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播下真善美种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集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将语言工具讲真讲实;要将包含的人文思想讲深讲透,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要以教学形式美、内在美再现艺术之美,让学生获得真知、受到教育、学会审美,获得真善美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真善美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3;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130-02
  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相结合,在各学科中最能体现真善美的统一,也最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作为工具性,强调要真实、精确;作为人文性,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审美性,强调通过对文章的品鉴、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展示艺术的本真,培养学生真实的自我;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要善于揭示与展现课文中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一、返璞归真,回归本真
   能够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名篇佳作,文中都包含着艺术的真实,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通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语文真知、生活真谛,而且能够产生思想启迪、情感共鸣、精神升华。教学前,教师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分析学情,研究教法,探究科学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朝着真知真理之路奋勇前行。讲课时,教师要饱含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达到教情、学情、文情的有机统一。要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真正把握语文的本真,在生本互动中体验课文的原味。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儿童时代的生活,将熟悉的生活感受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真切感受到所学课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源于生活。
   教师要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真情实感。比如,在教学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假设时光回到1946年7月,面对爱国人士李公朴被暗杀,假如你是一个士兵、一个百姓,你会怎么做?当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做了演讲后,当天下午就又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你作为当时的一个青年,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此时心理感受如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踴跃发言,用历史的“真”激发学生的真性情、真感受、真思考。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哪怕这些见解出乎意料、不尽合理,也要允许他们真情表达,这比起千篇一律、异口同声地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更加真切真实,更加符合生活现实。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五,设想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后会想什么、做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编外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真”教是教学的基础,教“真”是教学的目的。但是,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教,而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教案,然后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还有个别教师为上一堂所谓的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提前在班级中进行多次彩排、预演。这种摆拍式的教学,看似在追求完美,实则是弄虚作假,失去了教学的原味,而且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二、追溯善源,渗透善念
   许慎《说文解字》指出,“教,上所施也,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强调教育是教人“长善救失”、弃恶扬善,培养人的善心善言善行。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善源,对学生进行善的渗透,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涵养德性的目的。教材有很多正面体现“善”的文章,比如,《未选择的路》告诉人们要善待自己、珍惜人生、不怕困难;《敬业与乐业》告诉人们要勤劳作事、专心致志;《背影》《老王》等告诉人们要孝老爱亲、善待亲人和朋友,如此等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教育与渗透。教材中也有许多描写与揭露人间丑恶的东西,比如,《变色龙》中看风使舵、欺下媚上、寡廉鲜耻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酷、贪婪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菲利普夫妇,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善与恶的对比中,感受到恶的可恶可恨,善的正义与力量,在对丑恶的鞭挞中,获得善心的觉醒,增强正义的力量,激发向善向上的信念。总之,教师要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增强善念、践行善道,做到持善心、行善举、做善事。
  三、以美育人,育人以美
  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兴趣与注意力,教师能否受到学生的喜爱,与教学能否给人美感密切相关。课文中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美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渗透。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幽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的“昆明的雨”的乡愁美,等等,都是美文绘美景、美景如诗画。朗读、分析课文时,教师要善于把握美的意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善于“以美育美”,通过语言美、形式美等方法进行美的渗透,将学生带入美的艺术境地,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与愉悦。教师还要下载与教材密切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制作充满美感的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文章表现的艺术美,营造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比如,在教学《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时,教师可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长江素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的壮丽景观;在教学《春》时,可用课件剪接、播放春天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光之美;在教学《黄河颂》时,可以插播《黄河大合唱》片段或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之美,感悟军民团结抗战到底的决心与壮举;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一边朗读,一边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甜蜜的吻》等描写母爱的歌曲,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母亲的温和仁慈、刚柔相济、严慈兼具的性格特点,感受母亲的善与美。
  同时,语文教师要注重个人形象,追求课堂教学美感。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教师身份、性格特征、教学风格等,对个人形象进行合理整饬,给学生一种仪态美的印象。上课时要面带微笑、温文尔雅、举止端庄、落落大方,体现可亲可敬的气质美;讲话清晰准确、流利舒畅、生动有趣,展示语言美的魅力;始终热情洋溢、情感充沛,并善于结合课文表达丰富的情感,该激昂时激昂,该婉转时婉转,呈现精神抖擞、激昂慷慨的情感美。教师的气质美、语言美、情感美,加上善用多种教法、策略的形式美展示文章的艺术美,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情感、智力与身心发展。
   柳斌说过,文学创作写真就好,有情更佳,扬善则美。此言其实也道出语文教学的真谛。可以说,真善美合一是语文课的至高境界,而渗透真善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巧,善于运用优美风趣的语言,在课堂上展现真善美的人文之光,让语文课的真善美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辰.寻找语文课堂中的“真善美”[J].内蒙古教育,2020(09).
  [2]曹锦羽.真、善、美——语文朗读教学三境界[J].小学教学研究,2019(05).
  [3]陈学丽.语文教学应回归对真善美的追求[J].语数外学习,2018(03).
  [4]肖霞.语文教学何以兼顾“真善美”[J].湖南教育,2017(07).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化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融入课堂,爱上学习。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游戏化理念设计微课,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理念;微课;教学质量;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从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价值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摘 要:情境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体验式教学在英语课堂的运用策略是:借助游戏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角色扮演、音乐熏陶、英语演讲开展情境体验式教学,将英语课堂打造成学生口语实践的主阵地。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能为网络运营提供系统的软件服务支撑。文章从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多样教学方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基于网络信息空间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教师随时指导学生。教师要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介绍文章背景,丰富课堂内容,进行课后巩固,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に”与“で”是日语专业初级学习者入门后很早接触到的两个格助词,其意义丰富,使用广泛,同时还具有一部分相似之处。正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充分体会这种细微之处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尤为重要。文章对这两个格助词的差异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区分。   关键词:“に”;“で”;场所;时间;差异;正确区分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
摘 要:群文阅读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阅读主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群文自主阅读探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使课内外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实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群文阅读;阅读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时代新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美学;远大理想;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引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文章从立足优化教学、设置核心问题,变式问题情境、驱动问题思考,贴近生活情境、引导问题探究,把握提问契机、理解概念本质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理解学科本质,促进其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引领;深度学习;学科素养;建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
摘 要:真学课堂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改变了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但部分学生由于学的问题、教的问题,成为了学困生。对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辩证思考,开展真实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问题引领,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真学课堂;学困生;诊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