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逻辑思维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学教学涉及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每一环都与客观事实、真理紧紧相扣,所以在教学中贯彻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很好地帮助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为例,紧扣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连贯性地掌握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在逻辑思维上形成流畅的探究线。
  [关键词] 逻辑思维;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光反应;暗反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内容显示,近50个国家500多位教育家强调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总共有16项内容。对这16项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其中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位居第二。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在此,将逻辑思维贯穿课堂教学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学习能力。
  一、关联所学,要点明晰
  前面已经学习过细胞呼吸,知道了细胞呼吸的本质是分解有机物,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合成ATP,为细胞中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启发学生思考:有机物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能量守恒原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通过思考这两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回忆起初中掌握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容,回答出有机物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并认知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由光能转化而来的。此外,要探究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需要回顾细胞器译介教学中有关叶绿体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向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认识到光合作用与色素有着重要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内容前面的知识,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能量和物质的来源,追根溯源,逐渐进入本节探究的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入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对叶绿体的结构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忆巩固前面学习的叶绿体相关的内容,将前面一笔带过的色素重新提到关注点,进一步探究色素的相关内容,引出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引问而探
  1.色素提取
  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实验步骤:
  (1)取材:称取5 g新鲜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磨:将氧化硅、碳酸钙放入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充分研磨。
  (3)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
  (4)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紧。
  2.色素分离
  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实验步骤:
  (1)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并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个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2)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两次。
  (3)色素分离。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或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4)观察现象。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色素带。
  [设计意图]课本上的实验在阅读之后,会让人觉得复杂无头绪,并且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具体情况。通过将探究色素的实验分成提取和分离,按照一定的探究逻辑,让学生一步步探究关于色素的内容,并将抽象复杂的知识通过实验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色素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实验而取得,并且能够理解消化,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色素相关内容铺陈
  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从滤纸条上观察到色素的具体情况: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高低,致使在滤纸条上出现不同高低的色素带;色素的含量不同,致使滤纸条上出现不同宽度的色素带。
  根据不同色素的颜色、含量,引发学生思考。正由于叶绿素a和叶绿色b的含量最多,且它们是蓝绿色和黄绿色,所以叶子呈现出来的是绿色的。通过此知识往后延伸,当天秋天来临的时候,葉绿色不断分解,叶绿素含量降低,叶子呈现的便是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叶子泛黄。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人类需要补充能量,植物同样需要补充有机物,于是在植物体内聚集了可溶性的糖,而可溶性的糖又转化成了花青素,所以叶子变红。
  色素并非只有它的物理作用,向外界展现出它的颜色有更重要的作用,即在光合作用里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色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这两点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学生来说,色素有传递光能这一功能,还是比较费解的。通过几种色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传递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疑惑,让他们更加坚信色素的内部变化引起了客观的现象,并且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色素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色素的功能,为前面光合作用如何转化光能并生成有机物提供了一个阶段性的答案。
  三、史学探秘,延展思维
  通过一个个科学探究史,不断填满光合作用反应的材料、条件、产物,让学生理解探究历程,并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种物质的参与缘由。
  教师说明Van Helmont的实验过程,即将一株2.3 kg
  的小柳树种植在98.8 kg的干土中,用雨水浇灌五年,长成重76.7 kg的植株,而土壤减轻0.1 kg,由此得出结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生长所需的物质的。此时,教师可以在板书中填补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中的反应物H2O。紧接着通过1771年的普利斯特利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可更新空气。顺着科学史的进程展示1779年英格豪斯实验,进而说明只有在阳光下,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填补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反应条件需要在光照下。然后,教师引入1785年化学家发现空气的组成,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再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提示学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最后,用1864年萨克斯实验说明结论: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如此一来,填充完善光合作用反应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科学史,运用填补法让学生慢慢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光合作用的过程。这样对于光合作用的具体反应过程和步骤学生就能清楚理解,更好地掌握本节的重难点内容。
  四、反应解析,深度理解
  通过科学史的探究,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此时,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呼吸的过程,不仅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更通过具体反应阶段掌握反应式中元素的来源与去路。这样,在光合作用之中,学生会好奇我们所探究出来的反应式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路,并且也想探究光合作用是否分步骤进行。
  引入材料:鲁滨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通过鲁滨和卡门的实验,我们找到了O2的来源,并通过该过程掌握光合作用产生O2的光反应阶段,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个突破口,结合光合作用反应式,我们能推算出每一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通过氧元素的同位素标记法掌握氧元素的转换过程,引导学生对其他元素转换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一步探究。最后,引入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实验,说明卡尔文循环的过程,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而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设计意图]以光合作用方程式入手,探究元素的来源与去路,并一步一步揭开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的过程一直都是高中必修一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能让学生从逻辑出发,深刻掌握整个反应过程,便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光合作用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的重点内容,前面是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学生了解了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通过前因后果一点一点击破,让学生立刻转换到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并通过已有知识不断回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内容,從而引入叶绿体的内容、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色素的功能,然后又引入探究光合作用的具体内容。通过知识点的环环相扣,不断解释前面的内容,并更新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重难点内容的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有明确的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高峰,刘恩山.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来源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0,45(02):37-39.
