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网络体系中的基础层。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体育特长的舞台,更肩负着为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艰巨任务,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实现《奥运争光计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郊区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着“吃不得多苦,听不进多批评”等一系列“娇气”品质,给我们管理这支队伍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运用新时期农村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队伍的管理策略,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课余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人文化、科学化管理,是农村中学业余体育运动训练取得成效的有力措施。近年来,我校体育运动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彰显活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协作、欢快、充满朝气的集体。全校学生在“体育骨干生”的感染、引领作用下,群体活动已形成“人人爱打球,个个爱锻炼”的氛围;竞技体育运动更是凸显风采,运动队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均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于对这些学生的高效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决执行“一手抓智育,一手抓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长足发展中不断寻求更高的立足点。由于我校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各重点高中纷纷前来预约体育苗子,千方百计动员我校学生报考他们学校。田径队员更是成了各高中争夺的香饽饽,每年均有多名主力队员作为优秀体育人才提前进入省重点高中或市少体校继续深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也由此得到了蓬勃发展。笔者总结经验如下,望同仁指正。
1 科学选材,把好训练第一关。通过平时体育课观察,每年体育节、各类比赛选拔,以及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的介绍,全面了解每个预选队员的年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文化课成绩、平时表现、家庭状况,把守纪律、爱学习、喜爱体育、有潜力的学生吸收到运动队中来,这是我校运动队多年来人气旺盛的基础。
2 开好训练前的第一次动员会,明确目的、任务。请分管校长到会进行思想动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点强调每个学生在认真搞好课余训练的同时,要更加努力地抓好文化课的学习,力争做到学习、训练双丰收。同时,使他们明白当一名运动员既是光荣的、又是十分艰苦的,要求每位入选的学生必须具备吃大苦、流大汗、牺牲课余时间的奉献精神。
3 坚持正面教育,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运动队良好队风的形成,不是一两天或几句话就能完成的,它要经过反反复复一段艰难的路程才能有所收获。初中课余训练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可以说是残酷的,他们每天既要肩负文化学习的重担,又要搞好课余训练,而要完成每天的训练量,又要付出比别的学生多一倍的艰辛。因此个别队员思想会出现波动,甚至萌发退队的念头。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引导。既要做到训练中严要求,在平时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高效训练的根本之所在。
4 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友爱、欢乐的运动队集体,使每个运动员在充满欢乐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例如在队员生日之际,全队集体给予庆贺并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使他们度过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平时在训练、学习之余,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游戏娱乐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进师生的友谊。
5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对队员在校和社会(家庭)的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主动与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联系,通报队员训练情况,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成绩、思想动态,共同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训练。运动员在家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在家里的表现、与父母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学习与训练。因此,我们做教练的必须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他们子女在校的表现,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心、督促其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家长营养学方面知识的宣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运动员在家的营养必须考虑到(对某些住校生则应配合生活老师督促其合理膳食,全面补充营养),但有些运动员家庭条件就较差,学生营养往往脱节,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导致机体疾病。因此,我们在家访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营养问题总是多方考虑,或给予一定的补助。运动员在家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否则也将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我们在暑假期间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晨6:00-8:00,如果运动员在家没有休息好,那么必然会影响其正常的训练和身心健康。因此教练员必须经常进行家访(目前一般亦可采用电话联系或校信通方式),通过家长来监督他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较正常的作息制度,这样就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6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的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抓好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是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得到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是消除学生家长怕参加运动训练耽误学习的顾虑,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为此,我们还专门规定了文化成绩不及格和学习成绩明显退步者不得参加学校运动队,或暂时停止训练以及联系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对运动员外出比赛所缺的课及时补上等措施。因此,我校运动队至今没有一位学生因训练、比赛而影响学习成绩。目前我校运动队中,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申请要求加入训练的为数不少,我校体育运动训练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7 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我们把学校规定发放的训练助学金进行了调整,从出勤率、每月的定期测验成绩和平时训练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每次训练测验(包括平时测验)中成绩优异者(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及时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他们刻苦训练和好学上进,使其真正体现出助学金的意义。同时能使每个运动员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提高训练成绩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必须配合大量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精神鼓励,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8 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训练小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训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每月评选一次文明队员和优秀小组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宣传表彰。
