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武汉经济区的决策建议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位居华中,地跨湘、鄂、皖、赣、豫五省,是国家七个经济区中两大经济区的核心部分。有得中独优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和气象优势,是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陆桥。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之作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勃海经济区之后第四个重点发展区列入"十五"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第四个快速发展区
  
   党中央指出: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
   小平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20多年中,我国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地区梯度推进政策,大步走完了前两步,但却扩大了东西部差距和矛盾。
   为实现第三步,小平同志又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即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一大局,最终达到全国整体共同富裕的目的。实现第三步要在空间分布上强调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实现全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加速城镇化,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可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2、加快开发武汉经济区的重要依据
   构筑高科技产业带,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沉积的集中载体。中部五省146座大、小城市组成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东部崛起、东西差距扩大以及产业同化、效益降低,亟待依托国家和省、市级高科技开发区的优势,构筑高科技产业地带或经济走廊,优化产业结构,打破区域壁垒,构筑统一市场,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经济。
   扩大内需、开发华中大市场的必需。华中核心城市武汉在我国近代史上是内陆最大的商业中心,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外贸中心,是中华腹地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
   建设现代交通、流通网络的关键地区。武汉经济区东接以上海为中心的发达地区,南临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北接华北平原国家中心地区,西联重庆所在的西部大开发地区,是西进、北上的交汇区。地处黄金水道长江中段,是水、陆、空交通运输、油气管网、信息加工传输的中心之一,对开发长江举足轻重。
   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武汉经济区的发展条件和基础,与其它三大经济区相当,地跨五省,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5亿。重点快速开发这个地区,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地区经济协作,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3、把武汉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第四个经济快速发展区
   90年代,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江泽民指出:"要充分认识开发开放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战略意义,要抓住重点,抓好联合,发挥整体优势。"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据2000年5月19日《人民政协报》报道的中央考察组情况报告:"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开发带,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湖南、江西等地区在内的武汉经济区应该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各方面应加强研究,以促使这一经济区早日在中华腹地崛起,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区。"
   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是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上海、武汉的专家学者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建设七大经济区的大局,开展了审慎的战略研究,建议积极有序地落实管理,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专家组一致认为,将武汉经济区列入"十五"规划,作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第四个快速发展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得中独优的区位优势
   武汉经济区位处通江达海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经济布局中最大的东西向产业主轴的中央地段,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地区,与8条铁路干线近20条地方支线和8条公路国道、68条省道交汇,空港机场8个、内河港口20余个;信息网络高速扩张,立体路网不断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直通东西,辐射南北,得中独优,其市场优势、区位优势无法比拟。
  
   2、水土独富的要素环境
   水资源。长江中游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湖口,总长约1千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水能丰富,有全国最大的三峡电站,水电、水运潜力巨大,为耗水、耗能产业走廊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武汉人均水资源11.4万立方米,是世界发达国家9千立方米的10倍。
   土地资源。这里五大平原和盆地中鄱阳湖、洞庭湖与江汉平原的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水面产值约为地面产值的5倍,湖水水域更为可观,为等效平原土地百万平方公里。这里得天独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层区,四季分明,宜农宜居,是现代大农业基地。
   矿产资源。这里是富藏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地区,而且与上游互补。
   旅游资源。有三楚和三国文化遗址、三峡峡谷大坝风光、神农架原始山林、武陵源生态、江南名楼、桃花源田园山水、历史名城、湖光山色休闲、度假、民族宗教景点和革命纪念圣地等十大景区。其中包括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历史遗址、多座文化名城、大量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3、名列前茅的人才条件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据统计:武汉有普通高校35所,在校学生22万多人,科研院所736所,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2位院士和45万科技人才,综合科技实力名列全国第三位。长沙有普通高校23所,在校学生近1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6.66万人。合肥有普通高校9所,专业技术人才16.65万人。南昌有普通高校12所,科技人才13.78万人。
  
   4、空间广阔的需求环境
   巨大的投资需求。三峡工程建设、黄金水道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通过投资的倍增效应,将吸收上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攀升的消费需求。地区人口密集,居民较富裕,消费需求不断攀升,为扩大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工业化和城镇化需求。由于发展梯度的客观存在,广大农村还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偏低,许多领域有待发展,潜在市场很大。
   国际竞争外向型经济需求。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发展外向型经济空间也很大。
   初具规模的市场和商场。地区商场、市场林立。1998年进入全国前100家的商场10家,其中武商、中商位居前10名。
  
   5、已见雏型的开放格局
   按沿江梯次开发的原则,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
   三峡工程开工、上海后来居上,从两头敞开长江大门,带动了长江经济的迅速发展,武汉和武汉经济区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以上海为龙头、重庆为龙尾、武汉为龙身,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步伐,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区域内外的经济协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开放经济的格局;成为内陆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显露了强劲的竞争能力。
  
