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的记忆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树立在村头。村子是樟树长出来的果子。
  樟树救过我们的命。奶奶说。
  那时兵荒马乱,土匪一到秋收就进村抢谷子。有一天夜里土匪摸进了院门,奶奶急忙背起半袋谷子就从屋后跑出去。跑到树下,奶奶把谷袋子往树桠上塞,再继续跑。土匪追不上只好作罢。
  那半袋谷子让奶奶、爷爷和年幼的阿爸度过了大荒年。奶奶记住了这棵树的恩。解放后,奶奶、爷爷远远望着这棵树,起了两间泥砖房子,安了家。
  我的童年,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樟树厮混在一起的呢?
  捉迷藏是村娃们最常玩的游戏。安排二三个,找另外的七八个或十几个。被找的人藏匿在隐秘处,藏得严严实实。找人是辛苦活,常常安排我干。每次我都老老实实找到所有人为止。我藏的次数少之又少。
  有次轮到我藏,心里好高兴,但又要死命憋住装淡定。
  我躲在阴暗处,听他们远远近近的脚步声和说话声。我能听出那是谁的声音。我一定不让他们发现。我把自己的心跳声捂住。又把呼出去的气息声拽回来,紧紧捏在手里。
  “藏好了吗?”“藏好了。”喊一声就能诈出好几个傻蛋。
  草垛。围墙。田埂。猪栏。牛棚。洗身屋。茅坑……我们熟知每一个藏人的地方,谁也藏不了多久。我们知道哪些人爱藏在哪些地方。猪栏的墙都被孩子们爬得滑溜溜了。玩了好多年,玩了好几代人,我们的藏法和藏人的地方都是父辈们曾经玩剩的。
  我们也肯动脑,又创新出很多藏人的地方。树上能藏人,一棵树能藏几个孩子,把身子贴着树桠,在树底下望根本发现不了树上有人。不过也有坏处,一上树,鸟就“噗”一声全飞了——那棵树准藏有人。
  草丛也能藏人,但也最能暴露。哪片草里的虫声哑了,那片草里肯定有人。
  我的方法很特别,就是跟在他们身后,藏在他们找过的地方。
  粪堆,柴垛,旧墙……我悄无声息地跟在他们身后,又怕他们发现又希望他们发现。他们渐渐远去。我故意弄出些响声,还跳出来蹦了几下脚。再到后来干脆跑到了空地上,大喊一声“我在这里”。村子空空的。声音也空空的。没人回应我。
  没有人告诉我游戏结束了。我也没敢擅自离开。我在樟树上睡着了。睡到后半夜悻悻回家。
  我才想起,不是我藏得好,是没人要找我。从来没有。
  我想我是从那时离开他们——一群村里的大孩子,开始一个人玩。樟树收留了我。从此我没有再回去。
  我爬上樟树,趴在树桠上,手脚垂下晃荡。脸垫着树皮看远处的天空。天空有天空的事好忙,跟地上的人没关系,跟我们村子也没关系。树顶的天空是一条透明又宽广的路,每天都忙着往远处运风运雨运云。有时前面的云冲得太快,后面的云没跟上,就缺了一个口,漏下一阵雨。雨点才啪啪落到树叶,就收住了,也下不了多大。有时运风会碰到树叶,树叶便哗啦啦乱动一气,想要跟风走。它们不知树叶下有我呢!这多好。我忍不住得意。
  这棵樟树有很多主人,分别是老鼠、鸟、黑蚂蚁、神哥、伤兵。
  老鼠在宽阔的树根下挖了七八个洞口。地下宫殿肯定很壮观。我曾想过把洞口挖大点下去参观。但最终没挖。洞口磨得很光滑,老鼠有往外搬杂渣和谷壳的,有往里搬谷子和禾秆的,它们很忙。偷稻谷是两只老鼠合作,一只老鼠爬上稻秆,将稻秆踩折下来,另一只在下面咬断稻穗,拖回洞里。它们也喜欢收藏草籽。我看见有只老鼠抱住了草秆,使劲摇,掉下六个草籽,它把它们码成一堆,绕着转圈圈,欣赏一番,再全部含在嘴里带回洞。
  鸟住在树上。黑蚂蚁也住在树上。但它们相互嫌弃,从不来往。我趴树上多了之后,鸟就不怎么怕我了,有一次它站在离我很近的树桠上说鸟话,我一伸手就能抓住它。它的声音很清脆很急促,一句接一句,还时不时侧一下鸟头,似乎在跟我讲一种高深的道理,或者一件重要的事情;又好像在规劝我,苦口婆心,跟我阿妈似的。我趴着听,一动也不敢动。听着听着睡着了。
  神哥是我堂哥,比我大很多,是个成年的男子。“神”是神经的神。神哥小时候得过脑膜炎,脑袋不好使了,“神经”了,嘴有点歪斜,合不上。不会讲话,嗬嗬喊。他吃饱了就来树下的土墩子坐着,看路上的行人、地上的蚂蚁。看饿了,就回家吃饭。也不一定是回家吃,他看到哪家开饭了就跟着进去舀。村里人都会给他饭。都说:“可怜哦。阴功哦。”
  伤兵是真的受伤了。
  那时正是对越自卫还击战,村子旁边是军医院。军车一车接着一车把前线受伤的解放军送进医院来了。学校组织我们去慰问,每人从家里拿两个鸡蛋。病房里,走廊里,凉亭里,全部是受伤的军人,病床一排排,这头望不到那头。他们的头上、颈上、手上、脚上……不同的部位绑着雪白的绑带。有的缺眼睛,有的缺手,有的缺腿,有的似乎啥都缺。我的眼睛看到哪都觉得痛。但没听到一声呻吟。医院住满人,静悄悄。
