今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近3年来唯一一部纯内地班底制作、内地演员参与的提名片。陈嘉上坚决否认奖项有“香港地域保护”,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我们自己很多人还要在内地拍片,地域保护怎么可能”。
为了解决香港电影曾经陷入资金没了,市场少了的困境,《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从2003年开始施行至今,香港电影经历了不适、磨合到融合,终于迎来生产数字的回暖。 一度是烂片的代名词的“合拍片”,不仅让内地观众看得别扭,更让不少香港观众闻之色变,但这种情况在去年有了大幅改变。今年金像奖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有四部是票房口碑兼优的合拍片。王家卫磨砺八年的《一代宗师》,故事起于佛山、决战东北、叶落香港,尽得民国风流;《西游·降魔篇》是周星驰对自己巅峰时期作品《大话西游》的颠覆和再创造;《扫毒》令人看到港片经典《英雄本色》的影子;《激战》是擅长港式警匪片的林超贤对拳击题材的新挑战。2014年的香港电影在风格化与气质上更为精进。陈可辛在“接地气”的《中国合伙人》大获成功之后,推出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小孩》。大导演许鞍华拍起了民国“女神”萧红的传记题材电影《黄金时代》;徐克重拍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3D》;尔冬升将目光投向“横漂”群众演员,打造电影《我是路人甲》……陈嘉上导演表示:“合拍越来越成熟,种类越来越多。”导演麦浚龙也说到过关于“合拍片”,他先是定性道,“不管合不合拍,对我来说就是一部电影,‘合拍片’至少不是负面词语。”然后表明态度,“如果去拍(合拍片)就要把想拍的东西放进去,选择都是双向的,没有人逼你去拍电影。”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合拍片,也更愿意将香港电影文化和精神加入到合拍片中,让由香港制作班底主导的合拍片看起来更像是香港电影。同时,一大批坚守香港电影阵地的年轻导演也在不断崛起,他们依然热爱在电影中表现港人的心境,讲述港人的奋斗故事。另外一些曾经作为中流砥柱的香港电影演员们,也开始转行从基层进行电影制作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已足以让观众感到兴奋,让大家明白,港产片一直在前进,香港电影真的具有打不死的精神。 台湾:彼岸的你请加油
2014年的台湾电影整体状况不佳,没有办法复现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及《赛德克巴莱》创下的恢弘战绩了。甚至在第51届金马奖大陆电影风光,台湾电影黯淡,引起网友议论;今年的评审陈玉勋23日说,台湾电影没得奖台湾电影人该反省检讨。今年台湾电影在金马失色现隐忧,多项大奖颁给大陆电影,引起议论。导演陈玉勋表示,金马影展是台湾骄傲,台湾片没能得奖是台湾电影工作者该反省检讨。
电影节惨遭失败的台湾电影在2014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KANO》自2014年的2月27日上映,上映一周《KANO》的票房在台北约占了3000万,上映不到两个礼拜,全台票房突破1.3亿,不仅在台湾佳评如潮,还受邀到日本参加影展,两场电影票也秒杀,现在就连美国媒体都注意到了,以专刊报导,还说KANO是世上有史以来最好的棒球电影,评价极高,对此监制魏德圣说,应该是片中强调的运动精神,受到美国媒体肯定。在这部电影中,依然有一个近几年台湾电影喜欢关注的视点,即“台日情”:《海角七号》的“台日爱情”过境多年,余温尚存,垦丁夏都饭店至今保持着超高的订房率。而相同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描述台湾原住民与日本殖民者战斗故事的《赛德克·巴莱》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从《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再到《KANO》,电影中心思想都脱离不了族群融合与放下仇恨的大爱。而这种情节,也引起了台湾社会对于电影亲日的大论战。细观剧情,《KANO》确实未曾触及日本殖民政权曾想透过棒球促成“同化”的殖民目的,也未点出殖民者建设“嘉南大圳”背后的自利动机,以正面角度呈现当时的棒球热潮和水利建设。然而回顾魏德圣历来作品,他的抗日电影《赛德克·巴莱》曾直接点出殖民者的残暴,只是比起对日殖正当性的反思,从《海角七号》里的族群和解、《赛德克·巴莱》追寻赛德克族的信仰精神、《KANO》中不同族群的少年一起争取胜利,魏德圣这几部作品的创作意图似乎更倾向于着墨台湾这个多元族群社会中,不同的族群该如何和解、共荣和自处。台湾民众对日治时期的“怀旧”、《KANO》对于日本殖民建设的美化,与其说是美化殖民者,不如说是对当代台湾社会的否定和反思,甚至是对执政当局的迂回贬抑。《KANO》的宣传强调欲透过电影“找回台湾的美好年代”、标榜嘉南大圳是“亚洲第一”的工程,如同近年各种“台湾之光”的论述,试图透过往日荣光,为台湾在困顿的当下寻找安慰和认同。相比《KANO》头顶的沉重的政治帽子,另外一部引起注意的电影就要轻松的多了。2014年8月15日在台湾和香港同步公映的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的“爱情三部曲”之二《等一个人咖啡》,上映首日便以1600万新台币问鼎2014年台湾华语片首日票房冠军,并力压众多好莱坞大片,创下台湾两年来的首日票房纪录,其引发的观影热潮有望成为继《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席卷华语圈的又一部台湾现象级电影。从《海角七号》开始,再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青春爱情电影连创内地票房佳绩,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的现象级电影,此类影片独有的清新、浪漫又不失幽默感的气质已经成为每年华语电影圈必不可少的流行文化。作为2014年最受期待的爱情电影,《等一个人咖啡》势如破竹的开画局面,势必成为席卷华语圈的第三波现象级电影翘楚。
