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元,关注语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前,语文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即“文本解读”格外重要。本文旨在结合实例,从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
  一般而言,“文本解读”大致有三个研究范畴,即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本文只探讨前两者。作者理论,即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就是要追溯作者创作时的本意,并尽可能地将其还原。要根据作者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就要全面、具体地掌握有关作者的资料,并以此作为解读作品的重要依据。文本理论,大致有两个重点。一是对文本形式的内部研究,即注重形式审美,探索和总结各种审美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二是对文本的细读,即对作品进行仔细阅读,通过对作品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张力等的分析,显示文本的语义。
  二、“文本解读”的相关认识
  通过了解“文本解读”理论,获得三点有关“文本解读”的认识。其一,针对特定文本,建立文体感。不同文本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进行“文本解读”之前,要先了解文本的体裁。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涉及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说明文和议论文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阅读方法不同。其二,针对特定文本,读出特别之处。在特定的文本中,应读出其特别之处。为此,一方面应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另一方面要细读文本。其三,针对文本的选择和修改,进行推敲与思考。编者作为文本的“第一读者”,已对文本进行选择和修改,因此,每个文本所在的年段和年级、所在的单元以及所在单元中的位置排列,都具有一定意义。所以,在解读文本时,要注重对整个单元主题和文本之间关系的推敲和思考。
  只有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才能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把握文本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等,并对文本在单元中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认识。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才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三、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笔者结合实例从三方面予以说明。
  1.明确文本定位
  明确文本定位,即在阅读文本时,既要深入解读本单元主题,又要宏观把握文本在本组课文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明晰文本在本组教学中的作用。因为文本入选教材时,编者是按照一定的意图将其编排到同一单元中的,并已赋予文本特殊的位置和意,因此,越重视编者意图,就越能实现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走进西部”这一单元时,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文本,而要找到它和单元主题的契合点。具体而言:《草原》一课介绍了西部的迷人风光和质朴民情;《丝绸之路》一课将西部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白杨》一课介绍了可敬的老一辈西部建设者;《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抒写了西部在新建设者的奉献中走向金色的未来。这四篇文章,纵向联系着西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横向联系着西部的文化、风俗、景观和民情。这一单元便是一张全面认识西部的“人文地图”,每个文本都是西部的一张独特“名片”,难怪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2.进行全方位细读
  在明确了文本的定位后,就要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细读。全方位细读,即从文本的题目开始,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教师应把文章细读多遍,每一遍重点关注文本的某一特征。具体而言,全方位细读包括五点。
  (1)解读课题
  文章的题目,有的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暗含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的体现文章的行文线索。所以,从题目入手开始解读,不失为解读的一个角度。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对于课题,教师应有自己的理解。
  笔者是这样理解的:愿意给予的人是心中有爱的人,爱是给予的孪生姐妹。给予的快乐,在于不求回报,在于看到对方的欣喜与满足,自己从中得到快乐,所谓“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因此,给予是无私的,给予的快乐是从对方的快乐中体验到的。当然,在给予中,自己也收获着对方的微笑和感谢,这使人感到自身的价值——被需要、被爱的和被信赖。所以,给予的快乐是从自己内心当中得到的。
  (2)解读语句
  文章的语句,需要细细解读、品味,以发现文本的精妙;文章的语句,需要细细推敲、思考,以揣摩作者的匠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纸船和风筝》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的2至5自然段。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细细解读、品味、推敲和思考上述四个自然段,笔者认为,至少蕴含四个信息。其一,科学常识的渗透。松鼠送纸船,小熊送风筝,是因为它们分别住在上游和下游。所以,松鼠送纸船,小熊送风筝,这非常科学。另外,文中的“纸船漂呀漂”“风筝乘着风,飘呀飘”,也印证了这一点。其二,松鼠和小熊都“乐坏了”。为什么?纸船里放的小松果是松鼠最爱吃的食物,风筝上挂的草莓是小熊最爱吃的食物。由此,学生深深感到松鼠和小熊都非常有诚意,想和对方成为朋友,所以把对方最喜欢的东西送给对方。其三,友好的语言表达。“祝你快乐”和“祝你幸福”,这友好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了与朋友交往时的语言范例。其中,蕴含着本单元的主题——“学会交往”。其四,相似的构段格式。对松鼠和小熊的描写,其段落结构大致相同。
  (3)解读结构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者布局谋篇方面的别具匠心,因此,文章的结构需要仔细揣摩、体会。解读文章结构的具体策略是:作者表达了什么主题,选择了怎样的材料,是如何精心组织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一课时,笔者在“文本解读”中认真考虑文章的结构特点。作者在文章开头点明: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然而,到文章结尾,作者和“小家伙”之间建立了感情,作者感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怕人”和“信赖”原本矛盾,但在作者笔下,竟十分妥帖,这得益于文章行云流水般的“起、承、转、合”。
  起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埋下伏笔)
  承 从“我把它挂在窗前”直到“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这是一对珍珠鸟从怕“我”到和“我”熟悉的过程。“三个月后”,由于作者“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使珍珠鸟有了安全感,所以它们的雏儿——“小家伙”敢试着出来活动。“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渐渐它胆子大了”,还会和“我”互动。
  转 令作者和读者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时,“小家伙”是那么信赖作者。
  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既是作者的感悟,又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与起始处遥相呼应,水到渠成,极为巧妙!
