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学,务真求实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指要】
  第一单元具有绪论的性质,是《生活与哲学》的逻辑起点,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入手,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正确把握“十大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二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重点把握一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坚持一个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解物质的一个根本属性——运动,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规律,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一个基础——实践,正确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学会分辨真理,懂得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
  【考点分析】
  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温馨提示理解“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温馨提示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温馨提示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温馨提示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温馨提示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温馨提示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5.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重要作用的主要体现(略)。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温馨提示注意区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不同。
  6.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温馨提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走向哲学,问辩人生。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略)。
  温馨提示注意区分“哲学的功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的不同。
  8.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运动与规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温馨提示注意把握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0.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温馨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温馨提示重点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含义(略)。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温馨提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要注意“正确”二字,如果是错误或歪曲反映,则是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即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即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3.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温馨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知识表解】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比较分析。
  陷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点三者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都是正确的 3.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比较分析。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不同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共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重点梳理】
  1.如何正确理解哲学的含义?
  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来看,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或学说。
  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所以,哲学也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本原所派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中,第一个方面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都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内容,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内容。依据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凡认为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都属于可知论;凡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都属于不可知论。
  3.如何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概括和总结,是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哲学一定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由于哲学依存于时代,所以哲学不是超时代的永恒真理的体系,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反映,但有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有的哲学停留在表面现象或歪曲反映了时代,那只能是时代的糟粕。所以,“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而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所谓“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哲学要代表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人民,使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
  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了起来。
  从哲学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还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进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是把自己看作一门创造性的科学,会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5.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又不同于客观存在本身,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人类的意识无论多么复杂、多么抽象,都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都是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上对意识本质的科学规定。这表明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人类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感性认识形式和理性认识形式虽然都是主观的,但它们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表现了意识的主观性。但个体意识的这种差异性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客观的。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但是,无论意识的主观色彩多么浓厚,归根结底,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
  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指导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上。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典例解析】
  例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论断反映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B.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本题应采用排除法来解答。很显然B是错误的,排除;然后排除C,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A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例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意境充分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解析:由题干可知,答案必须既体现“艺术家个人情感”,又体现“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即体现“思维与存在”。B、C、D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例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统一于物质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可以被认识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统一于物质,故正确答案为A。
  例4.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于其中,……江南情思油然而生”,都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正确答案为C。
  例5.“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解析:②、③、④都不正确,②错在“同样的规律”,③错在“古今不变”,④错在“循环往复”。故正确答案为A。
  例6.“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解析:“按图索骥”本指按照图像去寻找好马,这是一种迷信书本的做法。A与题意无关,C中的“不能消极等待”与题意不符,D中的“要重视实践”与题意不符。该成语给我们的启示不在于重视实践,而是怎样实践,即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故正确答案为B。
  例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元素开始,有20多种元素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解析:A和B明显错误;人造元素的出现并不是对物质决定作用原理的冲击,而是“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例8.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6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③错在“永无定论”、④错在“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据此应排除B、C、D。故正确答案为A。
  例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只有“登高山”、“临深溪”,才能“知天之高”、“知地之厚”,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和C观点错误,B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例10.“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解析:从题意来看,这句名言主要是表明真理与时间的关系,故只有B符合题意;“真理不是权威的女儿”说明真理与权威无关,据此排除A、C、D。故正确答案为B。
  例11.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于是,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回答第(1)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认识的变化”,说明人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即可;回答第(2)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和谐相处”,从自然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来回答。   参考答案:(1)从自然是神,到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再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每一个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实践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
  (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问题: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属于“评价并说明理由”的题型,对问题中的观点要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中的合理性或片面性,并分别说明理由。答题时,要注意观点与哲学道理的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例13.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潮,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紧扣“怎样体现”这一关键点,并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与材料一一对应,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给病人输羊血成功,发现了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从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的死亡,到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潮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最终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思维训练】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与“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参考答案:①“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与“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存在着本质的区别。②“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意思是说正因为是真理,才“有用”,强调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是正确的。在价值论中,“有用”是指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要。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人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简言之,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它才有价值,是有用的。③“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是片面的,是实用主义的主观真理观。“有用”不一定都是真理,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不同,即“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所以以是否“有用”作为评价真理的标准,就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其他文献
冒險乐园  贝加尔湖在鄂温克语中称为“lamu”,意思是“海”。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利用地理数据可以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因而在高考中让考生根据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试题频频出现。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往往通过文字材料、地图、光照图、表格及各类坐标图和结构图等方式提供地理数据,要求考生根据试题呈现数据的方式与类型采取不同的分析与处理方法。如何分析与处理地理材料中的数据?下面笔者以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加以分析说明,以期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卷命题的最大变化就是第4l题的考查方式由开放性材料试题转变为历史地图题。开放材料试题自2011年高考推出后,深受广大中学师生的好评,这样的命题方式契合了多角度看待历史的新理念,既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也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1题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说明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只要观点
何谓“英雄”?“英”,是指才能或智慧过人的人;“雄”,是指强有力的或强有力的人。因此,“英雄”就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是指不怕困难的人;是指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人。刘备以仁义待人,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海纳百川之量。细观刘备一言一行,无不透漏出英雄品质和英雄气概。据此,刘备实乃不折不扣的真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行仁义  1.宽厚绝非“妇人之仁”
在漫长的岁月里,细菌演化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它们在食物中滋生,在空气中飘浮,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中称王称霸,惬意无比,甚至伺机侵入人体,合起伙来攻陷强大的宿主。可是,拥有聪明头脑的人类总会想出办法来对付这些家伙,而这些灵感往往来源于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抗生素的诞生  在医疗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有很多士兵死于伤口的细菌感染。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细菌
在复习经纬网的内容时,地球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的确定,是我们的拦路虎。由于有的同学对这类问题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只是机械地背一些结论,造成在解这类试题时经常出错。针对有些同学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水平不太高等情况,本文旨在帮助他们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的确定问题。  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指的是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一、认识大圆  过球面上两点的大圆就是经过这两点以
竹林野炊
期刊
【单元指要】  第三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复习第三单元时,我们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紧扣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掌握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懂得六大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树立唯物辩
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改从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开始启动,到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2007年第一份高考新课标全国试卷面世,2013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西藏、甘肃、贵州等。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划分为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和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其中使用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河北等;使用新课标全国文
高考地理综合题一直是决定分数高低、考查能力的主要题型。从命题特点来看,具有一定规律可循。师生要加强研究,探寻答题规律,提高复习实效。  一、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能力要求  高考地理综合题可分为学科内综合题、学科间综合题和选修综合题三种类型。综合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主要侧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结合命题方式,具体要求归类如下。  1.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