2014年在台湾,除了这两部引人注目的电影外,还有一件引人注意的事件,就是11月10日公告台湾“电影法”的部分修正。 台湾地区对内地电影实行配额制遭诟病多年。对比好莱坞电影等外片几乎可不受限地长驱直入台湾地区市场,而内地电影每年却只有十部能够上映,而且得用抽签方式决定资格,作法让人匪夷所思。在“电影法”的部分修正后,未来内地电影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美国奥斯卡获奖,或者在台湾金马奖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将不受每年十部之限,可申请在台湾地区上映。面对即将可能会出现的大陆电影浪潮,加之今年金马奖台湾电影的惨败,未来台湾电影如何告别近年来起伏不定的状况,走向渐进的稳定发展道路依然是个异常艰巨的任务。
中国内地:
唯票房论成败,孰是孰非?
2014年的中国内地电影从开年的贺岁档开始,就预示了这将是喜人的一年。贺岁档还未完全下档,余热还在持续的时候,各种数据就已经新鲜出炉了。刚到2月中下旬,全国已有10部影片票房冲破亿元大关,速度创历史之最。这10部影片中,票房最高的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已经高达9.85亿,本周之内超过10亿毫无悬念;最低的是《前任攻略》,但也有1.08亿入账。同时,这10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片6部,且统治着票房排行榜前三名,占据绝对优势。海外片则只有4部过亿,而且单片票房全在4亿以下。相比之下,去年这个时候,国内票房过亿的影片只有7部——它们分别是《西游·降魔篇》、《007:大破天幕杀机》、《一代宗师》、《101次求婚》、《云图》、《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和《喜羊羊与灰太狼5》。
2014年前两月的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接近45亿,超过了2008年的全年总和。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则接近50%。当时就有人预言说2014年如果继续保持同等涨幅,全年票房应为277.55亿元,接近50亿美元,约为日本的两倍(世界第三大市场)、美国的一半(世界第一大市场),世界第二大的位置稳稳坐住。
贺岁档接连情人节档期的高峰过去之后,到暑期档来临之前,一般情况都是票房的淡季,上映的电影数量也不多。但是2014年截至5月21日,2014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0.24亿元,其中国产片56.14亿元,约占56%。201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4年时间,中国电影年票房破百亿元的用时一直在缩短:2011年在10月,2012年在8月,而2013年在6月,到了今年5月就已经突破百亿。
票房成绩涨势惊人,也让不少投资商乐开了花,数据对比层出不穷。中国电影市场扩容速度之快,在令全世界震惊之余,也引来了好莱坞的觊觎。到2014年年中,全国银幕总数达到了20980块,较2013年底又增加了2785块。在近年来北美电影票房保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正在加快缩小与北美电影市场的差距,这也让好莱坞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块不可多得且不可失去的宝地。在一定程度上,谁主导了中国市场,谁就在世界电影的格局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10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全国电影票房数据。2014年1-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19.4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3.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12.73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106.76亿元。去年的全国票房收入为217.69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的票房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进入第四季度,首先迎来的国庆档率先打破纪录,七天长假累计票房10.84亿元,同比增长74%。而随着贺岁档的来临,将有多部大片轮番上映,贺岁档总票房也有望再创新高。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可能会在2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8.6%。
