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的处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筛选。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表格数据处理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因此教学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公式与函数统计数据;理解数据排序时各关键字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真实、实用的教学内容,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斗志。
  四、教学重点
  掌握工作表数据计算、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工作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时数据区域的选择。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导入新课(3分钟)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表格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譬如成绩表。对表格进行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我们所需的分析结果。
  下面我们就以13班的期中考试成绩数据为例,体验表格数据的处理过程。
  师:我们用什么工具可以把这个数据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呢?
  师:简单介绍Excel的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及单元格等。
  生:可以用Word、Excel完成。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探索新知。
  2.公式计算(10分钟)
  师:计算出第一同学柏帅的成绩。
  生:可以通过运算获得。
  (目的是引出公式计算。)
  教师巡视,等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演示,第一学生柏帅的成绩的统计过程,在G2单元格中输入“=110 120 100 90 80 92 80 98 89”。
  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师:继续统计其他学生的成绩。学生还用上面的方法计算,为了引出自动填充。
  师:Excel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统计大量数据的功能,即自动填充。该学生利用自动填充功能进行统计,结果统计的各行数据为相同的值。
  (目的是突出利用单元格名称进行数据计算的重要性。)
  师:另找一名学生演示利用数据单元格名称统计。在G2单元格中输入“=D2 E2 F2”,然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统计其他行中的销售总量。
  3.函数计算(10分钟)
  师:若只想查看本次期中考试数学最高分和最低分,还能使用公式法吗?
  生:不能。
  (目的是引入函数计算。)
  师:初中时我们接触过函数,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函数呢?
  生:用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
  (让学生自己操作解决问题,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先选取数据范围,再插入函数,最后却计算不出结果。利用教师机广播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生:利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前,先要定位存放最后结果的单元格,然后插入函数,再选取数据范围。
  (目的是提示学生利用函数计算时,定位数据结果存放单元格的重要性。)
  4.数据排序(8分钟)
  师:看看13号同学是多少名?生:思考问题,对总分进行排序。
  (目的是引出数据的排序操作。)
  (先让学生在下面自己操作,5分钟后找学生上来演示。学生利用数据排序命令非常成功地解决问题。)
  师:观察排好顺序的数据表,看看有没有问题。
  (学生发现有两个总分相同的记录。目的是提示学生在排序操作中,什么时候次要关键字起作用。)
  师:为什么两个总分相同,却蔡娜在前,王超在后呢?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当中文做关键字时,按拼音顺序排列。)
  5.数据筛选(10分钟)
  师:看看哪些同学数学大于110分且英语成绩都大于60分?
  师:有没有一目了然的方法?(老师演示筛选的操作步骤(提出注意点)。)
  生:排序。
  (目的是引出数据筛选。)
  6.课堂小结(2分钟)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讨论补充。)
  (让学生自行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7.布置作业(2分钟)
  (1)用函数法计算各科平均分。
  (2)筛选出语文的最高分。
  为了巩固重点知识,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特意布置两道小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提出自然连贯,逐步深化,整节课讲练结合,流畅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体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实践课。体育课堂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排除众多负面干扰,通过内隐与外显的多次交替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看,各年级段均安排了跑、跳、掷等的技巧和基本体操的内容,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及协调性。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受“技术教学”和“体质教学”思想的支配和困扰,重视统一集体训练,
摘 要: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老师需要转变理念,把篮球教学中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转变为“技能训练和体育保健知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本文从培养学练兴趣,唤起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到养成听说习惯,引导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再到形成学练习惯,促进学生“体知结合”的学练行为阐述在篮球教学中“体知结合”的教学策略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中,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方便,让教师受益匪浅。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就成了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手段 教学应用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产方式。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实际发展需求,当前的教育工作已经引进
摘 要: 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走优化课堂教学之路,加快体育新课程实施进程。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终身锻炼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
摘 要: 人们在信息时代享受着由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利技术和大量信息,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网络安全发生问题,则会泄露大量信息,涉及经济、军事等机密。因此,网络安全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会影响国家经济、军事等建设。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净化安全体系的构建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意见。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构建策略 防护体系  计算机网络从进入生活起,我们就渐渐离不开它带来
摘 要: 作者从“认真备课,精心撰写教学设计”、“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自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四个方面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 构建主义学习  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创造能引导学
摘 要: 小学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而且根据小学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这些可谓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根据现场观察和一些富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总结,本文就针对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兴趣培养 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鲜明的感情色彩是必备的。学生
创新法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1]。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动作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这虽然能让学生学到单个技能、技巧,但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运用各种创新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领域中,为了在高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单独开设的一门必修学科。作者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实
摘 要: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深入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趣味性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创新型学科,它要求中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