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文题目
(2019年盐城、南京一模)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二、审题立意
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强调,人的视野小的好处,容易满足知足,没有太多的大目标,人生幸福感强;第二句强调,视野小的不利之处,容易坐井观天,人生的格局变小,为人处世就容易斤斤计较或患得患失,幸福感也就下降。
一般情况下,用“有人说”“也有人说”组织材料,出题者只是提供了一个问题的多种情况、多种可能,留给考生选择的空间,并没有情感上的特殊倾向。所以,立意时,可以选择第一句话或第二句话来构思成文,也可以从整体出发辩证思考。
三、写作指导
1.核心关键词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视野”,物理意义是指人眼固定地注视某一点或某一片区域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通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时也指人思想或知识的领域。也就是說关键词是“范围”“领域”,审题时不能将“视野”简单地等同于“眼界”“眼光”“视线”等,那样就会偷换概念,使作文游离核心话题。
2.范围与内容
抓取核心关键词仅仅是第一步,抓取之后不能将核心关键词进行概念的整体打包。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的视野之“小”“大”与人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行文时不能脱离材料的指向和范围,笼统地谈“视野”“小”“大”的各种好处。如,眼界决定境界,拼的是时代格局;有视野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人生的视野,就是心灵的美好,等等,这些立意都是脱离材料的。而应该立足“视野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和分析。“幸福感”,指人类基于自身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主观情绪。这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3.辩证思考
“视野”的内涵和特质要交代清楚,并做出清晰的界定。其实“视野大”与“视野小”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各有侧重和价值的,立意时如能从整体出发,辩证思考,有所侧重选择其一当为最佳立意。
4.个人见识
“有人说”“还有人说”,旨在激发出广大考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所以行文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识和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地证明观点的绝对正确。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地泛泛而谈一些大道理,最好能找到一个切入角度,化大为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或深入浅出,或生动描述,在思辨和深刻上显现哲思灼见,表现自己的才情和思想。
5.文体选择
2019年的《考试说明》要求写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等文章,“类”中有多种文体,在规范记叙文、规范议论文的基础上,能充分展现学生才情和思想的记叙性散文、议论文、散文、小品文都应该得到重视,鼓励多种文体写作。(1)议论文重在评价学生的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应该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2)记叙文重在评价学生的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应该注意记叙类文章的立意句或立意的关键词,区分是表达立意的重点还是张贴标签。(3)抒情文重在评价学生的情感真实和章法构思,不能将抒情文写成漫无边际、东拉西扯的“秋雨体”,或者穿靴戴帽、宿构生硬的“读者体”,或者图解材料的“注水文”,抒情散文更要看到作者的思考和感情,也是需要切题和扣题的。
四、考场佳作
1.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有人说,若没有“瞿塘夜游”“青城坐雨”这两次行走,加之洞察世界与内心的独特视野,黄宾虹就成不了黄宾虹了,诚如斯言。
早年黄宾虹行走在江南一带,受新安画派的影响,就基本构筑了他早期清逸淡雅的画风天地。赴扬州师从郑珊学山水画,多次辗转于南京、浙江等地,丰富的生活经验、阅历与实践,使他进入了“白宾虹”的天地。他,却并未止步于此。
瞿塘夜游——他与友人在四川奉节的瞿塘散步,皓月悬空,清辉洒落群山,茂密黑厚的灌木丛染上斑驳的月影,暗黑中藏有一丝光明,风过,顿生朦胧的美感。看到此景,黄宾虹一怔,顿悟: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个他从未关注过的崭新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深夜里,他提起画笔,将行走之所见、心中之所想全部倾泻在纸上,酣畅淋漓。第二天醒来,果见“实中虚,虚中实”,“妙哉!妙哉!”黄宾虹为此竟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次行走,使他开始打开另一个世界,获得一份从未有过的满足与怡然。
