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Q=《北京青年》周刊
T=佟丽华
为什么 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一再发生?
BQ:今年是您第二次当选“年度法治人物”,同时也获得国际律协的“年度公益法律人物”奖,您怎么看待对您从事的弱势群体保护工作的肯定?
T:与其说是对我过去十几年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肯定,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对完善儿童福利制度的期待。
BQ:的确,今年出现了多起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幼儿园、家庭、学校中部有虐童甚至性侵害的事件发生,不过在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受伤的孩子,之后的生活怎么样?我们并不知道。
T:给大家讲个案例,一个江西的孩子,受父亲和继母长期虐待,媒体报道后,一片哗然,警察去了,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可是他的继母甚至通过其他渠道表示“非得慢慢折磨死他”。当前受到虐待遗弃的孩子,每年都有被打致死的。往往是这个事情过去了,之后又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BQ:难道真的没有办法避免?警方责令改正,但是不改怎么办?这个案子您进行了怎样的援助?
T:当得知继母要慢慢折磨死他,我安排律所副主任去当地办这个案子,又联系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再报道,同时联系民政部向当地问询。即使出动如此强大的力量,最终结果也只是由孩子的大姑来监护,违法的父母依然没有被追究责任。在法律上,有两种处理办法:民事方面撤销监护人资格,但要由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但是谁是有关单位?法律没有说清楚,导致有资格提出的人不去做。刑事方面可以按虐待罪处理,问题是虐待是自诉案件,孩子不敢说,案子很难到法院。
为什么 追讨欠薪要花5年多时间?
BQ:专业律师,强势媒体,政府部门都出动的情况下,结果在您看来还不够理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修订法律,让法律的震慑功能明确发挥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上事半功倍?
T:不是每次事件都能出动如此强大的三方力量,可见立法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儿童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只有让违法者看到,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法律的震慑功能发挥出来,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免受这样的折磨,这一切还要靠法治。近年我一直呼吁制订《儿童福利法》,传统的观念是孩子是家庭的,政府和社会不要对家庭介入太多,这种观念影响了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对政府责任的规定。我觉得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政府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孩子是家庭的,也是政府和社会的,在普惠难以很快做到的情况下,先做到补缺,在重病、受虐等情况发生时,政府要出面。
BQ:您刚才提到“法治”,作为今年十八大的三名律师代表之一,您也多次在不同场合高调谈法治,说到深化依法治国,践行法治主题,对国家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普通老百姓可能会问,法治是什么?中国可是人情社会啊?
T:这就如同下棋的规则,一旦规则确定,棋就好下,没有规则,棋又怎么下?有个农民工被欠薪3万多,他跑了2年要求解决,我们为他又跑了3年多,综合维权成本包括农民工和律师的时间、费用,而国家公务人员在处理此事时,国家也要付出工资等成本,这些早就超过3万元了。任何一个领域都面临程序复杂的问题,如果立法不科学,法制不健全,国家治理也是事倍功半。
BQ:十八大报告中讲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老百姓对此很期待,就像您讲到的微观至弱势群体的个人,宏观至国家治理的层面,法治都为最优,但是对于有权的领导干部们,法治又意味着什么?
T:今年我们看到了“房叔”、“表哥”甚至包括重庆事件,根本是权力被滥用。如果法制不健全,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在体会快感的同时也埋下巨大隐患。因此,法治不是说给老百姓的,而是说给每个人,包括领导,从表面看来,约束了干部的权力,其实是对他负责,并且将从根本上引领整个社会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为什么 要高调地为实现法治呐喊?
BQ:说到法治引领社会正常运转,我想到“治理酒驾”这一成功典型……
T:这是最成功的一个标本,5年前酒后开车还比较普遍,现在则完全不同了,真正因为醉驾判刑的并不多,法律的威慑力出来后,大家知道了自觉,同时也节省了公共成本。法治是破解当前各种难题的最佳路径。从立法技术来讲,本身不复杂,各个领域都可以制定出自己的“治理酒驾”模式。法治是给大家树立底线和规则的。如果法治不彰,底线没有树立起来,社会矛盾只会日益尖锐。只有践行法治,权威树立起来,社会才具备稳定的基础。
BQ:所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您也不断在立法和公共政策方面进行呼吁?
T:立法不应高高在上,立法者应该多到一线了解情况,而我们这些法律工作者发现法律不好用,也应研究梳理,提出建议,让立法与执法形成良性互动。致诚是国内最大的公益律所,我认为我们的使命是能让更多人在权益受到伤害时可以获得法律帮助。过去这些年来,超过40万人得到了免费咨询和法律服务。第二个就是希望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力量为法治呼吁呐喊,只有法制健全起来,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市场经济才能健康运转,老百姓关心的腐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禁止流浪儿乞讨,即使我们在街头很难看到流浪儿乞讨,但这并不能说明解决了根本性问题。为一个农民工讨薪,不能解决其他欠薪问题,美好的宏观愿景要转化成中观的可行制度,才能解决微观问题。没有法治,农民工、农民和孩子等问题,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BQ:希望有更多的同道者与您一起帮助弱势群体,为实现法治呐喊。
T:我们给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同时也承受着资金压力。希望职业化的公益律师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虽然不会很富有,但依然希望有更多律师能够职业化做公益,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不仅是法庭上,也在制度表达上进行呼吁、呐喊。
T=佟丽华
为什么 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一再发生?
