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隆化十八牛沟金矿是小而富的金矿,其找矿潜力较大,易于突破。本文重点对其成因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隆化 十八牛沟金矿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1
1、区域地质
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上的围场拱断东(Ⅲ级)大地构造单元中。丰宁—隆化深断裂带在矿区南侧通过。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红旗营子群(原为单塔子群)均质混合岩,侏罗系张家口组,白垩系南店组及第四系地层。
丰宁—隆化深断裂带呈东西向贯穿区域中部,区内长数十公里,呈单一断层出现,断面南倾,倾角70°-80°,构造带内既有靡棱岩化、片理化及揉皱等挤压特征,也兼有大量的镜面、破劈理带等断裂活动迹象,地貌上构成纬向沟谷或山脊的鞍部,带内充填有较多的岩脉或次火山岩体、中酸性侵入体、基性---超基性岩脉及金、多金属矿脉、热液型非金属矿脉等。另外,次一级的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都较发育。
根据1:5万《太平庄幅》区调资料,在变质岩中褶皱构造十分明显,如太平庄向斜和小窝铺向斜,太平庄向斜,位于太平庄村北,褶皱轴近东西向展开,轴线长约10公里,宽3-4公里,核部出露地层为红旗营子群。南翼地层倾向北面,倾角60°-70°:北翼地层倾向南面,倾角50°-60°.向斜东端扬起。
岩浆岩以元古代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中矿物发生了重结晶作用,显弱片麻状构造。
区域矿产有金矿、钼矿、铁矿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一上太古界双山子群茨榆山组(Arc)、斑状混合岩体(Bh)及第四纪沉积物(Q4)。茨榆山组(Arc),下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石榴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黑云片岩,绿泥片岩、浅粒岩,局部夹透镜状大理岩;向上为混合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夹二云石英片岩;斑状混合岩体(Bh),原岩为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该岩体与茨榆山组界线不明,是渐变关系。
矿区内岩浆不发育,仅见少量石英脉,伟晶岩脉,多充填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一般长数十米。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中等,北部为走向东西的丰宁-隆化大断裂。区内主要有两条断裂构造,断裂性质为张扭性、构造破碎带大致走向为北北东向,宽度为0.5-1m,断裂带被含金石英脉充填或为含金碎裂蚀变岩充填。矿区内仅这两条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形成了矿区内的Au1、Au2矿体。
3、矿体特征
矿体及矿化体均为沿北北东向断裂带中充填的含金石英脉,呈薄板状脉状,形态简单,以硫化物-金建造为代表,以石英脉形式产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区内见有3条,编号为Au1、Au2、Au3。
金矿仅在石英脉两侧破碎带中,品位较高,而且和暗灰色细脉状和网脉状黄铁矿有关,经坑道样品分析,金矿化沿走向较连续,品位变化较大,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及铅锌矿。黄铁矿按结晶成度,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粗粒-中粒,自形一半自形晶粒状、星点状;一种为细粒浸染状,与金的关系密切。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按矿物组合、矿石类型为金-石英-硫化物型;按金属种类又为金-多金属建造类型。
矿体的围岩主要为变质闪长岩,矿脉与周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板状、脉状,有少量夹石。
4、矿体成因及找矿标志
金矿体或矿化体由北东向断裂控制,由深部热液沿裂隙侵入充填而成,矿体是板状、脉状,走向延长稳定。故该矿体成因类型为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根据区域控矿条件,结合矿区找矿特征,总结出三大找矿标志:
断裂控矿标志:勘查区断裂控矿标志明显,矿脉(体)严格沿断裂分布,矿脉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而矿区控矿断裂面平滑,破碎带多为断层角砾岩,有的地表风化后形成明显凹沟。
石英脉标志:矿区内发现的石英脉绝大部分为含金石英脉,所以应把石英脉做为找矿重要标志,以发现更有工业意义的矿(化)体。
黄铁矿化标志:勘查区石英脉中的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存在伴生关系,金品位高低,直接与黄铁矿化有关,二者为正相关。黄铁矿经氧化变为褐铁矿,含金石英脉地表有褐铁矿化迹象,这也是找金的重要标志。
5、找矿方向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探矿工程的实施,对含金矿脉(AU1)进行追索,采用地表槽探、深部钻探对矿脉沿走向和倾向进行控制,基本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地表矿体出露较稳定,含金品位低,深部沿倾向含矿层位较稳定,有变厚的趋势;AU2号矿体覆盖较深,地表为大面积耕地,通过物探电法扫面,在AU2号矿体西南方向深部异常较好。AU3号含金矿脉,地表采样品位3.38G/T,该含金矿脉为挤压破碎蚀变带,矿脉较稳定。
从区域上看十八牛沟矿区金矿的成矿条件较好,AU1号矿脉通过五个钻孔的深部控制,含矿硅化体向深部有变厚变贫的趋势,在走向上南西方向深部尚未控制,建议对其深部及南西方向继续追索。对AU2号脉,在物探异常较好的位置进行地表施工和深部验证,对AU3号脉也应进行地表控制和深部工程验证,因为该矿脉是破碎蚀变岩型,脉较厚且稳定,向深部品位有可能增高。
