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在希望和绝望的中间地带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叶:提起马尔克斯,中国读者首先想起的必然是他那部如雷贯耳的大作——《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来说,几十年来更是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莫言说:“第一次读《百年孤独》被震撼了。”余华说:“对马尔克斯除了崇敬,没有别的。”韩少功说:“老马的那种造句,学也学不来。”实事求是地说,尽管《百年孤独》几乎被捧上神坛,但于一般读者而言,翻开它着实需要一点勇气。
  如果你想亲近这位文坛大偶像,如果你想让你们的初相识稍显轻松些,那么不妨从这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开始。一个小中篇,字数也不过5万,但不由得让人感叹其语言之凝练、笔力之雄健、主旨之深刻。前后删改9次方才问世的这部作品也令马尔克斯本人十分满意,他曾表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并称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百年独孤》。这个“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认为是“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而这篇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固执的、穷尽一生都在绝望和希望的中间地带徘徊的上校的故事吧。
  NO.01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亞·马尔克斯(1927—2014),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包括莫言、余华、刘震云、格非等在内的几代中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短篇小说集《世上最美的溺水者》《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NO.02内容简介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情节很简单:一位上校年轻时参与了保卫国家的战斗,当时他被许诺退休后将收到养老金。然而,他一直没有收到那封带着养老金通知的信。在等待期间,他的儿子因斗鸡不幸去世,他跟妻子无依无靠,整日忍饥挨饿。对上校来说,生活中唯一的事就是等待,等待那封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的信。这部小说,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宏观刻画,也没有怆然涕下的时代悲歌,只有小人物在希望和失望的中间地带不断徘徊的足音。
  NO.03精彩选段
  一
  上校打开咖啡罐,发现罐里只剩下一小勺咖啡了。他从炉子上端下锅来,把里面的水往地上泼去一半,然后用小刀把罐里最后一点儿混着铁锈的咖啡末刮进锅里。
  上校一副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坐在陶炉跟前等待咖啡开锅,他觉得肚子里好像长出了许多有毒的蘑菇和百合。已是十月。他已经度过了太多这样的清晨,可对他来说,这天的清晨还是一样难挨。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十月算是其中之一。
  妻子见上校端着咖啡走进卧室,便撩起了蚊帐。昨天夜里,她的哮喘病又发作了,人到现在还昏昏沉沉的。她勉强坐起身,接过了咖啡。
  “你的呢?”她问道。
  “我喝过了,”上校撒了个谎,“刚还剩一大勺呢!”
  这时,镇子上响起了一阵阵丧钟声,上校早已把今天要出殡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他是一九二二年生的,”她说,“四月七号,正好比咱们的孩子小一个月。”
  ……
  他(上校)从箱子里翻出一把很大的旧雨伞。这伞是他妻子在他那个党某次筹集经费的政治摸彩中赢得的奖品。那天晚上,他们还看了场露天演出,虽说下了雨,演出并没有中断。上校、妻子和他们当时只有八岁的儿子阿古斯丁,都挤坐在这把伞下坚持看完了最后一幕。可现在,阿古斯丁已不在人世,当年发亮的绸伞面也已被虫蛀得百孔千疮。
  ……
  上校用手摸索着刮完脸(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镜子用了),随后不声不响地穿上衣服。他的裤子像长衬裤一样紧紧地包在腿上,脚踝处绑了个活结,腰间用一条同样质地的布带穿过缝在那里的两个金光闪闪的裤钩系住。他不用腰带。旧马尼拉纸色的衬衣几乎和马尼拉纸一样粗硬,顶端用一颗黄铜扣子扣住。本来假领子也要靠这个扣子固定,可那领子早就破烂不堪,因此上校打消了系领带的念头。
  【小编时间】翻开小说第一页,我们就认识了这个贫穷的老上校。他早上起来冲咖啡,发现咖啡只剩下一小勺儿,他把自己的水倒掉给老伴儿冲了咖啡,还谎称自己喝过了。往下,马尔克斯用一个又一个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逼视老夫妻的贫穷:千疮百孔的旧雨伞,破烂不堪的假领子……故事,就这样在十月阴沉潮湿的气氛中缓缓展开。
  二
  “没有上校的信吗?”