BQ:今年是您第二次当选“年度法治人物”,同时也获得国际律协的“年度公益法律人物”奖,您怎么看待对您从事的弱势群体保护工作的肯定?
T:与其说是对我过去十几年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肯定,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对完善儿童福利制度的期待。
BQ:的确,今年出现了多起针对儿童的暴力事件,幼儿园、家庭、学校中部有虐童甚至性侵害的事件发生,不过在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受伤的孩子,之后的生活怎么样?我们并不知道。
T:给大家讲个案例,一个江西的孩子,受父亲和继母长期虐待,媒体报道后,一片哗然,警察去了,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可是他的继母甚至通过其他渠道表示“非得慢慢折磨死他”。当前受到虐待遗弃的孩子,每年都有被打致死的。往往是这个事情过去了,之后又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BQ:难道真的没有办法避免?警方责令改正,但是不改怎么办?这个案子您进行了怎样的援助?
T:当得知继母要慢慢折磨死他,我安排律所副主任去当地办这个案子,又联系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再报道,同时联系民政部向当地问询。即使出动如此强大的力量,最终结果也只是由孩子的大姑来监护,违法的父母依然没有被追究责任。在法律上,有两种处理办法:民事方面撤销监护人资格,但要由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但是谁是有关单位?法律没有说清楚,导致有资格提出的人不去做。刑事方面可以按虐待罪处理,问题是虐待是自诉案件,孩子不敢说,案子很难到法院。
为什么 追讨欠薪要花5年多时间?
BQ:专业律师,强势媒体,政府部门都出动的情况下,结果在您看来还不够理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修订法律,让法律的震慑功能明确发挥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上事半功倍?
T:不是每次事件都能出动如此强大的三方力量,可见立法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儿童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只有让违法者看到,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法律的震慑功能发挥出来,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免受这样的折磨,这一切还要靠法治。近年我一直呼吁制订《儿童福利法》,传统的观念是孩子是家庭的,政府和社会不要对家庭介入太多,这种观念影响了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对政府责任的规定。我觉得儿童福利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政府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孩子是家庭的,也是政府和社会的,在普惠难以很快做到的情况下,先做到补缺,在重病、受虐等情况发生时,政府要出面。
BQ:您刚才提到“法治”,作为今年十八大的三名律师代表之一,您也多次在不同场合高调谈法治,说到深化依法治国,践行法治主题,对国家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普通老百姓可能会问,法治是什么?中国可是人情社会啊?
T:这就如同下棋的规则,一旦规则确定,棋就好下,没有规则,棋又怎么下?有个农民工被欠薪3万多,他跑了2年要求解决,我们为他又跑了3年多,综合维权成本包括农民工和律师的时间、费用,而国家公务人员在处理此事时,国家也要付出工资等成本,这些早就超过3万元了。任何一个领域都面临程序复杂的问题,如果立法不科学,法制不健全,国家治理也是事倍功半。
BQ:十八大报告中讲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老百姓对此很期待,就像您讲到的微观至弱势群体的个人,宏观至国家治理的层面,法治都为最优,但是对于有权的领导干部们,法治又意味着什么?
T:今年我们看到了“房叔”、“表哥”甚至包括重庆事件,根本是权力被滥用。如果法制不健全,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在体会快感的同时也埋下巨大隐患。因此,法治不是说给老百姓的,而是说给每个人,包括领导,从表面看来,约束了干部的权力,其实是对他负责,并且将从根本上引领整个社会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
为什么 要高调地为实现法治呐喊?
BQ:说到法治引领社会正常运转,我想到“治理酒驾”这一成功典型……
T:这是最成功的一个标本,5年前酒后开车还比较普遍,现在则完全不同了,真正因为醉驾判刑的并不多,法律的威慑力出来后,大家知道了自觉,同时也节省了公共成本。法治是破解当前各种难题的最佳路径。从立法技术来讲,本身不复杂,各个领域都可以制定出自己的“治理酒驾”模式。法治是给大家树立底线和规则的。如果法治不彰,底线没有树立起来,社会矛盾只会日益尖锐。只有践行法治,权威树立起来,社会才具备稳定的基础。
BQ:所以,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您也不断在立法和公共政策方面进行呼吁?
T:立法不应高高在上,立法者应该多到一线了解情况,而我们这些法律工作者发现法律不好用,也应研究梳理,提出建议,让立法与执法形成良性互动。致诚是国内最大的公益律所,我认为我们的使命是能让更多人在权益受到伤害时可以获得法律帮助。过去这些年来,超过40万人得到了免费咨询和法律服务。第二个就是希望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力量为法治呼吁呐喊,只有法制健全起来,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市场经济才能健康运转,老百姓关心的腐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像禁止流浪儿乞讨,即使我们在街头很难看到流浪儿乞讨,但这并不能说明解决了根本性问题。为一个农民工讨薪,不能解决其他欠薪问题,美好的宏观愿景要转化成中观的可行制度,才能解决微观问题。没有法治,农民工、农民和孩子等问题,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BQ:希望有更多的同道者与您一起帮助弱势群体,为实现法治呐喊。
T:我们给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同时也承受着资金压力。希望职业化的公益律师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虽然不会很富有,但依然希望有更多律师能够职业化做公益,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不仅是法庭上,也在制度表达上进行呼吁、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