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跨学科视野巧解高考历史选择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778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的现象纷繁复杂,分析研究历史,必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的不同学科知识去分析历史高考选择题目,能大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关键词:选择题;跨学科视野;学科术语
  
  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中的一种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文综全国卷中,历史学科有12道选择题,共48分,几乎占单科总分的1/2。而且,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材料日益新颖,其命题形式多样,选项设置干扰性强,迷惑性大,导致考生得分率不高,因而有“得选择者得文综”的说法。正因如此,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也在研究选择题的命题、解题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成果斐然。然而,作者通过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发现在选择题解题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细分题型、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题,又或比较宽泛地、用常规的学科视野(强调主干知识、时空概念等)来解题等方面。这些研究自然有其合理和值得学习之处。但它们都忽视了一点: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现象纷繁复杂,分析研究历史,必然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如果我们能用跨学科的视野去看待历史、看待高考题目,相信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文将以今年来的高考选择题为例,探讨跨学科视野在解题中的价值。
  (2018年全国Ⅰ卷)26.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题”包括材料与设问。在这二者当中,更为重要的是审设问。因为只有明确了题目问什么,才能找到答题的方向。如果对题目设问的限定条件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就这个例题而言,设问中“反映”一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条件。所谓“反映”,即把客观事物的本(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从“反映”的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知道,正确选项应该是题中材料所记载的历史现象所反映的事物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是人的感觉器官无法感知的。这些基础知识,是高中政治课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具备比较强的跨学科意识。题目设问当中的“反映”一词,已经提供了一个解题的方向。也就是说,备选项中只要不是对事物本质或实质的陈述,都是不符合设问要求的,可以排除。就此题目而言,C、D两个选项是较为容易排除的。C选项“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明显不是对事物本质(性质)的陈述。它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因为“雇佣劳动”是否“普及”,我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的。这个选项事实上是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如何考察“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必须观察“北宋前中期”(设问的限定条件:“当时”)“雇佣劳动”所覆盖的地理空间、行业。从题中材料可知,雇佣劳动只及于四川井研县一地、制盐一业,所以不能说“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选项同样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并不符合题目设问中“反映”一词的限定。D选项明显是错误的。“盐业专卖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经济制度,它也是一个历史现象,是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同样不符合题目设问中“反映”一词的限定。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题目材料涉及的只是四川井研县制盐业出现的新现象:盐井数量多、采用新的制盐技术、雇工来源地、雇工待遇等,根本没有提及盐的买卖,更不用说有无与此相关的制度。
  A、B两个选项对不少考生来说,就不容易排除了。因为选项中涉及“民营手工业”“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三个不同学科的概念。如果考生对概念没有透彻的把握,会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所设计的陷阱,会单纯依据“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句话,做出选B的错误判断。在逻辑上,做出这种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考生对“社会地位”这一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事实上,“社会地位”这一概念在日常教学、甚至是日常生活当中都是一个常见的概念,可能也正因如此,相当多人也就熟视无睹了,甚至包括老师。“社会地位”是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在高中阶段,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社会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对一些历史上的社会现象或仅仅局限于“阶级-阶层”的分析框架,或语焉不详。“阶级-阶层”的分析框架,强调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根本性的、根源性的。对相当多的社会现象不能提出直接的理论支撑。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拓宽视野,使得在平时教学中的历史解释具有更直接、更广泛的理论支撑。
  “社会地位”是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的社会分层理论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韦伯理论中的地位一词,指的是社会群体被他人赋予的尊崇或声望的差异”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地位”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在他人眼中的社会位置。题目材料中有两个地方涉及手工业者:一是“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一是“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第一句只涉及井主所雇工人的来源,无关雇工的社会地位。第二句是说雇工如何对待工作条件和待遇,显然也没有涉及工匠在他人眼中的社会位置。因此,题目涉及手工业者的信息都没有涉及个人或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更不用说地位的高低了。所以可以排除B选项。
  以上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的学科视野去解决问题的。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高中学生并不具備这样的知识积累。面对这样的疑问,我觉得有两个不同的解决途径。首先,这些知识积累,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因为近年来的高考,题目中出现不同学科领域的术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且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如果不界定清晰相关概念,又如何为锁定正确选项提供充分的理由,从而达到逻辑的自洽?当然,对概念的界定,也必须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不是所有的概念都采取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去界定。也可以采用解释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经验去解释概念。比如为了说明雇工“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能否等同于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春节期间,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家政从业人员薪酬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业人员在市场上选择空间会更大。这能说明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了“工作条件或待遇”不能赞同于“社会地位”。其次,解决高中生不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积累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努力从学生已经具备的其他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样是上面那个例题。