  村里人叫他们伤兵。
  稍好一点了,能够走动了,伤兵们会到附近村子散步。
  这个伤兵就是在傍晚来到樟树下的。他只有一条腿,拄着一副拐杖来。手指也缺了三个。空着的裤管折起来,绑在半截大腿上。颈上也有伤疤。穿着蓝白相间条纹的病号服。
  他的脸色很苍白,可能走得很累了,就在树下的木墩子坐下来,拐杖叠在一起,放在一边。
  我从没见过一条腿的人,总是想他的另一条腿的事:是被打断的?砍断的?甚至想到他在战场上想走路,哎呀,怎么变成跳了呢?哦,另一条腿在那边地上呢!他没捡回来吗?
  “阿妈,今天樟树下来了一个伤兵。”我说。
  “哦。”阿妈根本没望我,手不停地忙活,舀潲水喂猪,刷刷地扫猪屎。
  “伤兵会打人吗?”
  “不会的,他们都是大好人。”阿妈说。
  我这才放下心来。
  在樟树下,我们三人互不干扰。神哥看地上,我趴树上看天空。伤兵不看地上,也不看天空,看着远处,但似乎又不是在看远处。
  我们三个人从不讲一句话。话都是树上的鸟替我们讲了。
  不对,说伤兵没讲过一句话也不完全正确。
  村长赶圩回来,看到伤兵就停下单车,掏出烟丝双手递过去:“同志,烧一点?”
  伤兵摆摆手。
  村长找个泥疙瘩垫在屁股底下,就坐在伤兵旁边卷烟丝,抽起来。他用很蹩脚的普通话问伤兵是怎么受伤的。
  伤兵说话了。伤兵的普通话也很蹩脚,他说在前线打仗时被炸伤了,腿也炸断了。
  他说,中越边境前线山高、森密、水深、洞多,运输都是靠人力背的,山路难行,还时时受敌人袭击。运输战士负责往前线背弹药、食品、药品,返程时背伤员、烈士遗体。运输战士把炸得血肉模糊的他背下前线,打算送往后方救治。在攀爬一段被战火烧得只剩草根的光秃秃的山路时,运输员被敌方炮火打中,当场牺牲了。另一个运输员马上接替位置,继续背他。
  伤兵还送给我一本小人书。小人书很薄,讲述的是一只信鸽的故事。它带着情报,从前线战土的手里起飞,飞啊飞啊,穿过了战火、高山、竹林,一直飞回后方的指挥部,把情报送到了首长的手上,也累死在首长的手上。
  小人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梦想的世界,让我知道天空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写。就是从那时起,我有了理想,我想走出小山村,想亲近文学。
  我没跟伤兵说过一声谢谢,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沒有再见过他。
  樟树的年轮一圈圈,装着不少记忆。有一圈年轮,密密绕着伤兵与小人书……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中,小说研究无疑是备受推崇的显学,而散文研究则相对薄弱得多。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散文研究甚至被视为君子不为的“末技小道”。当下的散文研究与小说研究相比,呈现出泾渭分明的差异性。从小说来看,其创作已经成为主导当今文学创作的主潮,小说研究尤其是小说研究的资料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性;从散文来看,其创作似乎居于文学主潮的边缘,散文研究尤其是散文研究的资料建设,整体性和
期刊
同行者去登塔了,“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   关于这塔,其实我们还是所知甚多的。   譬如,它名为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著名的玄奘和尚,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它;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眼前所看到的七层塔身,数据详尽到通高64.517米
期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三千年下,春天的灿烂和新婚的喜悦,依然给力地扑到你的面前,而其标志意象,便是盛若云霞的桃花。   我们今天吃到的水果干果,大多从域外传来。葡萄当然直接就是外语译音,核桃本名胡桃,苹果也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丝绸之路仿佛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活起来。其实,丝绸之路从未被湮灭,我们每天一衣一食,都承泽着她的恩惠,却是日用而不自知。   桃