[关键词] 隆化 十八牛沟金矿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1
1、区域地质
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上的围场拱断东(Ⅲ级)大地构造单元中。丰宁—隆化深断裂带在矿区南侧通过。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红旗营子群(原为单塔子群)均质混合岩,侏罗系张家口组,白垩系南店组及第四系地层。
丰宁—隆化深断裂带呈东西向贯穿区域中部,区内长数十公里,呈单一断层出现,断面南倾,倾角70°-80°,构造带内既有靡棱岩化、片理化及揉皱等挤压特征,也兼有大量的镜面、破劈理带等断裂活动迹象,地貌上构成纬向沟谷或山脊的鞍部,带内充填有较多的岩脉或次火山岩体、中酸性侵入体、基性---超基性岩脉及金、多金属矿脉、热液型非金属矿脉等。另外,次一级的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都较发育。
根据1:5万《太平庄幅》区调资料,在变质岩中褶皱构造十分明显,如太平庄向斜和小窝铺向斜,太平庄向斜,位于太平庄村北,褶皱轴近东西向展开,轴线长约10公里,宽3-4公里,核部出露地层为红旗营子群。南翼地层倾向北面,倾角60°-70°:北翼地层倾向南面,倾角50°-60°.向斜东端扬起。
岩浆岩以元古代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中矿物发生了重结晶作用,显弱片麻状构造。
区域矿产有金矿、钼矿、铁矿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一上太古界双山子群茨榆山组(Arc)、斑状混合岩体(Bh)及第四纪沉积物(Q4)。茨榆山组(Arc),下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石榴二云石英片岩夹少量黑云片岩,绿泥片岩、浅粒岩,局部夹透镜状大理岩;向上为混合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夹二云石英片岩;斑状混合岩体(Bh),原岩为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该岩体与茨榆山组界线不明,是渐变关系。
矿区内岩浆不发育,仅见少量石英脉,伟晶岩脉,多充填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一般长数十米。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中等,北部为走向东西的丰宁-隆化大断裂。区内主要有两条断裂构造,断裂性质为张扭性、构造破碎带大致走向为北北东向,宽度为0.5-1m,断裂带被含金石英脉充填或为含金碎裂蚀变岩充填。矿区内仅这两条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形成了矿区内的Au1、Au2矿体。
3、矿体特征
矿体及矿化体均为沿北北东向断裂带中充填的含金石英脉,呈薄板状脉状,形态简单,以硫化物-金建造为代表,以石英脉形式产出,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区内见有3条,编号为Au1、Au2、Au3。
金矿仅在石英脉两侧破碎带中,品位较高,而且和暗灰色细脉状和网脉状黄铁矿有关,经坑道样品分析,金矿化沿走向较连续,品位变化较大,组成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及铅锌矿。黄铁矿按结晶成度,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粗粒-中粒,自形一半自形晶粒状、星点状;一种为细粒浸染状,与金的关系密切。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按矿物组合、矿石类型为金-石英-硫化物型;按金属种类又为金-多金属建造类型。
矿体的围岩主要为变质闪长岩,矿脉与周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板状、脉状,有少量夹石。
4、矿体成因及找矿标志
金矿体或矿化体由北东向断裂控制,由深部热液沿裂隙侵入充填而成,矿体是板状、脉状,走向延长稳定。故该矿体成因类型为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矿床。
根据区域控矿条件,结合矿区找矿特征,总结出三大找矿标志:
断裂控矿标志:勘查区断裂控矿标志明显,矿脉(体)严格沿断裂分布,矿脉产状与断裂产状一致。而矿区控矿断裂面平滑,破碎带多为断层角砾岩,有的地表风化后形成明显凹沟。
石英脉标志:矿区内发现的石英脉绝大部分为含金石英脉,所以应把石英脉做为找矿重要标志,以发现更有工业意义的矿(化)体。
黄铁矿化标志:勘查区石英脉中的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存在伴生关系,金品位高低,直接与黄铁矿化有关,二者为正相关。黄铁矿经氧化变为褐铁矿,含金石英脉地表有褐铁矿化迹象,这也是找金的重要标志。
5、找矿方向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探矿工程的实施,对含金矿脉(AU1)进行追索,采用地表槽探、深部钻探对矿脉沿走向和倾向进行控制,基本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地表矿体出露较稳定,含金品位低,深部沿倾向含矿层位较稳定,有变厚的趋势;AU2号矿体覆盖较深,地表为大面积耕地,通过物探电法扫面,在AU2号矿体西南方向深部异常较好。AU3号含金矿脉,地表采样品位3.38G/T,该含金矿脉为挤压破碎蚀变带,矿脉较稳定。
从区域上看十八牛沟矿区金矿的成矿条件较好,AU1号矿脉通过五个钻孔的深部控制,含矿硅化体向深部有变厚变贫的趋势,在走向上南西方向深部尚未控制,建议对其深部及南西方向继续追索。对AU2号脉,在物探异常较好的位置进行地表施工和深部验证,对AU3号脉也应进行地表控制和深部工程验证,因为该矿脉是破碎蚀变岩型,脉较厚且稳定,向深部品位有可能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