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难以理解“社会地位”这一社会学概念。可以另觅他径去解决。题目材料提供的“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一段信息,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它究竟反映的又是一种什么现象?是否与社会地位相关?根据高中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一段信息事实上反映的是劳动力商品价格上升的现象。价格的上升又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关系相关联,与工匠(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地位无关。因而,从经济学的视角,也可以达到排除B选项的目的。   我们再回头看看A选项: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要为这个选项提供充分的理由,也必须具备经济学的视野。这一选项涉及“民营手工业”“(手工业)发展”两个概念。题目描述的现象是否为民营手工业的现象?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明确何为“民营手工业”?我们不需要给“民营手工业”下定义,但我们必须知道“民营手工业”这一概念,事实上涉及到经济学上的产权或所有权问题。如果材料中所提到的盐井是政府(官府)开办的或者说投资主体是政府,那么,A选项就必须排除了。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发现材料中“井主”一词,因为这个词表明了盐井是私人所有的,所以可以由此判断题目描述的现象是民营手工业领域中发生的。何为“(手工业)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经济生活》这一模块。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经济”的概念。知道社会经济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手工业的发展,实质上指生产环节的发展。因而其衡量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力,一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要素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资料当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它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考察经济是否有所发展,主要是断定生产关系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总的来说,要考察一个经济行业在生产领域是否有所发展,就必须对劳动者的技术技能、生产工具和技术等因素进行考察,看看这些因素是否有所发展。上述题目材料反映的恰恰是手工业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采用了新的制盐技术、工匠的来源扩大、工匠供不应求(说明生产规模扩大)。综上所述,可以严格地推断出当时四川井研县“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另外,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考察,考察生产资料的归属、分配关系及生产过程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看看是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上述例题提到雇工“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如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考察,这种现象反映了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利于提高雇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例题当中的现象都能反映出“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要言之,当前的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考的考题必然呈现出更多新的变化:新的视角、新的情境。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應变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只有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视野才是正确的思路。因而,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也就应该成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倍加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既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61.
  [2][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李康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1.
  作者简介:
  王现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分析了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因,详细介绍了钢丝绳的选择、维护管理及检验方法等。 The main reason of wire rope failure is analyzed. The selec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育人的先导.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祖国明天的发展,高中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的实现需要抓住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
假如你是一位衣冠整齐、举止大方、谈吐有序、待人礼貌的年轻秘书,第一次同你接触的人,就会对你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并给予肯定的评价,“概推”你品德好,水平高,能力强,前程
摘 要:近年来社会处在高速的发展进步中,社会经济化、全球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因此导致农村外出打工现象时常发生,农民工的数量与日俱增,同时,农村就会出現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从小缺失父母的关心和管教,长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仅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也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种种因素导致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加强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是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小学生进行
摘 要:幼儿健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将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要位置。健康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育活动与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以及热情,通过体育游戏增强幼儿体质,从而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适合幼儿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幼儿体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方式。
当我们放下手中的笔,将这组稿件交给作家出版社付择之时,1999年最后几页日历很快被翻尽;而当我们古到这卷厚厚的文集之时,“新千年”的喧嚣又会朴面而来——人类站在了2000年的地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几年以来,小学生体质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养成锻炼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此难题,结合本人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培养孩子们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习惯相当重要。体育课堂毕竟时间有限,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加强锻炼,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党委办公室的秘书必须有新思想、新的作风、新的作为;而秘书多读杂文,不失 At present, we are facing a new situation and a new task.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当中,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以及朝着人们的生活不断的普及,在教育领域当中也诞生了新型的微课教学方式。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主要是对于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且积极地探索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给相关从事者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