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应用的《机械制图》教材内容一般包括“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机件图样的看图和画图规则与方法”两方面内容。教过这门课的老师都知道,掌握这门课的重点是训练和应用,而书中所授知识仅仅提供了绘图的基本技巧和知识,系统性不强,学生训练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必要在装配图后安排一些简单的课程设计。
一、引入设计课程的可行性
《机械制图》的前几章已经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及投影与作图的原理规则。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已接触过这些基本知识,但如何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却又不能不让人颇费心思。因此,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有意注意,稳固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进入装配图教学阶段,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对已经掌握了基本投影理论,具备一定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希望用刚掌握的这门工程技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技术文件,树立整体观念,形成完整的设计制图思想。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入设计课程,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都已具备,是切实可行的。
二、引入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1.设计课程训练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如果说在中等职业学校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制图知识的积累,那么知识积蓄之后的闪光之处则是“学以致用”,引入设计课程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如进入装配体教学阶段,由于装配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途径,让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情趣和相应的意志行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绘制齿轮油泵装配图时,如果只是单纯从分析装配体和已知的装配示意图人手,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图样的绘制,都能或多或少地提高读图能力,并能把基础理论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以及齿轮油泵装配图客观存在缺陷,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在水里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游好泳,这一方面便是课程设计的尝试。
2.设计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课程设计训练是对装配图的一种极好的综合练习,装配体是以单一零件过渡到一个按一定使用要求设计的组合体。引入设计课程训练不仅要绘制装配图,还要分析它的外形结构、工作原理,体现了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除了制图知识以外,还涉及到《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教材及热处理》等专业知识。如在画零件图时,由于零件加工和使用的要求,本身具有一些工艺结构。这样,在课程设计练习中,学生除了完成结构分析,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外,还要考虑零件的结构、材料的金属性能、机械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由于课程设计训练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计算、绘图和听讲的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能掌握部分其他专业知识,因而从主观上给学生以启发和留下思考的余地,从客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程设计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可把基本功过硬、基础扎实、勤学好问的学生划入A组,其余为B组。根据钳工用台虎钳和油泵实物,要求A组学生测绘台虎钳的各零件并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编写测绘说明书,要求B组学生测绘齿轮油泵的各零件,并根据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书写绘图说明书。
2.了解拆装装配体的基本知识。拆卸前,必须先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用途,做好拆卸的准备工作。对拆下的零件应作记号,并作记录,零件按大小和精度分类存放。各零件级组成套放置,以防丢失。在拆卸中,应正确使用工具,尽量避免零件的损伤。装配时应弄清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连接方式,了解装配体特殊性及用途,熟悉装配体的结构及技术要求,确定装配方式。
3.掌握测绘的基本技能。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计量用具,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对测量数据应按“标准尺寸”处理,并写出测绘分析报告。根据零件实物、目测比例徒手画出零件草图,再画出装配图,分析校正有关参数后再画出零件工作图。
4.提高绘图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选择主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的技能,提高尺寸标准及确定技术要求的能力。
5.适当扩大知识面,完成课程设计作业。介绍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如《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力学》等,补充讲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客观上促使学生去阅读分析,比较大量资料,开阔眼界,并从中深化识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学生不求甚解、照抄照搬的机械学习方法。
一、引入设计课程的可行性
《机械制图》的前几章已经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及投影与作图的原理规则。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已接触过这些基本知识,但如何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却又不能不让人颇费心思。因此,在制图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有意注意,稳固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进入装配图教学阶段,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对已经掌握了基本投影理论,具备一定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希望用刚掌握的这门工程技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技术文件,树立整体观念,形成完整的设计制图思想。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入设计课程,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都已具备,是切实可行的。
二、引入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1.设计课程训练是“学以致用”的关键。如果说在中等职业学校制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制图知识的积累,那么知识积蓄之后的闪光之处则是“学以致用”,引入设计课程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如进入装配体教学阶段,由于装配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途径,让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情趣和相应的意志行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绘制齿轮油泵装配图时,如果只是单纯从分析装配体和已知的装配示意图人手,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图样的绘制,都能或多或少地提高读图能力,并能把基础理论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以及齿轮油泵装配图客观存在缺陷,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同时,还应该指出在水里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游好泳,这一方面便是课程设计的尝试。
2.设计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课程设计训练是对装配图的一种极好的综合练习,装配体是以单一零件过渡到一个按一定使用要求设计的组合体。引入设计课程训练不仅要绘制装配图,还要分析它的外形结构、工作原理,体现了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除了制图知识以外,还涉及到《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教材及热处理》等专业知识。如在画零件图时,由于零件加工和使用的要求,本身具有一些工艺结构。这样,在课程设计练习中,学生除了完成结构分析,视图选择、尺寸标注外,还要考虑零件的结构、材料的金属性能、机械性能、加工工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由于课程设计训练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计算、绘图和听讲的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能掌握部分其他专业知识,因而从主观上给学生以启发和留下思考的余地,从客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程设计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可把基本功过硬、基础扎实、勤学好问的学生划入A组,其余为B组。根据钳工用台虎钳和油泵实物,要求A组学生测绘台虎钳的各零件并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编写测绘说明书,要求B组学生测绘齿轮油泵的各零件,并根据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书写绘图说明书。
2.了解拆装装配体的基本知识。拆卸前,必须先了解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和用途,做好拆卸的准备工作。对拆下的零件应作记号,并作记录,零件按大小和精度分类存放。各零件级组成套放置,以防丢失。在拆卸中,应正确使用工具,尽量避免零件的损伤。装配时应弄清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连接方式,了解装配体特殊性及用途,熟悉装配体的结构及技术要求,确定装配方式。
3.掌握测绘的基本技能。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计量用具,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对测量数据应按“标准尺寸”处理,并写出测绘分析报告。根据零件实物、目测比例徒手画出零件草图,再画出装配图,分析校正有关参数后再画出零件工作图。
4.提高绘图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选择主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的技能,提高尺寸标准及确定技术要求的能力。
5.适当扩大知识面,完成课程设计作业。介绍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如《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力学》等,补充讲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在完成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客观上促使学生去阅读分析,比较大量资料,开阔眼界,并从中深化识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注意避免学生不求甚解、照抄照搬的机械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