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百年春和楼,繁华老街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dups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中山路,但每一条中山路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在青岛的中山路上,有这样一座“楼”,以美食标榜,历史裹身,凭着“岛城鲁菜第一楼”的美誉见证了这座城市128年的历史变化,也在时代更迭中从百年老字号蜕变为新时代的“网红饭店”。
  这,就是春和楼。
  站在中山路上,不远处的“春和楼”招牌和“1891”年号在白色墙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中国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1925年秋特意为春和楼题写的”,春和楼的第十八代掌门人沈健基自豪地说道。
  春和楼
  ——从顾客到掌门的角色转变
  今年62岁的沈健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起,自己与春和楼的渊源是从儿时开始的。“小时候我爸妈带着我们姊妹四个到天真照相馆拍全家福,拍完后到对面的春和楼吃了一次饭,点个香酥鸡,再要一些菜,那时候的味道现在还能回味起来。”正是这一次,春和楼在沈健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40年后,在春和楼濒临倒闭时,沈健基毅然担负起整改重任。接管春和楼,首先保证的是厨师的传承,他请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掌勺大厨继续坐镇春和楼。时代在变迁,但春和楼七代大厨沿袭的烹饪手艺和味道却不曾改变。老青岛人喜欢来这里找寻儿时的“老味道”,新老顾客之间的相视一笑,仿佛那饭菜里糅合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就餐过的恩师厅、康有为常来的维新厅、萧军品味过的耕耘厅、莱昂斯上将到访的将军厅等,都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他们与春和楼的老故事。
  春和楼在百余年的觥筹交错与迎来送往间,见证了青岛中山路的繁华起落,渐渐地,这样一座“楼”成了中山路上老字号商铺发展历史的缩影。中山路上,像春和楼一样有着久远历史的老商铺还有很多,老青岛人经常哼起的那句“身穿谦祥益,头顶盛锡福,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的顺口溜,是对上个世纪繁华中山路的真实写照。
  老街里
  ——从商业到文旅的成长蜕变
  承载了青岛百年历史的中山路,被几代青岛人亲切地称为“街里”。“小时候一说逛街,那肯定就是逛街里,当年中山路绝对是青岛最繁华的地段,从街南走到街北,想要的东西全都買齐了。海滨商店、青岛当年最大的百货商店第一百货商店、松江商店等大型商店,都在中山路上,人们就拿着粮票、布票去买东西。”一位年近70岁的老青岛人描述着他儿时记忆里的中山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中山路的各大商铺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区域内同类经营聚集的特色街区被合营大店取代,一大批老字号被合并,小商小贩也或兼并或转行。文史专家鲁海曾提到:“1956年,青岛对私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如把7个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全部合并到中山路上,将当时的6家书店合并为古籍书店落户在中山路……以至于其他街区没有大型商店、店铺,所以买一些必需品只能到中山路。”那时的中山路成为了青岛市乃至全省的商业中心,也见证了我国民族工商业的时代变迁。
  20世纪90年代,青岛城市中心的东迁让镇守老城区的“街里”有了新的韵味。曾经的中山路商圈“一枝独秀”,逐渐向东部商圈、台东商圈、李村商圈“群芳争艳”转变,中山路的老店铺却依然守候着“老街里”,甚至还吸引来一些精致的文创小店。老商铺与新潮流的碰撞融合,让中山路在青岛这座亦新亦老的旅游城市里有了更精准的定位,成为往来游客“打卡怀旧”的必游之地。
  坐落在中山路131号的天真照相馆,经过公私合营、转企改制后,依然不逊色于中山路上新潮的摄影公司;位于春和楼对面的盛锡福,以其传统的制帽工艺和老口碑招徕那些喜欢怀旧的人……这些陪伴中山路的老字号店铺早已褪去了浓厚的商业气息,反而宛如慈祥和蔼的耄耋老人,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尽显沉稳大气。
  街边常见的工艺美术商店里,悬挂着琳琅满目的贝壳挂饰;路旁的海味餐厅里,时不时飘来辣炒蛤蜊和“波螺油子”的香气;隐藏在中山路角落里的时光咖啡厅,张贴着往来游客写给未来的明信片……这些新店铺仿佛一个个热情洋溢的青年,在老街区的滋养下,自由活泼地成长着。
  站在今天的中山路上,抬眼望去,有安静矗立的圣弥厄尔教堂,有购物广场,有老字号商铺,有时尚品牌专卖店,有新式快餐店,有滨海民宿客栈,还有青岛本土的美食街——劈柴院,在这新旧夹杂的街景变化中驻足片刻,便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里的静谧之美和市井之趣。
其他文献
