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三)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
  1.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温斯顿·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对以上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
  A. 她接受法律对君主权利的限制,不僭越法律
  B.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立宪君主
  C. 丘吉尔夸奖她是出于对国家元首的尊敬与畏惧
  D. 她一生爱国爱民,用王权保障了英国的发展
  2. 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利,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都完了。”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美国的对策是( )
  A. 规定总统的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B. 实行两党制,形成竞争与监督
  C. 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
  3. 美国著名评论家汤姆斯·弗雷德曼认为:“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秘密在于……”这段话中省略掉的部分应是( )
  A. 经验和技术
  B. 法律和制度
  C. 浓厚的文化内涵
  D. 移民的奋斗
  4.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5. 下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
  
  “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
  A.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 “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 “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 “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6. 一位宪政学家说:“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护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来说,□□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中应该出现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7.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国际“分赃”会议在巴黎召开,商讨解决战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大会由协约国的“三巨头”组成最高委员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出席,按照国际会议对等原则,法国出席巴黎和会的是总理克里孟梭。这一外交安排说明( )
  A. 法国宪法规定总理是国家元首
  B. 法国宪法规定总理有权缔结条约
  C. 法国总统的权力被议会削弱
  D. 当时法国的权力中心在内阁
  8. 17世纪~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从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各国革命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是( )
  A.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
  B. 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俾斯麦统一德国,较之以往的德意志分裂,是一种“革命”,但俾斯麦统一德国的道路,较之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则是一种“倒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正是因为德意志是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它强调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对个人权利并不重视,这样在德意志民族心理中就加强了“强权即公理”的信念,这一信念的畸形发展强化了民族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种族主义倾向。……并且作为普鲁士军队核心力量的容克军官团依旧坚持老式保守主义,忠于君主个人而非国家,从而现代化的普遍兵役制与君主独裁紧密相连,这也就使得君主可以轻易调用军队来反对社会上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并使得整个社会有了军事化倾向。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1)材料一中提到“光荣革命”所创造的完美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是一种‘革命’,又是一种‘倒退’”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和德国的政治体制从内容上看有何区别。
  (4)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德国的这种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华中师大一附中 曾美玲 王晓莺)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  1. “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国并行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宗法制  2.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人性  B. 以礼乐制来巩固宗法
期刊
一、选择题  1.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期刊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  人口  总数\&雅典  公民  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  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  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  蛊惑青年\&]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  A. 民主范围狭窄 B. 参政方式原始  C.
期刊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英国玛丽和威廉加冕典礼的场面,该场面的历史背景是( )  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了《权利法案》  B.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C. 英国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  D.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议席  2. 在19世纪中期,有位英国人说:“几乎总是有某个人再起支配作用的下议院中被占支配地位的党明显地推选出来领导这个党,因而也统治这个国家。正如美国人有一位选举
期刊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畜牧(chù) 戏谑(nüè) 顷刻(qīng) 狞笑(níng)  B. 游弋(yì) 雪橇(qiāo) 羊圈(juàn) 捋袖(luō)  C. 窒息(zhì) 奶酪(luò) 拽住(zhuài) 麇集(qún)  D. 龟裂(guī) 瞅见(qiǔ) 蘸水(zhàn) 手帕(pà)  2. 下列各组词语
期刊
一、选择题  1. 按照一位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述:“英王是政治体制中扎根很深的遏制机器的组成部分”,“能在出现冲突和危机的情况下发挥巨大的影响”,英国国王的职能是( )  A. 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B. 协调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  C. 制约议会和内阁的权力  D. 任命重要的政府成员  2. 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后,有人描述内阁会议:“在内阁中,她首先讲话,概括地阐述她的意见,以及政府将采取
期刊
一、选择题  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  A. 西周 B. 唐朝  C. 隋朝 D. 元朝  2. 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
期刊
一、选择题  1.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 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 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2. 工
期刊
一、选择题  1. 1829年到1830年间,(英国)从孟加拉运至大清国的鸦片不超过8000箱,1863年到1864年间的鸦片贸易达到顶峰,出口数量达64000箱之多。此后每年平均向大清国输入52000箱。据此可推断( )  A. 鸦片战争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鸦片  B. 英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鸦片  C. 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逐渐合法化  D. 鸦片贸易会影响英国工业品在华销售  2. 学者周
期刊
一、选择题  1. 恩格斯对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在中国某地的卑劣行径予以无情的鞭挞:“在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了185人,他们为了对此进行报复,在劫城的时候大肆屠杀。……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对岸的瓜州城投降了,并交出300万元的赎金,英国海盗自然极满意地将这笔款项放进腰包里去了。”下列现象与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斗”直接相关的是( )  A. 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