  上校心惊胆战。局长把邮袋往肩头一搭,走下人行道,头也不回地答道:“没有人写信给上校。”
  上校一反直接回家的老习惯,去了裁缝铺喝咖啡,阿古斯丁的伙伴们正在看报。他感到希望落空了。他真想在这里一直待到下星期五,免得两手空空地回去见自己的老伴。可是,裁缝铺打烊的时候,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了。妻子在等着他。
  “没有信?”妻子问道。
  “没有。”上校答道。
  下星期五他又去等船,回家时又和往常一样没拿到盼望已久的信。“我们等够了,”这天晚上妻子对他说,“像你这样等信,一等就是十五年,真得有一股牛的耐性。”上校却上吊床去看报了。
  “得等着挨个来嘛,”他说,“我们是一千八百二十三号。”
  “可是从开始等到现在,这个号在彩票上都出现两回了。”妻子反驳道。
  上校照例把报纸从第一版看到最后一版,连广告也不放过。但是这一回,他的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他眼睛看着报纸,心里想的却是退伍金的事。十九年前国会通过了那条法令,自那以后他为申请得到批准就花了八年,之后又用了六年才把名字登记上去。上校收到的最后一封信就是那时寄来的。   【小编时间】对上校来说,生活中唯一的事就是等待,等待那封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摇摆的信。等待,在常人看来是美好又枯燥的,是煎熬,可是或许在上校看来,用尽毕生等待的是希望,更是他至死都不会放弃的——尊严。
  三
  “这么说,全镇的人都知道我们快饿死了!”
  “我实在受不了了,”妻子说,“你们男人根本不知道过日子有多艰难。有好几次我不得不在锅里煮石头,免得左邻右舍都知道我们揭不开锅了。”
  上校觉得自己受了侮辱。
  “这事儿真丢人!”
  妻子索性钻出蚊帐,走到吊床跟前。“我再也不能这样装模作样地过日子了,”她说,气得声音都嘶哑了,“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我受够了!”
  上校躺着一动不动。
  “二十年了,我们一直等着他们兑现每次大选后对我们许下的那一大堆诺言,可到头来我们连儿子都没保住,”她继续说,“连儿子都没保住!”
  上校对这样的责难已经习以为常。
  “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他说。
  “可二十年来,那些人在议会里每个月都拿上千比索,”妻子反驳道,“你看看那个萨瓦斯,他的钱多得连他家那幢两层楼的房子都装不下了。他到这个镇子上来的时候,不过是个脖子上盘着条蛇的卖药郎中。”
  “可他得了治不好的糖尿病!”上校说。
  “那你呢,眼下就要饿死了,”妻子说,“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尊严是不能当饭吃的。”
  一道闪电打断了她的话头。雷声在街上炸开,冲进卧室,如同一堆乱石在床底下滚动。妻子急忙扑进帐子里找她的念珠。
  上校乐了。
  “这都是你嚼舌头的报应,”他说,“我早说过,上帝是站在我这边的。”
  【小编时间】通过这段交流,可以大致拼凑出上校的生活,也更能了解他的性格,在包括妻子在内的大多数人看来,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固执而不懂变通的,可这份固执中,是他对尊严的死死坚守。这个在绝望中依然挺起脊骨的身影,让人心痛而敬佩。
  四
  “要不咱们这么办吧!”上校插了一句。
  “咱们能办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鸡卖掉。”妻子说。
  “也可以卖钟嘛!”
  “没人买。”
  “明天我出去想想办法,看阿尔瓦罗肯不肯出四十比索。”
  “他不会给你那么多钱。”
  “那就卖那张画。”
  再听见妻子的声音时,她已经又站在帐子外面了。上校从她的鼻息里闻到一股草药的气味。
  “没人买。”
  “等着瞧吧。”上校轻声轻气、语调平和地说,“现在快去睡觉,要是明天什么都卖不出去,再想别的办法。”
  他竭力想睁开眼皮,可睡意终于压倒了他。他深深陷入了一种没有时空概念的状态中,妻子的话语此刻听上去完全变了样。但不一会儿,他又被摇醒了。
  “你回答我的话呀!”