“当河仙与海神谈判的时候——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小时候,奶奶总是跟我唠唠叨叨着说。  奶奶说,每当农历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某一天,那是豪雨和台风还没来到的时候,九洲江带着冬春两季绵雨积聚的满河浑浊的江水,流淌到我的故乡北部湾东岸的出海口,正好适逢海洋大潮,满河白浊的江水和满湾深蓝的海水就冲撞了在一起,互不相让,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白浊的江水和深蓝的海水都腾起面目狰狞的巨浪,呼啸咆哮着推过来又
期刊
1989年5月,我被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海选选中。报到时,接待我的科长叫毛国葆,1950年生,江苏泰州人,入伍之初曾在白山黑水的克山农场干了8年,吃过大苦头,经受过大磨砺,后因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写得一手好字,吹得一口好笛,提干后调入沈阳军区空军机关,当过干事、首长秘书,后来调入院校机关,再后来调入南空高级领率机关任职。此人看上去面善随和,个头不大,清瘦单薄,嗓门尖细响亮,精气神极足。然而,他介绍我
期刊
父亲不属牛,却像一头牛。  这个夏天的夜晚,父亲为了把那三亩多稻田犁耙完,竟然把母亲送给他的晚饭整整放了一个夜晚。后来,母亲去喊他回家休息时,才发现他的背部和大腿都给蚊蠅叮出了血迹。虽然这样,父亲仍未停下手中的农活儿,仍然是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在田间开垦着丰收的号角。看到那碗变得冰凉的面条,母亲既感动又难过。看到父亲这样拼命地干活,考虑到父亲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母亲劝说他早点回家休息,让他明天再干。
期刊
那是1948年的夏秋之交,雨下个不停,为躲避敌人的空袭,赵立海所在的炮兵某部接到命令,连夜从潍县(今潍坊市)出发,奔赴济南。赵立海清楚地记得当时中秋已近,因为每个战士还分得两枚小小的月饼。“晚上急行军,两头不见太阳,每天走百十里。每个人都背着自己的小背包,被褥捆在一起,很薄,背包都被雨淋了个透。”  刚刚结束潍县战役,赵立海对潍县又高又厚的城墙依然心有余悸,“很多战友倒在那里”。他也知道,队伍的下
期刊
编者按  Editor's note  潮起潮落,印记无声;桑田沧海,岁月留痕。  <图1>20世纪80年代初,春节前的物资交流会是国人置办年货的主要场合(梁延庄/摄影)  <图2> 赶年集,给孙子买个小喇叭就是过年的最好礼物(李百军/摄影)  <图3>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腊月,村里人就忙着碾米办年(李百军/摄影)  <图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还是稀缺资源,乡村剧团在村口唱一出戏就是
期刊
邮发代号:80-958 全年价:240元 零售订阅:全国各地邮政局  长篇小说  果林城的中国女人(连载1)孟悟(美国)  短篇小说  批评丹尼尔·克尔曼(德国)  生活随笔  司马迁的新帽子:思想家摩 罗  我和父亲张 永  杀牛应红枫  穿过村庄的风林四海  母亲的那台缝纫机董茂生  疯姐孙粉鲜  斗子文之廉高興宇  诗歌  王震海的诗王震海
期刊
一九四六年九月,沂蒙山腹地。  山东省临沂平邑县一座小山村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开始商量参军事宜,而他们将要加入的是一支独特的队伍——担架队。  1946年9月,沂蒙山腹地。  山东省临沂平邑县一座小山村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开始商量参军事宜,而他们将要加入的是一支独特的队伍——担架队。  各村青年报名积极性异常高涨,在很短的时间内,平邑县就组织起了68副担架,354人。很快,队伍进行了严密编组,一副担架
期刊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李店中学任教。过了三年,妻子也从乡下迁到了李店街上,开了一个小卖部。一家人能够团聚,日子也开始慢慢好转。  1996年7月,我们潘塘镇三所中学合并为二所:潘塘一中、潘塘二中。潘塘一中为重点中学,从全镇选拔老师。由于在96年中考中,我在李店中学带的三(2)班成绩全镇名列第一,自然成为首批进入潘塘一中的老师,人很光荣,也很幸福。一年后,潘塘一中中考的成绩骄人,创造了潘塘镇历史。上
期刊
1993年8月的一天,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走乡串镇一上午的王乐义确实感觉有点饿了,这是他西行至新疆的第一次、第一天,也是第一顿饭,而端上桌的午饭却让他大吃一惊——  油辣面。鲜红的辣椒拌着拉面,油乎乎地香辣味道直冲鼻腔,而这也是整顿饭的全部。自王乐义做过直肠癌手术之后,便一直不敢再吃辣,但初来乍到,不吃又显得不尊重主人,纠结之中,王乐义赶紧以饭量小为由找了一个小碗,拨出几根,强忍咽下。  饭是吃下了
期刊
很喜欢一种色彩,焦黄的,像极了少时冬日日光下干枯了的野草。没有风,日头从清晨的霜白一直到晌午的焦黄。  南方的冬天没有雪。想看霜也是要早些起来。太阳出来后,便就没有。我不知道北方有雪时的寒意。我的小村下霜时,感觉骨头会生疼,霜风吹得连呼吸都会紧起来,鼻子红得发疼。脸和手还会慢慢地裂开口子,脸上粗粗的,等霜少时大人们用温水使劲地搓去那层结了巴的裂口,我不喜欢这样的疼感,極力挣扎,大人们这时是不会松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