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玄德公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窝囊”人,论武功不如关张,论计谋不如诸葛,可他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并把一大群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有人说,他的成功,关键在于礼贤下士的“三低”智慧。
  
  一是“低身交朋友”。刘备一生中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就是关羽和张飞。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刘备自己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再看关羽和张飞,可就不怎么样了,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
  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低头拜贤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历代求贤的经典。论年龄,刘备比诸葛亮要大好几岁;论身份,刘备是“司隶校尉、领豫州牧”,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级;论势力,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队伍和地盘,而且还有关羽、张飞相助。
  而诸葛亮呢?只是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农民,猫在山旮旯里,躬耕垅上,悄无声息,然而,刘备三顾茅庐二人见面时,诸葛亮却仰卧于草堂几榻之上,让刘备站在阶下干等,将及一时,仍不起来,关羽着急,张飞发怒,又立一个时辰,直到刘备浑身倦困、强支不辞时,诸葛亮才慢悠悠地伸个懒腰,并口中念念有词:“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而刘备却一点怨言都没有,赶紧弯腰曲背,虚心求教。
  一般的领导者,是很难低头请求别人指教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就标志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都高人一截,像诸葛亮这样难见,他们早就拂袖而去了。
  三是“低眉待来宾”。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最为明显。一开始,张松想把西川的地图献给曹操,但到了许都曹营之后,曹操一见张松其貌不扬,就没有好感,再加上出言狂妄,更令曹操生气,于是叫人一顿棒打,把张松赶出了许都,没办法,张松只得转赴荆州,与曹操的态度相反,张松离荆州还很远的时候,刘备就派赵子龙前去迎接,到了界首馆驿,关羽又在那里恭候,等来到荆州城下,只见刘备领着文官武将,亲自出城相迎,这使得张松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此后,刘备又一连几目,宴饮张松,而且只谈友情,不谈其它,直到张松提出告别,也无任何要求,这使张松深受感动,泪别长亭之际,终于把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正因为有了这张地图,刘备才占得了进军天府的先机。
  有一些人,见了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愿意颔首低眉,而见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马上就变了一副模样,或者摆架子,或者不耐烦,结果失去了很多的朋友,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编辑 独 渚
其他文献
国学不是教我们知识,而是用思想改变我们的心灵,修炼我们的心性。从思想上来分别,无论是儒家的作为思想,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乃至佛家的禅悟先觉,都对我们的人生与事业以启迪。在改造物质世界积累财富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大和谐。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则应遵循道释三家的核心思想,去创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的三种境界。    首先要以儒家思想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强调以
期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这首《赠汪伦》诗,因为编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要问一下,诗中的这位主人公,他的来龙去脉,他的履历行状,恐怕就鲜有人说得上来了,因为,汪伦是一个普通人。    关于汪伦其人,据《李白集校注》,另有《过汪氏别业二首》,据称也作《题泾川汪伦别业二章》,似可参证。然而,即使这首诗,也没有什么汪伦的细节介绍,只知这位汪伦可能很富有,也很好
期刊
如今的尘世太喧嚣,一直希望可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心灵得以放松,比如在竹林的深处,有一间干净清爽的竹屋,坐在竹椅上品一杯香茗,闻着一股清新的竹香味,听着雨滴轻轻的滑落在竹叶上,洗去奔波的疲惫,让心灵有一个宁静的安歇之处。  竹林听雨需一份闲情,在名利纷争的俗世中,淡然自在的风风雨雨,正如苏东坡在《定风波》中所道:“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唱且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烟雨任平生。”  走出竹屋,拾阶
期刊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冶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先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日饭后千步、将睡洗脚、胸无恼怒、静坐有常时、习射有常用、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养生需先养心主曾国藩提倡养生首先要养心。一是“慎独”,认
期刊
“不变随缘”是佛门中很经典的一句话,包含了佛家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感情,是一种人生境界,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水就具有“不变随缘”的品行。我们把水倒进杯子里,水就随了杯子的形状;把水倒进壶里,水就随了壶的形状……水本无形,但它能变化出千万种的形状,水的变化只在于你给了它一个什么样的“形”。这个“形”其实就是水因为环境、境遇、位置的不同而改变自身的形状,并融合其中,这就是一种顺应,是一种随缘
期刊
现在是企业家天下,但更需要“天下企业家”。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众说纷纭。流行的观点是有实力的大企业老板就是企业家,能赚钱、能快速赚钱就是成功的企业家。旅美台湾学者王绍瑶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引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福泽渝吉对“实业家”的定义,给出了他心中的“企业家”标准:一、有思想家的头脑;二、有回归社会的愿望和行动;三、具有中西文化底蕴的方法;四、四十五岁时身体健康,五十九岁时心理健康。  不讲社
期刊
人生一定要幸福,怎么才能做到幸福?第一个是“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第二个是“用平常的心”来体会,第三个是“以欢喜的心”过生活,时时提醒自己要欢喜地过生活,第四个是“柔软的心”无挂碍。如此。你会更懂得爱,更知道如何去表达爱。    幸福的里程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质跟欲望的满足。物质跟欲望得到满足是非常幸福的,可是这个幸福是非常短暂的,而且永远不会圆满的,是永
期刊
1900年,是旧世纪的终结、新世纪的开始。清王朝挣扎着最后的岁月。破败不堪的残局下,也孕育着新的希望。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以慷慨昂扬的姿态。宣告着与“老大帝国”的决裂,呼唤着“少年中国”的兴起。    梁启超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发表《少年中国说》,对5000年文化进行反省和革新,对于摇摇欲坠、濒于死亡的“老大帝国”,梁启超大声疾呼:“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
期刊
1  周末,女儿捣乱,企图翻天,爱人对其教育无果,做气愤状逗她:“你就气我吧!把我气跑了,到时候你爸爸给你找个后妈!”女儿听到这里,做义愤填膺状对爱人激动地说:“妈妈,你别胡说,你不许这么说爸爸!”我内心一阵温暖,紧接着我女儿说:“他找不着!”  2  我的眼镜坏了,换了一副新的,大圆片,文艺范儿。刚回到家,儿子看到我说:“爸,你回来了。”说完就跑去玩了。女儿看到我说:“爸爸,换眼镜了?看着不一样
期刊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为了梦想,日夜运转不息。“快、快、再快一些!”如此的催促声似乎已成为人们内心不得不面对的声音。自大工业时代以来,对速度的崇拜推动着快文化成为一种霸权,使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一场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