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对音乐天然的热爱与向往帮助我们确定了这样的信念: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都有接受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孩子先去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也决非急功近利或想当然地选择一些经典曲目、几种早教音乐即可奏效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
0~1岁
“摇篮曲”式的音乐
即使是刚出生的孩子,对于节奏感强烈和旋律优美的音乐,也会产生回应,比如,听到音乐后会立刻安静下来,或者发出各种高兴的声音等等。所以,这一阶段,家长最好给孩子放一些非常轻柔的“摇篮曲”,例如《秋夜摇眠曲》、《孩子睡了》等。当然,妈妈自己一边抚摸着宝宝的身体,一边轻声哼唱也很好。
2~3岁
“欢快向上”的音乐
儿童到了两岁后,就能专注地倾听音乐,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了,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听音乐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模拟性的前奏、尾声、形象的伴奏音等。所以,这个时期最好给孩子听一些“欢快向上”的音乐,例如《粉刷匠》、《铃儿响叮当》、《钢琴》、《小鸟的歌》、“莫扎特的钢琴曲”等,这些特征明显、节奏欢快的音符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5岁
富有“节奏感”的音乐
4、5岁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不同内容、性质作品的能力,可以区别音乐中力度和速度的明显变化,尤其是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孩子虽然宏观上可以感知,但具体细节上的微妙变化感知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此时应多放类似《运动员进行曲》、《大公鸡》、《共产儿童团》、《解放军进行曲》等节奏感强的音乐,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对某一事物的高度专注力。
6岁以后
“孩子喜欢”的音乐
6岁后的儿童,记忆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明显的主观倾向,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辨认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放一些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但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选择自己喜欢听的“音乐”。这对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本性和独立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
编后:无论给孩子听什么样的音乐,都要注意控制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总体上,要以活泼向上的舒缓音乐及经典音乐为主,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凡是发现孩子听后有不悦现象的,即便是名家音乐也要立刻停止,因为孩子愿意接受才是唯一的标准。
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孩子先去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也决非急功近利或想当然地选择一些经典曲目、几种早教音乐即可奏效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
0~1岁
“摇篮曲”式的音乐
即使是刚出生的孩子,对于节奏感强烈和旋律优美的音乐,也会产生回应,比如,听到音乐后会立刻安静下来,或者发出各种高兴的声音等等。所以,这一阶段,家长最好给孩子放一些非常轻柔的“摇篮曲”,例如《秋夜摇眠曲》、《孩子睡了》等。当然,妈妈自己一边抚摸着宝宝的身体,一边轻声哼唱也很好。
2~3岁
“欢快向上”的音乐
儿童到了两岁后,就能专注地倾听音乐,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了,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听音乐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模拟性的前奏、尾声、形象的伴奏音等。所以,这个时期最好给孩子听一些“欢快向上”的音乐,例如《粉刷匠》、《铃儿响叮当》、《钢琴》、《小鸟的歌》、“莫扎特的钢琴曲”等,这些特征明显、节奏欢快的音符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5岁
富有“节奏感”的音乐
4、5岁的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不同内容、性质作品的能力,可以区别音乐中力度和速度的明显变化,尤其是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孩子虽然宏观上可以感知,但具体细节上的微妙变化感知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此时应多放类似《运动员进行曲》、《大公鸡》、《共产儿童团》、《解放军进行曲》等节奏感强的音乐,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分辨能力、对某一事物的高度专注力。
6岁以后
“孩子喜欢”的音乐
6岁后的儿童,记忆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明显的主观倾向,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辨认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放一些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但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选择自己喜欢听的“音乐”。这对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本性和独立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
编后:无论给孩子听什么样的音乐,都要注意控制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总体上,要以活泼向上的舒缓音乐及经典音乐为主,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凡是发现孩子听后有不悦现象的,即便是名家音乐也要立刻停止,因为孩子愿意接受才是唯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