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暗示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行”先生既没有包公的黑脸,也不像武大郎那样身材矮小,他踏实努力,任劳任怨,工作能力还不错。但他总觉得自己脸黑腿短,认为成功离自己很远。每次领导安排一些重要任务给他时,他总说“我不行”,把机会白白让给了能力还不如他的“后浪”。看到别人因此而升职加薪时,他又懊悔不已。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不行”先生究竟是谁?是你,是我,还是他?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相似的经历,遇到重要的事情或是需要当众表现时,也许会害怕失败,也许会担心当众出丑,也许会习惯性地表示“我不行”“我觉得他比我更合适”。但是,机会稍纵即逝,我们不去抓住它,它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溜走,事后再后悔也为时已晚。



  那我们该如何做出改变呢?

正确地运用“自我暗示”


  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激发身体里的潜能,从而掌控生活的节奏。

发生在奥运会上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出生于日本大阪府的运动员具志坚幸司。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他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男子体操比赛。虽然没有奥运会的参赛经验,但他看起来信心满满。每次比赛出场前,总要闭紧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他的运气不错,幾场比赛下来,顺利地进入了决赛。
  在决赛中,我国体操名将李宁、童非,美国体操明星康纳斯、麦克唐纳等相继出现失误,唯独具志坚幸司一路发挥稳定,最后夺得全能冠军,成为当年的黑马!赛后有记者采访他,上场前你对自己说了什么?具志坚幸司笑而不语。一时间,具志坚幸司的“咒语”成了众人都想知道的谜。其实,具志坚幸司默念的内容并不重要,即便他许愿佛祖显灵,也未见得佛祖真会保佑他。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默念”,才真正起到了良好的自我暗示效果。

“自我暗示”也能治疗疾病?


  自我暗示,就是我们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主动地把现实的自己与某些特定的事物和情况联系起来,使我们的身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暗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对自己的提醒和指引,帮助自己建立目标、追求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自我暗示的魔力是法国药剂师古尔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发现的。起因是他为了打发走一位难缠的病人,给他开了一些没有“药效”的糖衣药丸,同时还鼓吹了这些药丸的“强大”功效。几天后,病人竟登门致谢,说他的药治好了自己的顽疾。这件事激发了古尔的灵感。从此以后,“自我暗示”的作用就被医学界所认识。研究者在药物实验中要特别注意“安慰剂效应”,排除“自我暗示”带来的效用。

如何使用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是利用我们的意识去影响潜意识,再通过潜意识的变化来引起自身的变化。对一件事情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不同的心理暗示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人们常说的“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正是以这个理论为依据的。
  自我暗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不出声”的方式,比如在心中默念、写在纸上或是贴在墙上。第二种方式是大声地讲出来,比如唱歌或是吟诵。每天进行数分钟的练习,可以有效改变我们多年形成的思维和习惯。我们越是有意识地选择积极的语言,就越有能力创造出积极的现实。

提高自我暗示效果的几个技巧


  意识在强大的潜意识面前往往显得弱小。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挥意识的作用来影响潜意识。为了保证暗示的效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取正向的自我肯定


  暗示时,多用肯定的语气鼓励自己,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比如,告诉自己“我越来越有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而不要讲“我再也不垂头丧气了”,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有效地提升自信心。

◎ 联想你所渴望的


  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希望发生的情景上。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头脑中想象的图像会像现实的情景一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我们每个人都会害怕失败,在关键时刻常常提示自己“可别”“不要”“不能”。可是,事情往往是你害怕出现什么,却偏偏会出现什么。例如你手里提着一筐鸡蛋,不断提示自己:“小心点,不要把鸡蛋碰碎”,大脑中就会浮现出“鸡蛋碎掉”的情景,那么事情发生的概率在无形中就增加了。

◎ 表达多用现在时


  比如,我们应该说“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而不是说“我将来会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并不是欺骗自己,而是因为我们要先想到“它”,然后才能在现实中找到“它”。

