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之悟

来源 :海峡钓之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钓鱼是体育运动,乡人没有几个是肯相信的。在他们看来,钓鱼是闲人的活,类似于不务正业。记忆中垂钓是男人的专利,但近来不断有女人参与其中,可见垂钓越来越被普及,并深受人们欢迎。小时候,鱼多,一枝一线一针,就可放手一干。今时鱼少,钓具却愈益精致,少则几十元,多则上万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有一对夫妇,偶尔雅兴大发,没有钓具?好办。下了晾衣的竹竿,挽上捆被子的绳子,匆匆地就去垂钓。创意不能不说新颖,笑谈却至今令人喷饭。
  时下,垂钓者多是坐小车的,哄然成群,专挑蓄养家鱼。每到一地,必大声喧哗,吆五喝六,三五分钟钓不到就骂骂咧咧,一忽儿东一忽儿西、一忽儿深一忽儿浅,或不停地大把撤诱饵……只可惜鱼儿不理人间这一套,不因你位高爵显、财大气粗就乖乖地吞饵上钩、献出生命。
  垂钓最忌心浮气躁。耐不得寂寞、经不起守候的,乃不谙钓之三味者,是附庸风雅或尚未入道的门外汉,绝不是钓中人。
  善钓钓野,高手钓大。行家是不屑池中之物的,更遑论蓄养之鱼。懂天、识地、知水,辩鱼类、熟鱼性、判鱼路,拿捏吞而未吐的火候,把握取竿甩线的时机……通晓这些垂钓的常识,理解放长线钓大鱼的哲学,磨炼孤寂待鱼的功夫,体意“钓翁之意不在鱼”的韵致,培养超然在渔之物外的情趣,寄兴于荒野之滨,忘情于江湖之远,这才是钓中人,差强入流。
  流之上的层次是近道:掌握独到精微的垂钓技巧,拥有深刻独特的垂钓理念,进入空明澄透的垂钓境界……庶几才算登堂入室,归囿高手之列。
  还真见过高手。黄昏时自山中出,见水库边仰面八叉躺着一老人,先疑是钓者,近前不见渔竿,呼之没有回应。莫非是病人?这里人迹罕至,又兼野兽出没……我们赶紧下坡。只见老人正大睁双目,拼命摇手。到了身边,不想老人一挺腰坐了起来,长叹曰:渔夫?命耶,运呀……
  我们莫明所以,仔细找寻,才见一根丝线系在老人右脚的大脚趾上。原来老人在“天钓”——不用钓竿、不用浮标,全凭肌肉的感觉在守大鱼。真开眼界!
  最羡慕“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天地苍茫中,一舟一人一钓,不求所获若何,但问心地澄明。那份潇洒、浪漫、豪放,独步古今!
  钓至最高境界的,当属老祖先姜子牙了:直钩无饵离水——愿者上钩。这千古一钓,钓出了争论千古。谁钓到了当时最大的鱼?确凿无疑的是:这一钓,钓出了周家八百年天下,也钓出了钓者永远的佳话。
其他文献
李力搏,男,1985生,福州人,曾就读于福州花巷幼儿园,白湖亭小学(1-3 年级),澳大利亚Marrickville West Public School(4-6年级),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l(7年级),新加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8年级),澳大利亚Sydney Technical High Schoo
期刊
张纪中,1951年出生,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经济师。曾任《三国演义》制片主任、《水浒传》总制片主任、《笑傲江湖》制片人等。曾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主要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青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自邓建国退出江湖后,张纪中理所当然成了电视圈一统天下的“英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是他重
期刊
青野繁治,1954年生于日本福冈县。1975年考入大阪外国语大学中文系。1979年4月考入大阪外国语大学院东亚语言研究科当硕士生。1982年3月大阪外国语大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3年4月在大阪教育大学任教,主要上汉语课。1988年4月调到大阪外国语大学当副教授,开始上中国文学课。1996年尽力于大学高科化,用电脑教学,并开设自己的网页。1997年公开了《网上中国文学家辞典》。2003年提升为
期刊
采访者:主力2  采访时间:2003年8月    关于创作    主力2: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是什么使你成为像你现在这样的一个小说写作者?  小饭:最开始的时候总不是写小说,写小说总是当中的事情,最后是写回忆录。小时候我们学校,是指我的小学,有一个写周记的积习,每个礼拜写完都要上交给班主任,后者从中可以看到哪些小畜牲正在欺负人,哪些乖孩子乐于打扫班级卫生。有一次我的周记被班主任当堂朗诵,因
期刊
周晓芳,女,1981年出生,北京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喜欢文学创作,高中时期曾获“我与新世纪”全国中学生征文优秀奖,作品收录到《我与新世纪》一书中。大学时期曾在院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采访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专访刊发在《海峡》杂志上。   周晓芳,女,1981年出生,北京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喜欢文学创作,高中时期曾获“我与新世纪”全国中学生征文优秀奖,
期刊
钟鲲,女,1976年夏生,北京人。祖籍四川。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近100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阳光雨季》(1995年)、《言情故事》(1998年)、《非一般爱情小说》(2001年)及散文集《地铁里的眼睛》(2001年)等。2002年6月赴英留学,攻读文化研究硕士学位,现居伦敦。    张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大学刚上两年时我就早已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张和我住在一个宿舍里,张的桌
期刊
黄文峰,男,1978年出生,福建作协会员,现在某高校工作。自2000年进行文学创作以来,已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十数万字。    1    这里有听课制度,每个老师每周得上市中学听两堂课。到市里要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车是破车,开起来天响。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在同一个颠簸、摇晃的车厢里,但是每个人又各自形影相吊,思考着,日复一日,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是休息,也不知道何时能有变化,只要有点儿力气,就撑着。
期刊
旖旖,本名张玥,生于1983年4月,大学设计专业在读,热爱音乐和电影,对凄美的一塌糊涂的悲剧完全没有抵抗力。中学时在国内外作文比赛中偶有得奖,16岁时的中篇《请和我隔了100条沟的人走开!》在朋友间广为流传,现有一部长篇正在进行中。    电影《钢琴课》    “我从6岁起就没讲过一句话,父亲说那是一种黑暗的技能,总有一天会毁了我……”这是哑女艾达心里的声音,只有用心去听的人才能体会到。  无边无
期刊
秦惑,男,生于八十年代初期。高中开始发表习作,善散文与小说。网络写作一年多,暂蜗居于榕树下网站,行走于新浪及故乡网,属随小流型作者。现写有二十万字文集《被风吹走的人》。    (一)    我和眉是那种容易被人忽略甚至遗忘的人。因为我们都甘于寂寞与平庸。我们只知道毫无选择地一天一天地重复着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高二同班了一个学期,但均未意识到彼此的存在。一直到高二的下学期,重新编排座位的时候,我才
期刊
荆溪,女,原名林晓锋,曾用笔名林晓风。1973年生于福建闽侯。曾任文书、语文教师,现供职于福州教育学院。约1993年前后开始文学写作。诗文散见于《海峡》《福州日报》《福建文学》《青春潮》《戏文》《诗刊》《诗潮》等刊物。出版有个人诗集《理解一滴水》(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2000年1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他打来电话。  “冷,多伦多,下雪了。”  我沉默。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再也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