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nlmnbal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21-01
  摘要:我国对环境教育高度重视,已经将环境教育运用到了学校教育中。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环境教育,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的大事。祖国优美的环境靠一代代人去创造。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因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
  1.立足教材,挖掘环境保护的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不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研究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了然于胸,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环保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经过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但有些是显性的,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加以利用,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但有些是隐性的,有待教师去挖掘。只要教师能动脑分析,深入研究,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环保因素,找出语文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语文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2.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读中感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3.通过作文写作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的写作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中,要启发学生时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人与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里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让他们用寓言的体裁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动物甚至植物的心理,以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4.组织社区环保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一直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为此,我抓住植树节、爱鸟日、环境日、土地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普及环保知识、参加学校与社区的环境清理、制作环保宣传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同学们还充分利用班内的墙报、黑板报这些宣传阵地,定期介绍环保小知识,及时表扬环保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形成浓烈的环保氛围,使同学间相互进行正面影响,积极带动落后,落后赶超积极,集体带动个人,个人促进集体,让环保成为学生的集体行为,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
  5.运用媒体演示渗透环境教育
  借助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制成课件配合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受到环境教育。如《鸟岛》一课,就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碧如洗的湖面、遮天蔽日的飞鸟、密密麻麻的鸟窝、遍地散落的鸟蛋、熙熙攘攘的游人……这些画面让人神往、让人惊叹,怎能不激起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强化情感体验,还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刘静.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实践[J].环境教育,2005(3).
  [2]佘同生.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武汉: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专业康复医学临床带教中提升教学效果的优化模式,为未来临床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院 96 位中医康复专业临床实习学生进行研究,临床 带教时间为 20
目的探讨不同缺损程度的手部开放性创面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不同开放类型的200例手部创面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植皮30例,带筋膜蒂的筋膜瓣或筋膜
室外的给水、排水系统一般是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建设的,其技术涵盖范围也不仅限于给排水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本文只针对室内给水系统和室内排水系统施工项目的组织过程
<正>产生于西周初期的"天下之中"名词,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概念。不少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与阐释。然而,从建都理论角度,对这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建都学说
会议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体重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 209 名慢性心衰患者,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慢性心衰患者体 重管理量表进
当前,项目环评、“三同时”等源头预防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当前环境管理需求,实施环境准入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源头预防制度体系.环境准入属于一种政府规制,是政府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以及在素质教育的启发下,我逐渐摸索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
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的内涵、功能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管理性质进行了剖析。并且依据我国的管理现状,对自
目的:探索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安全文化宣导管理模式下对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眼科专科医院自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依托信息
本文提出了大间隙研磨方法,并介绍了应用条件和若干技术问题,同时介绍了在圆度为0.035μm主轴研磨中应用的结果。 This paper presents a large gap grinding method, and introd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