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黄叶 自是情深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诗题“酬李穆”的“酬”,表明这是一首唱和诗。李穆是刘长卿的女婿,《全唐诗》载其《寄妻父刘长卿》,全诗是: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行自迟。
  这就是刘长卿这首和诗的原唱。诗中李穆向刘长卿表示了要前来探访老丈人的信息。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是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难行。所以李诗有“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行自迟”之句。
  酬和诗非常注意格律上的一致,即以律诗和律诗,以绝句和绝句,而且对声律亦有严格的讲究。洪迈《容斋随笔》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说的是唐以前文人以古体唱和,重在内容的相同和情感的相通,而不被韵律所局限。刘长卿这首和诗,正是“答其来意”而不“为次韵所局”的,仅在诗体上以绝句酬和绝句,于声律上并不讲究相同,我们甚至可以将其作为回复李穆的诗函看待。
  首句“孤舟相访至天涯”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逆江而行,带有一丝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旅途之艰。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路者的角度上说的。体贴爱婿的心情,期盼与愉悦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次句“万转云山”,形容千折万转,白云绕着青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然而一打听,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赊”即远,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这两句既是实写路程之遥,也含岳父对爱婿的怜惜之心。不过诗人并未就此把自己的心情作赤裸裸的表露,而是在诗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着迹,运用入化。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两句则笔锋一转,进而写主人期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期盼、愉悦之意,而是展现门前青苔铺路、黄叶满地的景象,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自甘寂寞的隐士风度。三四句用了倒装句法,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亲自打扫门前“青苔黄叶”,迎客之举,透出翁婿情深。“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名句。可见此诗的“景”是“平常景”,“情”却非同一般,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温馨。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且录于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的喜悦(“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主人的致歉(“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与对客的款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一一写出,《客至》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描写待客,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精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意尽篇中。与律诗相比,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它篇幅短小,直叙其事有困难,直抒其情又难免空泛,然而诗歌从根本上说又离不开抒情,巧妙的办法是以少胜多,融情入景,让人从可视可闻的艺术形象中体会到诗人寓于其间的真挚情意。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相关链接】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景写情,借景述意。“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结合全诗,请谈谈你对这两句景语所含之情的理解。
  
  【参考思路】
  
  诗的前两句,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后两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是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可用之时,不可能悠然空泊了。在前后两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因此,诗人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其他文献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开头,更要打造巧妙的结尾——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实际上,已有考生在高考中借鉴此方法写
期刊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它妙在诗中文句从头至尾往复回环,读之成韵,突出地继承了诗歌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了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堪称这种雅趣诗体中的珍品。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
期刊
【小星星简介】    陈亦新,生于1987年。曾在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等诸多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喜欢秋日的大漠和落雪的季节。现就读于甘肃武威十八中。    【创作感言】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使我成为一个为创作而创作的人。我认为,写作文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能受任何束缚。许多时候,我的写作只为一种转瞬即逝的心绪、一份若有若无的感觉或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心境。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灵魂需要宣泄,需要诉说。
期刊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  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
期刊
普京现在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政治家了。可是你知道他小时候的理想吗?你知道他小时候写作文的故事吗?下面我先说一个故事,我想听完故事你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品学兼优,常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工程师的、有想当农艺师的、有想当老师的、有想当军人的、有想当工人的
期刊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1886~1958)是纯影派大师。他的风光摄影蜚声影坛。他常以最小的光圈追求最大的景深和最佳的清晰度,影调柔美和谐,层次极为丰富。我们这里介绍的《30号甜椒》是他的一幅静物摄影,公认为“世界摄影史上不朽的伟大作品”。  这是一个普通的甜椒,摄影家以极度鲜锐的聚焦,精确细微的曝光,将它表皮的柔滑细腻,甚至细小的斑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甜椒,它把观者带到了一
期刊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三分之一;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
期刊
秦州杂诗(其七)    杜 甫   莽莽万重山, 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 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 衰飒正摧颜。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经秦州、同谷,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
期刊
“朿”是“刺”的本字,现已不用,多作为偏旁或部件存在;“束”在现代汉字中仍是常用字,也用作一些字的偏旁或部件。“朿”旁的字较少,可用“排除法”记住它们。  (编 者)    朿 (cì)是“刺”的本字。《说文》:“朿,木芒也。象形。读若刺。”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一棵有一些芒刺的树。  束 (shù)的本义是“捆绑”;又有“一把”“一捆”义。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捆着的布袋(有些字形像捆着树枝)的样子
期刊
创 意 话 题  (辽宁卷高考作文)    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创 意 导 引  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与其他省市的试题相比,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是一道富有诗意和寓意的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红”,文化味浓重,富有象征性,又有其自由表达的余地,还给出了一个良好的导向——作文需要积累、联想、思考和形象的表达。  所谓“花胜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