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著名文论家金圣叹评价《水浒传》塑造人物个性技巧时,曾说:“《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句话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写得各具个性。
  在小说里,一个个人物深深烙在我们的脑海里,“活”在我们心中。成功的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把人写活呢?
  一、描写独特的特征
  只有刻画出人物的独特特点和特有气质,展示出人物内外的稳固的东西,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表现人物富有生命力的个性。
  请看《他们》中的几段文字:
  我不知道,很多人是怎么看待这样一群人,他们佝偻着背,他们拖着破烂不堪的麻皮袋,他们完全可能在一个又一个垃圾箱旁。
  是的。无论一个城市多么的发达。总是存在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称他们为拾荒者。
  拾荒者们可能没有豪宅,没有华服,没有灿烂的脸庞,更多的可能是那粗糙的手,那长长的黑色镰刀,那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易拉罐的袋子。
  这里用概括的语言描绘了拾荒者们的个性群像,“佝偻着背”“拖着破烂不堪的麻皮袋”“更多的可能是那粗糙的手,那长长的黑色镰刀,那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易拉罐的袋子”等词句,展示了拾荒者的身份、地位及形象特征,为下文赞美他们“用双手撑起一片天”的人格尊严作了铺垫。
  二、捕捉传神的细节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至微。”不同的细节突显出不同的个性风采,捕捉生活化和真实化的细节,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细节刻画必须真实、新颖而典型。
  在作品《亲吻爹娘》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紧紧抓住真实的细节米写,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惟妙惟肖,极富表现力,很好地表达了孝顺的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三、叙写典型的故事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总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示的,人物也总是“活”在一定的故事中。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典型事件来写。
  再看《沉默的父爱》中的片段: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
  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本片段选取了作者六岁时,父亲指导他学车这样一个典型事件,借助印象深刻的事件,表现了父亲那充满温情、鞭策和鼓励的沉默的父爱。
  四、运用巧妙的方法
  调动多种描写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可以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个性。只要合生活之情,合生活之理,只要合人物特定的生活情境,合人物特定的身份,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定会取得锦上添花之效。
  《真诚的小贩》一文写道:
  老婶婶低下头,轻轻夹起那块红薯,生怕给夹坏了。我低下头,看看她,她胖胖的脸,头发在脑后盘了个辫子。眼睛全神贯注地忙着手上的活儿,额头上爬满了又深又长的皱纹,那双磨得露出手指肚的手套记录了她走过的辛酸之路。她熟练地撕下一张包装纸,“刺啦”一声,撕得那么响,从小车上扯下一个塑料袋,她只是轻轻一搓,塑料袋就打开了。再把红薯装进去。妈妈问她:“几块?”“两块。”“两块?”我问。“咋?贵啦?”“不贵。”我从兜里掏出钱给了她。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虽然有点烫,但是还是很香甜!
  这段文宁中。作者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等方面的描写结合在了一起,显得十分具体生动。通过一个片段,突出了小贩平凡而朴实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综合妙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创造出真实可信、丰满鲜活、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
  在文学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绘就了耀眼的人物长廊;在生活中,许多独具特点的生命个体演绎着缤纷的社会生活。生活如此多彩,让我们善用一双慧眼,激发敏感的心灵,去书写这美好的生活和人生,让笔下的人物富有个性、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 义务教育”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情境融学支架、任务共学支架、表达善学支架”等学习支架,提升异地课堂的互动品质。  【关键词】学习支架;课堂互动;同步课堂;“互联网 义务教育”  随着“互联网 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同步课堂建起来”到“同步课堂动起来”,再到“同步课堂好起来”的过程中,城乡结对学校的发展需求和实际矛盾越来越鲜明。如何从互
同学们在写景时,往往会单纯地去描绘景物的样子,这样写出的作文就好比一张照片,只有样子,没有动态,显得干巴无味,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么怎样才能把照片变成动画,让自己的作文更吸引人呢?  方法是:在写景中,一定要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者以动写静。  有一个故事说:“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没了。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总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我?真是烦死了!你就不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要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能闻其声而见其人。也就是说,读到了这个人物的语言,就像看到了这个人一样。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就是能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所以,人物语言的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一开口就是
一直以来,作前积累——整个习作工程的源头环节往往收效甚微。名目各异的“采蜜本”“摘记卡”,日复一日的被动积累,盲目摘抄,却是片面注重语言的积累,再加上不整理,不疏通,不学以致用,最后只是劳而无功。作前积累被喻为是“死水一潭”。  如何救活这潭水——让“水质”变优良、让“水源”更充沛,终年潺潺不息,“水”到而文成,“水”优而文活?  这里面不仅要有语言的积累,更要引入生活的积累、思维的积累、情感的积
【摘 要】为达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感。以《西游记》的原著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辩一辩、读一读、理一理、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写一写等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初读”“再读”“细读”“深读”原著,由此加深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关键词】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兴趣;《西游记》  培养学
这两节课体现了金华市小语会的研究课题——半小时课堂的理念。这两节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刚才叶立新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这个课题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现在的理解是,半小时课堂首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的导向。  半小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要追求的是多学少教。透过这两节课,我们看到课堂有了一些变化: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简单、精练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半小时课堂实现了我所追求的阅读教学的
【摘 要】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要依靠多种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相互作用。教师在实施课文教学的同时,应学会适当拓展,采用跨学科乃至跨领域的方式,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作整体性的思考,做好学科内部的统整、学科之间的统整、不同形式学习资源之间的统整。以期让学生在不同学习内容的互相融合中、在各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整;跨学科;跨领域  
游泳池里嬉戏  蹦跳起浪花和笑声一片片  夏天才有的蝉声  池边的树就像  一把把会歌唱的伞  逃离暑气  从冰箱拿出雪糕  一种冷到骨子里的  冰爽  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那一次看明星成龙  找十二生肖铜兽首  见识到我国的稀有宝贝  后来在报纸上  看到真实的两个铜兽首  终于从海外回归北京博物馆  许多的童年时光  不用在作业本上歪歪扭扭  真想季节搭弓  大雁做箭  一箭射向那火热的夏天
我们家的电视整天开着,我不愿意放过每个频道,一直认为好看的节目我没有错过一个。可是今天,我却放弃了这种看法,因为老师今天带领我们看的节目,比我以往看的任何节目都精彩。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早晨到校之后,升完国旗回到教室,老师就带领着我们欣赏了CCTV科教频道播出的节目《我们的一本课外书》。  大概是因为老师觉得,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想让我们学学那些爱看书的人,练练自己的口才。 
语文老师说:“请同学们用‘陆陆续续’这个词造句。豆豆,你先来吧。”  豆豆马上回答道:“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老师好奇地问:“你到底有几个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