期刊
周作人在1921年6月8日《晨报》发表的短论《美文》,公认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最早的散文理论建设名篇。他开篇就说:“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论文”和“美文”,他没作更明晰的定义,后人的解释也有些歧义,这涉及现代散文概念的词源、命名和释义等问题,应继续加以
期刊
小时候,每天吃晚饭时,总和父母坐在小圆餐桌前,观看那部九吋黑白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日复一日下来,就牢牢记住了片头那一组长城画面,对长城充满了向往。后来,我来到北京读大学,开学后第一个周末,就兴冲冲地搭乘长途汽车去了八达岭一偿夙愿,对那种横卧天地间的壮观气象铭记于脑海,至今难忘。毕业后客居京城多年,长城更是去得多了。等到有了车,自驾游成了家常便饭,远在北京范围之外的长城,如天津蓟县的黄崖关,河北滦
期刊
张秀丽  中国家长在送孩子去美国留学之前,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担忧:孩子英语不好,难以适应美国小学的校园生活,怎么办?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好,与美国学生一起学习,会不会被拖后腿?假如孩子有很高的天赋,在教育环境比较宽松的美国公立小学读书,会不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美国小学实行的是分层教学,老师会根据各科的考试成绩,把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群体,分别对他们实施不同的教
期刊
季羡林是个学者,也是個优秀散文家,但我最看重他关于散文的论述,这主要体现在他那篇《漫谈散文》中。通过1998年发表的《漫谈散文》这面镜子,我们既可理解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也可了解其学问人品,还可对整个散文乃至文学有着新的认知。一、重新为“散文”定位   在文学的大家族中,散文的地位最不受重视,它远远不能与诗歌、小说、戏剧相提并论。究其因,恐怕主要与人们的长期认识有关:散文的文体不纯,又过于传统,向西
期刊
燕茈  “客家山歌真好听,句句山歌有妹名……”  “东边落雨西边晴,新做田唇唔敢行。灯心造桥唔敢过,心肝想妹唔敢声……”  是春天。白云挂在蓝天上。风是轻轻柔柔的,阳光也是温温柔柔的。客家公园开满了桃花。这时候,我居然在广场上听见几个大叔大婶唱山歌。这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歌让我遽然生出许多温暖的情怀。  郎在对面唱山歌,妹在山头把草割。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
期刊
一韩琳  2003年初夏的一个夜晚,我和秀蜷缩在沙发里,一起看好莱坞电影《浓情巧克力》。和往日不同,伴着舒缓悠长的片尾音乐,我们竟一直看到最后一个字幕落下,意犹未尽。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薇安用香溢的巧克力,给古老封闭的法国小镇带来了快乐的暖流,自由的空气,整个故事奇妙,浪漫,触动人心。  曾经听一个朋友给我仔细讲过,比利时巧克力闻名于世!知道为什么吗?很久很久以前,所谓的巧克力不过是用可可粉和糖水
期刊
时隔十年有余,我写下这一行字。   我不再悲戚,我却依然满眼含泪。清明过后,气温下降得厉害,但午后  的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落在我的书桌上,透明耀眼。我感到异常温暖。   我的初恋,因为温暖而永恒。   ——题记   2008年盛夏的那个清晨,我的电话铃声不祥地响起。电话说,他走了。  他,是友皓。因为他像极了三浦友和,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友皓”。他从来没有使用过,除了我,谁也不曾喊过他“友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