   6、分合有序的经济协作区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驱动下,长江中游地区由自发到自觉,由低级到高级,从商品、技术、信息和人才到资产,有组织地开展了区域协作,并正式成立了经济协作区。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物资协作为主的创建时期。80年代,生产资料的供应由中央、省、市的计划部门分级管理,统一调拨:条块分割、地域封锁、经济短缺。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协作区开展了以物资为主导的经济协作。
   以项目作为突破的发展时期。90年代初,在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指导下,武汉经济协作区迅速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巩固物资协作的基础上,向商贸协作、市场建设及科技、人才、资金、资源和信息多方位拓展,进而在部门、行业、城市间推进。围绕一定经济、技术项目开展协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方位协作的成熟时期。90年代中期,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工作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企业联合、招商引资、贸易展览、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市场、跨地区资产重组、资本营运、服务三峡工程以及在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上,多有创新,实效显著。
  
  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由于存在许多制约和不利因素,武汉经济区内核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位次下降,尤其是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拉大了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经济区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影响整体效应的发挥。
  
   1、核心城市功能过分集中,城市功能过量同化
   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城市个性、地方性得不到尊重。在街上行走,有时分不清是武汉还是长沙?在高楼林立的霓虹灯下,不知道是南昌还是西昌?而且城市功能过分集中,金融商贸该强不强,其余功能样样都有,三产和基础设施普遍滞后,过量同化。
  
   2、产业结构低水平同化,企业竞争力不强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放权让利型改革已经结束,政策法规尚难健全,加上长期计划经济的后效,条块分割未能完全消除,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建立,增量改革的结果,城间壁垒、盲目攀比、过度竞争、重复投资,导致低水平过量重复。
  
   3、资源开发程度偏低,配置不够合理
   上游地区水能、矿产资源储量高,开发程度低;运输手段缺乏配套,航运潜力未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空间窄,关联产业分布呈点未成带;体制尚未理顺,整体功能差,改革、改制正在深化。
  
   4、网络化程度不高,流通效力受制
   交通、流通渠道,水路、公路和航线,区域内外、城市内外、国内外尚未形成网络。水路、公路多数仍是从主干到支干,从根、枝到叶的树状结构,航空、通讯多为点到点的放射状、星状结构;区域内尚无国家一级国际空港,缺乏直航国际的航线和领事馆,一体化程度不高。
  
   5、生态环境恶化,防灾能力不强
   由于过度开发:开山围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酸雨粉尘、城市空气污染,气候变幻、暴雨成灾,为今天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提出了繁重和紧迫的任务。
  
   6、区域协调发展,尚缺有效管理机制
   联系松散。中部与东部、西部的联系松散,上海的龙头、重庆的龙尾与武汉的龙身各自为政,未能真正协调一致,缺乏有效支持、配合和高层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经济区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受到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的形成,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缺乏机制与环境创新。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缺乏技术创新、风险机制,缺乏吸引高科技、高智力人才的软硬环境。
  
  武汉经济区
  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1、武汉在长江中游和西部开发中的地位、特征
   199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武汉的投资环境进行了一次权威性调查,以区域、城市体系为评价指标体系和关键因素来评价,用竞争力指标分析得出结论:武汉是区域效应最强的内陆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同年,美国未来学家麦金利·康韦在《未来学家》杂志6-7月号发表"未来的巨大城市"一文中提出超级城市的概念,而且预测未来20-30年内全球有十大超级城市出现,其中一个是大上海,一个是大武汉,它们将成为灿烂的东方城市之星。
  
   2、武汉经济区在西部及全国总体格局中的地位
   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国家正在兴建的50个主要商品粮基地中,本区就有32个,占64%;14个棉花重点生产基地中,本区有7个,占50%;本区食油总产量高居全国之冠,占39.76%;全国十大猪牛羊肉生产大省中占四个,对支援东部、稳定社会关系重大。
   重要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生产及供应基地。是全国焦炭、生铁、钢铁、铜、铝、锌、锡、钨、稀土等原料和冶金工业产品主要产地,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和硫酸、烧碱、纯碱等化工基本原料的重要生产和供应基地。
   内陆腹地重要的配送、金融和信息中心。农副产品、工业材料及初级产品生产及供应的主要基地的功能,决定了本区也是内陆腹地的重要配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是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强大聚集和辐射重地。
   重要的科技、人才培育与供应基地。本区地处中原,人杰地灵,古属楚国,唯楚有才,自古以来即是我国科技人才培育和供应的基地。据中国教育统计资料,本区有高等院校215所,占全国的20.40%,在校学生占全国的20.76%。
  
