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教育培养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历史学科为例,在近些年来的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考试更加注重于新材料、新情景的命题理念,通过材料来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材料以及表达自己论点的综合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更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培养策略的改进方案,旨在为高中学生做题过程中观点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对整个历史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表达能力;历史解释
2017年全国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定义,即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的人文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和阐述,同时还强调在当今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分析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专业历史思考的思维以及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全面、客观的认识的形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点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教学要求来调整实际的教学方向,增强对历史解释方面教学的研究和了解,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一、 关于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目标
历史解释是学生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历史专业知识点来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历史判断和历史评价的过程,明确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目标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性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生能够对教师所传授的分析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学习以及答题的过程中都能够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实际的历史事件进行包括但并不等于事件原因、事件过程、事件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清晰阐释,在表达上逻辑清晰流畅。
第二,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进行判断和区分,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不同,并在阅读其他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对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顺畅的表达。
第三,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事物进行分析,并在表达的过程中结合一定的历史专有名词进行解释。
第四,能够倾向性地选择一定的历史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达到语言通顺、逻辑流畅的效果。同时能够用宏观的历史视角、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某些事件。
二、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理论指导方式在不断更新,但是在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教学方式和表达能力的单一
现阶段高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授课模式的创新效果仍然不够显著,对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大部分的授课时间仍然由教师掌控和支配,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师生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在整个课堂上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在长期和重复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形成新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被大大削弱,不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把握程度不足
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通过做题来积累历史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的习惯,自主探索和研究历史学科的热情不高,因此对历史学科中相关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也存在着缺失。根据普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一高二阶段,男生对历史概念的了解程度较高,而到了高三则正好相反。总体来看,高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形成相应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维定式。
三、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一) 加强历史史料阅读量,奠定表达基础
阅读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在阅读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其他历史解释的观点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改善历史学习缺乏深度的问题,通过阅读量的提升来提高自己的历史内涵,形成对课本内容中某一具体历史事件更为全面的了解,还能够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并从中选取一些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分析,借鉴其他表达方式中值得学习的部分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史料阅读量的积累,以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历史资料的阅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进行相关阅读任务的布置,阅读的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选取一些文言文资料,也可以摘取一些具有深度的现代作家或名人的关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或评价,例如可以选取方豪的《宋史》、汪盛铎的《两京梦华》中对宋代弱兵政策的分析,让学生对两位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说出二者观点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指出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并说出原因。其次还要教师还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讲解,运用史料来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流畅。
(二) 丰富历史活动,提升表达能力和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方面的能力培养指的是学生运用专业的历史知识和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不仅仅要放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上,还要积极创新和融入具有针对性的历史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表达效果。
丰富历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了解和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场景模拟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历史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进而实现学习主体的转变。但是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历史场景,首先让学生进行相关影视资料的观看和历史史实材料的整理,大致了解该场景的基本流程;其次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其中一方的立场,另一组代表剩余一方的立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激发其表达的愿望;最后可以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就自身的立场对自己所持方的优势以及原因进行辩论,通过表演的方式將这一历史场景呈现出来,并在表演结束之后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在其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这一历史场景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锻炼和整合自己的历史观点,并锻炼自己流畅表达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场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保证让每个同学都要有发言和参与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在场景模拟过程中对课堂氛围的把握。 (三) 通过问题创设来培养表达能力
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手段,一个趣味性和深度共存的问题的抛出,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组织更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回答。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问题,通过设计目的性强、逻辑清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以往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思维以及形成更加深刻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红军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对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不仅能够使学生思考过去的历史事件,还能够从过去事件与未来世界的关联中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思考,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来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强化自身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 通过情境创设来强化表达能力
历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包含的知识面较为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本内容的学习,还要进行知识拓展和联系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更加全面,达到强化表达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进行历史解释能力的强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以往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回顾,还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对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课后活动的设计和布置
历史事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本中,也与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在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历史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向家长询问某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对应的历史年代以及该历史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上交一份具体的观后感报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史料中获得更多历史探索的热情和活力,促进“历史解释”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相关文件中的核心精神,重视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以及自身教学专业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中的教学培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宗发.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102.
[2]陈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學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对策[J].祖国,2017(13):233.
[3]李苏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7):121.
[4]丁云龙.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探析[J].开心素质教育,2016(12):31.
[5]刘攀.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76.
[6]张信丽.浅析“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z2):28-29.
