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的亲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亲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家园与归宿,但在张爱玲与爱米莉的笔下,亲情被抛弃、异化、消融,就连人们世代歌颂的无私的父爱母爱也被写得异常怪诞,匪夷所思。仇恨、谎言、算计、争夺、欺凌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取代了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在主人公的一系列复杂的亲情关系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人物灵魂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亲情 关系 灵魂 深度 广度
  
  张爱玲女士生于20世纪,长于殖民地上海;爱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的女作家,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天才女作家在她们的传世之作中都致力于刻画非同寻常的人情人性,以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对人情世态超然的洞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力。
  张爱玲女士出名很早,她的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从问世起就备受各界关注,著名文学翻译家兼评论家傅雷先生就给予《金锁记》高度的评价,《倾城之恋》《半生缘》还多次被搬上了银幕。爱米莉的《呼啸山庄》问世时备冷落,名气不及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简·爱》,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呼啸山庄》中深邃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有评论家甚至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前后辉映”。
  《金锁记》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展现的人类亲情很不寻常,怪诞扭曲,冷酷悲哀,曹七巧和希刺克利夫对身边亲人冷酷地报复和欺压,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家庭环境错综复杂,人际关系尖锐对立,人置身其中左右为难,爱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在对主人公亲情关系的描写和刻画中,作者充分展现了人物灵魂的深度和广度。
  
  一、少失怙恃
  
  曹七巧父母早亡,长兄为父,贪财的哥哥把她嫁给了大户人家残疾的二少爷,这包办的婚姻便注定了七巧一生的不幸,在中国旧社会的家庭里,女儿永远都是注定的外家人,是父母赚取钱财的工具,是泼出去的水。希刺克利夫是个孤儿,他的养父恩萧仁慈地收养了他,把他带同了呼啸山庄,从此让他拥有了一个家,但不幸的是养母歧视他,常背着养父虐待他。少失怙恃是两位主人公共同的命运起点,在缺乏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孩子宛如在风浪中漂浮的一叶孤舟,身世飘零,灵魂如白瓷,有了细碎的裂痕。
  
  二、手足相残
  
  手足之间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温暖是人类正常亲情中血浓于水的明证。七巧的哥哥把妹妹嫁给一个残疾人,这是手足相残的一个典型,七巧的哥哥和嫂嫂似乎只热衷于搬运七巧从夫家搜刮来的财物,在七巧的心目中,哥嫂只是一对用来向他人宣告有娘家靠山的摆设,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利用,大家互相默契,心知肚明。在大家庭分家时,七巧与其他各房激烈地争夺遗产,尽管她孤身奋斗,在族人面前撕破脸皮大闹一场,最终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了,此时的哥嫂早已销声匿迹,更不会出来替七巧撑腰,他们就是《红楼梦》里鸳鸯所骂的哥嫂:“我若得了势,你们吃香的喝辣的;我若失了势,你们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了。”这样刻薄寡恩的行径,令七巧从来不觉得有亲人可以依靠。
  希刺克利夫从小就受到养父之子辛德雷的欺凌,因为嫉妒父亲对希刺克利夫的爱,他不断地嘲弄、贬低、辱骂希刺克利夫,在精神上施加虐待。碍于养父的恩情,希刺克利夫对辛德雷的行径——再忍让,在养父死后,他遭到了进一步的虐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与下人在地里干苦力活。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他只欠缺一个理由和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要向辛德雷讨还公道,事实上他一直在想的就是复仇。这种互相欺压的关系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而显得异常的残酷。在艰难困苦中,养父的女儿凯瑟琳对希刺克利夫关心爱护,两人互相依靠互相安慰,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爱情,但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凯瑟琳贪图虚荣,在一番痛苦的抉择之后,她背叛了希刺克利夫,嫁给了画眉山庄的主人林惇。希刺克利夫大彻大悟,明白了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他的贫穷、低贱的地位,于是他开始了对“手足”的报复,没有财产,他掠夺他人的财产,自己成了庄园主。
  
  三、尔虞我诈的亲家
  
  孤立无援的七巧在人家庭中生活艰辛,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与人的斗争中,她言行粗俗,山身低贱,连佣人都看不起她,她只得用尽心机维护她可怜的尊严,争夺生存的救命稻草——金钱。然而在七巧干涸的感情生活中也有一片海市蜃楼般的绿洲,她与小叔子姜季泽似乎产生了些若隐若现的爱的情愫。姜季泽因为分家后对家业管理不善,计划着要说服七巧卖了田买他的房子,起初七巧信以为真,随即一转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转念便使她暴怒起来……姜家的人是厉害的,她的钱只怕保不住。她得先证明他是真心不是。”“七巧便认真仔细盘问他起来,他果然回答得有条不紊,显然他是筹之己熟的。”尔虞我诈的现实粉碎了七巧对爱情的幻想。
  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难以忘怀,他娶林惇的妹妹伊莎贝拉就是为了激怒她,虐待她,让她仇恨他,顺便报复林惇,以享受复仇的快意,他与林悖的关系是复仇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他是一个怀着怨恨的侵略者,强悍的占有者。而林惇对这门婚事的态度却是“我没有什么可以宽恕她的,……我只是惋惜失去了她;特别是我绝不认为她会幸福。若是她真为我好,就让她劝劝她嫁的那个流氓离开此地吧……我和希刺克利夫家属的来往就像他和我家的来往一样全省掉吧。一刀两断。”因为怨恨,亲情也可以轻易地一笔勾销!
  