青城坐雨——行走青城途中,骤雨。先是淅淅沥沥,将山水树木蕴了水气,有些氤氲湿气,就像蘸着少许墨的山水;突然,雨点变大,以更深的力度、更浓密的线条勾勒出山水,像泼墨。青城的雨,落在景上,更落在黄宾虹的心里,他敞开了自己的想象,用包含万物于心的胸怀大笔挥舞,一改以往画风。此时,他已年逾八旬,他完全进入了“黑、密、厚、重”的“黑宾虹”天地。
他从未放弃行走,更从未放弃对这份职业幸福的渴望。行走并不意味着新的大地,若仍是蒙住双眼,不去体察这个世界与内心,却也只能空得“身已动,心未远”的徒劳,内心是苍白的,生活是无色的。然而,黄宾虹深谙此理,在世上流行工于涂泽的媚人画风、整个画坛沦于轻佻时,他那独特的视野和格局,使他不流于同俗,眼光不限于狭小天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晚年失明的他,虽再看不到那隅现实的天地,却在自己想象的天地别构另一种清奇和美好。
我知道,黄宾虹用他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画纸上,映出了他人生之路的无限宽广和圆满。
2.我是一棵树
我的名字叫望天,我存在的意义就是衡量天的高度。 当初,作为种子的我沉睡在坚固结实的外壳中,就如同躺在安全的仓里。不知是被风刮到这儿,还是被小鸟吞进肚子从而带到这儿来的。初生之时,我和万物一起在春天苏醒,破开外壳,冲出土壤,露出光溜溜的脑袋,好奇地瞧着周围的事物——花、草、树、大地、天空……
我望着那蓝得令我神往的天,我想我一定会到那儿去看看,看看上面有没有神仙。旁边的小草仿佛听到了我的心声,一边扭动它那傲人的身躯,一边嘲讽道:“嘿,小子!你还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哈哈哈,别吹牛了,你现在还没有我高呢,我已经活了一百多年了,也就这么高,你这个小不点,知足吧你,竟然妄想比天高,别做梦了。”周围的花草们全都前后摇摆,似乎在笑话我的“遥望”。我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被击败呢?我相信我一定会比天高的!我相信站得高看得远!春去冬来,万物凋零,我却依旧顶着寒风努力地向天空伸长我的躯干,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一米……
又是一年春来到,之前在冬天躲在地下的花草们也全都伸出了脑袋庆祝新生。旁边的小草惊讶道:“你是谁?是之前的那个小个子吗?你怎么会长这么高?”周围的花草们左右摇摆,似乎在低声议论我为何长高的原因。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还来不及高兴和满足,因为我胸中憋着一口气,我不敢开口讲话,怕气泄了,我就长不高了。时间在我的身躯和手臂上流动,将我的身躯拉得很高,手臂也伸得更长,使我更好地拥抱天空。
之前嘲讽我的花草们早就没有了声音,也不再关注我的生长,仿佛我未曾存在过一样。我也不再关心他们,只是一心地遥望着天空,我依旧不能满足,尽管我在其他花草树木中很高,但我却依旧在这天空下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我四处眺望,越过高山,我看到平原,大河……诸多未曾见过的事物尽收眼底。原来,我已这么高啦!幸福感油然而生!
不!我还能更高的!我还要看看这天上的景色呢!
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一米……
望大而生,望天而成,吾名望天。
3.高瞻远走
雨后的清新弥散在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气息,一切似乎都是湿漉漉的,像是高温汗蒸过一般。我却与这景色格格不入,心里想着最近发生的事,什么似乎都感觉不顺利,有点怅然若失。觉察到这一点的爸爸约我登山,也想着以此来排解一下压力。登山對我来说并不是件新鲜事,但是这次爸爸却选择了更陡的山。
一路上浏览着四周的美景,这座山的植物更为丰富一些,我从中看到了爬得高的爬山虎,从未见过一面山壁上铺满这么多的爬山虎,我有点惊诧。我知道,爬山虎是一直向上爬的,有多大可以依附的地方它就会很繁茂地铺满,它想爬多高铺多满都能成功,我不禁有些羡慕这个其貌不扬的植物。它的广阔天地是靠自己的努力向上生长而“打拼”出来的,人亦是如此,视野决定你的人生格局和幸福感。
我继续前行,心中却惦念着那茂盛的爬山虎。的确,这次的登山困难得多,有一段路是60度角的台阶,感觉整个人垂直上升着。尽管如此,不甘放弃的我咬咬牙挺了过去。山顶的雾气还未散去,像置身仙境一般,寒意也还未完全褪去,但视野的广阔是雾气也无法阻挡的,俯视山下之景,青葱旺盛,让人一时间只顾着感叹它的美妙。
“走了这么远才能感受到宽广的视野,也因此看得远。人生亦如这般,你的眼光决定着你的舞台,你的行动决定着你的天地的宽广。”爸爸也是一番感慨。
不经意间的一瞥,是熟悉的爬山虎。它是从那个地方一直爬上来的吗?诚然,就是那攀爬了整面山的爬山虎,它覆盖的面积在于它的攀爬,让人为其折服。
爬山虎,抑或是登山,人也不尽相同。你的舞台,你的天地,并不由外在事物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决定,由你行走的长度决定。
清代文学家张潮早将人生分为三境,一层曰牖中窥月,二层曰庭中望月,三层曰台上玩月。视野愈来愈开阔,月亮也仿佛变得更为亲昵,人生的格局也随之变得愈发的辽阔高远。而那份玩月的心境与幸福感,或许定须高瞻远走之灵魂方可得之。
下山的过程中,看着一路的爬山虎,我在想,我也是时候走出我的幸福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