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蘸水谣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第一怪,蘸水人人爱。
  云南人,不管是朋友小伙伴在外面品山珍海味,还是自家人在家里吞粗茶淡饭,盅壶箸勺中,钵碗盘碟间,总离不了一碗蘸水。
  在云南,一顿饭吃得饱不饱,往往要看蘸水好不好;一场酒席办得好不好,常常要看蘸水妙不妙。人们烹牛宰羊办酒席,杀猪宰鸡筹年饭,乃至平时杀一只鸡,宰一只鸭,炖一只猪脚,煮一块腊肉,都要精心调制一碗蘸水。即使农忙时节一家人回来煮一棵老苦菜,也不忘烧一把煳辣子,打一个喷香的蘸水。有朋自远方来,云南人就更要精心打一碗蘸水,让客人吃好,让客人吃饱,因此,云南有“无蘸不饱饭”的俚语。
  云南蘸水,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现有材质来临时调配。盐巴、辣椒、味精、花椒、酱油、腐乳、大蒜、葱花、芫荽、薄荷、姜指、白醋、茴香,以及野生的刺芹、香薷和山坝子,是云南蘸水常用的材质。刺芹,云南土名儿叫马剌根,有排毒美颜作用,不仅可以当蘸水作料,还可以炖猪脚、煮排骨吃,也可以凉拌吃。香薷也叫香茹,云南民间称之为野苏麻,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作用。香薷喜欢生长在潮湿的背阴坡,秋季开浅紫色的串串花,只要手碰足触,便发散出浓郁的香味。花形與香薷相似,香净与香薷相迭的山坝子,也是云南野生的蘸水作料。云南的山坝子也叫野坝子,秋天开乳白色的串串花,与香薷一个德性,越是揉捏,香味就越是浓烈,只要轻轻搓揉一下,它的香味就会跟着你走好远一段路,让你想忘也忘不掉。野坝子喜欢生长在干燥、滤水的当阳坡,这一点恰恰与香薷相反,当气温达到15℃的时候,野坝子的花就开始流蜜,招来成群的中华蜜蜂。野坝子微苦、微辛、微凉,有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祛除轻微感冒的作用,因而其花蜜的药用价值极高,成为云南蜂蜜的头号特产——野坝子蜂蜜。云南人除了用它做蘸水作料之外,还喜欢将它晒干,泡出带野坝子清香的茶水来招待远客,雅称野坝子茶,俗称野坝子水。早上起来,喝上一杯野坝子水,能让你精神一整天;劳作累了,揉一团野坝子放近鼻翼,可让人神清气爽。在云南众多的蘸水作料家族中,野坝子非菜、非草、非木,却又介菜、介草、介木,户籍复杂,很难单独落户,却是云南最独特的一味蘸水作料。蘸水蘸菜吃,因而蘸水碗里,盐巴要重,辣椒要辣,味精要浓,花椒要麻,这是云南蘸水的底味和原汁。
  云南人喜欢蘸水,一日三餐都离不了蘸水,人们亲切地给蘸水碗起各种各样的名儿:在山里农村的大客场里,人们形象地把蘸水碗叫作“消毒碗”,这似乎是有一定道理和根据的,现代农业,蔬菜或多或少残留着农药,洗得再认真,菜里难免夹藏着青虫,拈一柱菜,只要蘸水碗里一淹,就可以放心地吃;即使来晚了,菜凉了,只要菜在蘸水碗一滚,吃了准没事。因此,也有人形象、生动、逼真地把蘸水碗叫作“牛腻塘”;吃火锅的时候,再滚烫的菜肴,蘸水碗里一淹,温度就骤然降下,变得适口,因而,也有人把蘸水碗说成“餐桌上的空调”。
  身在云南,能不爱蘸水?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6年第5期)
其他文献
在南美阿根廷海域,生活着一种叫南露脊鲸的鲸鱼,它们体型庞大,重的有140余吨,寿命可达80年以上。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海洋上空一种司空见惯的鸟儿——海鸥,居然是这种海洋巨无霸极其危险的敌人。  原来,南露脊鲸不能在水里呼吸,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当它们宽阔的脊背暴露在水面上时,在空中寻食的海鸥就纷纷飞下来,落在它们的背上。对海鸥来说,南露脊鲸背上的皮肉和脂肪是它们充饥的美食
期刊
古人讲究“袖手于前,疾书于后”,认为写文章必须首先谋篇布局。写文章之前,如果不先谋篇布局,把要阐述的道理、抒发的情感构思好,把文路脉络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还没开始,就已经落入下乘了。因此,写作时,只有心中有数才能笔下有路。那议论文该如何谋篇布局呢?我们先从理解谋篇布局说起。  谋篇布局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清晰有序。谋篇布局的基本原则是六个字:不死板不混乱。具体要求有四点
期刊
聚焦热点  近年来,北京的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这一现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许多网友将实体书店的减少归罪于网络书店的低折扣及电子书对纸质书的冲击。确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买书、读书,但这只是因为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更低成本、更快捷丰富的阅读体验,网络顺应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阅读的需要,不能简单地将书店的消失归罪于网络。实体书店的纷纷倒闭说明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大众阅读的需
