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什么使生命的价值火色
小雨4岁时,她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小雨跟随母亲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生活。此后,小雨的父亲再也没有管过孩子,没有给过一分钱抚养费,甚至一次也没有看望过女儿。母亲怕女儿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独自承担着挣钱养家和教育女儿的双重责任。
曾经,在亲友和老师的眼里,小雨是个不爱说话但非常懂事的孩子。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多次获得“文明礼仪章”、“爱心章”、“三好学生”等荣誉。她的绘画作品曾经获得大奖,还被收入中国第一本国防教育大型画册。老师评价她“聪明、活泼、勤奋好学,学习上能刻苦钻研,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
但是上了初中后,小雨对新环境不太适应,她感觉老师和同学是那么陌生,总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上课时即使是自己会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她在学校中没有好朋友,课间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她却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此后,小雨的性格更加内向,与母亲也缺乏沟通,时间一长,她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母亲发觉小雨的异常后,带着她四处求医,但是情况不见好转,小雨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开始嫌母亲太啰嗦,总是管束自己,经常与母亲吵架。老师看到她的精神状态根本无法适应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只得建议她休学回家,把病治好再来上学。妈妈带小雨到医院就诊,她被诊断为“轻度抑郁”,医生建议她服药治疗。吃了半个月药后,因为身体不断发胖,小雨自己停了药。那段时间,小雨认为母亲处处管着自己,感觉很压抑,总说自己不想待在家,不想看到母亲。于是她经常离家出走,有时会在外住一两个星期,回家后母亲问她去了哪里、与谁在一起,她总是一言不发。有时母亲不让她出门,她就用自杀、跳楼
来威胁母亲,还曾用刀在手腕上划了好几道伤口。一天,她在卫生间里喝下洗衣液企图自杀,幸亏被母亲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了危险。
小雨这种行为和态度让母亲大为恼火,一次她离家出走回来后,母亲对她采取高压手段,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迈出家门
半步。母亲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能够离家,女儿竟酝酿了一个杀人计划。
这天下午5点左右,小雨对母亲说想喝汤,母亲做完汤后,小雨偷偷在汤里下了安眠药,但是母亲感觉味道不对,就把汤倒掉了。到了夜里,小雨换上睡衣,这时母亲已经躺在床上,她试探了一下,感觉母亲睡着了,便举起菜刀,砍向了母亲。母亲的头部顿时鲜血淋漓,但是她仍奋力将小雨手中的菜刀按住了。小雨见双手无法动弹,又咬了母亲的手臂一口,母亲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小雨自己却又躺在床上接着睡觉。邻居听到声响后,赶紧跑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现小雨母亲已昏厥,迅速报警。直到警察来时,小雨仍然躺在床上,她对警察说,自己就是想杀死母亲,这样就能出去玩了。第二天,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其拘留。小雨母亲的伤情经鉴定为轻伤。
是什么伤害了幼小的心灵
本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小雨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她与母亲长年沟通不畅,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心理压力无处宣泄。小雨的母亲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压力很大的单身母亲,想走进女儿的内心,但不知道方法和技巧,总是不断盘问,使女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进而渴望摆脱她。而在学校中,小雨的感觉是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也不和她交朋友,所以她不仅离家出走,还想辍学离开学校。可见,对小雨来说,她在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试想,在小雨出现轻微心理问题时,如果能有人倾听她的烦恼,让她释放心中的压力,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因心理疾病导致犯罪的严重程度。
家庭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酗酒、离异、家庭暴力、亲子沟通不良等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一些家长不得不把孩子的分数当做命根,对孩子期望过高,使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同时又不会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有的父母轻则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重则实施身体暴力。这种教育方式就像一堵墙,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无形的障碍,造成了孩子与父母的对抗。若情况严重,孩子可能会在心里幻想着对父母的报复,父母的暴力行为也会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最终在这种行为的示范下攻击他人。同时,由于不愿与父母沟通,转而希望与同龄伙伴拉帮结伙,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出外寻找“友谊”。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狭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容易被人引诱,上当受骗,因而稀里糊涂地加入犯罪团伙,不知不觉地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学校来说,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分数上,因而自然形成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歧视。此外,一些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和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这也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扭曲。
在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的影响中,不良文化产品的负面作用明显。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接受不正确的道德观,容易受暴力内容的影响,形成冷漠、自我中心、崇尚暴力、残暴等不良心理。当这些道德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规则相冲突,又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更为猛烈的冲击,若未成年人得不到指引,便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后果,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用什么照亮迷惘的花季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主动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学会与孩子畅快地沟通交流: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应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不正常的,而应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符合成长规律的,应当积极地面对。
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简单粗暴地逼问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加封闭自己。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单纯需要家长教导保护。不要动辄训斥,应当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真诚交流,用支持鼓励代替训导,让孩子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而不是斥责和嘲讽。
家长对孩子的优点要给予肯定。本案中小雨擅长绘画、唱歌,如果母亲能及时表示赏识与肯定,小雨肯定愿意将心里话向母亲倾诉,就不会走到自闭、患心理疾病的地步了。
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孩子性格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往往与生俱来,很难改变。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许多家长往往以年长和经验丰富自居,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很少顾及孩子的自我感受,其实这样反而抹杀了孩子的自主意识。
家长应主动学习、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在学校教育方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让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会主动找人沟通、以正常的方式宣泄,这样孩子会通过恰当的方式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使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使每一个孩子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在社会预防方面,应当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让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片净土。
