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EDA技术是提升数电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本文分析了EDA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并结合数电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进行了“数电”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的制定。对提升EDA技术应用价值,具备较为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EDA技术;数电课程;实践方案
电子信息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尤其在各类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课程教学的规模和力度都不断加大,并在不断发展和革新,但彼此之间的办学水平却相差甚远,尤其是地方性技工学校正在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迎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EDA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算机有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电子记忆的特点被EDA技术借助,成为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电子整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已经在电子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美国NI公司的Multisim软件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工具。它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高仿真、高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实际动手与教学理论脱节的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快地、更方便地用计算机仿真,把教学中的理论再现出来,这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EDA研究的对象是电子设计的全过程,包括电子技术领域中从低频到高频直至微波、从线性到非线性、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离元件到集成电路等。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EDA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在电子技术的相关领域不断深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常用的EDA工具和软件有ispExpertSystem,QuartusII,ISE,Multi-sim等。
二、“数电”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1.调整开课时间。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器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众多电子类仿真软件的应用,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学课时也在逐渐缩减。“数电”置前至第二学期,“电路”、“模电”随后,其他诸如“工程认知实践”、“FPGA”、“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和“DSP”等应用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紧随其后安排在第3—5学期。这就使学生具备提前接触电子设计知识及工程训练活动的能力。这种实践性能力的获得,比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至少提前2—3个学期,学生能提前为未来的学习和实习打开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将EDA/FPGA技术引入课程教学。
由于“数电”开设时间大幅度提前,需降低对“电路”和“模电”等课程知识的依赖。因此,首先精简逻辑门电路章节内容,去除复杂的CMOS、TTL门电路结构分析,只作逻辑门电路的功能、特点的简略讲解;淘汰555定时器相关内容,并将D/A与A/D转换器内容调整至“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中;大量引入EDA技术和VerilogVHDL语言,将Verilog VHDL语言及其应用贯穿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章节,使VerilogVHDL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数字电路的理论与应用密切衔接,实现“软件先行,以软带硬”的教学目标。课程理论授课学时压缩至48学时,并开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中,去除基于74系列器件的低层次设计内容,将FPGA技术全面引入到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总共安排13个实验项目,其中7个是基于FGPA的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能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教材选取工程创新型电子信息类精品教材《实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与EDA实践结合紧密,满足本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1.实行模块化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将课程内容分成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三个模块。第一部分突出逻辑代数基础知识的讲授,采用案例教学法,布置难易合适的习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后两部分注重理实一体化,部分内容放在EDA实验室讲解,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提高教学质量;配置充分准备的实例,部分實例如组合电路中的编/译码器、选择器,以及时序电路中的计数器等内容,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验证,并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口袋实验室”相结合。
在理论和实验课堂教学之外,还安排三个实践项目:智能抢答器、数字钟、电子密码锁,要求学生自行组织3—5人的小团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项目的分析、方案的制订、EDA仿真,并在开发板上完成硬件调试,最终进行作品展示、成绩评价和经验交流。这里,我们提倡“口袋实验室”运行方式,让学生从实验室定期租借开发板或自购,进而解决实验时空局限性的问题,他们在宿舍就可以完成课程中的实例、实验训练以及自己的创意设计,充分打开自主学习空间,并激发个人学习兴趣。
3.推行第二課堂教学法。由于本课程教学知识点较多,而课堂教学课时较少,因此要拓展第一课堂,将部分教学知识点,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实验考核和课程考试包含这部分知识点,从而实现有效的督促作用。
三、结论
通过本课程改革实践,倡导“软件先行,以软带硬”的教学理念,注重EDA/FPGA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以加强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融会贯通。本次改革方案已经在个别班级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多数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要求,课程考核通过率达98%以上,实践考核100%通过。对本课程以及数字电子系统设计的兴趣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陈定东(1974-),男,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电气学院,大学本科,一级实习教师,主要从事模电、数电、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技能训练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明,潘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EDA技术;数电课程;实践方案