  上校弄不清是在梦中还是醒后听见的这句话。天色已经发白了。窗口映入星期天的绿色晨曦。他觉得自己又发烧了,眼睛胀得发疼,费了好大劲儿才清醒过来。
  “要是到头来什么也卖不出去,你还有什么办法?”妻子又问。
  “那就该到一月二十号了,”上校说,已经睡意全消,“到那天下午,他们就会付给我们百分之二十的赢头。”
  “那也得鸡斗赢吧,”妻子说,“可是它也许会输。难道你没想过它可能会输吗?”
  “这只鸡不会输。”
  “可如果输了呢?”
  “还有四十五天才轮到考虑这件事情呢。”上校说。
  妻子绝望了。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覺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
  “吃屎。”
  【小编时间】围绕着鸡的去留,这对一辈子同苦共艰的老夫妻,产生了巨大分歧。老太太坚决主张卖掉鸡,人活命要紧。上校舍不得,除了它是儿子所余唯一,它还可能在来年一月的斗鸡大会上获胜。在老夫妻的争执中,故事达到高潮,也就此戛然而止,最后的两个字恍若抽掉所有空气,绝望而朋克。
  NO.04精彩书评
  当不魔幻时,马尔克斯如何叙述故事
  □张佳玮
  这部小说,以十月里一个人的死亡、上校去吊唁为开始。那时候,七十五岁的上校已经失去儿子长达九个月。他一边等候每周五的邮件,等候十五年里换了七届的政府,会给他寄永远不会来的抚恤金,一边想法子豢养一只斗鸡。他生存下去的动力无非两个:抚恤金,以及“把鸡养到明年一月,参加斗鸡比赛,赢了之后抽头钱”,而他的妻子快饿死了。他所指望的未来,一个(抚恤金)似乎永不会来,一个(斗鸡)则得看运气。但恰恰是尊严与骄傲,让他相信这两者,于是不断逼近饥饿和死亡。
  马尔克斯在小说里,用了海明威的手法,即著名的“冰山理论”。这部小说中,马尔克斯白描上校的行动和对白,绝少心理独白。有无数情节,比如上校儿子之死,比如上校曾经的光荣历程,比如小镇上的地方政治,都是浮光掠影,一笔勾过。你如果试着把这些小片段连起来,想一想,一不小心,就会补完主角的一生。
  但这种技巧,还不是最重要的。小说情节的腾挪切换,最容易现斧凿痕迹,令人厌倦。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部小说,却真正做到了行云流水。马尔克斯的技巧是,像海明威写他那些短篇小说一样,用大量的对白填塞了情节与情节,理应算作过场的那些空间。
  而就是在这些对白里,他用到了之后他的标志性写作手法——“理当令人诧异,却不动声色,仿佛顺理成章”的口气。
  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里,在一个又一个孤立事件之间,是上校和妻子不断絮絮叨叨的对话。妻子经常生气、恼怒、情绪波动,而上校基本用一种自嘲式的冷厉应对。而无论是上校、医生还是其他小镇青年,总会以看去毫不在意、显然成竹在胸的口气,说一些马尔克斯式的对白。情节是骨,而这些漂亮对白是血与肉,使整个小说贯通起来。
  如是,外祖父的漫长故事,自己的凄凉境遇,对海明威的崇敬和学习,而立之年,巴黎的寒冬,漫长的等待。这一切熔于一炉后,就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这是马尔克斯最纯粹的一部小说,没有魔幻隐喻,没有华丽跨越,就是一个再质朴不过的故事。但它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小说家,只有一个马尔克斯。
  (摘自豆瓣网)
  链接·写作灵感
  马尔克斯在巴兰基利亚一家鱼市场有好几次总是看到一个人靠在栏杆旁,像是在等待的样子。这个人物使他自然地与他外祖父的形象联系起来,马尔克斯的外祖父在两次内战中幸免于难,荣获上校军衔,一辈子都在等着领取“军功奖”。再加上动笔时马尔克斯陷入失业困境,带着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马尔克斯最终在巴黎写成了这个故事。
其他文献
从卓文君到李清照,从柳如是到顾横波,古人起的名字文雅而不落俗套。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连风都有自己的名字。  春夏秋冬,在四季中轮回的风,最原始的名字,便是春风,秋风,夏风,冬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清·袁枚《春风》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唐·元稹《表夏十首》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
期刊
凡事大概在做到八成之前,努力都会顺利转化成看得见的成果,但是之后就是不同次元的世界了。截至目前都不断成长的事情,一旦做到八成,就会一直维持相同状态,然后自己也会因此感到厌倦。  感到厌倦时,该怎么办呢?  一种方法是放弃。比如放弃已经不觉得有趣的跑步,尝试踢足球。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厌倦的时候重新学习。想要超越已经做到的八成,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你必须选择要不要去挑战那剩下的两成。学习有别于以往的
期刊