  (4)解读作者
  为了深入解读文章,往往需要解读文章的作者。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石灰吟》一课时,笔者在“文本解读”中精心地解读作者。《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所写,只有短短28个字,是一首具有“托物言志”特点的诗。通过阅读书籍(《明朝那些事儿》)和收集资料(以前在杭州于谦祠收集的一些资料),笔者梳理了于谦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少年立志,二是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三是承受不白之冤而死。值得注意的是,在抄家时,于谦作为朝中重臣,居然“家无余资”,在令抄家者震惊的同时,于谦“唯清风两袖”的伟大人格呈现在世人面前。总之,解读作者对解读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5)解读风格
  “文本解读”还可从文章的语言风格入手,尤其是针对名家名篇。例如:《白鹅》一文中的反语,风趣、幽默,值得深入品味;《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的京腔京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北京的风俗特点;《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的原生态语言……凡此种种均是文章独特语言风格的写照。
  3.“文本解读”的转化
  有了对单元主题的解读,又有了对每个文本语言的关照,“文本解读”最终可转化为独特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成长的故事”这一单元时,笔者在认真解读文本后,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包括两点(内容详见表1):其一,对单元主题的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四篇课文分别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立志读书的故事、外国同龄人独立游欧洲的故事、“我”小时候拜会大作家的故事以及有关小伙伴成长烦恼的故事。虽然文章的内容和角度不同,但都透视了成长中的各个方面,带给学生有益的成长启示。其二,单元语言训练主要目标。一是学习表达观点的方法,具体有三个:先谈观点再谈原因、先谈观点再举例说明以及结合名言与警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二是学习描写一个画面的方法,并积累好词、佳句。三是练习写作。习作内容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万松园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最早运用于企业。在企业中,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管理机构不断壮大,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高效、便捷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所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即把高高的“金字塔”纵向压缩,使中间层级横向拓展,令其内涵丰富而饱满。简而言之,扁平化管理模式就是降低高度、增加宽度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办学模式
每年的五月份,是大学里论文答辩的高峰时段。今年,笔者在指导、评阅学生论文以及参加学生论文答辩时遇到一个细节问题,然而学生对细节处理的取舍态度却令人深深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有“摘要”和“Abstract”(英文摘要)两项内容。笔者逐篇审阅学生的论文,发现很多论文的目录页上,中文摘要内容上方是“摘要”两个字,但在英文摘要内容上方,却没有对应地显示“Abstract”
编者按:本栏目前两期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实践先驱及其改革,也探讨了流传至今的熠熠名作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本期秉承以往的“微视角”,推出新主题——国家领袖与教育事业。  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出国家的民主化水平,“科教兴国”不是“中国特色”的标签。现代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其根本不在于先进的炮弹、坦克,不在于持续增长的GDP,而在于人的素养与智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依靠各种类型
作为长篇报告文学《烛泪如歌——“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师群像》的作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烛光行动”的主要倡议人——萧斌臣和袁亮等人最近一直在北京和四川等地来去匆匆,正在为“烛光行动”的如期举行到处奔走。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教师》记者经过数次联系,终于在北京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一、下定决心到灾区去    朱蒙:当获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消息时,你们在什么地方,各自是什么
赵方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副主席,教育部专家库美术学科专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教师》:您好,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您能否为教师们谈谈美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定位?  赵方军:2
一、学生生涯发展指导问题的提出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在中国大陆开展较晚。早期主要是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进行安排,近年来开始提到发展规划设计。而今,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不少高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存在“学习无动力,升学无厚望,生涯无规划,发展无方向”的现象,令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忧心忡忡。  如何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逐步调整,部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制由“五四”制改为“六三”制,一增一减导致部分小学师资紧张而中学人员超编现象的发生。为均衡配置各学段教师资源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山东省平阴县于2009年3月份启动了中学教师转岗工作,在经历了岗前培训、业务实习、教学见习等环节后,69名中学教师转岗到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转岗老师的现状如何?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认为,要构建生本和谐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  一、透视:当前课堂管理的实然状态  1.课堂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  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其管理行为往往更多地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如:现在学校的不少教室墙上贴着“班级公约”“班规”等
课程教学,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是朴素简单还是精致华丽?行走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路上,我们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笔者就一节思想品德的公开课说起,谈谈对课程教学的感想。  一、初选课题和课程设计  公开课的课题一般是自选的,笔者选定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题目,接下来就是课程设计。对“公平”的定义和展示拟通过“认识公平——反思公平——再识公平”的线索进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笔者有些许感想:  1.朴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北京市教育学会学习障碍研究分会致力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研究,探尋帮助机制,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期《深度报道》关注了2011年该研究会的年会盛况,专题采访了研究会梁威会长,并撷取了研究会的一些优秀成果,供大家借鉴,也藉此呼吁更多的教师能关心、关注学习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