◎ 语言要简短精炼


  一般来讲,自我暗示的句子越短就越有效,越具有说服力。

◎ 情感要真挚饱满


  越是富有感情的自我暗示,越能激发潜意识的改变。人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顺序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没有感情的认同,改变就不会发生。

◎ 把自我暗示变成习惯


  每次自我暗示的效果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会让你相信它,继而坚信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基础阶段的语文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比如情感教学法近年来特别受到语文教师的欢迎。情感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语文教学课程产生更深层的理解。情感教学法在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呢?本文试着分析了情感教学法对改变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以及推动语文写作教
期刊
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这么一种戏谑的说法,“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时隔多年,这样的说法已经听不到了,但学生对于作文的害怕还是一如既往的深。经常在作文课上遇到这样的情景。布置下作文题目后,学生开始抓耳挠腮,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动笔。直到时间耗费的差不多了,才拿起笔来,匆匆赶出一篇文章来。  今年十月份前往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参加骨干语文教师培训,有幸听到了南京第十三中学曹勇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都得到了增强和体现,课堂改革已蓬勃兴起。但是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把握不准,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偏差。静观大多小学语文课堂,不凡有: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同学议论纷纷掌声四起,更有甚者课堂中师生各做各的,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很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氛围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
期刊
小张和小李(化名)是我门诊上的一对夫妻,两人最近因丈夫小张婚内出轨而争吵不休,接近婚姻破裂的边缘。出于对婚姻的承诺,双方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让持续10多年的婚姻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老公出轨,婚姻亮起“红灯”  小李和小张两人自由恋爱并走进婚姻。但双方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妻子小李的家境优厚,在原生家庭中备受宠爱;而丈夫小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他和家人的沟通也较少。婚后,小李仅从事一份短暂的工作后便怀孕
期刊
摘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情境表演;再现课文;巧设问题;激趣导入  如果我们能够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他们的接受能力,激活他们的精神需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如何把笑声带入课堂,把快乐融入教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情境表演再现课文  小学生爱模仿,而所学课文大多都能表演,在平时教学时,能表演的课文我尽量让学生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快被孩子弄得崩溃啦!我孩子今年上初三了,成绩中上。眼看就面临中考,他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仍然像初一、初二那样有点时间就玩游戏、看动漫。毕竟都上初三了,他还是这种状态怎么得了哟。于是,我就开始限制他周末出去玩和玩游戏的时间,要求他去补课,希望他早日把以前没学懂的内容补起来。这下可不得了,每到晚上,每到周末,我们两人就闹得鸡飞狗跳的。我也知道,我们这样闹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我就去网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新兴的电子产品问世。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已学知识比较少,学习经验匮乏,这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微课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帮助。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对策  一、什么是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这一词是由美国戴维一彭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探索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笔者也深入地分析和思索着这个问题,结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升策略  在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面临比较棘手的问题,即学生受到了自己生活和学习圈子的影响,普遍抵触或者反感写作情绪,遑论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以及技巧来写作了。不少小学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学是教学中的灵魂,它能让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通过表演图画内容,观察、想象、说写、阅读来进行创新教学,为一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开辟一个新天地。  关键词:表演;观察;想象;说写;阅读  一年级的看图写话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习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力求从几个着眼点,从小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兴趣,为习作打下
期刊
秋风乍起,正值大学开学的日子。怀揣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们,像小鸟离巢一样展开翅膀,飞出了家门,飞向了远方。  随着儿女们离家求学,孤独开始漫向了中年夫妻,越来越多的中年“空巢”家庭开始在城市出现。这段时间,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空巢”家长也明显增多。不少家长声称,原来热闹的家庭突然安静了,不仅心里空落落的,焦虑、失眠、纠结也伴随着孤独一同袭来。“空巢危机”心结在哪里?  ※ 亲子关系一体化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