责编 李然
小雨4岁时,她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小雨跟随母亲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生活。此后,小雨的父亲再也没有管过孩子,没有给过一分钱抚养费,甚至一次也没有看望过女儿。母亲怕女儿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独自承担着挣钱养家和教育女儿的双重责任。
曾经,在亲友和老师的眼里,小雨是个不爱说话但非常懂事的孩子。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多次获得“文明礼仪章”、“爱心章”、“三好学生”等荣誉。她的绘画作品曾经获得大奖,还被收入中国第一本国防教育大型画册。老师评价她“聪明、活泼、勤奋好学,学习上能刻苦钻研,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
但是上了初中后,小雨对新环境不太适应,她感觉老师和同学是那么陌生,总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上课时即使是自己会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她在学校中没有好朋友,课间同学们聚在一起聊天,她却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此后,小雨的性格更加内向,与母亲也缺乏沟通,时间一长,她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母亲发觉小雨的异常后,带着她四处求医,但是情况不见好转,小雨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她开始嫌母亲太啰嗦,总是管束自己,经常与母亲吵架。老师看到她的精神状态根本无法适应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只得建议她休学回家,把病治好再来上学。妈妈带小雨到医院就诊,她被诊断为“轻度抑郁”,医生建议她服药治疗。吃了半个月药后,因为身体不断发胖,小雨自己停了药。那段时间,小雨认为母亲处处管着自己,感觉很压抑,总说自己不想待在家,不想看到母亲。于是她经常离家出走,有时会在外住一两个星期,回家后母亲问她去了哪里、与谁在一起,她总是一言不发。有时母亲不让她出门,她就用自杀、跳楼
来威胁母亲,还曾用刀在手腕上划了好几道伤口。一天,她在卫生间里喝下洗衣液企图自杀,幸亏被母亲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了危险。
小雨这种行为和态度让母亲大为恼火,一次她离家出走回来后,母亲对她采取高压手段,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迈出家门
半步。母亲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能够离家,女儿竟酝酿了一个杀人计划。
这天下午5点左右,小雨对母亲说想喝汤,母亲做完汤后,小雨偷偷在汤里下了安眠药,但是母亲感觉味道不对,就把汤倒掉了。到了夜里,小雨换上睡衣,这时母亲已经躺在床上,她试探了一下,感觉母亲睡着了,便举起菜刀,砍向了母亲。母亲的头部顿时鲜血淋漓,但是她仍奋力将小雨手中的菜刀按住了。小雨见双手无法动弹,又咬了母亲的手臂一口,母亲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小雨自己却又躺在床上接着睡觉。邻居听到声响后,赶紧跑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现小雨母亲已昏厥,迅速报警。直到警察来时,小雨仍然躺在床上,她对警察说,自己就是想杀死母亲,这样就能出去玩了。第二天,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其拘留。小雨母亲的伤情经鉴定为轻伤。
是什么伤害了幼小的心灵
本案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小雨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她与母亲长年沟通不畅,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心理压力无处宣泄。小雨的母亲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压力很大的单身母亲,想走进女儿的内心,但不知道方法和技巧,总是不断盘问,使女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进而渴望摆脱她。而在学校中,小雨的感觉是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也不和她交朋友,所以她不仅离家出走,还想辍学离开学校。可见,对小雨来说,她在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试想,在小雨出现轻微心理问题时,如果能有人倾听她的烦恼,让她释放心中的压力,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因心理疾病导致犯罪的严重程度。
家庭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酗酒、离异、家庭暴力、亲子沟通不良等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一些家长不得不把孩子的分数当做命根,对孩子期望过高,使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同时又不会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有的父母轻则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重则实施身体暴力。这种教育方式就像一堵墙,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无形的障碍,造成了孩子与父母的对抗。若情况严重,孩子可能会在心里幻想着对父母的报复,父母的暴力行为也会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最终在这种行为的示范下攻击他人。同时,由于不愿与父母沟通,转而希望与同龄伙伴拉帮结伙,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出外寻找“友谊”。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狭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容易被人引诱,上当受骗,因而稀里糊涂地加入犯罪团伙,不知不觉地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学校来说,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不得不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分数上,因而自然形成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歧视。此外,一些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和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这也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扭曲。
在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的影响中,不良文化产品的负面作用明显。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接受不正确的道德观,容易受暴力内容的影响,形成冷漠、自我中心、崇尚暴力、残暴等不良心理。当这些道德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规则相冲突,又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产生更为猛烈的冲击,若未成年人得不到指引,便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后果,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用什么照亮迷惘的花季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主动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学会与孩子畅快地沟通交流: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应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是不正常的,而应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符合成长规律的,应当积极地面对。
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简单粗暴地逼问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加封闭自己。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单纯需要家长教导保护。不要动辄训斥,应当以平等的视角和孩子真诚交流,用支持鼓励代替训导,让孩子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而不是斥责和嘲讽。
家长对孩子的优点要给予肯定。本案中小雨擅长绘画、唱歌,如果母亲能及时表示赏识与肯定,小雨肯定愿意将心里话向母亲倾诉,就不会走到自闭、患心理疾病的地步了。
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孩子性格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往往与生俱来,很难改变。所以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其沟通。许多家长往往以年长和经验丰富自居,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很少顾及孩子的自我感受,其实这样反而抹杀了孩子的自主意识。
家长应主动学习、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知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在学校教育方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让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会主动找人沟通、以正常的方式宣泄,这样孩子会通过恰当的方式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而使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使每一个孩子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在社会预防方面,应当不断净化社会环境,让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片净土。
责编 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