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华:让民族音乐飘荡在紫荆上空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荆飘香,民歌盈漾。
  香港繁荣,社会和祥。
   ——题 记
  


  
  “啊,紫荆!向着朝阳你奉上笑脸,迎着春风你飘洒香江;暴风雨中你争红斗艳,日丽风和你姹紫嫣红……” 这是香港紫荆艺术团团长杨荣华先生专为香港回归而精心谱写的《紫荆颂》。它以优美动人的乐章和欢快明亮的旋律描写了香江两岸紫荆遍地盛开,春色满园的繁荣景象,赞颂了香港同胞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杨荣华先生热爱民族音乐,希望在紫荆花盛开的香江弘扬民族音乐。在采访中,他兴致勃勃,不时清唱《赞歌》、《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民族歌曲。杨荣华先生浑厚的声音、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们,他将一腔热血都投入到民族音乐在香港的传播、发展当中。
  
  踏入音乐殿堂
  
  归侨杨荣华先生(原名杨锦荣、艺名杨子江)祖籍福建闽北将乐县,是宋代理学家龟山龙图阁大学士后人,自中学时代就生活在广东湛江。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在学校读书期间,有一天夜里,他走在逸仙路上,放开喉咙唱起了电影《夜半歌声》的主题歌,“在那茫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谁同我等待着天明……”,唱得凄美动人又带点恐怖,使人彷佛回到电影里的画面,吓得听到歌声的人纷纷关门关窗。可见,少年时代的杨荣华就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天赋。那时恰逢学校的合唱团在排练《祖国颂》,原来的领唱唱不了高音阶,音乐老师叶威推荐杨荣华去试。“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一段领唱杨荣华不负众望,唱高音游刃有余且音质宽宏,不用扩音器也能传遍整个会堂,于是大家送给他一个美称——“喇嘛筒”。杨荣华读高一那年,中央音乐学院来广州招生,他的音乐老师鼓励他报考。于是,这位从未见过大场面的少年,走进了考场,面对着国内知名声乐专家唱起了一首首他喜爱的歌。先是考官点唱“我骑着马儿过草原,东方的太阳升起来”,然后自拟“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接着唱“夜半歌声”,等他唱完后,考官说:“可以了。”杨荣华问:“还需唱吗?”考官笑着说:“你从太阳升起唱到太阳落山,还唱到‘夜半歌声’,都唱了‘一天一夜’。”考官的幽默的言辞引起场内外的一片笑声。后来杨荣华先生才知道考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蔡绍序教授,电影《夜半歌声》就是他配唱的,当时,杨荣华先生心想,是唱对门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杨荣华带着录取通知书走进了中国声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歌班。其实在报考音乐学院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的杨荣华在全国音乐学院招生联考中,表现良好,先后接到广东音专(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珠江电影制片厂、中央音乐学院等的录取通知书。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去北京不久,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难时期。饥饿让许多同学放弃了学业。而杨荣华先生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克服了重重困难,忍饥挨饿,留下来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杨荣华先生留京任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独唱演员兼声乐教师,曾多次参加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东方红》、《椰林怒火》等大型音乐舞蹈演出。
  初涉音乐殿堂的杨荣华先生就展现出他的音乐天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杨荣华先生并没有因为天赋良好就放弃后天的努力,而是在民族音乐的道路上用了十二分的努力,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越走越宽广。
  
  从北京到香港
  
  可能是由于杨荣华先生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可能由于他才艺出众(那时,声乐是学校培养的尖子学科,而他又是尖子中的尖子),毕业后,初出校门的他,不懂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懂人情世故,专心业务,被视为走白专道路,因此得罪了一些人,“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杨荣华先生被扣上了“反革命、反学术权威”的帽子,加上他歌唱得很好,经常有女歌迷前来请教唱歌的技巧和方法,这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他被强行加上作风不正派的“头衔”,下放到石家庄接受劳动改造,并作为5•16分子批斗,一斗就是一个星期。而且逼着他承认错误,如果不承认,那些批斗他的人就不罢休。杨荣华先生迫于形势,被迫承认了自己所谓的错误罪行,同时,他把强迫他承认的人,在交代材料中都写成发展他的上级,最后才获得了“解放”。
  为了不当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为了照顾母亲,上世纪八十年代,杨荣华先生申请移居到了香港。初到香港时,他接受不了角色的演变。在北京,他是歌唱家,而在香港,他却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悬殊的角色对比,促使他有了想回北京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中央音乐学院旅港校友会的师兄弟们时,“这是正常的,我们初来时也有过这样的念头。我们当初当过码头工人和地盘工。”校友们对他说,“还是先找份工作安定下来吧。”杨荣华先生听从了师兄们的鼓励,在工作之余,他没有放弃唱歌这门为之献身的艺术,除了到一些社团办的业余补习班教民族唱法外,也曾到工地给建筑工人唱过生活气息很浓的《打夯歌》,也到运输公司为工人们唱过《搬运歌》,甚至在会展中心酒楼洗大饼唱过《洗碗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香港最大的歌唱中心——MINICONCERT聘为音乐部主任,之后又担任香港“星艺”音乐学院声乐导师,还着有《歌唱技巧浅谈》、《中国民间儿童歌曲选》等音乐学书籍。香港回归前,他创作了《我爱洋紫荆》、《紫荆颂》、《我的家乡在鲤鱼门》,还编了舞蹈演出。就这样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终于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创办紫荆艺术团
  
