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兴趣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种情感不是我们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我们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朗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下面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
  什么是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就是指为了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2以情煽情,找准重音
  在我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教师范读时的眼神变化,面部表情都能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鸟的天堂”一课时,文中写了作者两次来到了鸟的天堂,但是因为来的时间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也就不同,第一次来时是在傍晚,只看到了大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第二次是在早晨看见有许多的鸟,在指导学生朗读大榕树的美丽和鸟儿的多时,我注重了眼神、面部表情、声音的变化,有时还配上动作将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另外我还要在范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听清楚每一句话的重音在哪个词上,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里的大和不可计数就是重音)(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这句的到处是重音)这样学生再朗读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进入情境了,而且还能把赞美的语气读出来了。再如:低年级《红领巾真好》一课,这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分为两节,第一二节主要讲可爱机灵的小鸟;第三四节主要讲少先队员放鸟巢和自制警示牌,告诉人们要爱护小鸟。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讲解时要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字音,“红领巾真好”的真;“崭新的木牌上写着不许打鸟”的崭新和不许打鸟等等,这样学生既读出了感情,又理解了课文。
  3直接引导,对比读文
  对于有些句子,蕴含感情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师可以直接的提示,如: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小黑板上或者是打印在纸上,一句一句的帮助学生标出重音、指导如何停顿,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互相比较读、跟着教师读,直到读出感情为止。例如:一年级“小壁虎结尾巴”一课中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两个句子:(1)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第一句是课文中的原句,第二句是对比的句子。首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这两句话,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课文中的原句会好一些,能读出课文中小壁虎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小动物,向别人借东西时口气要委婉一些。与此同时也能教育孩子要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4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读书氛围。一些比较欢快的课文教师可以找一些欢快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朗读课文;如“红领巾真好”、“荷叶圆圆”等;有些悲伤的课文教师要找一些低沉的音乐,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就很容易入情入境了。再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了一段适合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前、雨中、雨后的美丽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有些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一课中,教师可以创造这样一个情境: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森林,认识了一位狮子妈妈和两只小狮子,这节课这两只小狮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高兴吗?(学生回答高兴)现在让我们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看看它们在哪呢?在做什么呢?在这一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就会很浓厚,很想知道这两只小狮子在做什么。所以学生读文时也会很认真,入情入境。
  5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总之,指导朗读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做好必要的示范,努力营造情感朗读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良好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益终身,让我们从小就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吧,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们一生。
  参考文献
  [1]王秀玲.《科教论坛》.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指导学生朗读的几种方法”.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与活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
期刊
每当一学期结束后,对着孩子们的成绩,我都会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孩子学习感觉累,而成绩也不高呢?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呢?如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为此,就实现“堂堂清”谈谈我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制定明确具体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清”什么、如何“清”、“清”的标准是什么  在编写每节课的教案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一是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人才;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前者是主要的,后者则是次要的。也就是说,从本意上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就业。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学业之后,面临的职业前途不是国家“包分配”,而是要进入市场自主选择职业,通过双向选择,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样,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人
期刊
作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作文是小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作文的提高,一部分来源于作文批语的激励和诱发,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好的作文批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提高学生创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批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多作鼓励,培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
期刊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说起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学生的粗心问题了,而学生最粗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计算方面。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平时,我们对计算方面是非常重视的,也下了许多的功夫,但收获却总是很少。我想,这个问题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应该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让我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些许的认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金亚文教授说,重视学科综合是本着为学生更好的学好音乐,而不是为了综合而综合,不该忽略音乐本体的教学实践。鉴赏是比较与鉴别,比较就会发现问题,鉴别更是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教师在课堂各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增加教学悬念,激活学生原有记忆,通过知识迁移,引发学生求索欲望。问题设置的关键点是——效度与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高中历史的问题:  中国教科书: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
期刊
一、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 “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洋思教学经验的成功证明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我在推广与落实过程中,认为这套经验“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特征逐步突显出来,其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期刊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据调查:说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是夸大基词,说有些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却是事实。究其原因:有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条件问题,以及学生个人的一些问题,因此,要想让孩子上好体育课并且喜欢体育课,提高运动能力,培养终身锻炼意识,使中小衔接顺利进行,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文章好的题目和开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继续看下去的欲
期刊
引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当时,当北京的医疗队赶到唐山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宽阔的操场和马路两侧有许多尸体,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一个个面目表情十分的恐惧。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受伤,有的只是轻微的表皮擦伤。心理专家分析,死因只有一个--被突如其来的地震活活地吓死了。同样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