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到丰城玩

来源 :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同学巴库,高中一毕业就去丰城闯荡,在那里定了居,多年以后,听说这家伙混出息了,成了腰缠万贯的老总。
  丰城,离我们这里有几千里路,远哪,但每年,巴库总是乘飞机,回来那么个一次两次的。
  每次回来,巴库就心急火燎地召集同学聚会,按他的话说,一是想念同学们;二是想吃家乡的饭菜。
  想想也是,独自在遥远的异乡打拼,肯定是孤寂无助。
  巴库衣着光鲜,这还不算,一条粗大的金链子,赫然挂在脖子上,沉甸甸的,实在令人担心他的脖子不堪重负;手上呢,则戴着几个金光闪闪的戒指,一副恨不能多长出十个八个指头的样子。
  整个一财大气粗的土豪。
  同学聚会,酒喝高,是必须的。每当喝到兴头上,巴库便会站起来,觍遮肚子着肚子,伸出双臂,张开巴掌,豪气地在空中一划拉,说,今天我买单,谁都别争,谁争我跟谁翻脸。
  一开始,我们还争,但慢慢地就习惯了,只当是打土豪分田地了,谁让他是老板哩,谁让他是土豪哩!
  散场时,巴库逐个跟同学们握手,依依不舍地摇着、晃着,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事请到丰城玩,尽管找我,咱在那里混得开,啥事都能摆平。
  手,一个个地握,话,一遍遍地说,但我们都没往心里去,丰城那么远,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往那地方跑。
  但偏偏我就去了丰城,办私事,不得不去。
  我是坐特快去的,虽然叫特快,但火车逢站必停,慢,好在事情不太急,有的是时间,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咱不是老总,还没有阔气到飞机、高铁随意坐的地步。
  一上火车,我就给巴库打电话,说,兄弟,我要去丰城。
  电话那头,明显感觉巴库一愣,说,真的假的?别骗我!
  我说,骗你我是孙子,现在我就在开往丰城的火车上。
  巴库高兴地说,好啊,到站后给个电话,我去接你。
  火车跑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丰城停下。老远,我就看见巴库在出站口,伸长手臂,摇着肥厚的手掌,冲我招手。一瞬间,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累得跟狗熊似的,能在生疏的异乡看见熟人,那感觉,特亲切,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去宾馆的路上,巴库说,我定了个酒店,给你接风洗尘,顺便邀请了几个丰城的朋友,陪陪你。
  车在一家豪华酒店门前停下,走进包厢,里面等候的七八个人都站了起来,巴库一一为我介绍。
  这是某某公司的老总、某某公司的董事长……
  这是某某科的科長、某某处的处长……
  他最后隆重介绍给我的,是柯厅长。
  巴库恭敬地说,这是市委某某厅的柯厅长。
  柯厅长略带矜持地伸出手,只跟我轻轻握了一下,连声说,呵呵……副的副的,副厅长。
  我的天,甭管正的副的,厅长,在我这小民眼里,已经是天大的官了!在他们面前,我只有受宠若惊、点头哈腰的份了。
  巴库扯起我,按坐在首席上,左右是那些老總、官员们作陪。
  我是小庙的和尚,哪受过此等香火啊,如此场面,还是今生头一次遇见。我诚惶诚恐地坐在位置上,不知所措,如坐针毡,特别是身边的柯厅长,总是一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模样,透着威严,时刻让我感到压抑和缈小。
  丰城的老总和官员们,轮流向我敬酒。说实话,这顿酒,我喝得很难受、忐忑和迷糊,不知不觉就醉了。
  第二天,我编出各种借口,坚决推掉巴库再次设宴招待的邀请。
  巴库很无奈,说,那好吧,若有啥困难尽管说,咱在这里朋友多,啥事都能摆平。
  只一天的时间,我就将事情办好了,晚上,决定去吃小吃。
  丰城的小吃,很出名。
  在小吃街,我刚在一个摊位旁坐下,老板赶紧跑过来,殷勤地问:先生,想吃些什么?
  声音非常耳熟,我抬头一看,“呼”地站起来。我说,柯、柯、柯厅长,怎么是您?
  老板愣住了,看着我,忽地有些不好意思,说,啥柯厅长啊……狗屁的厅长哦……都是巴库那小子……
  接着,老板又嘿嘿一笑,说,出来混,都不容易,家乡来了客人,相互帮衬一下,撑个场面而已。
  提到巴库,老板往远处一指,说,那个小饭店,就是巴库开的。
  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小饭店的厨间忙活。
  我赶紧离开,走之前,再三叮嘱那老板:兄弟,这事,就烂在肚子里,千万别说我来过!
  又一年,巴库回来,同学们聚会,再次喝高了。散场时,他握着我们的手,依然说,没事请到丰城玩,尽管找我,咱在那里混得开,啥事都能摆平。
  我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他,心里倏地觉得异常酸楚。
  我拍了拍巴库的后背,说,兄弟,有机会,我一定再去丰城玩!
