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凸显政府理念变革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管理改变了长期以来政务部门在群众心目中“不是收费就是处罚”的负面形象,转变了执法思想理念,树立了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形象,政府机关善用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大有可为
  
  近日,公安部透露,在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地域特点明显的地区,要积极试行“外警协管外口”的做法,即俗称的“老乡警察管老乡”。
  无独有偶。2007年5月,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公布了将在全市逐步推开的六项柔性执法指导措施,取代曾经“一步到罚”的简单执法方式:初次无照经营将只会受到告诫而不再处罚,摆摊设点、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也将不再仅依靠罚款进行处置。除了执法事项提示制、轻微问题告诫制、管理责任建议制外,同时推出的突出问题约见制、重大案件回访制和典型案例披露制,形成了北京城管执法的“六步曲”。从过去公众广为诟病的“粗暴执法”、“重罚款、轻预防和监管”的执法方式,到如今的行政指导、“柔性执法”,城管执法理念悄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过去,我们怕工商,现在我们盼工商。”这是福建泉州泉港区工商局推行行政指导以来,企业主吐露的心声。泉港区工商局发现泉港化工厂合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没有立即进行行政处罚,而是主动建议企业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并指导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
  越来越多的中国政府行政部门开始在建设和谐社会、法治政府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不具有行政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政鼓励等柔性管理方式,并逐渐积累经验,促进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柔性管理正在中国进入实践阶段。
  近日,本刊约请了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就柔性管理与政府自身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柔性管理应时而生
  
  人民论坛:什么是柔性管理?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是在什么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应松年:相对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手段,与体现行政机关与相对人支配服从关系的、传统的权力性行政相区别,行政指导在行政法上一般称为“非权力性行政”,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精神、原则、规范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指导、劝告、建议等方式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行政指导作为行政机关实行柔性监管的一种典型方式,在一些法治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早已得到充分运用。从历史渊源看,以行政指导为代表的柔性管理大致产生和兴起于二战以后。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露,出现了所谓的“政府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更多采用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行政方式,就成为一种必须的选择,既积极又柔和的非权力性行政在日本、德国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取得巨大成功,并迅速为各国所借鉴。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些行政机关开始运用行政指导,但对其尚无准确认识。长期以来,行政执法机关对于行政管理行为的认识和运用,主要集中于刚性行为,对于非刚性的行为考虑不足。行政处罚的最终目标是减少违法,使我国步入法治社会,但实际上,处罚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此时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应运而生。
  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的产生,正是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背景和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成熟,再加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秩序建立的特殊性,市场监管对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有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在社会保障等制度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行政执法的任务应当是更多地去宣传和推行多样化的执法方式、执法理念,而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刚性执法方式。
  
  政府机关善用“柔性管理”大有可为
  
  人民论坛:对于老百姓来说,上机关办事,最怕有时因一点小事,却因为不知道该带哪些材料而一趟趟跑冤枉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曾经是不少群众在同政府机关打交道时留下的评语。近些年来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务部门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与以往“政府被动的服务”相比较,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柔性管理的效果如何?为什么我们需要柔性管理?在施行柔性管理中,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分外之事,为什么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应松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水亦软之,却足以穿石。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秩序安定,而决不是为惩治而执法。行政执法行为的最优效果,应当是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并自觉接受。而柔性执法,则是达到这一效果的好手段。
  柔性管理,作为注重行政相对人的同意和协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达致行政目标的非强制性手段,摒弃了单纯依赖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强制性行政行为、实行命令—服从式管理的传统行政模式,发挥了促进行政民主、降低治理成本的特殊功效。
  就拿北京城管部门执法方式上的变化来说,国务院在推行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中提出,依法行政首先就是要求程序正当。在行政处罚之前或者之中,执法机关要做哪些事,必须把事实调查清楚后告知相对人,告知的意思就是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告知相对人以后,如果要采取措施,还要对其说明理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违反了哪条规定,并听取他的意见和申辩,最后才能作出决定。
  北京城管部门执法方式上的变化,表面上看,好像是要说两遍、三遍,执法成本增加了。但事实上,以前刚性执法方式的成本才更高。你稍微粗暴一点,老百姓就会对你有意见,那可不是某个人的问题,那是整个群体。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那可是非常划不来的。
  柔性管理改变了长期以来政务部门在群众心目中“不是收费就是处罚”的负面形象,转变了执法思想理念,树立了人性化监管执法的新形象,为行政相对人营造了发展新契机。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柔性”管理确实改变了公众对政府行政部门的既往看法。政府机关善用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大有可为。
  
