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唱片公司”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你可以认为网易云音乐是一款音乐社交应用。”王磊在2012年年中回到网易,负责新成立的音乐中心,整合网易的门户音乐频道、原创音乐人、版权、对外合作等网易旗下所有音乐业务,直接向丁磊汇报。2013年1月,网易云音乐App上线,在音乐和媒体行业有广泛人脉的王磊并没有对产品大肆推广。
  其实除了为网易提供巨额现金流的游戏业务,丁磊早已很少直接过问具体业务。而在丁磊之前,还没有过一位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创始人将目光聚焦到这个领域。不被关注的理由很简单,在中国做数字音乐赚不到钱。整个数字音乐的产业链中,上游是内容制造者唱片公司,中间是渠道提供商,下游是用户。用户习惯免费下载,没有现金收入回流到中间,也无法实现反哺上游的内容制造者。
  “丁磊打动我的是一篇十年前的新闻。”在网易做过三年娱乐频道主编的王磊在2011年离开网易,加入百度旗下的爱奇艺视频网站,担任音乐总监,“那篇新闻是2003年发在人民网上的,网易上市,丁磊刚当上中国首富,他说,自己其实有一个梦想—做一家唱片公司。”
  丁磊告诉王磊,移动互联网是数字音乐的机会,还向王磊透露,他已经准备拿出两亿元资金进行音乐布局。王磊认定,做音乐不是丁磊一时兴起,而是让自己的梦想在适当的时机成为现实,王磊放弃了爱奇艺的期权,回到网易,与丁磊一起,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网易唱片公司”。 网易云音乐的方案整整写了66页PPT,基本是丁磊口授,王磊写,或者他们俩商量着完成的。
  情结与逻辑
  “很多人说我们是微博+陌陌(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软件)+QQ音乐+Shazam(音乐识别应用)。”网易云音乐上线之后,王磊天天上网看大家的评论,不回复也从不轻易下判断。在他随后的叙述里,网易云音乐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回溯到王磊以往在音乐行业不同领域的耕耘。
  王磊觉得音乐社交很靠谱:“如果发现附近有个姑娘,想搭讪,说一句‘你好’没戏吧?但是如果我发现她最近喜欢听《烟花易冷》,我就上去给她推荐一首《东风破》,这样搭讪比‘你好’成功率应该高多了吧。”
  在王磊看来,分享音乐的感受是人的天然属性。上中学的时候,他就是《音响世界》和《音乐天堂》的读者,参加杂志的笔友会。上大学开始,王磊成为《北京青年周刊》、《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重要的乐评作者,把对音乐的感受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的分享。“和视频不同,我跟你分享一个80集的《甄传》,你不花几个小时,看了几集,没法跟人聊。而一首歌很短三四分钟,最长八九分钟,听完就可以聊聊自己的感受。”王磊觉得音乐在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除此之外,王磊邀请了很多知名DJ、歌星制作DJ节目,建立个人歌单。“希望告诉大家审美到底是怎样的。”王磊在2004年到2007年曾担任李健、韩红、何炅、赵薇、毛宁、水木年华等诸多知名歌手和乐队的唱片制作人,在他看来,音乐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绝非很多人口中的“互联网时代音乐无门槛”:“网络歌曲并非无精品,我自己就曾包装一些,但是自2003年、2004年之后,作品质量下降非常严重,大众媒体审丑的价值观风行,好像造成一种假相在说—这就是中国音乐,门槛就在这个地方了。”
  王磊很认同丁磊的价值观,“就像制作网易公开课一样,网易的投入很大,基本就是公益性质的,希望改变是教育的价值观而非追求短期效益”。尽管在2007年离开了传统唱片行业,王磊并没有停止写歌,在自己掌控的媒体平台—网易娱乐频道,传播着他心中正向的音乐价值观,“算是支持我热爱的行业”。
  曲库大小在王磊眼中,并非成为数字音乐竞争的第一个要素。“如果让更多更优质的内容有良好的体现,意义远远大于比较曲库数目。”王磊觉得,即便问约翰·列侬,他也不敢说自己听完了世界上所有的歌曲了。王磊判断,中国听众收听的绝大部分的音乐都在20万首的圈子里,“根据网易云音乐上线一个月的数据,用户数45000人,大家听的歌曲在两万首的范围内”。
  对DJ和歌单的推崇,或许还源于电台情节。在获取音乐匮乏的时代,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电台情结,丁磊读大学的时候在成都听中广流行网,王磊在北京听CIR,听音乐广播,网易云音乐邀请的田龙、有待、王东等等,都是王磊在不同时期认识的好朋友,有的友谊甚至超过20年,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其他音乐网站用几倍的价格都挖不走的资源。“这样的坏处也有,很多用户觉得我们的歌都太老了。”王磊解释说,“除了我之外,团队里的人大多80后、85后,以后的歌单必然会多样化的。”
  一般音乐平台往往以榜单、歌手、专辑的形式推荐音乐,王磊觉得,除了可以关注核心的DJ节目,用户自身的关系和歌单也成为发现音乐的路径。微博、豆瓣、手机通讯录都是成为导入用户关系的线索,加上先前提到的地理位置陌生人社交,以人为线索发现音乐,以音乐为线索认识人成为音乐社交的基本产品逻辑。