   3、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要求
   通江达海,商家、兵家必争之地。武汉是长江中游的咽喉重镇,自古即是商家、兵家必争之地;武汉经济区是西部大开发、通江达海的必经之地。一条长江的运力相当于20条铁道,武汉经济区的加速发展、交通运力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完善是加速西部大开发、商贸合作、投资建厂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证。
   东西通道,唇齿相依。武汉经济区是西气东送、西能东输这两项世纪大工程的特大用户和中部通道;是南水北调、西调的供水区;东部、西部与中部唇齿相依。武汉经济区发展滞后,中部塌陷将拖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后腿,影响国家的现代化步伐。
   西部开发的战略根据地和连接东西部的大陆桥。武汉经济区地处东部(长江下游地区)与西部(长江上游地区)的结合部,是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纽带或大陆桥。中游地区是H型战略的重要腹地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根据地。
   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要求。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特别是作为东西部的强大后方,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保障,武汉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保持国防先进和国际竞争中的优胜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4、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决策
   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地区发展。国家之间、东西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居民在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生活水平、价值取向上存在相当差距,有的差距尚在扩大,中部崛起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地区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社会稳定。我国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利用时间发展上的速度差距和空间分布上的梯度差距,兴风作浪。因此,只有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投资西部基础设施,培育中西部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有效供给;扩大开放,促进国内外交流;扩大就业,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增强国防实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5、快速发展武汉经济区是完善国家生态环境和中华文脉的重要国策
   西部是中华文明文脉、长江黄河的发祥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我国古代文明文脉,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西部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它的衰落是近几百年的事。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森林植被大面积毁损、水土严重流失、水资源过度开发、使用失当,黄河断流、长江泛滥,生态资源恶化,不但导致西部自身经济衰退、生存条件恶化,而且对整个流域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强两河上游生态环境重建和文脉保护,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点;快速发展大河中游武汉经济区的环境治理、文明建设,对中下游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
  
   对武汉经济区的整合将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
  
   1、发挥知识经济先导作用,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
   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中心城市,科技实力雄厚,有利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技术的高新化,以及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网络是市场网络的载体,以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市场信息、电子商务、金融支持为手段,以之带动长江中游武汉经济区快速发展。
  
   2、地理区位优势向市场经济优势转化
   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一种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能够加速地区的发展、振兴和崛起。积极开拓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加强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接受来自东部和南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成为经济增长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选择地扩散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强科技、教育和服务产业向西部地区扩散和辐射,实现中西部优势互补发展。
  
   3、发挥武汉的脊梁和支点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武汉的城市功能和长江流域经济的脊梁、支点作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着力建设四大纽带:建立资本纽带,实施公司进城和工厂下乡战略,将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和经济腹地的壮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市场纽带,发展网络化、集团化和新型业态,规范和建设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建立交通纽带,形成便捷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管道输送体系;建立生态纽带,导入生态,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长江中游经济开发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同步,必须注重优势互补、城乡一体。特别是水、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和生态农业,建设沿江经济走廊
   充分发挥长江中游沿岸中心城市的作用,积极培育长江中游经济增长极。武汉应建成地区的经济、信息、交通和商贸中心,建成长江中游生物态大农业、高科技、冶金、建材、化工、机械、汽车及纺织工业走廊,推动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的联合与协作。
  
   6、发展交通、流通、融通,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区域共同市场体系
   组建华中交通中心;加快信息港和信息网络建设、物流配送的金融地区中心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区域大市场的建设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基本保证,不仅可直接推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还将有力地促进全江、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7、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就武汉经济区来看,当务之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尽快形成一批能肩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集团、跨国集团。
  
   8、加速城镇化、工业化,构筑长江中游地区城镇生态带
   必须十分重视合理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尤其是要重视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周围地区、城镇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逐步完成区域城镇生态网络,为周围广大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要重视城郊经济的发展,任何中心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周围地区的支持。
其他文献
<正>宁津:工艺毯之乡农五师:红地球葡萄之乡顺昌:杉木之乡肥城:佛桃之乡尚义:口蘑之乡江津:花椒之乡竹溪:茶叶之乡户县:农民画之乡绍兴:黄酒之乡文宫:枇杷之乡鄞州:草编之乡
期刊
对待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我们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慎重处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发挥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投入4个师团分三路进攻缅甸。缅甸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日军若侵占缅甸,既可以切断中国最主要的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进逼中国西南大后方,又可向西进攻印度,与德军会师中东。而当时在缅英军只有两个师团兵力,无力阻挡日军进攻,情况十分危急。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同时美国也希望中国加强对日作战,以牵制日军主力。为了保障滇
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内容滞后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
31岁就成为副教授的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公司总经理范新,这些年来回答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您究竟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企业家?”范新说,自己现在首要的位置还是企业家,而作为学者所掌握的学术知识是为领导和发展这个企业服务的。  正是凭借科研攻关、技术创新,范新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十年间使公司成为国内中央空调行业领跑者。2004年,范新被选为国家户式中央空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并由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