  柔性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入点
  
  人民论坛:柔性管理,除了行政指导之外,还有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资助、说服教育等多种方式。有学者认为,运用柔性管理在管理方式上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是政府部门尊重市场规律的表现,是政府部门为市场主体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的体现。您如何看柔性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应松年: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在中国已经开始实践,理论研究也已全面跟上。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式行政指导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政府部门对行政指导的渴望也非常强烈,柔性管理方式必将在中国获得广泛应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行政管理就不能停留在监督、管理等职能上,不能总是习惯于使用以行政强制力为后盾的执法方式,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手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入点。政府不但要重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功能,现在更要强调培育市场,培养市场主体的能力。
  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最大的意义在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提供更多柔性的服务。随着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一是原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扩大到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二是公共管理的方式更加带有柔性化特点,改变以往指挥命令的刚性管制方式,更多地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协商、行政调解等柔性管理方式;三是公共管理的价值导向发生转变,从控制转向服务。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是要政府将其职能由直接参与经济管理转化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
  采用和推广行政指导,既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破解实践中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无法有效解决一些问题的现实要求。柔性管理方式在政务机关的积极运用,对于弘扬有效行政理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人民论坛: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九条指出,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柔性管理,对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应松年: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转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正处于一个与传统社会相去甚远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变得更加多样与复杂。“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方式的核心问题是推进行政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柔性管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入点。柔性行政管理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停止违法或者避免各种法律纠纷的发生,使社会在法治之下实现有序和谐,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是对政府职能的补正,把政府职能转变落到了实处。
  人民论坛:“柔性管理”在现实中面临哪些新问题和困惑?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使之更加臻于完善?
  应松年:行政指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商机关指导旅游业发展,是否有代替旅游局职能之嫌?此外,工商局承担指导企业规范合同这一职责非常好,但也可能负担太重,能否运用行政服务的方法来重点扶助小企业,让他们参与社会发展?通过成立律师服务中心的方式,让他们提供指导?
  柔性管理并不是新的理论,但它是管理观念的一个转变,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的。具有内在性、直接性、无形化、肯定性、持久性等特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借鉴和采用柔性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促进政府行政管理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各地开展的行政指导等柔性管理实践,其实是正在做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即通过推行行政指导推动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行政服务推动了经济发展,迎合了国家转型时期的政治需求。理论界应该主动介入,及时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提炼,在理论上深化、研究和概括,以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其他文献
“兴不兴,问民间,亡不亡,看清廉。兴亡史,廉政篇,后来人,仔细看”  “公务员,本姓公,使命大,责任重。民是主,尔仆从,主与仆,要分清……”这是成都温江区纪委日前出版的《廉政三字经》书中的内容。  《廉政三字经》一书由中共成都市温江区纪委创编,成都市廉政文化研究会监制,作者为成都市廉政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南远景。  《三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因其内容精深,文字浅显,便于诵读,在民间流传甚广
期刊
“在倡导和推动合作社过程中,有人把我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说成‘不是要造反,就是有精神病’,说成‘骗子’,搞‘传销’组织等。  有人明确表态,‘你搞的那个组织太可怕了,我不会支持你!’  有的部门为抵制农民合作,不认可按政策办事,竟说‘省委书记来了也不行’!  有的领导讲,如果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起来了,那供销社怎么办?  有的说,你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好事,但那是村长和乡党委书记的事,不是你工作的事,是
期刊
大国崛起,软实力至关重要。在德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和文化到底对德国的崛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其成功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有何启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前驻德大使、前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先生。  《人民论坛》:德国二战失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和发展,重新成为欧洲强国。在德国崛起过程中,教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梅兆荣:德国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国民教育
期刊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地加以推进。我国的改革即将进入第30个年头,改革也已走向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目标的全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下一步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最近,中国经济出
期刊
北京市民对“大国”的总体印象基本属于不好战  北京市民一向认为我国是热爱和平的。这一调查结果无疑使得“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无论中国本身还是中国国民都爱好和平,要求在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在“1995-2004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中对北京市民的“大国印象”进行了连续5年的概率抽样调查,从中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大国”基本不好战。由图
期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议题,集中在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与社会事务三个方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从综合研究的层面探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200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迎来哪些变化?政策的新信号、经济的新走向,发展的脉络引人瞩目。  2006年12月5日到7日,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此为基调而形成的具体决策,是新的一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端和稳固基石。展望新的一年的经济工作,我们有必要准确把
期刊
由对干部事后监督的方式,改为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干部“勤观察,多提醒,早告诫,敢批评”,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河南省新郑市的做法有借鉴之处    干部出问题,不是在选拔任用前。而是在走上领导岗位一段时间之后  有的领导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玩弄权术,腐化堕落,抵触监督,其逃避监督的手段更多变、更多元、更广泛。从事监督工作的同志受职级、地位、能力、世俗观念、庸俗社会学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期刊
我刚从北大回到涟源,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而来  我的家乡涟源地处湘中,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  1983年,我提前一年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我当时萌生的理想是读完本科以后读研究生,攻读经济学博士,做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是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当时全国上下充满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良好氛围。1986年我先后到沿海发达地区和贫困山
期刊
政府机关公布“权力清单”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但为防止另类“政治白条”,不妨也公布一些公民的“权力清单”,以便对称交流,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相继公布了该省18个部门1269项执法“权力清单”,深受老百姓称赞。时下,各地纷纷梳理执法依据工作,列出了执法主体的职权和责任,并且以报纸、电视、触摸屏、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政府机关的“权力清单”成了一道
期刊
国际油价依然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  全球经济发展失衡进一步突出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带来的影响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全球普通上调利率  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依然脆弱  2006年全球经济在风雨飘摇中前行,经济虽有所增长但并没有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当前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隐患依然突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仍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国际油价依然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2006年初以来,随着中东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