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科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结合教育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发展有效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情趣入手,为学生提供理解科学知识的亲身经历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夯实基础,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推进学生自主结合的实验型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教学结合学生在生活环境和个人经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制作方面力求创新,学校在对科学课的综合评价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调节,同时应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探索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对已有科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大胆质疑和自由交流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开展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激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作进一步的探索;而且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也是一种很好地检验。同学们在此活动中自然会有所感悟,进一步明白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培养小学生在观察时的耐力与毅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尤其在课外活动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小学生在娱乐和游戏过程中为学生观察提供很好地锻炼机会。通过教学实践,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重在观察,培养长期留心观察的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也有明确的分工,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和观察实践过程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
三、合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自由研究内容,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最终实现育人的功效。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涨,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需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地制宜适时改进。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铁路小学 内蒙】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情趣入手,为学生提供理解科学知识的亲身经历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夯实基础,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推进学生自主结合的实验型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教学结合学生在生活环境和个人经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制作方面力求创新,学校在对科学课的综合评价方面应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调节,同时应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探索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对已有科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大胆质疑和自由交流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开展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激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作进一步的探索;而且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也是一种很好地检验。同学们在此活动中自然会有所感悟,进一步明白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培养小学生在观察时的耐力与毅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尤其在课外活动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小学生在娱乐和游戏过程中为学生观察提供很好地锻炼机会。通过教学实践,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重在观察,培养长期留心观察的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也有明确的分工,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和观察实践过程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
三、合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自由研究内容,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最终实现育人的功效。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涨,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需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地制宜适时改进。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铁路小学 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