加强农村中学课余运动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建设一支充满朝气、团结、友爱、协作、欢快、具有凝聚力的运动队集体,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是我们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应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每位体育教师在抓好运动员体育成绩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造就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四有”新人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建议体育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从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课余运动训练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人文化、科学化管理,是农村中学业余体育运动训练取得成效的有力措施。近年来,我校体育运动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彰显活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协作、欢快、充满朝气的集体。全校学生在“体育骨干生”的感染、引领作用下,群体活动已形成“人人爱打球,个个爱锻炼”的氛围;竞技体育运动更是凸显风采,运动队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均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基于对这些学生的高效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决执行“一手抓智育,一手抓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长足发展中不断寻求更高的立足点。由于我校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各重点高中纷纷前来预约体育苗子,千方百计动员我校学生报考他们学校。田径队员更是成了各高中争夺的香饽饽,每年均有多名主力队员作为优秀体育人才提前进入省重点高中或市少体校继续深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也由此得到了蓬勃发展。笔者总结经验如下,望同仁指正。
1 科学选材,把好训练第一关。通过平时体育课观察,每年体育节、各类比赛选拔,以及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的介绍,全面了解每个预选队员的年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文化课成绩、平时表现、家庭状况,把守纪律、爱学习、喜爱体育、有潜力的学生吸收到运动队中来,这是我校运动队多年来人气旺盛的基础。
2 开好训练前的第一次动员会,明确目的、任务。请分管校长到会进行思想动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点强调每个学生在认真搞好课余训练的同时,要更加努力地抓好文化课的学习,力争做到学习、训练双丰收。同时,使他们明白当一名运动员既是光荣的、又是十分艰苦的,要求每位入选的学生必须具备吃大苦、流大汗、牺牲课余时间的奉献精神。
3 坚持正面教育,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个运动队良好队风的形成,不是一两天或几句话就能完成的,它要经过反反复复一段艰难的路程才能有所收获。初中课余训练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可以说是残酷的,他们每天既要肩负文化学习的重担,又要搞好课余训练,而要完成每天的训练量,又要付出比别的学生多一倍的艰辛。因此个别队员思想会出现波动,甚至萌发退队的念头。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引导。既要做到训练中严要求,在平时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高效训练的根本之所在。
4 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友爱、欢乐的运动队集体,使每个运动员在充满欢乐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例如在队员生日之际,全队集体给予庆贺并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使他们度过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平时在训练、学习之余,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游戏娱乐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进师生的友谊。
5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对队员在校和社会(家庭)的表现及时进行沟通。主动与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联系,通报队员训练情况,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成绩、思想动态,共同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训练。运动员在家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在家里的表现、与父母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学习与训练。因此,我们做教练的必须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他们子女在校的表现,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心、督促其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家长营养学方面知识的宣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运动员在家的营养必须考虑到(对某些住校生则应配合生活老师督促其合理膳食,全面补充营养),但有些运动员家庭条件就较差,学生营养往往脱节,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导致机体疾病。因此,我们在家访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营养问题总是多方考虑,或给予一定的补助。运动员在家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否则也将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我们在暑假期间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晨6:00-8:00,如果运动员在家没有休息好,那么必然会影响其正常的训练和身心健康。因此教练员必须经常进行家访(目前一般亦可采用电话联系或校信通方式),通过家长来监督他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较正常的作息制度,这样就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6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的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抓好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是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得到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是消除学生家长怕参加运动训练耽误学习的顾虑,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为此,我们还专门规定了文化成绩不及格和学习成绩明显退步者不得参加学校运动队,或暂时停止训练以及联系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对运动员外出比赛所缺的课及时补上等措施。因此,我校运动队至今没有一位学生因训练、比赛而影响学习成绩。目前我校运动队中,学生或学生家长主动申请要求加入训练的为数不少,我校体育运动训练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7 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我们把学校规定发放的训练助学金进行了调整,从出勤率、每月的定期测验成绩和平时训练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每次训练测验(包括平时测验)中成绩优异者(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及时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他们刻苦训练和好学上进,使其真正体现出助学金的意义。同时能使每个运动员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提高训练成绩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必须配合大量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精神鼓励,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8 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训练小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训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每月评选一次文明队员和优秀小组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宣传表彰。
加强农村中学课余运动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建设一支充满朝气、团结、友爱、协作、欢快、具有凝聚力的运动队集体,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是我们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应遵循“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每位体育教师在抓好运动员体育成绩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造就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四有”新人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建议体育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从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