  2004年到2007年是王磊全心投入音乐行业的阶段:“真的热爱,就真的去经历,然后亲自感受唱片销量从两千万到十几万的落差。”
  王磊清楚地记得自己买的第一盘磁带是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989年花了8块5毛钱,在人民币面值最大为十块钱的当时,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后来,进入音乐行业后,王磊得知,与崔健同期热销的磁带还有小虎队的专辑,三年内正版磁带真实销售量超过两千万盘。王磊进入的时候,唱片行业最坏的日子还没来到,他经手发行的林俊杰的专辑《江南》真实发行量超过120万张。
  赵薇的《天使旅行箱》是王磊2007年离开唱片行业前,企划和监制的最后一张专辑:“羽泉和丁薇是制作人,实打实的销售量十三四万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是唱片却越来越卖不出去,他开始觉得身心俱疲,那一年他30岁,辞职出走,去了西藏、尼泊尔,回来之后,去了网易门户做音乐频道的编辑。
  王磊觉得周围的世界都发生了变化。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互联网公司,那是唐朝乐队创建人之一郭怡广(Kaiser)的网站,他们曾经尝试过把窦唯的歌转成MP3上传到网站上,但是“当时的互联网意味着56k的调制解码器下载一首歌需要12分半,到了2012年,下一首歌只需要12秒。百万大碟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在某个音乐平台上,一首金曲被下载1亿次完全是可能的”。在网易云音乐的平台上,王磊开始推出了一些歌手的单曲首发。
  先做蛋糕
  网易云音乐的团队分布在北京和杭州两地,技术团队在杭州,大约有30人,市场团队在北京,2013年春节后增加到七八个人,王磊自己两地跑。
  现在的王磊除了拥有比以往更多的资源,还有来自老板丁磊亲自的支持。下一步,他打算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演唱会、讲座、音乐沙龙。
  “比如,在丽都的雕刻时光咖啡馆搞一场爵士音乐专场,一个下午就这一个主题。”王磊觉得一方面可以当作品牌推广,另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听众的审美,“哪怕这个讲座就100多人,那下一场到北京大学里面去做一个校园演唱会,有1000个听众,一年做下来,能有几万个人次听到,他们再给周围五六个人传播。我们做的事情就有意义了。”
  王磊是北京人,在八十中读的中学,高三复习高考,学校也没有中断音乐课,“老师用五到十分钟,讲音乐赏析,然后就播放贝多芬、莫扎特的曲子,你愿意听音乐就听,愿意做数学题就做数学题。”这种在应试教育下少有的美育教育让王磊对学校心存感激。他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能够有同样的效果,“通过各方面的熏陶,希望十年之后,大众的审美能够进步”。
  作为演出策划人,王磊策划过赵传、王菲的演唱会。2004年,在贺兰山脚下,王磊请到了崔健、郑钧、张楚、黑豹、唐朝,观众超过十万人。与音乐节和现场演出的合作显得顺理成章,但是,王磊并不赞同在电影院直播演唱会的模式:“如果一个电影院有其他电影可选择,票价相同,不会有人买票的。除非有一个艺术影院愿意所有厅直播演唱会,天天播,也许才能聚集人气。”
  王磊更看好与硬件的合作,他举了魔声耳机的子品牌野兽的例子:“跟魔声合作的这个说唱歌手,已经完全不用唱歌了。授权费用已经可以养活他了。”他表示网易也正在跟国产的耳机品牌洽谈,2013年下半年,也许会推出网易云音乐品牌的耳机。
  押宝两个亿在音乐上,除了圆梦,王磊觉得丁磊也是布局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上网易已经做了新闻客户端和有道词典,现在是通过音乐进入市场的时候了。”云音乐在之后会加入音乐MV视频,还会与有道词典打通,“那时候,用户看到的外文歌词还会配有中文翻译”。
  王磊觉得,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市场还在培育,根本没到分蛋糕的阶段。现在是做蛋糕的时候,你有奶油,我有面粉。大家一起来做”。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代谢疾病,患者由于骨质流失而易骨折。最新调查表明,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一半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它严重影响了老人的身体健康。专家认为,骨质疏松无明显症状,当出现骨折时已是严重阶段因此必须引起中老年人的高度重视。  一般人50岁以后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期。女性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性激素下降加速骨骼退化,发病率高于男性,约占55%。妇女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150万例骨折。据报道,上海市第
期刊