电子信息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尤其在各类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课程教学的规模和力度都不断加大,并在不断发展和革新,但彼此之间的办学水平却相差甚远,尤其是地方性技工学校正在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迎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EDA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算机有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电子记忆的特点被EDA技术借助,成为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电子整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已经在电子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美国NI公司的Multisim软件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工具。它是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高仿真、高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实际动手与教学理论脱节的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快地、更方便地用计算机仿真,把教学中的理论再现出来,这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EDA研究的对象是电子设计的全过程,包括电子技术领域中从低频到高频直至微波、从线性到非线性、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离元件到集成电路等。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EDA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在电子技术的相关领域不断深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常用的EDA工具和软件有ispExpertSystem,QuartusII,ISE,Multi-sim等。
二、“数电”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1.调整开课时间。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器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众多电子类仿真软件的应用,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学课时也在逐渐缩减。“数电”置前至第二学期,“电路”、“模电”随后,其他诸如“工程认知实践”、“FPGA”、“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和“DSP”等应用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紧随其后安排在第3—5学期。这就使学生具备提前接触电子设计知识及工程训练活动的能力。这种实践性能力的获得,比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至少提前2—3个学期,学生能提前为未来的学习和实习打开充裕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将EDA/FPGA技术引入课程教学。
由于“数电”开设时间大幅度提前,需降低对“电路”和“模电”等课程知识的依赖。因此,首先精简逻辑门电路章节内容,去除复杂的CMOS、TTL门电路结构分析,只作逻辑门电路的功能、特点的简略讲解;淘汰555定时器相关内容,并将D/A与A/D转换器内容调整至“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中;大量引入EDA技术和VerilogVHDL语言,将Verilog VHDL语言及其应用贯穿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章节,使VerilogVHDL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数字电路的理论与应用密切衔接,实现“软件先行,以软带硬”的教学目标。课程理论授课学时压缩至48学时,并开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中,去除基于74系列器件的低层次设计内容,将FPGA技术全面引入到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总共安排13个实验项目,其中7个是基于FGPA的复杂数字系统的设计,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能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教材选取工程创新型电子信息类精品教材《实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与EDA实践结合紧密,满足本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1.实行模块化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将课程内容分成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三个模块。第一部分突出逻辑代数基础知识的讲授,采用案例教学法,布置难易合适的习题,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后两部分注重理实一体化,部分内容放在EDA实验室讲解,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提高教学质量;配置充分准备的实例,部分實例如组合电路中的编/译码器、选择器,以及时序电路中的计数器等内容,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验证,并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口袋实验室”相结合。
在理论和实验课堂教学之外,还安排三个实践项目:智能抢答器、数字钟、电子密码锁,要求学生自行组织3—5人的小团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项目的分析、方案的制订、EDA仿真,并在开发板上完成硬件调试,最终进行作品展示、成绩评价和经验交流。这里,我们提倡“口袋实验室”运行方式,让学生从实验室定期租借开发板或自购,进而解决实验时空局限性的问题,他们在宿舍就可以完成课程中的实例、实验训练以及自己的创意设计,充分打开自主学习空间,并激发个人学习兴趣。
3.推行第二課堂教学法。由于本课程教学知识点较多,而课堂教学课时较少,因此要拓展第一课堂,将部分教学知识点,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实验考核和课程考试包含这部分知识点,从而实现有效的督促作用。
三、结论
通过本课程改革实践,倡导“软件先行,以软带硬”的教学理念,注重EDA/FPGA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以加强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融会贯通。本次改革方案已经在个别班级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多数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要求,课程考核通过率达98%以上,实践考核100%通过。对本课程以及数字电子系统设计的兴趣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陈定东(1974-),男,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电气学院,大学本科,一级实习教师,主要从事模电、数电、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技能训练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明,潘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