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在中学教学管理中的意义及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组织教学和活动管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学生的积极认同和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成长中真正成长,最终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课堂——学生——主体 管理——学生——参与 教育——学生——反省
  学校最主要的功用体现在“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尽管教书中渗透着育人的因素,但作为一个专门培养人才的单位,学校必须将“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任务去完成。事实证明,教书与育人不是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的积极认同和配合。所以组织教学和活动管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成长中真正成长,最终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
  一、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现实教学中,一般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被动的。尽管能完成教学内容,但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遏制,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在较高层次上的融合和深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调动学生所有的学习积极性,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让教学活动在知识传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的“循环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课堂教学前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首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明显。同时,学生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认真学习的体现,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比如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等等,这是一般课堂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循环教学”模式给我们一个直接的启示就是:所有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二、改变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工作,管理者无法对学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更不能及时处理每一个事情,教育模式往往也是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是学校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要做到这一点,仅凭借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从学生的自身需求来看,参与管理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伴随而来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渴望,让他们参与管理,既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利于他们及早确认自身的价值。
  参与班级常规管理是学生参与管理活动最常见的模式,在常规管理中,由于自己不再是被管理者的身份,荣誉感自然产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同学,及时反映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便于学校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参与管理的学生往往也能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刻提醒自己做到表率作用,并利用其影响力形成良好的班风。轮流参与的全员管理模式能在更大程度上让学校的规定得到尊重和执行,而这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学生会、学生座谈会等组织和活动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学校制定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计划和规定。
  三、改变工作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批评的教育方法往往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身份优势,而是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平等的对话中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能让学生感觉到,批评教育的过程不再是老师单向的训斥,而是在老师帮助下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这样便于他们接受老师的教导。对于典型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在相互评价中认识问题的实质。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教师也能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学管理的长期性和长效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从一般形式上看,建立成长档案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新生入学初就建立成长档案袋,要求提供个人奋斗目标、自我学习评价等材料,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对个人档案袋进行重新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他们能发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两个方向上的:一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会激励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自己的过去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也会提醒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期待改正缺点并有所进步。而这两个方向上调整的效果绝非教师单向的说教所能做到的。
  必须指出的是,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能放弃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放弃了预设性和可操控性的教育模式,教师就必须采取更灵活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这对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都是一个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主体地位其实是在从“显性”转向“隐性”,根本目的在于凸显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压抑的学习主体——学生,将“学”的主体和“教”的主体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其他文献
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因此,运用国学经典文化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
期刊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互对立或相互结合的境况,是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在教学中,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流的场域;是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的生长点;更是师生智慧的载体。  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利用其生动、有趣、灵活、开放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生的思维能在情境中翩翩起舞,展现出妙曼的风姿。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是广告主要的视觉要素,是广告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件广告设计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而色彩在广告设计视觉传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广告的视觉表现力,准确地表达广告设计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广告色彩的基本知识。本文从广告设计的角度,探讨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规律,把握色彩在广告中的意义、作用及应用原则。通过研究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旨在提高广告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
期刊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把文章的开头形象地比作了“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精致。开头,决定了读者是否阅读下去。“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李渔),开头须能激起一睹为快的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文无定法,开头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  一、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强调数学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他们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下面就以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贴近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学生最向往和熟悉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更是与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
期刊
一、课堂互动内涵解读  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过程;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应当真正促进思维(包括方法等)的优化。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正的互动“不应被看成线性的和纯因果性的”;恰恰相反,这一过程应被理解成“反思性、循环性和相互依赖的。”  二、有效互动的策略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