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教师缺乏整体单元情境的意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理解有较多困难等问题。本文拟从支架式教学理论出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即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搭建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为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师缺乏整体单元情境的意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有较多的困难等。支架式教学理论为突破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提出源自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指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知识的“支架”,[2]并借助“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简言之,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概念框架。为此,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3]本文拟从支架式教学理论出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应该准确定位好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来巧妙地搭建“支架”。具体来说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的阅读主题适当搭脚手架;再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学生可以整体感知篇章;再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将复杂的英语阅读任务划分成由易到难的环节,学生可以层层递进理解文本,独立探索;随后撤去问题支架,通过合适的示范支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探究;最后通过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表格)支架,学生最终能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1.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合理巧妙地搭建完整单元情境支架,扫清学生关于阅读的障碍,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學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快速融入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如在PEP 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 Read and tick部分时,很多教师在教授这一板块时通常是传统式的复习导入等,忽视了人物出现的逻辑性,没有将人物放入整个单元各个板块的情境之下。因此,我们可以在 Pre-reading环节,通过创设John从Wu Yifan的家中学习到使用中国筷子吃中饭,吃完中饭后John回到自己家以后,认真做了一下午的作业,然后John的妈妈登场的画面,教师可以说“John comes back from Wu Yifan’s home after lunch, and he has known how to use chopsticks to eat lunch, than he arrived at his own home to do his homework. Guess,what will happen next?”教师可以将此版块与Part B-Let’s learn部分进行完整的情境整合,因为这一板块的主人公还是John,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几个分散的板块尽可能的串联在一起,同时串联的情境支架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自然。其次,学生对于“fork、knife、chopsticks”新词已经在Part B-Let’s learn部分已经学过,因此,将John从Wu Yifan家里学习到的“chopsticks”整合到John回到自己家中再去运用“chopsticks”,新旧知识也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circle部分时,首先,通过Sarah在Part B-Let’s talk中Sarah的妈妈在帮Sarah整理衣服以及后面Let’s learn中Sarah询问妈妈新袜子,均可得知Sarah即将要短途旅行,也就是即将开始夏令营,所以教师可以将这前面两个板块与这一板块进行情境整合。教师可以说“What do we know Sarah and her mother are doing in Part B-Let’s talk and Let’s learn? Yes, they are glad to pack up for Sarch’s summer camp. How time flies! Sarah is finishing up her summer camp.Now, Class,guess, what is Sarah doing now?”在Read and write板块展示的是夏令营闭幕仪式结束以后,Sarah和Amy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物品。这一创设的情境支架能够将前面几大分散的板块尽可能的整合在一起,学生能够通过板块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理解文本的出现与生成过程。其次,学生对于“T-shirt、pants、hat”已经在前面板块中已经学会,阅读时又能将新旧知识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answer部分时,首先,通过创设Sarah想去海边度假这件事,从Part B-Let’s learn衣服店里出来以后,然后来到了卖墨镜、雨伞等杂货店中去选购商品,看到了这个SALE这一情境,教师可以说“Sarah is going to the beach for the holidays. But she is still a bit short of things. Yes, she is going to a store now. What will she see? Yes, this SALE.”笔者将此版块Part B-Let’s learn情境整合在一起,这一创设情境支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支架创设非常自然。其次,学生对于“nice、pretty、cheap、expensive”新词已经在Part B-Let’s learn部分学过,将新旧知识也可以紧紧联系在一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好英语阅读教材;教师在整合单元情境时,也要注意创设自然与真实的单元情境。学生可以在这一情境之下感知文本,进而更进一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2.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复杂的英语阅读任务划分成从易到难的问题,教师以问题作为学习支架逐步推动阅读的深入进行,学生逐步完成问题后,教师逐步撤去问题支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意义建构。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如在PEP 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tick部分时,在阅读中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阅读文本两次,分两次进行讲解。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What time is it? 教师通过设计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文本发生在吃晚饭之前。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教师可以呈现进一步的问题支架①What would John like for dinner?②Can John have a knife, a fork, and chopsticks?教师在此环节予以点拨Can I have...please? Try for...等重要句型以及单词,从问题支架中找到答案。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可以细读文本,能运用所学到的一定阅读技巧找到关键词句,从而完成练习。这有助于学生一步一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的Read and circle中,在阅读中环节,教师应让学生阅读文本两次,分两次讲解阅读本文。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What time is it?教師通过设计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文本发生在他们正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教师可以呈现进一步的问题支架Which things are Sarah’s?