其他文献
雨后的空气有点甜,有点淡淡的清香。初春的西湖,花红柳绿,色彩斑斓。小静第一次走进西湖文创园,暗想: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该有多好啊!  小静的家乡也很美,只是在乡下,很穷。不过,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上大学,拿到了文凭。让小静郁闷的是,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还好村支书在城里有个朋友开大公司,通过父亲的“活动”,今天她才有机会来公司面试。  小静不能过多欣赏美景,为了赶时间,她径直往园区深处走去,寻
期刊
六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从家乡返回上海的租住处。这是靠近徐家汇的一个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住在一幢高楼的六楼。  天气闷热潮湿。一走进楼洞,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空气里有股腐臭的味道,还有刺鼻的来苏水味。有几个戴着口罩的警察进进出出,在忙活着什么。我隐约听到一个警察说,已经通知了,殡葬车很快就到。哦,看来是楼里谁家有人去世了,怪不得刚才经过小区传达室时,看到门口聚集了一群保安和居民,在谈论着
期刊
“哎呀祖宗,再吃一口不行吗?”三伯瘦骨嶙峋的脸上满是汗,三娘则若无其事盯着小狗跑来跑去。劝了半天没效果,三伯就冲隔壁屋里喊: “老闺女,说句话呀,叫你妈多吃几口。这一天天不吃饭,嫌我没伺候好吗?”  老闺女应声跑出来,端起碗:“又不吃啦?看我的……”说着抡起了大调羹。三伯一见又嚷:“慢点儿,你妈咽东西慢,别呛着……”三娘一见老闺女的架势马上服软:“吃,这就吃。谁说我不吃了?”老闺女和三伯都笑了。 
期刊
《羁绊》成稿较早,大概在三年前吧。因为一直觉得她还不够完整,人物及性格也不够丰满和典型,包括一些情节和细节处理上也不理想,故而始终是个“半成品”。最初动议这个创作,是一次非常偶然的乡下之旅。那是深秋时节,山区的景色很美,但贫瘠而落后,到了夜晚,跟几个友人在寂静空荡的村落里遛弯儿,后来走进一户亮着昏暗灯光的空巢老人家里,喝茶闲聊,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在城里就学和打工的孩子们的一些事情,觉得很有意思,
期刊
主持人语:本期马贵明的《寻找赵德才》,读后让人动情。几十年,怎样的一个人能让另一个人不停地在岁月中追寻他的身影?小说构思十分细密,故事虽简单,却强烈地拨动人的心弦,让人跟着作者的心绪去追怀旧时光。那时的人活得那么“纯”,心能贴得那么近,彼此的信任轻易就建立起来,一个少年就能跟一个几乎陌生的成年人“办大事”,互相没有芥蒂,这使得现在的“我”近乎“变态”地对“赵德才”这个名字敏感。  用简单的故事去探
期刊
在王生铨小说《三岔塆》的诸项特质之中,因为书写姿态的内敛与谨严,其中包藏的讽刺性颇为隐晦,也较难识读。然而把《三岔塆》低调的讽刺放大后拿到台面上来看,带出的是个小说的戏剧化日益泛滥或粗劣化的现实问题。或许,这也正是《三岔塆》讥讽的锋芒所指吧。  小说的戏剧化原本属于小说创作的方法论,意在化解现代小说日益深重的形式危机。将戏剧因素糅合到小说文本之中,这一招,说白了,就是把戏剧(时下更偏向影视)的手法
期刊
“契卡”是我插队时养过的一条狗,也是我养过的第一条狗。  几十年里,我陆陆续续地养过七八条狗,眼下还有三条,只要我在家,这些狗日的们总围在我身边,就连睡觉都很少在我给它们准备的窝里,和当年的“契卡”一样卧在我的床头。起夜时,我常踩着狗尾巴。从养“契卡”起,我养的这些狗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全是流浪狗,全是它们小的时候,我捡回来的。  “契卡”是我插队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村子里老百姓刚盖好还没做前墙,正在
期刊
我出生在湘西一个极为偏僻的山村,父辈祖辈父辈的祖辈祖辈的祖辈都是在石头缝里刨食的农民。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化的虔信却近于痴迷,不用有字的纸擦屁股便是很好的注脚。在他们眼里,稚时的我简直就等于大逆不道,因为我唯一的兴趣就满屋子找有字的纸,然后,一点一点撕碎。或许是我太过驽劣吧,发蒙之后他们过问我的学习的方式就是期末看看我的通知书,然后,一顿饱揍。为了逃避惩罚,我只能提前在通知书上下功夫,1啊2啊3啊
期刊
胡科长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只玉石烟灰缸,一尘不染,一看就是主人的心爱之物。  每次保安老刘送报纸时,总会看见胡科长在那笑眯眯地端详着烟灰缸,几次之后,保安老刘忍不住地问胡科长:“科长,这烟灰缸很值钱吧?”胡科长笑容满面,点点头,很神秘地说:“何止值钱!”  保安老刘就装作很无知的样子,凑近端详:这只玉制的烟灰缸有两个烟盒那么大,内圆外方,缸底镌刻一骏马,上书“马到成功”四字。  除此,保安老刘再也没看
期刊
绿皮火车停靠在莽山屯车站时,正是晚上八点多钟。冷冷清清的车站,其实只毛豆一个乘客,他一个鱼跃蹿上了车厢门。  应该说毛豆的心情很不错。到莽山屯的舅舅家借钱,舅舅听闻二十有四的毛豆是为了相亲之事,不仅二话没说慷慨解囊借了十元,还招待他吃了猪肉炖粉条,额外送他一瓶香油和两块自制的猪胰子肥皂。因此,毛豆离开舅舅家时是含着热泪的,舅舅如此心疼贴心他这个大外甥儿,让他感到惭愧。明天女方就将到家来,家里实在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