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动激发热情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勇于展示自我。
  首先,利用“班级日志”,调动中等生积极观察和思考班级事务的热情。在固定的班委会之外,设立“值日班长”,男女生各一人,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对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活动、好人好事等情况全面记录,填写《班级日志》,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每天抽出最后一节自习课的15分钟时间,面对全体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每日点评”。这一举措,对班级日常的各项工作形成了有效监督,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更重要的是,它调动了中等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一位腼腆的女生在日志中写道:“我热切地期待着担任值日班长,期待着每天的点评。上台总结让我更加大方和自信,也让我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我逐渐感觉到班级就是一个家,我有责任让它变得更温馨、更美好。”
  其次,利用“课前十分钟”和班会,让他们学会表达和展示。以登台讲演为主要形式,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和下午课前设置各种栏目,学生轮流上台。周一“海阔天空话时事”,通过看电视、报纸,关注当下热点新闻,让社会万象都进入评论的视野;周二“名诗名篇朗诵”,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诵,既积累了文学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周三“开心一刻讲笑话”,各种寓言故事、奇闻轶事、成语典故都可以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周四“佳作赏析”,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古典诗词、外国名著、短小精悍的现代散文,都是赏析点评的对象;周五“日记分享”,这里有发自内心的呼唤,有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既交流了情感,又提升了写作水平。
  同时,让班会课成为表演的舞台。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表演简短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或课本剧,体验多种角色;让学生当“主持人”,主持朗诵会、讨论会、故事会,自己串接台词;让学生当“记者”,自己设定采访的主题、对象,自己设计问题;让学生当“新闻发言人”,开新闻发布会,自己搜集整理新闻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当“解说员”,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实物,讲解它们的用法、玩法或制作方法等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使中等生不再沉默,他们热情洋溢地参与进来,锻炼了“敢于登台”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交流和表达能力,成为营造班级活跃氛围的重要力量。
  再次,利用“班级义工”,让他们学会奉献和担当。每学期初,让每个学生自主挑选“义务工作岗位”,在不影响正常活动秩序的基础上为班级建设尽一份力。有的选择跑操时监督队形队列,有的选择检查宿舍卫生和纪律,有的选择按时为班内的鲜花浇水,有的选择定期制作黑板报,有的负责维护教室地面卫生,有的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义务辅导……学生对自己选定的岗位尽心尽力,认真负责,班级这块土壤的每一寸田地都有人精心呵护,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学期末评选“优秀义工”,获奖的学生光荣自豪,感觉到班级的点滴进步都有自己的功劳,主人翁意识日渐增强。
  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班级这个大花园呈现出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切实调动起中等生这个庞大群体的积极性,班级管理才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真正回归教育的内涵和本真。
  (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李正华)
其他文献
李惠千是一个小姑娘的名字。她出生在2000年12月,当时称千禧之年;她爸爸妈妈又希望她很聪慧,就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李惠千。她的小名叫柳柳,柳树的柳,因为她妈妈姓刘,刘柳同音,而柳树是那么清秀飘逸。李惠千就是在这样的期望里渐渐长大的,2009年9月,在她九岁时,进了我当时所带的五(5)班,成了我的学生。  这是一个乖巧到叫人心疼的小姑娘,长得和名字一样清秀,细长的眼睛,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她从来都
期刊
小良,因上课自由随便、学习基础差,在年级中小有名气,他是一个让许多老师头疼的“特殊生”,也是学生眼中的“反面人物”。我是他的数学老师,上课时我讲一句,他就会讲两句(当然是与学习无关),要么突然会从他那发出很大的怪叫,或者一不留神他已经不在教室的座位上了。每天,我要与小良“斗智”,才能使他在课上保持片刻安宁;还要与他“斗勇”,希望他不打扰其他学生正常听课。尽管使出浑身解数,然而成效甚微。小良在课上还
期刊
我与管老师有“半面之缘”。之所以说是“半面”,是因为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听过他的一节作文课,见过这个作文教学独树一帜的语文老师,而管老师一定对茫茫人海中的我没什么印象。寒假的时候,我的师傅王林波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我带着初见管老师的那“半面之缘”,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之所以读得这么快,是因为这本书写得实在是太“普通”,书里面没有高深的知识和理论,全都是我
期刊
班里有七八个孩子坚持写日记,两年多,从未间断。我看了一下,都是些流水账之类的叙述,但这种坚持的精神依然让我感动。每个坚持写日记的孩子,都得到了我大把大把的表扬,还有一本封面精美的笔记本。  发完奖品之后,我给大家讲了许多“坚持”带来改变和成功的故事,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个“甩手十下”的故事。  “成功这么简单啊?我也能做到。”  “甩手,谁不会啊?”  “从今天开始,我也甩十下。”  ……  
期刊
小组的存在在我看来不能把其仅看作一种教学形式的运用,而是一种班级授课制之下学生生命积极发展的“最优化组织”。之所以用“最优化组织”这个看起来是生造的词汇,是因为我确实无法准确界定和表达这个概念,不妨通俗地理解一下:班级比较笼统,个体又太小,在介于两者之间须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简洁的组织,那就是小组的形态,姑且称之为“最优化组织”。以下用一个小组一天的生活学习形态为例,再谈一点随感,请批评指正。  阿松
期刊
小组合作作为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其好处毋庸置疑需赘述,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会遇到很多问题,解决不好,费心费时却劳而无功。做班主任15年,我领着我的各届弟子们在小组合作的路上走走停停,遇到很多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迂回中前进,小组合作开展得也越来越有成效。在此分享一二,抛砖引玉。  虚而不实,不竞不争  在我以往的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中,常常出现无疾而终的情况。短则一月,
期刊
班主任是唯一不是“官”的“主任”,她与学生朝夕相处,以大爱与良知守望教育,与学校荣辱与共,以勤勉与敬业共谋发展。正所谓,知教育之冷暖者,班主任也!  一、班主任:从历史走进现实的教育担当者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班主任制度的建立是在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其中《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明确提出:“中学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就各班教员中选聘,在教导主
期刊
调入新的学校,接手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孩子。六年级,正是小学毕业班,学生数又多,个性也已经开始展露,怎么办?  与孩子们见面之前,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慢一点。要知道,孩子们刚换了班主任,肯定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而我对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了解的。磨合就是这样,可以慢一点,但绝不能一开始便出现问题,那样,想再弥补,会很费力的。选择慢,就是选择更好地熟悉环境,更稳妥地度过磨合期。  一、班级事务慢入手  开
期刊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未来班”,是李镇西老师第一次有意识进行的比较系统的教育实验。伍建,只是未来班中普通的一员。但他三十年来的经历,却折射出“未来班”教育的某些价值。  从教之初,我就把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作为学生必读的德育教材。我在班上立下规矩:凡是学生病休三天以上,班里必须派人去慰问,病休一周以上,班主任再忙也要亲自去看望。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不能经常享受家庭温暖的同学,更应关心。
期刊
2014年11月21日晨,初冬的武汉,微风带着凉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内外却蒸腾着热烈的空气。  九点整。大厅高光打向主席台,“班主任之友三十周年暨2014中国班主任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陈秋中教授致欢迎词,感谢三十年来为杂志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编辑、老专家和优秀作者,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赢得与会嘉宾的热烈回应。  会议高潮迭起。杂志编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