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目的是更深入地探究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各国文化的良好交融。而茶艺英语教学的开展将英语文化和我国的茶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在实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国际文化交流水平。文章对跨文化意识在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高校茶艺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05-02
  一、茶艺英语和跨文化意识
  1.茶艺英语现状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其中大学英语是所有非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且国内教学内容基本一致;而专业英语则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专业需求自行选修,且课程内容会根据专业需求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茶文化已逐渐走向了世界,在其向外输出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英语作为传播途径,以促进国际之间的交流,从而满足外国人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需求。因此,很多高校均设有专门的茶艺英语专业,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不过结合现今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茶艺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偏低,具体的原因主要为。
  (1)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局限性较强。茶艺英语教学的内容大多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教授的侧重点也在词汇记忆以及语法应用上,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茶艺的发展背景以及地区特色,这导致后续交流中存在较多问题,降低了学习效率。
  (2)偏好性较强。很多高校在茶艺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大多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区域特征制定教学内容,再加上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茶艺教学差异性较大,学生的茶艺水平也参差不齐,影响了茶文化的传播。
  (3)专业师资队伍的匮乏。高校中茶艺英语教学大多是由专业英语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但是对茶文化和茶艺知识的了解却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使得教学过于依赖书本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无法达到茶艺英语教学的标准。
  2.跨文化意识
  文化是不同民族结合自身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一种人文概念,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包含了书籍、歌舞、语言、民族风俗、道德准则等多方面内容,而跨文化意识则是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交流进行不同区域文化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差异,尽量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实现良好文化沟通的一种理念。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高校在开展茶艺英语教学中,应主张跨文化意识的融入,通过对不同区域文化和风俗特征的了解,不断加强英语知识的掌握,进而实现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
  二、跨文化意识融入高校茶艺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
  1.培养目标的制定
  在高校茶艺英语教學中,要想更好地融入跨文化意识,应该将茶文化作为核心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茶艺知识,了解各区域茶文化特征及其饮茶习惯,提升交流效率。同时在英语学习上,除了要注重词汇和语法记忆外,还需引入不同区域的茶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茶艺英语的专业性,为后续交流做出贡献。另外,在茶艺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的引入,让学生明确中式英语与地方表达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茶文化传播的效率,让更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在讲解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茶艺术语的教授,这样有利于更多人了解我国茶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2.跨文化意识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融入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课程编排、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这三方面上。在课程编排上,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英语课程,但是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定上仍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并未融合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要求,这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显著的提高。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灵活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再加上课外实践活动的缺失,导致学生对茶艺英语的掌握只停留在书本内容上,无法与实际需求相符合,很多学生学习茶艺英语的目的仅仅是攒够学分,实际利用率不高。另外,在评价体系上,传统茶艺英语注重学生的听力、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积累,在考核上多以笔试为主。该方式在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上有着一定效果,但是对于语言的交流应用却无任何帮助。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导致“中式英语”这类型错误频发,对我国茶文化的海外推广造成阻碍。?
  3.跨文化意识融入的具体措施
  首先,加大茶艺英语教学的重视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同时还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结合当前茶叶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的模拟语言环境和社会实践机会,将跨文化意识具象为案例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英语交流信心。
  其次,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茶艺英语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茶艺有关的知识,丰富茶艺英语教学内容。
  最后,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茶艺英语教学不仅涉及国内的茶文化知识,对西方文化背景也有一定的涉猎。所以在跨文化意识融入过程中,要对原本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与变革,在原有考核的基础上,添加专业术语考核、口语表达测试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实际场景考核来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在高校茶艺英语教学中,只有充分融入跨文化意识,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最终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晓玲.高职茶专业英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茶文化专业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王丽萍.民办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以文化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版),2015(9).
  [3]张彩云.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英跨文化意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
  [4]李海丽.浅析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版),2014(5).
  [5]张玉姣,周养权.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重要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
  [6]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
  作者简介:吴珊(1991—),女,四川中江人,助教,就职于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利用“缓冲期”等方式合理安置员工,学会协商化解矛盾,严格遵守裁员程序,避免违法裁员,这些既是保障员工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持续生存的有效保障。浙江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由
摘要:清代是贵州书院繁荣发展的时期。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共同作用下,书院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高歌猛进,深入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主导贵州的社会教育,进而取代地方官学成为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担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考察清代贵州书院发展状况,我们发现清代贵州书院的发展,在时空分布上既有与全国发展相一致的共同性,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这既受清政府统治政策的制约,又
对于今年原油走势尚难乐观。但第二、三季度因夏季汽油需求高峰期和飓风多发期来临,以及经济面的改善,原油中期下跌空间相对有限,仍存在止跌走强的可能。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是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和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后广东规划的第四座抽水蓄能电站。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上、下库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
依据工程设计实例,从生态景观改造的角度论述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合适的新材料和新设备,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改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参
期刊
摘 要:因为时空的阻隔,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理解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不足。文章提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利用音乐、文字材料、视频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感受历史,这样做既可以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变乏味为生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在自身的参与、思考、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情境;角色;文字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章编号:2095-62
以江苏东台市为例,运用灰色性规划的方法对沿海农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优化方案的
日本社会发展史和伦理思想史表明,日本近世商人伦理的建构及其对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促动作用,得益于对儒家思想的吸纳、活用和扬弃。近世町人(商工)伦理对儒家思想的理性扬弃
在国际油价下跌;市场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中石化、中石油等分公司因销售不佳,出厂价一降再降:下游制品订单仍较稀少。资源消化困难等因素影响下,10月中塑指数连续下跌。市场利空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