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作战计划”偷袭西柏坡破产始末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从延安迁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国民党北平最高军事长官傅作义趁中共中央总部立足未稳,制定了一个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准备对西柏坡发起“闪电式”进攻,企图一举摧毁共产党首脑机关,共产党一旦群龙无首自然不战自溃。这就是傅作义所谓“黑虎掏心”、“一剑封喉”的绝杀术。但傅作义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此时的北平城内到处有共产党的眼线,就连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也是中共秘密安插在傅作义身边的地下情报员,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早已传到中共核心高层。这是傅作义连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一
  傅作义是一代抗日名将,外号人称“七路半”。其意是傅作义虽然不是八路军,也就只差半点儿了。有关“七路半”这个称呼,来源众说不一。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日伪,因为傅作义作战比较积极,一些战术作风类似“土八路”。这一点给日军的情报系统造成了相当的混乱。傅作义在抗战期间比较亲共也是一条理由。1938年,傅作义曾经大量接受共产党员进其部队工作,借鉴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当时傅作义只有两个师,而这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竟然都是共产党员。虽然后来傅作义和共产党打了两年多内战,且一度被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但香火情未断,绥远和平起义,这两位政治部主任都是傅作义方面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傅作义的军队从上到下作风俭朴。傅作义本人布衣粗食,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中比较罕见,在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眼里看来,这就有点儿像共产党的“土八路”。这样一来,傅作义被叫做“七路半”也就见怪不怪了。
  著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蒋介石损失上百万军队,蒋氏准备南撤,以图东山再起。一连几天,傅作义殷勤地陪同蒋氏父子一行视察华北战区的机械化快速部队,在北平南苑机场检阅了野战部队的分列式,召集高级军官训话等等,但是绝口不提南撤的事情。直到蒋介石终于忍不住询问何时南撤,傅作义才婉转地向蒋介石请示说,华北“剿共”总司令部制定了一个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蒋介石果然被吸引住了,傅作义指着地图解释:“毛泽东的老巢西柏坡距我军保定前线仅有百余里路,根据情报,目前共军主力远在山西、绥远和中原地区,石家庄和西柏坡仅有一些地方部队和警卫团驻守,总兵力不过万余人。如果我们派遣机械化快速兵团十万大军,再联合山西方面的阎锡山,出其不意闪电一击,两天之内必定直捣西柏坡,收复石家庄,一举歼灭共军首脑总部。”蒋介石眼睛盯着地图不作声,脸色冷峻。儿子蒋纬国抢先开了口,这个年轻人曾在德国学习过装甲兵,又在美国学习飞行,对于“闪电战”情有独钟。他兴奋地说:“我看这是个好主意,有时候一招妙棋可以扭转整个战局,比如1939年德军电闪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
  蒋介石责备地看了他一眼,年轻人自知冒失止了声。蒋介石语气暗淡地对傅作义说:“宜生啊,你整天带我视察你的军队,恐怕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吧?你是不是不想南撤,拿这个计划来搪塞我?”傅作义心中一惊,脸上强装镇定地回答:“战与不战,由总统决定。如今眼看东北陷于敌手已是迟早的事情,华北战略位置更尤显重要,对东北方向是防火墙,对淮海方向是两面夹攻。我认为只有主动出击,给予‘共匪’致命一击,才能挫败‘共匪’嚣张气焰,稳定局势。”本来,蒋介石对于主动放弃华北一直心有不甘,心情矛盾,犹豫不决,但是招架不住国防部的坚持才勉强同意南撤。没想到傅作义抢先提出突袭闪电战,擒贼先擒王的计谋,十万大军偷袭兵力空虚的西柏坡,一举摧毁共产党首脑总部,活捉毛泽东,正好解除蒋介石心头之患。这简直就是投其所好,怎能不令蒋介石怦然动心?退一步讲,即使此战术无法达成战果,也能从背后大大牵制共军行动,缓解淮海战场的压力。
  历史的格局,总是在统治者性格的优柔寡断和患得患失中发生改变。试想,如果蒋介石毫不动摇地坚持放弃华北,命令傅作义60万大军立即南撤,那么淮海战场上国共两军的比例将变为140万对55万,后面的结果会怎样,难以预料,而中国解放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推迟,甚至国共会不会出现隔江对峙的局面还不得而知。这是自国共开战以来,蒋介石一再犯下的许多重大战略性错误之一。他当场同意傅作义暂缓南撤,批准十万大军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并决定亲自坐镇北平督战,巴不得奇迹出现,一战而扭转战局。
  二