人类恐惧、诅咒病毒,也曾踌躇满志,深信自己有能力制造出药物和疫苗来击败传染性病毒,而后来又焦虑地发现,病毒拥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变异能力,能够随时以新的面孔卷土重来。  不客气地说,在和病毒斗争的革命史中,人类全无胜利可言。但好在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短暂的胜利仍能挽救无数生命。本世纪重要的一课是,2003年非典病毒的蔓延。人类的全球移动,给病毒的生存条件带来变化,它因此反作用于人类和牲畜。新疾病能够迅
期刊
和周亚平老师的采访夜里1点多才结束,他睡不了几个小时就要赶往机场飞赴昆明。周老师是我所采访的音乐人里资历最老、年龄最大、聊得最晚的一位,快60岁的他留着长发,戴着棒球帽,自己拎巨大的行李箱。最重要的是,他还在音乐圈里发光发热,拳打脚踢。1994年周亚平创立的鸟人音乐已经成了至今罕有的长寿民营唱片公司。  周亚平的履历和作品表有点吓人。他1984年就帮崔健录了第一张专辑;1988年出版发行了迟志强的
期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香港人,我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虽然越来越觉得生活融入了这里,但文化精神似乎还停留在三千里外的那座小城里。与人沟通的时候,时常会像个自闭的中年人,茫然不知所应。  1984年的一天,当我离开大学门口时,已经准备赶火车去深圳,到一家港商经营的电子工厂当工程师。几天之后,我第一次坐在深圳郊区龙岗一家工厂的办公室,厂里的员工把我的名字改了,叫“谭工”。我就这样展开了几十年往返香港和内地的生
期刊
富士山并非国有  2013年春节,我去了日本。每逢春节前后20天,CCTV都是处心积虑地四处寻找十八孝楷模,呈现出几亿人同心同德同时尽孝的震慑威力,让我们这种自私分子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身在旅游途中,想想父母坐在电视机前的心情—我还是去了日本。  不过,父母以为我去了柬埔寨。我对他们说我要去日本,遭到了强烈反对,反对理由中最主要的一条是钓鱼岛问题,他们认为现在中日关系紧张,有可能随时打一仗,或
期刊
我有一个恐惧的经验:2003年4月22日,李慎之先生去世,难免有人起疑是否因为非典,很快被告知是因为肺炎。在那个气氛下,你所亲近的人去世,那种氛围是恐慌的,飘忽而不稳定。  大家说这期间将不聚会悼念了,写文章纪念先生。我坐在家中的小客厅里写纪念他的文章—我想不起来为什么我不待在书房里?是因为害怕吗?  那时候是下午,突然有查煤气的人来敲门,吓了我一跳,当时觉得很害怕,这种害怕的感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
期刊
我知道非典这个事很早,大概2003年2月,我在深圳有个哥们儿,他刚刚送葬了他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就是突然得了这种奇怪的肺炎,很快就死掉了。那应该是广东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深圳这哥们儿给我打电话,说有这么一种很厉害的病,你在北京也要特别注意,最好赶紧去买点板蓝根。当时官方都还没说这件事。只是在广东一带人们私下里有各种传闻,我也没当回事。不知道深圳那个死去的朋友有没有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当时包括很多医生
期刊
我是不是在发“国难财”?  2003年,王岐顺这样问过自己。但他很快变得坦然,甚至自豪起来。SARS疫情把北京变成了一座弥漫恐怖气氛的城市,政府关闭了绝大多数可能导致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叫停了几乎所有演唱会、招聘会和大型展览,很多酒吧、KTV和饭店都关门歇业。人们也不敢再像往常那样和朋友聚会,然后一起去看场电影—在封闭的室内影院里进行两个小时静坐和呼吸,似乎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实在想看电影怎么
期刊
2005年,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大一的施凯文就创建了他的第一间公司—唱片公司“莱美文化”。他的专业是电子编曲,那时他给自己规划的职业路径是努力写歌编曲,成为张亚东、小柯那样的业内顶级制作人。  没想到,莱美文化很快就因为唱片业大环境的衰退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做不下去了,之后的三次创业再没能“专业对口”,全都是互联网公司,虽然也与音乐相关。弹了十年古典钢琴的施凯文现在已经完全转型为一名全能型的技术人
期刊
2003年,我从公共卫生专业毕业工作已经22年,从来也没有想到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还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  那年,我的丈夫在市疾控中心担任办公室主任兼流病科科长,在市非典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两边跑,常吃不上饭,我们几天都见不上一面。当时省里规定疑似病人由市专家组确诊,他第一次去某县会诊,走之前给我打了三个电话,前两个电话只说“我上去了”,我回答“好!”第三个电话说:“我上去了!照顾好孩子!”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