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与逻辑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应该在指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了大胆的的探索.
  关键词:动机;设问;思维;习惯
  一、循循善诱,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内驱力.可见,教师循循善诱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譬如,我在执教“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这一知识的宗旨,即只有在平均分配不合理的前提情况下,才能产生按比例分配这种比较公平的分配方法.接着展示了如下应用题:精工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陆和黄两位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陆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黄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如果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学生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而产生了探寻合理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不仅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而且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学习动机的火花被点燃了,那逻辑思维之火也将出现燎原之势.
  二、精心设问,开启学生逻辑思维的闸门
  探究性问题是打开逻辑思维的钥匙,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欲望——逻辑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因此,我们在小学生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丰富多彩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我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完成如下应用题:“甲乙两位车床工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讨论这道题时,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我于是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索:“‘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那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的比值是多少?‘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 数的7/9’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之间的比又是多少?”这样针对性比较强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将其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学生正确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解题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如此的提问是教师抓住问题的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演示描绘,不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我们只有对事物的表象与口语描述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自然的向概括形象思维转化,进一步明白科学的定义法则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20 以内的进位加法“9+x=?”时,就从“9+2”入手,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先出示装有9 个乒乓球的盒子,又拿来2 个乒乓球后问学生:“现在一共多少个乒乓球?”让学生说出算式“9+2=11”然后再问:“这个算式怎样算既快又准确?”于是请学生看演示:添一个乒乓球,问盒里有几个球?(9+1=10);再想一共有几个
  兵乓球?(10+1=1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了计算“9+2”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图;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边摆小竹签边口述过程;再离开教具看式子图解:9+2=11,口述思维过程,最后自然过渡到用自己用数学语言讲述运算过程.类似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画面,引人入胜,寓教育于童趣之中.可见,实物演示、教具操作和师生的语言描绘,加上自己的学具操作,使问题逐步生动形象,再通过学生逻辑思维,并根据算式“9+2”很快说出得数,这就是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概括形象思维迈出的一步.同理,学生可以类推出9+3 、9+4 、9+5 、9+6 等快速计算方法.
  四、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基本功的差异,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正确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并能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去正确思考问题,直至顺利将问题解决.当然,教师在讲解问题时不仅要讲究逻辑严密,而且要讲清楚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意图.虽然数学题目的答案具有相对独一性,但解题途径可能多渠道的.譬如,算试题2993+5007=? 最直接的解法是2993 和5007 相加,不过直接相加所化时间比较多.假如把5007 拆分成5000 和7 来计算,那就会简单很多.如果此题为选择题,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正确的答案,可以按照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先仔细观察数字特征,只计算两数的个位的3 和7,就可以得出答案的个位数是零,这种优先排除个位上不是零的排除法解题能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东山日出西山雨,平分秋色美名誉,条条道路通京城,灵活教学欢笑语.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让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漫长的革新征途中勇往直前.
  [江苏启东市南苑小学 (226200)]
其他文献
摘要:实验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极富挑战,特别对于失败实验的态度更是一块试金石,本文对一些常见的实验失败原因进行剖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失败的实验;教学资源  对于实验教学,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不能想当然.课前要反复演练,实验结果力求与课本内容相符合.由于实验影响因素较多,教师或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与预设的结果不同,与课本所描述相去甚远.在教学中被视之为失败的实验,如何面对这些失败正是考验教师
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让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让学生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  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加强双基教学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交通运输的脚步逐步加快,与此同时,给道路桥梁施工带来了挑战,但是凭借强有力的施工技术和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我们啃下了最硬的骨
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进行自然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为基础,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才有可能取得物理教学的成功.物理实验教学为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的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有必要改进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
全球化挑战与危机启动企业新一轮优胜劣汰过程,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实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增强免疫力、谋求发展的现实途径之一。管理流程作为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联系各部
摘要:当今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认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中,没有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教师没有花大力气发展学生的能力;没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关键词:习惯;能力;分析  本人根据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得知,做如下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大大改变上述怪现象.
课程改革实施后,教材删除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在计算速度要求上,比过去有所降低,同时加强了口算及估算的教学,提供算法多样化.然而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不如以前了.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计算能力下降的成因  1.追求情境创设,忽略基本训练,计算技能不实  课改后,教学一般直接由情境导入,计算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与解决实际问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日新月异,广大小学老师锐意进取,在践行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正确、科学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为顺利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从注重细节预设、把握提问细节和关注生活细节等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策略.  关键词:预设;提问;生活  一、注重细节预设是确保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题目:下面几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的情况统计如表1.rn(1)上面几种食品中,哪一种钙含量最高?哪一种的钙含量最低?这两种食品每千克的钙含量相差多少?rn(2)1000克带鱼的钙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飞速提升,固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使生活垃圾的问题越发严重.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坚持绿色生活的生活理念,生活垃圾分类成了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