  就在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布置作战计划的时候,幕僚长陈布雷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原来是蒋夫人宋美龄从上海打来的。蒋介石听完电话脸色大变,从面部表情看得出他很生气,甚至有些情绪失控。陈布雷试图劝他,但没有作用。会议还没结束,蒋介石就匆匆离开,直奔机场,弄得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是蒋大公子蒋经国,在上海搞经济改革“打老虎”打出了乱子,打到了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儿子孔令侃头上。宋美龄为救亲侄,去找蒋经国说情,不料蒋大公子铁面无私,根本不买账,搞得两人剑拔弩张、势如水火,宋美龄一气之下使出最后的“杀手锏”,直接向蒋介石“告御状”。蒋介石勃然大怒,中断会议赶往上海“救火”。
  蒋介石这一走,傅作义被搞得哭笑不得。连普通的人,办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天下大事,生死存亡,还有什么比偷袭西柏坡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更重要呢?蒋总统也真糊涂,分不清公事、私事孰轻孰重,像个晕头转向的消防队长四处灭火,说明他已失去理智,方寸大乱。蒋介石的猝然离去如同釜底抽薪,不仅抽掉了傅作义原本就不大充足的信心,而且那些许诺增援的飞机、坦克和中央军也都化为泡影。因为没有蒋总统亲自下命令,南京国防部是决不会给傅作义一兵一卒的,这就给尚未开始执行的“霹雳作战计划”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美龄”号专机从南苑机场腾空而起,离开北平古城向着上海滩十里洋场飞去,这是蒋介石统治生涯中最后一次北平之行。蒋介石赶到上海,在大公子与孔祥熙、宋氏两姐妹的争吵声中,蒋介石以他的独断专行,彻底中止了这场旨在“关注民生”的经济改革,蒋经国六亲不认,试图挽救蒋家王朝覆灭命运的雄心壮志轰然破灭。而北平城里的傅作义,还在硬着头皮开始执行“霹雳作战计划”。   傅作义以保定第四十四军为主力,集中北平附近的骑兵四师、整编十二旅、暂编三十二师等,共计6万多人组成快速突击兵团,另有空军数十架飞机在上空掩护,地面第三十五、三十六军策应,号称“十二万大军”。先头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分乘400辆汽车携炸药百余吨,兵分两路向西柏坡发起“闪电式”进攻。为确保进攻的突然性,各参战部队进行了严格保密,对外放出风声说是军事演练,所有人一切行动都在夜间进行。傅作义暗自高兴:毛泽东这回死定了,等老蒋回到北平,方知傅某“闪电战”的绝妙。
  抗战时期,傅作义在国民党军中被称为中国“闪电战”先驱,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玩“闪电战”的把戏,比希特勒还玩得早。可他高兴得太早了,这套玩日本人的把戏,对付用兵如神的毛泽东却失了灵。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地下党最为活跃的北平城内,无数双打入敌人内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每时每刻都在监视傅作义的一举一动。
  三
  戒备森严的华北军事会议结束不到24小时,西柏坡就拉响了敌人进攻的战斗警报。最早的这份情报送达周恩来手中时,西柏坡村的打麦场上正在隆重放映前苏联红色电影《列宁在十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解放区都是边远偏僻农村,没有电,更不通公路,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逢年过节能看上一回县剧团演出的京韵大鼓或者河北梆子,那就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了。如今听说放电影,就连那些中央警卫团官兵也没看过,不识电影为何物。因此,放电影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电影放映不久,一位值班参谋找到场内的周恩来,小声附耳低语不知说些什么。当时中央领导都在看电影,位置是打麦场中央。周恩来没有惊动兴致勃勃的毛泽东,悄声离开放影场。已经等候在场外的吉普车载上周恩来副主席,快速驶向军委作战部。傅作义十万大军阴谋偷袭西柏坡,企图一举摧毁我中央领导机关,这是北平地下党率先向党中央发出的警报。不久,军事情报部门也收到同样的情报,证实傅作义正在实施一场大规模的闪电偷袭行动。周恩来眉头紧锁,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的确,傅作义的情报也很准确。当时华北解放区的兵力十分空虚,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山西、绥远和承德,西柏坡外围和石家庄仅有七纵队3个旅,即使距离最近的第二兵团三纵也在100多公里外的涿鹿一带,赶回救援至少需要3天时间。但周恩来没有惊慌,马上与聂荣臻通了电话,命令华北军区集中所有部队包括地方民兵,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卫西柏坡的战斗。然后吩咐值班参谋不要惊动任何人,等电影散场后,再把毛主席、朱老总接到军委共议大事。
  当毛泽东看完那些十万火急的电报,表情稍有些惊讶。傅作义十万军队大举偷袭西柏坡,这个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在毛泽东看来显得有些荒唐幼稚可笑,有些逻辑混乱和垂死挣扎,跟玩火自焚差不多。傅作义眼看自身难保,他怎么敢主动出来挑衅呢?眼下的形势相当明朗,东北大局已定,淮海占据上风,华北四面楚歌,傅作义这头笨猪,难道不怕林彪大军出关抄他的后路吗?