今年前三季度上映的影片当中,有45部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占到24部,领先进口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位居国产影片票房前三位;《变形金刚:绝迹逢生》、《X战警:逆转未来》、《美国队长2》则位居进口票房前三位。前三季度票房排在前十名的影片,单片票房都超过了5亿,最低的是《小时代3:刺金时代》,也有5.25亿的票房。
截至11月,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超过250亿元,在电视领域,多档电视真人秀及周边产品的冠名、植入争夺战愈演愈烈。而在11月底武汉召开的2014中国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有专家预测随着“双十一”圣诞节等档期的来临,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益将有望达到300亿元。从电影制作、市场产业来看,今年是中国电影的大年。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逐渐发展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持续增幅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影制片人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运作、市场需求、观众喜好等要素把握得越来越精准。加之,中国电影产业链的整体运作趋向成熟,越来越多专业的电影营销公司应运而生,直接促进整个行业更加成熟、迅速地发展。
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之下,也有部分票房失利的影片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黄金时代》,《黄金时代》自上映以来,票房就是一条笔直的下滑线,在国庆期间,10月1日当天1080万,次日《痞子英雄2》加入国庆档竞争后,立马降至570万,10月3日510万,4日450万,5日430万,6日430万,7日380万,8日190万,9日190万,10日跌至谷底,仅有80万。而到23日,影片上映了23日之后,票房也只有近5000万。说实话,片方对于《黄金时代》的营销宣传可谓不遗余力,从设计师“开挂”的各个版本的精致海报,到一系列“一切都是自由的”的宣传语,《黄金时代》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而这并不能挽救它票房的失利。说到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口碑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有人爱死了这部讲述萧红一生的文艺片,也有人认为这片烂到了极点。影片三个小时的片长、讲故事的方式、演员的选择等等都可以引发大量的争论。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在严密的史实考证基础上讲述萧红漂泊悲凉的文学人生,这部电影打破了电影惯用的叙事手法,通过与萧红有过亲密交流的历史人物的口吻间接描绘萧红的生活轨迹,同时也借助萧红反窥那个时代的历史动荡和人事更迭。电影以萧红的爱情为主线,从逃避挣脱封建婚姻到先后与萧军、端木蕻良结合,但是由于相关史料残缺不全,电影没有能够合理适当地展开,使得这部传记电影最终没有能够深入到传主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毫无重点的平铺直叙当中。对于《黄金时代》这部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北大教授戴锦华在接受《北京青年报》的访谈时曾分析道:“影片有缺憾,有难度。但偌大的中国,如此的观众数量,《黄金时代》没有获得它可能的观众仍必须视为怪现象…中国电影市场产业规模的成长速度是天文数据式的,世界电影史上没有先例,影院的扩展和银幕数的激增,再造出的观众数是十分惊人的。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众多的观众是某种意义上的“非电影观众”:缺少最起码的电影知识,不要说文化。举个例子,我在某天本着“敬业精神”,连续看了《小时代》和《后会无期》,现场的效果之好,观众和影片之间的共振让有准备的我,也大跌眼镜。但一个细节,令我记忆颇深:那便是《后会无期》中贾樟柯出现的时候,相对于始终处于亢奋中的现场观众,对这个大噱头毫无反应。显而易见,他们不是我们所谓的电影观众,他们不认识明星级的封面人物贾樟柯,他们是韩寒带入的、为了韩寒而来的观众。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或许已然熟悉的韩寒的段子。”相对于只看票房就大叫中国电影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说法,戴锦华教授的评论可能更加中肯一些。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可以称霸世界,不仅依靠了强大的票房进攻,更多的是可以得来票房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有发人深省、传播文化、培养和教育受众的故事,再穿上华丽的视觉外衣,所向披靡征服了全世界。与之相比,中国电影眼下不论从故事内容还是从受众市场来说都显得略微薄弱了。关于这一点,北青报的记者也向戴锦华教授提出了关于中国电影与好莱坞抗衡时,或许还能胜出的问题。对此,戴锦华教授直言不讳的说到“几年前,韩国废除了保护制度,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在市场上和好莱坞抗衡了,中国电影人今天已有如此自信,我只有叹服或叹息。拍出了《恐怖直播》、《雪国列车》、《辩护人》的韩国影人有理由自信,我们的电影骄傲究竟是哪些呢?而且我宁愿我们瞩目实行“文化例外”的法国,同时珍视这契机,警惕而踏实地起步。对于能否成为世界电影大国,能否抗衡电影大国,我们的课题还太多。”