教师在此环节予以点拨This is/ These are/ Those are等重要句型,从问题支架中找到答案,并完成文本下方的四个问题。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运用所学过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找到重要词句,从而完成练习。最后找到哪些是属于Sarah的东西,哪些是属于Amy的东西。有助于学生层层递进理解文本的内容。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answer部分时,在阅读中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两次,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①Wich things are on sale? ②How much are they?教师通过设计这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运用阅读策略,如画线、画圈,寻找到关键信息,整体理解课文脉络。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校对答案,学生能够理清阅读思路,为下一阶段仔细阅读做好铺垫。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进一步呈现问题支架:①What ar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sunglasses/gloves/scarves/umbrellas?②What does too/more/pretty colours/us mean?教师进一步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可以仔细读文本,并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找到关键词句,从而完成练习。有助于学生能够一步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能够帮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理解阅读文本,再通过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深挖文本知识,随后撤去问题支架,学生也能够理解文本知识。
3.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后,此时对于文本的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需要更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此时情境可以不用重新创设,可以延续之前文本当中的情境,然后教师提供合适的示范支架以激发学生写一写的兴趣等以促进英语语言输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如在PEP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教师提供示范支架:假设John请你也去他们家里做客,刚好有soup可以喝,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些自己的汤:In my soup, I’d like some...and some...写后教师还可以适当给与学生互相修改的时间,使学生在互相分享环节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中的高效输出。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的Look and write中教师提供示范支架:John和Chen Jie也在收拾东西,假如下次你也参加夏令营,画一画你会穿什么裤子,写一写。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些自己的裤子:This is my pants.学生可以极大提高其英语写作的兴趣与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look and write部分时教师提供示范支架:假设Sarah 还想要买双鞋子,请你画一画鞋子,然后请你来演一演售货员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鞋子。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学生自己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卖一卖自己设计的鞋子。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下自己的鞋:They are...激发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写作欲望,从而达到英语的高效输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出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搭建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
思维导图支架的作用主要体现的是提示性。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引导将词汇量、或者错综复杂关系等的本文逐渐复述出来,建立分支与主干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或者表格可以理清文本的脉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案例举隅来说明,笔者主要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如在PEP四下中的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表1):
在复习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打勾,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能自由复述文本内容。
又如在PEP四下中的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表2):
在复习关于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填写,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会自由复述文本内容。
再如在PEP五下的Whose dog is it? Part B中的Read and write(表3):
在复习关于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归纳总结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填写,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能够自由复述文本。
除了上述教师提供表格以外,学生还可以在内容学习完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制思维导图(表格),这又是对较为复杂的阅读文本的再一次理解,通过导图(表格)能将学生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理解又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思维导图(表格)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意义颇大。在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的时候,随即撤去思维导图(表格)支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意义建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三.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上述对于支架式理论分析以及结合PEP英语阅读教学的案例举隅,从中可以看出形式多样的支架式教学基本上可以实现小学英语阅读的高效性,它的“支点”通常以问题形式出现,教师学生之间可互为支架。教师适当搭建情境支架,适当串联整合单元情境;问题支架,提出有效的问题,一步一步深挖教材;示范支架,提出行之有效的示范;以及通过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等的多种支架形式,待學生自我能力提升,适时撤去支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自我能力。通过这一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极大提高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不过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使用多样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支架模式,即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中构建不同形式的支架模式,避免重复套用支架模式。
参考文献
[1]Lev Vygotsky.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 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1.