  移民香港的最初几年中,他看到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香港歌坛几乎全被舶来情歌和某些格调不高的流行歌曲所占领,民族音乐尤其是民歌很难有立锥之地;一些音乐艺术团体竞相迎合市井时好,追求票房价值;一般民众对民族文化艺术接触不多,欣赏水平良莠不齐,对祖国传统音乐缺乏民族情感。康文处也不作宣传推广,有时偶然举办民族歌舞晚会,欣赏者也是寥寥无几。往往台上四五十人演出,台下只有几个公公婆婆在观看。当时香港在英国政府的统治下,港英当局对疏远、淡化香港同胞与祖国的民族感情唯恐做得不够,自然更不会来关心、提倡、扶植中国的民族音乐。对此,杨荣华先生感到很不是滋味,决心设法改变这种局面。然而要改变这种局面任重而道远。当时政府能拿出一亿巨额在天马舰搭台演出,也不愿出钱扶持民族音乐在香港的发展。当时,祖国一流的艺术团来港演出都由中资单位赞助,捧场的也大都是华侨中资单位和内地移居香港的居民。
  同时,他发觉内地和香港唱歌的方式不一样。在祖国学习声乐时,不单运气、发声位置、共鸣咬字对之外,还要以“声音造型”表演中的手势眼神、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喜怒哀乐,要与歌词内容相吻合,把观众带到要表达的境界中。同时要求演唱者声情并茂,追求尽善尽美,给人美好的享受。就拿《北京颂歌》为例:“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导着祖国的黎明。”唱这首歌时,开始得用弱音小声,慢节奏地随东方及太阳慢慢升起,声音渐强,然后随着长安街电极大楼奏响“东方红”的钟声,同时,不能忘了之后长安街洒满金色阳光,人们苏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时歌唱的力度应加强,声音放亮。
  而当时在香港要的是年青貌美的歌手,他们讲究包装,人为造就偶像,多数演唱少要求声音美。不管唱什么歌,总是闭着眼睛,青筋纵起,五官位移,才叫投入,才叫有激情劲。当时在香港,国际得奖的花腔女高音被说成是母鸡下蛋。受的教育不同,理解就会不同,面对这些,杨荣华先生不敢下定论,他想:也许,这就是两地对艺术理解的差异吧!
  面对这些情景,杨荣华先生加紧进行了弘扬民族音乐,推广普及中国优秀民歌的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先后结识了移居香港的原中央民族艺术团女高音歌唱家罗明英、祝玉莲,原云南艺术团女舞蹈演员锺黎、刘筱春、庄建雪、民族歌手杨其珍,原中国煤炭文工团歌唱演员吴立坤、福建艺术专科学校女高音吴妙丽、原广西军区文工团廖保恒、广州业余歌手刘建英、成懿、女高音黄国瑞等一批志同道合的艺友。他们都赞同杨荣华先生弘扬民族文化的想法,大家建议先组织一场民族音乐演出,看香港民众能否接受。结果,演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受到香港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杨荣华先生登台献唱《九九艳阳天》时,一位40多岁的观众情不自禁地从观众席跑到舞台上,紧紧地握着杨荣华先生的手,哭着说:“这首歌我20多年都没听过了,你们把我带到中学恋爱的年代。”台上唱《三套车》,台下也唱《三套车》,舞台上下一齐唱: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台上台下一片激情,久久不能平静。演出结束后,在场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开,观众们说:“你们水平这么高,应该成立一个团,去尖沙咀文化中心演出。”一语惊醒梦中人,杨荣华先生他们决定成立一个艺术团以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当时在给艺术团取名时,大家苦思冥想希望起个合适的名字,杨荣华先生提议:“就叫紫荆艺术团吧!”大家一致说好,并推选他为艺术团的团长。
  