期刊
★点击作者★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宏伟画卷。  ★故事选介★  一、关于《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又分为六个“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外省生活
期刊
北白犀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唯一的草食性犀牛,几乎以短草为食,但与大多数食草动物的角长得不同,北白犀的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前一后,一长一短,颇为奇特。  不幸的是,1900年,自从北白犀首次在刚果盆地被发现后,它们的厄运就开始了。犀牛角被误以为可以解毒驱邪,治疗癌症,被人类制成各种药物,还被制作成匕首手柄及饰品,使用在各种仪式上,以象征不同的社会级别。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贪婪的人类对北白犀的疯
期刊
信息时代,也是流量时代。满目尽是“小鲜肉”,便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梅煮酒,为论英雄。若你多加留意,英雄随处可觅。  不惧质疑,生命至上,做坚决的英雄。唐山一女护士对倒地男子采取了急救措施,这段视频被传到了网上,不少人纷纷点赞,但赞扬声中也有质疑之声。我想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女护士救人背后的恪尽职守的崇高品德。在这个屡次发生“扶老人被讹”事件的社
期刊
当天际的那一轮明月再难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当牛郎织女的故事再难勾起人们对爱情的向往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传统文化去了哪里?  现如今,圣诞树上的装饰正嘲笑茱萸;奇形怪状的万圣鬼脸正鄙视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热闹的团圆饭也被一只来自感恩节的火鸡扰得七零八落。沉默不行,忍耐更不行,只有坚定地站出来,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我们的千年历史的积淀,才不至于一朝凋落,归于泥土。  何不让圆月的光辉再次照亮华
期刊
火狐生活在北非沙漠,它們以蛇类和鼠类为食,因为启动速度快,捕食易如反掌。  纹鼠也生活在这一区域内,自然是火狐猎食的目标。可谁能想到,纹鼠最不怕火狐,也很少被火狐捕捉到,更令人不解的是,它们还经常挑衅火狐。  纹鼠挑衅火狐看似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平时,火狐在沙漠中寻找猎物,说不定哪个时候,在不远处的空地上便出现一只纹鼠,一边叫一边反复跑动,时不时竖起身子看火狐……  火狐发现了目标,哪里肯放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逢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门前都摆放起圣诞树,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中国正在逐漸演变成一个被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  从前几年的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到如今的各种私塾的涌现,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汉语类节目的相继播出,再到外国领导人来华参加会议纷纷着唐装等现象,表明“国学热”的大潮已经从
期刊
西非沙漠里有一種川美鼠,这种鼠体型瘦小,以洞穴为家,在一个区域内群居,一鼠一洞。隔上一段时间,川美鼠就要集体搬家,而搬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洞。  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在新的区域开始打洞的川美鼠,一开始乱成一锅粥,这个挖出的土埋了另一家的洞口,两家洞挖着挖着就挖通了……但不过一天,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群落突然间变得井然有序,忙而不乱。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呢?  原来,川美鼠虽然体型都差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