[2]布鲁纳.邵瑞珍等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作者介绍:胡玉雯,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领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传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师缺乏整体单元情境的意识、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有较多的困难等。支架式教学理论为突破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提出源自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指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知识的“支架”,[2]并借助“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简言之,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提供概念框架。为此,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3]本文拟从支架式教学理论出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创新。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应该准确定位好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来巧妙地搭建“支架”。具体来说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的阅读主题适当搭脚手架;再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学生可以整体感知篇章;再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将复杂的英语阅读任务划分成由易到难的环节,学生可以层层递进理解文本,独立探索;随后撤去问题支架,通过合适的示范支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探究;最后通过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表格)支架,学生最终能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1.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合理巧妙地搭建完整单元情境支架,扫清学生关于阅读的障碍,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學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快速融入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如在PEP 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 Read and tick部分时,很多教师在教授这一板块时通常是传统式的复习导入等,忽视了人物出现的逻辑性,没有将人物放入整个单元各个板块的情境之下。因此,我们可以在 Pre-reading环节,通过创设John从Wu Yifan的家中学习到使用中国筷子吃中饭,吃完中饭后John回到自己家以后,认真做了一下午的作业,然后John的妈妈登场的画面,教师可以说“John comes back from Wu Yifan’s home after lunch, and he has known how to use chopsticks to eat lunch, than he arrived at his own home to do his homework. Guess,what will happen next?”教师可以将此版块与Part B-Let’s learn部分进行完整的情境整合,因为这一板块的主人公还是John,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几个分散的板块尽可能的串联在一起,同时串联的情境支架也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自然。其次,学生对于“fork、knife、chopsticks”新词已经在Part B-Let’s learn部分已经学过,因此,将John从Wu Yifan家里学习到的“chopsticks”整合到John回到自己家中再去运用“chopsticks”,新旧知识也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circle部分时,首先,通过Sarah在Part B-Let’s talk中Sarah的妈妈在帮Sarah整理衣服以及后面Let’s learn中Sarah询问妈妈新袜子,均可得知Sarah即将要短途旅行,也就是即将开始夏令营,所以教师可以将这前面两个板块与这一板块进行情境整合。教师可以说“What do we know Sarah and her mother are doing in Part B-Let’s talk and Let’s learn? Yes, they are glad to pack up for Sarch’s summer camp. How time flies! Sarah is finishing up her summer camp.Now, Class,guess, what is Sarah doing now?”在Read and write板块展示的是夏令营闭幕仪式结束以后,Sarah和Amy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物品。这一创设的情境支架能够将前面几大分散的板块尽可能的整合在一起,学生能够通过板块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理解文本的出现与生成过程。其次,学生对于“T-shirt、pants、hat”已经在前面板块中已经学会,阅读时又能将新旧知识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answer部分时,首先,通过创设Sarah想去海边度假这件事,从Part B-Let’s learn衣服店里出来以后,然后来到了卖墨镜、雨伞等杂货店中去选购商品,看到了这个SALE这一情境,教师可以说“Sarah is going to the beach for the holidays. But she is still a bit short of things. Yes, she is going to a store now. What will she see? Yes, this SALE.”笔者将此版块Part B-Let’s learn情境整合在一起,这一创设情境支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支架创设非常自然。其次,学生对于“nice、pretty、cheap、expensive”新词已经在Part B-Let’s learn部分学过,将新旧知识也可以紧紧联系在一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搭建完整的单元情境支架,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好英语阅读教材;教师在整合单元情境时,也要注意创设自然与真实的单元情境。学生可以在这一情境之下感知文本,进而更进一步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2.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复杂的英语阅读任务划分成从易到难的问题,教师以问题作为学习支架逐步推动阅读的深入进行,学生逐步完成问题后,教师逐步撤去问题支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意义建构。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如在PEP 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tick部分时,在阅读中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阅读文本两次,分两次进行讲解。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What time is it? 教师通过设计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文本发生在吃晚饭之前。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教师可以呈现进一步的问题支架①What would John like for dinner?②Can John have a knife, a fork, and chopsticks?教师在此环节予以点拨Can I have...please? Try for...等重要句型以及单词,从问题支架中找到答案。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可以细读文本,能运用所学到的一定阅读技巧找到关键词句,从而完成练习。这有助于学生一步一步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的Read and circle中,在阅读中环节,教师应让学生阅读文本两次,分两次讲解阅读本文。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What time is it?教師通过设计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文本发生在他们正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教师可以呈现进一步的问题支架Which things are Sarah’s?教师在此环节予以点拨This is/ These are/ Those are等重要句型,从问题支架中找到答案,并完成文本下方的四个问题。