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 杰弗理斯的自然观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smag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的英国处在一个经历重大变化的时期,繁华的表象之下,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科学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都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以及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理查德·杰弗理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之个人生活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观:一、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二、自然中不存在任何目的,计划和任何设计。自然存在于人类之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与人性相悖。三、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形成对比:自然是美丽丰盈的,而人类的生活却那么悲惨。四、人类应该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这取决于人自已——自然可以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可以成为人们受伤时具有疗伤作用的避难所;如果人类不善利用或者一味破坏自然,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United Kingdom was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s and prosperous appearances. All kinds of social conflicts were very sharp.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ll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 and thoughts at that time. Living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of Richard Jeffries, in this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combined with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formed its unique concept of nature: First, as a natural part of mankind should b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 Second, there is no purpose in nature, plans and any design. Naturally exists outside of human beings, and even in a certain sense, contrary to human nature. Third, the contrast between nature and the social life of mankind: nature is beautiful and rich, but human life is so miserable. How humans should exploit and utilize nature depends on their own nature - nature can be an ideal model for human life and can be a sanctuary for the healing of people when they are injured. If human beings are not good at using or blindly destroying nature, the result will be Disastrous.
其他文献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
由于空间跨度和文化心理跨度的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充满竞争、对抗、同化与顺应的过程,给城市管理和发展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本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观念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现代发展观包含着悖谬,本文将揭示这种悖谬,探讨摆脱这种悖谬的出路,并将证明只有涵盖精神提升和道德进步的发展才是真正
费尔巴哈带着激情去相信感性,这是因为他认为黑格尔的理性排斥激情,而这种激情来自与他人的关系,而且是每一次都不同的他人.因此,它指出人的原始承受性--社会意义上的感性.思
环境美不是一种美的形态,而是一种综合的美。它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环境美作为自然与人共同创造的产物,具有生态性和文明性。环境作为现实的客观存在,它的美与艺术美有重要
转读和唱导是南北朝佛教的重要弘法手段,慧皎从"悟俗可崇"、"应机悟俗"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在中创立两门新科予以记载.本文认为,科注重的是音声梵制自身在华夏的传承和发展,
如果说中国思想的核心是上下(包括天人、古今)之间的通达,那么,这一通达是通过“与于斯文”的方式展开的:在具体的个人那里意味着将其物理-生物的生命转化为“文-化”的生命,
从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来研究绿色奥运的核心内容--环境保护,绿色奥运应该超越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权利,以及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将自然界纳入
本文对属于德山一系的大宁隐微禅师的生平事迹及机缘法要进行了概略的介绍,并对始自罗山的"师子在窟出窟"句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