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意识 动机 思维 品质
  
  创造力是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地进行研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探讨如何更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创新意识、调动研究设想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我们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切记,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新之母。
  
  二、激发创造动机、促进发展特长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儿童的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儿童的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并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历史赋予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三、发展创造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创造离不开思维。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我们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有侧重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概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這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力较差的学生,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
  在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捕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而忽略了聚合思维的培养。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从创造思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挖掘右脑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四、树立个性品质、培养自信意志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
  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地去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地加以扼杀。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地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地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它是打基础、抓四能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搞好高三数学的首轮复习、夯实扎牢“三基”、培养提高“四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过程 方法    高三数学复习第一轮时间较长,基础知识点较多,方法较碎。夯实扎牢“三基”即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提高“四能”且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都要在这一阶段完成,以便为以后第二、第三轮的综合复习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四十分钟内提高质量。  关键词:数学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用知识强,解题能力活,用时必然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加快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步伐,为鼓励教师产出更多学术成果,众多高校借鉴“锦标赛制理论”,构建了学术评价的锦标赛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某研究型大学
培养胜任文化回应性教学的教师既有利于提高多元背景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使教育公平理念在师范生的培养中得以实现.基于国际经验并针对我国学生背景多元化的现实,本文建构出
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SMK)是其开展有效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国外科学教师SMK的概念与性质,以及SMK与PCK、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发展、相应测评等方
本研究采用由案例构建理论的研究策略,基于民族地区若干少数民族教师案例的质性数据,对优秀少数民族教师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理论构建.经描述性模式、解释性模式到“理想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和谐氛围中得到释放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 课堂教学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数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实在在地进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去发现和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所获的乐趣,逐步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本人就此探讨一下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约拿情结”形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初三数学复习也应适应当前这一形势。目前形势各地不平稳,就数学上如何做谈一点我的见解。  关键词:初三数学 复习 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石,而当前升学率的高低仍然困扰着初三数学教师的教法的突破。“应试教育”数可能总是占有一席之地。    一、当前存在问题    首先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