作者简介:
林曦,中学一级,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表达能力;历史解释
2017年全国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定义,即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的人文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和阐述,同时还强调在当今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分析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专业历史思考的思维以及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全面、客观的认识的形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点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教学要求来调整实际的教学方向,增强对历史解释方面教学的研究和了解,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一、 关于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目标
历史解释是学生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历史专业知识点来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历史判断和历史评价的过程,明确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目标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性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生能够对教师所传授的分析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学习以及答题的过程中都能够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实际的历史事件进行包括但并不等于事件原因、事件过程、事件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清晰阐释,在表达上逻辑清晰流畅。
第二,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进行判断和区分,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不同,并在阅读其他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对自己的观点能够进行顺畅的表达。
第三,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事物进行分析,并在表达的过程中结合一定的历史专有名词进行解释。
第四,能够倾向性地选择一定的历史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达到语言通顺、逻辑流畅的效果。同时能够用宏观的历史视角、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某些事件。
二、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理论指导方式在不断更新,但是在高中历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教学方式和表达能力的单一
现阶段高中历史的课堂上,教师授课模式的创新效果仍然不够显著,对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大部分的授课时间仍然由教师掌控和支配,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师生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在整个课堂上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在长期和重复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形成新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被大大削弱,不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把握程度不足
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通过做题来积累历史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的习惯,自主探索和研究历史学科的热情不高,因此对历史学科中相关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也存在着缺失。根据普遍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一高二阶段,男生对历史概念的了解程度较高,而到了高三则正好相反。总体来看,高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形成相应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维定式。
三、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一) 加强历史史料阅读量,奠定表达基础
阅读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在阅读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其他历史解释的观点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改善历史学习缺乏深度的问题,通过阅读量的提升来提高自己的历史内涵,形成对课本内容中某一具体历史事件更为全面的了解,还能够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并从中选取一些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分析,借鉴其他表达方式中值得学习的部分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史料阅读量的积累,以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历史资料的阅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进行相关阅读任务的布置,阅读的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选取一些文言文资料,也可以摘取一些具有深度的现代作家或名人的关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或评价,例如可以选取方豪的《宋史》、汪盛铎的《两京梦华》中对宋代弱兵政策的分析,让学生对两位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说出二者观点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指出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并说出原因。其次还要教师还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更为精细化的讲解,运用史料来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流畅。
(二) 丰富历史活动,提升表达能力和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方面的能力培养指的是学生运用专业的历史知识和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不仅仅要放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上,还要积极创新和融入具有针对性的历史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表达效果。
丰富历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了解和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场景模拟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历史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进而实现学习主体的转变。但是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历史场景,首先让学生进行相关影视资料的观看和历史史实材料的整理,大致了解该场景的基本流程;其次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其中一方的立场,另一组代表剩余一方的立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激发其表达的愿望;最后可以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就自身的立场对自己所持方的优势以及原因进行辩论,通过表演的方式將这一历史场景呈现出来,并在表演结束之后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在其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这一历史场景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锻炼和整合自己的历史观点,并锻炼自己流畅表达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场景模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保证让每个同学都要有发言和参与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在场景模拟过程中对课堂氛围的把握。 (三) 通过问题创设来培养表达能力
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重要手段,一个趣味性和深度共存的问题的抛出,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组织更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回答。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计问题,通过设计目的性强、逻辑清晰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以往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合理思维以及形成更加深刻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对“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红军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对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不仅能够使学生思考过去的历史事件,还能够从过去事件与未来世界的关联中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思考,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来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强化自身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 通过情境创设来强化表达能力
历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包含的知识面较为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本内容的学习,还要进行知识拓展和联系思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更加全面,达到强化表达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进行历史解释能力的强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以往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回顾,还能够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对学生运用正确的历史观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 课后活动的设计和布置
历史事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本中,也与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对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在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历史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向家长询问某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展品、对应的历史年代以及该历史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上交一份具体的观后感报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史料中获得更多历史探索的热情和活力,促进“历史解释”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相关文件中的核心精神,重视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以及自身教学专业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中的教学培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宗发.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102.
[2]陈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學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对策[J].祖国,2017(13):233.
[3]李苏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7):121.
[4]丁云龙.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探析[J].开心素质教育,2016(12):31.
[5]刘攀.历史故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2):76.
[6]张信丽.浅析“讨论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z2):28-29.
作者简介:
林曦,中学一级,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