  [2]刘恩山,刘晟.核心素养作引领  注重实践少而精——《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与特色[J].生物学通报,2017,52(08):8-11.
  [3]古杏艳.高中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D].西华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发挥落实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功效,2021年5月27日上午,“使命与创新——庆祝建党100周年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汇区教育学院指导,上海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上海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思政项目组主办,上海小学
期刊
[摘要] 作为习作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练笔资源非常丰富。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分类梳理外显式练笔资源与内隐式练笔资源。有效开展练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具体教学策略:整体关照,依托课文巧模仿;亲近生活,学习观察会聚焦;以生为本,交流自改有童趣。  [关键词] 练笔;资源分类;整体观照;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即构建了全方位的习作教学体系。除了像过去的教材一
期刊
[摘要] 课后练习系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者依据课标、学生特点及文本特点精心编制的。教者要認真分析,探寻其言语密码,使之成为设计阅读课堂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以统编教材课后练习为例,探讨在教学中借助课后练习来设计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检索、推理和评价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阅读能力  根据国家、省、市各级阅读测试方向,“阅读能力”考查主要针对学生在
期刊
[摘要] 在班主任工作中,常让班主任感到棘手的是学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诉求,了解每一个学生是班主任的长期工作,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更应该以了解学生为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班主任工作中的两则案例,探寻冲突背后的原因,给予学生引导教育,让矛盾冲突最终迎刃而解,以期能为新任班主任提供班主任工作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矛盾冲突;案例;心理发展  【案例一情景回放】  20
期刊
[摘要] 统编历史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编排变化较大,如何处理好虚与实是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设计虚实场景导入,设计链式问题,将零散史实连接成能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主线,让史实回归历史现场,启发学生体悟历史“温度”,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 虚实结合;历史现场感;初中历史教学  九年级统编历史教材在常州地区已走进历史课堂,业界对统编教材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对新教材我们既陌生又新鲜。“中世纪的城市
期刊
[摘要]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背景下,如何确保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英语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观摩的展示课和教学经验,提出巧妙运用“望远镜”“放大镜”和“内窥镜”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语言输出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学
期刊
[摘要]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班主任要保证专业化成长的落实,以期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不管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本身,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修养。本文通过阐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宝安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创新与突破路径。  [关键词] 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创新突破;宝安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
期刊
[摘要] 基于对“面向每一个”教育理念的思考,选择校本和生本的中间点——进行以班为本的课程实践。从学生班级生活的视角构建班本课程,促使教育更明确地指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本文主要从课程定位与規划、实践与评价、意义与反思等角度阐述班本课程的理念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 班本课程;班级生活;课程图谱  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蓝图,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场所——班级。沿着“国家—
期刊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主题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出发,审视教学核心观点和价值引导的方向。通过有效拓展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学科资源,让历史伟人清晰可见,让发展历程前后贯通,让身边榜样深入人心,真正让党史启迪童心,以史育德,培根铸魂。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广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
期刊
[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内化,日常教学应善于捕捉文本的“诗意点”“生长点”,借助适当的言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立德立言,指向“德言同构”。以《月是故乡明》一文为例,运用诗意语文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设计,阐释指向“德言同构”的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路径。  [关键词] 德言同构;诗意语文;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