除许鞍华外,今年的几位重量级电影导演的作品也颇值得关注。张艺谋的《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影片关注文革对亲情人心上造成的后遗症,而“焉识”两字自然成为电影的关键词,父女的不相认与夫妻的不相认都折射出历史事件的巨大破坏力。这部没有炫技、毫无花哨的电影,仅仅依靠的是巩俐和陈道明的精湛演技,但是电影也只是停留在平实感人的故事讲述上,片中至死不渝的爱情守望和莫名其妙的记忆遗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抚慰了观众的历史想象,从而减损甚至丧失了影片应该有的历史反思。娄烨的《推拿》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导演大胆尝试用影像表现盲人推拿师的世界,通过群像式的描写来展现盲人的爱欲纠葛。尽管这部电影横扫金马奖各大奖项,但是相较于小说《推拿》来说,电影显得颇为不尽人意。小说中每个人物的背后故事在电影中都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交待,小说对盲人异于正常人的用心刻画(如对声音和触觉的依赖和敏感)在电影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以至于电影只是讲述了盲人推拿师们具有普通人的爱情与欲望,失去了小说中对盲人按摩师有关抚摸、听觉、自尊、美感、时间、爱情、处事等全方面综合探究的魅力。姜文的《一步之遥》延续《让子弹飞》的风格,以民国“闫瑞生案”为故事原型,将背景设定在民国上海的十里洋场,电影讲述了马走日在大上海繁华的舞台上演出的一场荒诞悲凉的闹剧,他在生死之际不得不在自我和他者眼中的自我间做出抉择,通过“杀死”完颜英与“挽救”武六的爱情经历,最终得到自我灵魂的救赎与升华。但是这部电影失去了《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梦幻和诗意,也没有《让子弹飞》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讲述,非但对于小人物在身份认定上的种种困境并没有细致入微地展开,反而通过主人公马走日的独白和伪纪录片的形式削弱了故事的力量,而眼花缭乱的歌剧舞蹈、琐碎乏味的插科打诨都显得过于冗长和多余。此外,华语电影今年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这部荣获柏林金熊的电影算是年度最大的惊喜。故事讲述一个在爱情和事业面前均失败受挫、以至丧失生活信心的警察,在一起离奇阴森的连环杀人事件中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一方面是作为警察固有的责任与敏感,希望通过破案来恢复事业信心,而另一方面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想要极力争取借以获得生活上的自信;最终在情与法的纠葛中,他连同罪犯也是自己的爱人,均得到了拯救与释怀。这部电影处处都透露着文艺气息,但又包含了类型片的惊悚、幽默的效果,实在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间较为成功的佳作。
本年度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电影现象,例如跨界导演电影的普及。自从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来,华语电影吸引票房的号召因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影故事本身,明星导演的强大号召力、电影主题曲的普遍传唱,都逐渐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今年邓超的《分手大师》、陈建斌的《一个勺子》、韩寒的《后会无期》、崔健的《蓝色骨头》等都是由演员、作家、歌手出身的人导演的作品;而筷子兄弟为《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所作的《小苹果》、王菲为《匆匆那年》所演唱的同名歌曲都成为年度脍炙人口的音乐。此外,以都市爱情、校园爱情为题材的电影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撒娇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小时代3:刺金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电影受众中都市白领和在校学生比重的增大,都市浮夸造作的风气和校园恋爱的回忆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消费文化。而本年度类型片中,陈正道的《催眠大师》和路阳的《绣春刀》的出现可谓是一抹难以忽略的亮色,这两部风格鲜明、简洁流畅的类型片昭示着新生代电影导演不可限量的前景。
[责编/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