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运用所学过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找到重要词句,从而完成练习。最后找到哪些是属于Sarah的东西,哪些是属于Amy的东西。有助于学生层层递进理解文本的内容。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Read and answer部分时,在阅读中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两次,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呈现简单的问题支架:①Wich things are on sale? ②How much are they?教师通过设计这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运用阅读策略,如画线、画圈,寻找到关键信息,整体理解课文脉络。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校对答案,学生能够理清阅读思路,为下一阶段仔细阅读做好铺垫。在第二遍仔细阅读前,进一步呈现问题支架:①What ar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sunglasses/gloves/scarves/umbrellas?②What does too/more/pretty colours/us mean?教师进一步提供问题支架后,学生可以仔细读文本,并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找到关键词句,从而完成练习。有助于学生能够一步一步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搭建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能够帮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理解阅读文本,再通过从易到难的问题支架,深挖文本知识,随后撤去问题支架,学生也能够理解文本知识。
3.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
在英语阅读教学后,此时对于文本的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学生需要更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此时情境可以不用重新创设,可以延续之前文本当中的情境,然后教师提供合适的示范支架以激发学生写一写的兴趣等以促进英语语言输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如在PEP四上Dinner’s ready Part B-Read and write中教师提供示范支架:假设John请你也去他们家里做客,刚好有soup可以喝,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些自己的汤:In my soup, I’d like some...and some...写后教师还可以适当给与学生互相修改的时间,使学生在互相分享环节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中的高效输出。
又如在PEP四下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的Look and write中教师提供示范支架:John和Chen Jie也在收拾东西,假如下次你也参加夏令营,画一画你会穿什么裤子,写一写。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些自己的裤子:This is my pants.学生可以极大提高其英语写作的兴趣与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在PEP四下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中的look and write部分时教师提供示范支架:假设Sarah 还想要买双鞋子,请你画一画鞋子,然后请你来演一演售货员向同学介绍一下你的鞋子。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发挥想象,学生自己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卖一卖自己设计的鞋子。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描述一下自己的鞋:They are...激发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写作欲望,从而达到英语的高效输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PEP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搭建合适的示范支架对于学生的语言输出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搭建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
思维导图支架的作用主要体现的是提示性。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引导将词汇量、或者错综复杂关系等的本文逐渐复述出来,建立分支与主干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或者表格可以理清文本的脉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案例举隅来说明,笔者主要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如在PEP四下中的My clothes Part B-Read and write(表1):
在复习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打勾,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能自由复述文本内容。
又如在PEP四下中的Shopping Part B-Read and write(表2):
在复习关于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填写,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会自由复述文本内容。
再如在PEP五下的Whose dog is it? Part B中的Read and write(表3):
在复习关于该文本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归纳总结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表格中填写,学生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随之撤去思维导图表支架,学生能够自由复述文本。
除了上述教师提供表格以外,学生还可以在内容学习完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制思维导图(表格),这又是对较为复杂的阅读文本的再一次理解,通过导图(表格)能将学生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接,理解又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思维导图(表格)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意义颇大。在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的时候,随即撤去思维导图(表格)支架,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意义建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三.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上述对于支架式理论分析以及结合PEP英语阅读教学的案例举隅,从中可以看出形式多样的支架式教学基本上可以实现小学英语阅读的高效性,它的“支点”通常以问题形式出现,教师学生之间可互为支架。教师适当搭建情境支架,适当串联整合单元情境;问题支架,提出有效的问题,一步一步深挖教材;示范支架,提出行之有效的示范;以及通过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支架等的多种支架形式,待學生自我能力提升,适时撤去支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自我能力。通过这一支架式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极大提高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不过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使用多样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支架模式,即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中构建不同形式的支架模式,避免重复套用支架模式。
参考文献
[1]Lev Vygotsky.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 Bridge M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1.
[2]布鲁纳.邵瑞珍等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作者介绍:胡玉雯,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