  四、父“恃”母“碍”
  
  说到与子女媳妇和小辈的关系,希刺克利夫可以说是小辈心目中的魔鬼,他面目残暴,目光锐利,脾气暴躁,阴沉易怒,对人简慢粗暴。他用手段霸占了两处庄园,强迫林惇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他病怏怏的儿子,对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像对待仆人一样,所谓“父债子还”。在他的生活中一直只有强者欺凌弱者的记忆,当他成为强者时,“恃强凌弱”就是顺理成章的逻辑,他把仇人的儿女当成了仇人的替代品来施加报复。在他的压迫下,一对年轻人互相关爱互相依靠宛如当年的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当他在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当他发现哈里顿(辛德雷主子)仿佛就是他年轻时的化身时,他再也不想抬起手来打他们了。他已经不想报复了,这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复仇方式必然只能走向寂寞无聊和空虚。人毕竟不是机器,都有亲情感情的需要,即便是希刺克利夫这样一个魔鬼式的暴君。
  曹七巧是一个别样的母亲,精神长期遭受创伤的七巧,病态般地钻牛角尖,她挑拨儿子与媳妇的关系,怂恿儿子上妓院,逼死媳妇,儿子长白续娶的丫鬟也被逼生吞鸦片自尽了。她千方百计阻碍女儿的婚事,她似乎看不得他人的幸福,哪怕是自己的亲人。这个故事中有着张爱玲身世遭遇的影子,年幼的张爱玲和弟弟与父亲继母住在一起,因为不堪后母的虐待几次离家出走,她希望与母亲同住,但因为种种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了父亲与继母的身边,在最需要母爱庇护、关怀、支持的时候被生母拒绝,在生病时无人请医送药,只得自生自灭,在无助中她学会了直面冷酷无情的现实,也洞悉了人性的残忍。
  《金锁记》从头到尾弥漫着愈发浓重的令人绝望的寒意,那悲剧的阴影挥之不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七巧畸形的灵魂还在延续,躲藏在传统文化、世俗风情、人情世态、社会历史的各个角落。而《呼啸山庄》的结尾却让人感到了一丝光明,宛如大国的福音降临人世,随着一个人的消失,一个家族的悲剧、仇恨、阴郁的灵魂也随之消散。这样的结局恐怕与作者爱米莉基督教的信仰不无关系。
  文学就是人学,反映人类的生活、情感以及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现实,这破碎悲凉千疮百孔的亲情不正是破碎离乱的社会现状的折射吗?
  
  参考文献:
  [1]张爱玲.传奇.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2]艾·勃朗特.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4
  [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安徽文艺出版社
  [4]傅雷.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体验式学习强调了身体性的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为体验提供活动、操作、实践的前提,它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这是个文字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长久地泡在里面,大脑就会变成看似筋斗实则无营养的泡面。不太好意思地说,满天乱飞遍地混爬的中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大多是上述垃圾文字。我看那种陈词滥调的东西,那种围绕一个不知所云的主题进行不知所云的扩展而产生的不知所云的文章,未免像看到了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颜色倒是绚烂缤纷,内容嘛,嘿嘿……”这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写的《作文论》片断,在我找了很多的高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看见我的一双运动鞋坏了,便拉着我去买鞋。  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5码的运动鞋。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的。”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皮靴,妈妈一试,大小刚好。咦,妈妈的鞋码怎么比我的鞋码还小?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鞋上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码比我的还小?我的鞋码是35,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营业员一听,都笑了起来。  营业员笑着和我说:“小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起始年级的七年级,育人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既不像小学生,也不像中学生,叛逆性格初露端倪,俨然一副不服管的“小大人”形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处想独立,但又方方面面表现为不成熟。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开始不听父母的管教,与父母逐渐产生代沟;在学校里,生活上马马虎虎,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很多人又一时难以适应多学科、快节奏的初中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笔者从思维训练的题型设计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溯源题名,学以致用    示例:   某校实验楼落成后向全校师生征集楼名,几经筛选,最后确定为“躬行楼”,试问取名的文化内涵?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取名“躬行楼”,旨在
伴着人们的欢呼声,“独角兽”号缓缓地靠了岸。岸边聚集了不少民众,他们有些是水手们的亲人,还有一些是来维多利亚港旅行的游客。新人水手杰克和查理站在船舷上,兴奋地朝着人群挥手,回应着他们的热情。水手们都陆续下船了,十几个搬运工人走上船,开始搬运货物。查理用手肘推了推杰克,说道:“喂,咱们也下船吧。瞧把你兴奋得,你这家伙还真是没见过世面呢!”  杰克说道:“我来自一个小渔村,这么大的港口和都市,我还是第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这种积极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作业布置的外推力,而是产生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新教材的使用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强烈兴趣,便会为之付出极大努力,在积极探究中,又会产生一种乐趣。这样由趣至乐,便会
后天努力
期刊
随着教科书编纂的发展,教材中插图的数量也在明显增加。就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六册书共计包括了彩页插图50幅,黑白插图134幅,如此之多,这在以往的初中教材中是没有的。可见,插图越来越成为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插图“关心”甚少,存在对插图认识上的偏差,却是不争的事实。纠正偏差,无论对教科书编者还是使用者都大有裨益。下面仅就重正文轻插图、重整体轻细节等四个方面略陈管见,以期专家指正。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开车回乡下去看望奶奶。车窗外,一栋栋乡村别墅格外醒目。听着熟悉的歌曲“常回家看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奶奶家。  一下车,我便看见叔叔在奶奶房子右侧的空地上测量。他看到我和爸爸妈妈后,便停下手头的活,对我们说:“这两年左邻右舍都建新房子了,咱家的房子都住了快二十年了,另外,这几年省吃俭用,我也攒了些钱,我想给妈建个小别墅。”  爸爸一听,非常赞同叔叔的想法。于是,大家围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