  紫荆艺术团于1995年8月成立以来,团内人员志同道合,使中国民族艺术在香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也为中国民族艺术在海外传播起到桥梁作用。“中国民族歌曲是高深的艺术。我们紫荆艺术团经常演出,也培训了很多学员。”杨荣华先生自豪地介绍起紫荆艺术团:“我们团是弘扬民族音乐的非牟利社团,主要成员是由中国内地移居香港的艺术工作者,他们都具有国家专业水平。我们凭着一股弘扬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热情地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在香港为广大社群服务,为香港的回归增添了一分色彩。香港回归时,我们紫荆艺术团很荣幸地被邀请作为回归的演出团体进行演出。我们曾到北京、广州、福州、珠海、深圳、温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献艺,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演出了800多场,观看的市民达300多万人次。”
  紫荆艺术团的活动与香港回归的足迹同步,他们的歌声与香港同胞庆回归的声音融汇在一起,他们唱的是民族之歌,跳的是民族舞蹈,扬了民族之光,争了民族之威,成为香港舞台上的艺术队伍。
  其实在创办紫荆艺术团时,杨荣华先生和他的同伴们有过艰辛的历程,他们没有固定工薪和任何补贴,初创时期还要自己出车费、服装道具费、排练场地费等,在深圳做好服装道具,杨团长像走水货似的,大包小袋的用车子赶拉到排练场地参加排练。参加演出只领取主办或支持单位发给的酬金和补助的车马费,但是该团优良的艺风艺德赢得了香港民众的赞许,也得到了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先生、李升平处长等领导和一些知名人士及社团的关注。正因为有了香港民众和一些热爱民族音乐的领导和知名人士的支持,紫荆艺术团才会越办越红火。
  回忆创办初艰难的起步时,杨荣华先生如是说:“我们这些艺术迷很容易满足,一阵掌声、一束鲜花,我们就感到欣慰,也就忘了苦和累,也就很满足了。”杨荣华先生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在香港宣传、推广民族音乐,为让中华民族艺术在香港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而不懈努力着。
  
  后 记
  
  在采访过程中,杨荣华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唱歌的方法和技巧。他现场用歌唱的不同方法演唱了《牡丹之歌》和《骏马奔驰保边疆》,果然,歌唱方法不同,歌曲给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杨荣华先生坚持锻炼,每天早上六点开始跑步,要跑一个小时,接着做气功、练嗓子。正因为他坚信“生命在于运动”,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不但在歌唱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书画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说起画画的渊源,得感谢北京的一位画家——李可染先生,那时李可染先生很欣赏杨荣华先生的唱功,让杨荣华先生教他学唱歌,作为回报,他教杨荣华先生学画画。可能是杨荣华先生天赋很高,很快就掌握了画画的技巧,而且画画的水平在业余人群中还是比较高的。
  


  杨荣华先生十分热爱祖国。2002年12月,“二十三”条让香港闹得纷纷扬扬。其实维护民族的尊严,保卫国家的安全,本是无可非议的事,但在香港就是行不通。这可能是少数人极力煽动、反对所致。此情此景令杨荣华先生想起一件事:初到香港时,友人知道他在内地曾挨过批斗,拉拢他,企图让他做一些对祖国不利的事,杨荣华先生义正言辞地回绝:“请回。当一个孩子被母亲错打了,受了很大委屈,这孩子是否要去伤害他的母亲?而祖国就是我的母亲,这是同样的道理,我不会去伤害我的祖国,我不能忘了根。”想到这里,那天晚上,杨荣华先生久久不能入睡,他写了一副对联:心不亏意不违,二十三条何为畏;民族感要依归,祖国尊严誓保卫。在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举办的“实施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谘询”会上,他与高敬德会长把这幅对联一起送给当时的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以表他的爱国情怀。
  “我爱紫荆美,晶莹又娇媚,欢歌漫舞太平山,万民同声庆回归。心系神州华夏情,壮志凌云通四海,炎黄子孙齐努力,东方明珠续新篇。”杨荣华先生用他那浑厚豪迈的歌喉,尽情地抒发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在弘扬民族音乐的道路上,他还在不断的前进、探索。
  