2020年高考,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取了676分的高分。7月30日,钟芳蓉成绩一出,50多位老师连夜乘车走了30多里路到她的村子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有人说,这样的高分专业肯定随便挑。然而,钟芳蓉最终却报考了冷门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有人说,“考古专业冷门,不容易找到好工作”,留守女孩不太懂事,不能给家庭减轻负担;有人认为“穷读理工,富学文史”,改变命运至少
期刊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向往这样的学术圣地,年纪轻轻的钟芳蓉眼光独到。  但“吃瓜群众”不这么看。他们算着毕业生平均年薪,盯着“风口”上的专业。在泥沙俱下的评论中,一些人并未触及自己日常经验之外的世界,试图用自己的经验之谈甚至一厢情愿地对钟芳蓉指指点点。可是他们忘记了,在每一个稚嫩心灵的天平上,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梦想。  “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这是被称作“敦煌的女儿”的樊錦诗写
期刊
2012年,由于一个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当中学老师,时年66岁的中科院数学所教授程代展一夜无眠。他追问: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6天后,那名学生作出回应,原因有二:一是累,二是没能力。“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从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转而做科研管理的吳宝俊,在读理论物理的10年里,几乎每个人听到他的专业名称后都必问三个问题:1.理论物理有用吗?
期刊
如今,一些因高考成绩亮眼而成为新闻人物的考生,择校择专业都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围观”。而网民的观点,往往也互相矛盾。  选专业不考虑“钱途”挨批,读金融类专业也挨批(因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无缘清华北大的江苏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白湘菱,最终选择了港大金融类专业,并获奖学金100万),到底该听谁?当然是谁的都不要听,年轻人追梦路上,应遵从内心,不应听从“网音”。网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声音,看似对立,本质上
期刊
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想要写小说,似乎也该先找个故事。找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从我们读过的小说来看,什么故事都可以用。恋爱的故事、冒险的故事固然可以利用,就是说鬼说狐也可以。故事多得很,我们无须发愁。  不过,在说鬼狐的故事里,自古至今都是把鬼狐处理得像活人;即使专以恐怖为目的,作者所想要恐吓的也还是人。由此可见,小说是人类对自己的关心,是人类社会的自觉,是人类生活经验的记录。那么,当我
期刊
【荐读】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写什么样的作品、读什么样的书呢?著名作家汪曾祺给出了“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回答。他说:一个真正的作家,其作品应该“文如其人”,要写个性的自我,形成个性的风格;其读书应该“一种风情吾最爱”,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读另外一个自己所写的作品。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  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
期刊
“鲲龙”AG600完成海上首飞,这是什么可以上天入海的“神仙”飞机  2020年7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成功之后,“鲲龙”AG600的海上首飞。  “鲲龙”AG600与大型运输机运-20、大型客机C919并称为我国大飞机家族的“三剑客”。我国于2009年正式启动“鲲龙
期刊
作文君:北斗七星,镶嵌在无垠苍穹,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方向、光明、信仰和永不放弃的化身;今天,浩渺天幕再嵌“北斗”,光耀全球,为前进中的民族复兴梦定位导航!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北斗第55颗也是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55颗北斗卫星环绕穹宇,这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更代表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