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基础教育的缺失对我国发展全局的影响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曾有过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如今却遭遇到发展危机,辍学风严重,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对我国发展全局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三农问题;城镇化
  1978年在安徽率先实行并继而被推广到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全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使农村的经济走出了困局,开创了新局面。伴随着农村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农村的教育面貌也有了巨大的改善。文革时期,基础教育处于华而不实的局面,学生的劳动时间大于在校学习时间。1978年之后,情况有了转变。1985年,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分工,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做出了法律上的规定。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农村的基础教育体系获得了很大改善,接受教育的人群逐年增长,但这股发展的势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遭遇危机,在本世纪初出现恶化的局面。
  1.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1.1传统观念的束缚、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很多家庭不愿意在基础教育上过多的投入。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家长在培育孩子受教育方面功利性色彩更浓。教育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村父母自己本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都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他们送孩子读书是希望通过读书这一渠道脱离农村到城市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有朝一日能够光耀门楣。但随着城市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他们意识到即使大学毕业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光宗耀祖”更不是通过读书就能一朝实现的。所以一旦看到孩子读书成绩不佳,升学无望,很多家庭就不会继续投资下去,而是果断的让孩子辍学。
  农村的大环境如此,孩子们自己自然也不会形成对读书的正确认识。一部分孩子埋头苦读,是因为受到父辈观念的灌输或是相熟的人中榜样的激励;一部分孩子辍学打工,是因为自己也认为既然不能考入大学又何必浪费家里的钱呢,而且同龄人经济上的自立对他们也是一个诱惑。科技进步使得新型的消费品层出不穷,更先进的手机,更时髦的服饰,都是吸引他们打工挣钱的动力。至于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升人生境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不能真正的深入他们的内心。浅薄、不深刻,只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是当代青年的共性,在农村孩子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1.2基础教育成本过高,使很多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一些省份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是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
  (1)学杂费。虽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的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实行免费教育,各式各样的学杂费水涨船高。
  (2)交通费、住宿费。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农村的小学出现了撤销、整合的现象,而且这股潮流越演越烈。一方面是因为生源不足,独生子女政策的大力推行以及部分子女随打工的父母进入城市,使得当地的学校生源不足,不得不撤销或是合并到较大的村庄。二是因为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但经过这样的整合后,孩子们上学的距离远了,上学的成本高了。为节省时间选择住宿,每个月要向学校缴纳一定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1.3城乡差距,好的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1]但是,改革开放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逐渐增大,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即使是师范生也把城市作为自己的首要选择。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农村的大学生寥寥无几。而乡村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被城市的公办学校调走的不少,甚至还有很多选择了城市里的私立学校。因为后者往往在收入水平上有更大的诱惑。
  2.对我国发展全局的影响
  2.1农村基础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并且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强调了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邓小平早在1975年就提出:“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2]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强了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很多具体措施解决农村问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创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上再一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农业的发展如何会影响到工业的进步,只有农民富了,国家才真正的强大了,而且农村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局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外,还需要农民的自强自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村的教育问题才是根本。在农村辍学率高涨的今天,我们如何保障农民的素质能够获得提高呢?基础教育都不能完善更何况高等教育或是职业教育的普及。
  2.2农村基础教育缺失,劳动者素质低,从长远来看影响到了我国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当前我国仍然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从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认识到工业化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但由于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发展上偏离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到城市陷入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上去,致使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农村的教育改革提升了农民的素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取消双轨制,高等教育就业压力增大。打工潮的兴起,使农民看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促进了农村“辍学风”的抬头。基础教育缺失,劳动者素质低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不争事实。
  (1) 劳动者素质低影响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曾经兴起过大量的乡镇企业,解决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很多的乡镇企业在竞争的大潮中失败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落后的地区,乡镇企业的淘汰率也高。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大量的中西部农民涌入东部沿海地区打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离开,使西部的经济发展更加举步维艰。恶性循环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
  (2) 劳动者素质低影响到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随着城市规模的加大,很多农村并入了城市的发展版图,农民在身份上变成了城镇户口。但是很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城市后,并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节奏。他们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生活质量没有提高,而心理落差更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即使有部分农民因城镇化的拆迁一夜暴富,他们也仅仅是安于现状,守着财富无所事事,这样的城市化人口对城市的发展起没有起到任何积极意义,有时还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3农村基础教育的不足不利于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滑坡的今天,重塑道德体系对我国的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农村的现状会成为道德体系重建的一大障碍。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因道德体系的崩塌,我国的改革实际上是一种瘸腿走路的状况。现如今我国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政策。重建道德体系,重塑政府的公信力,才会有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道德重建的问题。重建道德体系,教育是关键。但农村因为基础教育的缺失,提高人口素质比城市更加困难,因此道德重建这一问题在农村更为严重。
  建国后历次运动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破坏得非常严重,大量普通人道德自律弱化、信仰缺失。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制度的根基之一,诚信缺失加大了社会运转成本,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造成国家形象的缺损和公信力的下降。
  3.解决的思路
  实际上,早在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质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和领导本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中学的建设。
  十年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对农村教育更是规划的非常详细,但为什么多年过去了,农村教育经过上世纪80年代短暂的振兴后重又发展停滞呢?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基层政府对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具体措施落实不够。
  (1) 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安全与动力。中央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基层政府与人民都明白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人民应该有接受基础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基层政府也要尽到自己监管的职责,保证自己辖区内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2) 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农村撤校、合校现象严重,导致很多孩子上学不方便或是上学负担加重。基层政府应更多的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方便孩子为主要原则。国家也应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减少家庭负担。
  (3)除思想上的宣传外,还应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更多的高素质老师能够扎根农村。
  (4)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能把农村教育的投入全部转系到基层政府身上,国家也应大力扶持,采取中央与基层政府相结合的方针,使农村的教育经费不因本地财政的吃紧而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 1985年5月27日颁布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2页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
期刊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并且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本人通过近年来的实验教学经验积累,现就如何搞好《科学》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成果巩固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词汇量是这样规定的,七级要求学会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1.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
期刊
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认识物质属性及其规律的起点。在教材中起到统率和制约全局的作用,它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化学基本概念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要学好、教好化学必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而达到化学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避免只让学生死记化学概念,而没有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应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倾
期刊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勇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
期刊
【摘要】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之期盼,是教师之追求。本文结合大学物理的课程教学,从深入研究内容,让知识浅出;深入研究课程,让方法浅出;深入研究学生,让个性浅出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践深入浅出的教学。  【关键词】深入浅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曾经有教育前辈将大学教师概括为四种[1]:(1)深入浅出型。教师如果“深入”研究所讲授的课程,教学时呈现的就是“浅出”——能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深奥的内容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程的改革与实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加强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促使了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自主学习  随着英语新课程的改革与实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加强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期刊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
期刊
1.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椭圆是在必修直线和圆的基础上又一重要的解析几何内容,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法上可类比圆,在学法上可对后续双曲线的学习做铺垫。  根据曲线求方程是解析几何的手段,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性质是目的。本节课在学生已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上,根据方程学习图像、研究几何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及能力。  1.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椭圆的四个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