  【人物简介】
  杨荣华先生, 国家一级演员,男高音歌唱家、画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现任香港紫荆艺术团团长、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秘书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香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监事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新马泰归侨华人联合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会员(INSEA)等,其姓名事略于1996年被收进《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他个人和团体的事迹也被收入国家文化部编撰的《2006年中国文化年鉴》。
其他文献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私利、欲望与追求公正之间存在着落差。芸芸众生中,普遍认为法律很冷漠。为了还更多人以公平与公正,谢远明先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人,以达到自己做律师的使命——为正义者发声!  谢远明先生于1993年获香港最高法院确认为律师,从业十几年来,一直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应胜则尽量争取, 应败则尽量将损失减至最低。在做律师繁忙工作的同时,他不忘服务社会,期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
期刊
从海关纪律部队的公务员到成为李荣觉律师行的一名律师,王文明先生顺利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达成他当律师的梦想。漫漫三十余年的海关生涯,他似乎是一个“法”理的正义维护者,为捍卫“法”的权威、至上地位义不容辞;而律师,他需要运用“法”,来帮助别人,服务他人,使公平、公正得到弘扬。    公务员,三十余载海关情      王文明先生祖籍江苏扬州,从其父辈起开始迁居香港,他亦于香港出生、长大。作为纺织工人
期刊
8月21日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回归大厅华灯璀璨,冠盖云集,各界名流济济一堂。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在此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第七届会董就职典礼。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彭清华,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吕新华,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佐洱,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黎桂康,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张燮飞,中华海外
期刊
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我们的生命虽然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手造成的。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    笔者面前坐着的就是这样一个对生命有着深刻理解,坚信人生只有坚定自己的生活理念,通过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杰出人士。他常说:“忍耐是痛苦,最后是甜蜜。”一个人只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最后一定能品尝到甜蜜、丰硕的成果。他就是肇庆市政协常委、香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0年6月1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维护和平稳定》的重要讲话。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团结合作、维护稳定、共谋发展。峰会由东道国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主持,先举行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小范围会谈,然后举行成员国元首和代表、观察员国领导人、主席国客人及国际组织代表大范围会谈。  在会议的发言
期刊
冯翠屏女士的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笑容,总给人一种很贴心,很亲切,很想接近的感觉,谦和的笑容背后,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柔美。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这个人集中全身心的力量执着于某一个目标时,所有的疲惫、甚至疾病都会被一种强大的能量而“吓”得躲得远远的,不敢前来干扰,就像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的冯翠屏女士一样,虽然忙碌,但是在她的身上却一直散发着一种青春的美丽与活力,在惊叹于她的美丽与活力的同时,不禁
期刊
福布斯全球百强女性华裔四人入榜      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8月19日公布了本年度全球女性权力排行榜,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第四年排名第一。上榜的华裔女强人包括排名第五的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行政总裁何晶、排名三十八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排名九十二的香港安利集团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行政总裁郑李锦芬以及排名二十五位的美国雅芳产品公司华裔行政总裁锺彬娴。  《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百强榜单每年发布
期刊
建筑师,以天与地之间为舞台,展示出来的是一个个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在这个舞台上,建筑师谭天放先生一次次地演绎着的是经典,诠释着的是艺术和建筑生命力的概念。在他的意识里,建筑物,就如同人生从出生一步步成长到老年一样,是一个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去呵护,去关怀,去保养。  几十年来,谭先生不停地上路,不停地打造着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成功的平台。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游刃于天地之间的艺术,他的每一个作
期刊
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还没有完全取得主流位置的时代里,当一些社会良知、法律常识尚未完全真正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里的时候,是律师,举起了公平、公正旗帜,用法律为准绳,行走在维护公民正当权利的道路上。在这日渐庞大的律师行列中,已有近三十年律师经验的王东升律师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其中资深的前辈。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该赢的官司打输了,这个律师不是一个好的律师,该输的官司打赢了,这个律师也不是一个好的律师
期刊
1967年,元朗区潮州同乡会在畲恩典先生的父亲——畲振坤先生等前辈的倡导下成立,时至今日,元朗区潮州同乡会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中,已经走过了四十三年的历程。  畲恩典先生便是在父亲那种服务社会的热情感染下成长起来的,服务的种子,也早已经种下,在时间养分的滋养下,茁壮起来。  在元朗区潮州同乡会成立第十届的时候,畲恩典先生进入了这个同乡会,这是他父亲的心愿,也是畲恩典先生自己的心愿。转眼间,走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