  其实,傅作义并不是没有机会。如果他的这个“霹雳作战计划”行动放在几个月前,也就是党中央刚转移到西柏坡立足未稳的时候,那威胁性可就大了。可现在他才想起实施这个“霹雳作战计划”,为时已经晚了。另外,根据后来战略家分析,蒋介石中断军事会议离开北平,他这一跑,贻误了战机,如果当时蒋介石能够坐镇北平,指挥军队直捣西柏坡作拼死一搏,解放战争的格局则会是另一番景象。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或许蒋家王朝的灭亡已是天机之算,早就注定了。
  面对垂死挣扎的傅作义,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三国时候孔明唱了一曲《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百万大军。今天共产党也要唱一台“空城计”,可是我们不在城头上唱,要改在报纸和电台上唱,好让傅作义和蒋介石听到。毛泽东回到驻地,连夜为新华社写了两篇电文稿,题目分别是《华北各省首长号召保石路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和《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在这两篇新华通讯社文稿中,毛泽东以藐视的口吻逐一点出来犯之敌的“死穴”,如军队番号、人员编制、武器配备、进攻时间及路线等等。接着笔锋一转纵论天下:蒋介石最近两个星期已亲手送掉了东北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3支大军,但他仍不死心,还要弄一点花样去刺激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但是整个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不出几个月就要完蛋。最后,毛泽东忍不住大加奚落:你们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兵,却还在那里想做偷袭石家庄的美梦!
  毛泽东的这曲“空城计”还真显灵,傅作义听完新华社广播不禁仰天长叹:如此绝密作战计划也被披露,说明自己的长官部已渗入“匪谍”,毛泽东真是用兵如神。他浑身无力,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傅作义想得一点没错,他身边最大的“匪谍”,就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傅冬菊,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共产党的严密监视之下。既然共军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傅作义赶紧向已回南京的蒋介石请示退兵,十万大军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其他文献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号称“八百万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布《文告》宣布“引退”,1月21日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文告,表示愿意以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
期刊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愤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由“哭谏”而“兵谏”,与杨虎城将军合作,毅然决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这已是家喻户晓。然而,其中还有一事件的发生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势,那就是张学良将军与此同时还密令驻兰州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中他所倚重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方,发动了与“西安事变”成犄角之势的“兰州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扎甘肃省会兰州的东北军五
期刊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宣告成立,江西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首府。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正确指挥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4次“围剿”,期间,红色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和200多架飞机,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大兵压境,革命形势
期刊
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序幕。英雄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俗称刘邓大军)不仅在巍巍大别山上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更留下一个感人至深的“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严明群众纪律,刘伯承、邓小平毅然含泪公开处决了乱拿群众财物的警卫连副连长赵桂良。70多年过去了,我们如今再回顾这一段往事,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義。  “部队纪律这样坏
期刊
中国社会从隋朝到清朝一直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从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分为文试和武试,分别选拔文武官员。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定规,文试分四级进行,其中乡试、会试、殿试(廷试)一般三年一考。童试取童生(秀才),乡试取举人,会试取进士,殿试定状元。乡试为省级考试,会试于乡试次年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从成千上万举人录取数十名到两百名新科进士,可谓是百里挑一的精英,并进行初步排名,然后安排他们参加由皇帝
期刊
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但国民党政府仍妄想凭借长江天险,封锁南北各路交通,企图“划江而治”。由于国民党当局人为地切断了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联系,人民不能往来,物资不能交流。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民族工商业深受燃料、原料短缺的困苦,加上失去了北方广大的市场,已朝不保夕,奄奄一息。中国的航运业也遭受沉重打击,被迫缩短了航线。人民
期刊
陈省身(1911—2004),被国际数学界誉为“微分几何之父”。早在20世纪40年代,陈省身结合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方法,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高斯-邦尼-陈定理”(Guass-Bonnet-Chern定理)和“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理论”,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他的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在整体微分几何的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
期刊
1950年初,广西上林县人民政府接到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代为查找一位名叫周可传的人,并请周可传“见信即到中央”。周可传究竟是何人?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对他念念不忘,要寻找他的下落,并邀请他去中央呢?  留日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1年5月,周可传出生于广西上林县巷贤乡大山村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周建勋,清朝举人;祖父周昌歧是贡生;父亲周宗燮,民国师范学生,是一位乡贤。周可传家中有兄弟妹6人
期刊
1928年5月3日,侵华日军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侵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6123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即“五三惨案”。  “五三惨案”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奉命赴济南与日方交涉,面对强行进入交涉公署的日军,蔡公时为维护民族正义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用日语斥责日军暴行。最后,被日军割去耳鼻挖去双眼舌头,与16位随员一
期刊
东征战役全面展开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陕甘根据地的局面初步稳定下来以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会议决定当下时期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具体步骤是: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