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为红军“让道”之谜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使得红军顺利通过。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什么为红军“让道”之谜。
  
  “一举两得”应对“一石二鸟”
  
  1933年底,蒋介石集中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毛泽东已经被迫离开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以期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部队遭受重大伤亡,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被迫不断向敌人围攻和防守比较薄弱的粤北方向收缩。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粤北。
  当时主政广东的是军阀陈济棠。陈济棠,字伯南,广西防城人,1890年出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讨袁战争和二次东征。历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八和第一集团军司令,第五次“围剿”红军时期,任南路军总司令,授一级陆军上将。在鼎盛时期,陈济棠除了掌握有十几万人的军队外,还有一个拥有近百架飞机的航空大队。控制着广东大权的陈济棠,经过长期的苦心经营,把广东变成了他的一统天下,被人称为“南天王”。
  然而,这位粤系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南天王”,却绝非蒋介石可以轻易驯服的走卒。在1931年的“宁粤分裂”事件中,蒋介石被弹劾下野,陈济棠就“功不可没”。后来他索性与蒋介石“均权分治”,成立“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西南军事委员分会”等机构,行拥兵自重、军阀割据之实,使广东处于半独立状态。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机会收拾他。第五次“围剿”一开始,蒋介石就在兵力部署上北重南轻,想把红军逼进广东境内,借刀杀人,以收“一石二鸟”的功效。
  红军主力在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逐渐由北向南收缩,并且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有马上向广东方向“逃窜”的意图,蒋介石喜不自禁,他任命亲信薛岳担任前敌总指挥,率领九个师的中央军继续在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北边往南追击,同时,他向薛岳面授机宜:“对共匪‘追而不剿’,以机动穷追为主,匪止即止。”薛岳心领神会,自己担任的其实是“赶羊群”的角色,能把红军“赶”到广东,自己就算大功告成了。
  陈济棠对蒋介石利用战场消灭异己的做法早有领教,对薛岳在北面对红军追追停停的目的自然也是洞若观火。因此,他在接连接到蒋介石防堵红军的电令后,忧心忡忡地对部下说:“咱们与红军的这场战争是输不起也赢不得。若输了,共军进广东,老蒋说,我来替你剿,广东就是老蒋的了。若赢了,共军剿灭,广东已疲惫不堪,老蒋说,我来替你善后,广东还是老蒋的。”
  陈济棠当然不甘心丧失自己经营十载之久的半壁江山,此时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但是,陈济棠毕竟在乱世之中闯荡了几十年,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难题”还能难倒他?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送客”。他召集心腹将领开会,安排他们依计而行:“咱们一面慢吞吞地在红军的必经之地修造工事,以免被蒋介石抓住把柄;一面又不完成碉堡封锁线,开放一条让红军西进的道路,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专门从红军后卫部队身上做文章,以‘送客早走’”。他希望此举也能收到“一举两得”之效:既防红军入粤,也防蒋介石把自己的手伸进广东,以达到保住广东地盘的目的。
  陈济棠虽然对自己“送客”妙计颇为自得,但还有一个心事令他寝食难安:红军要真的乘虚攻击,在他的家门口或家中大打出手怎么办?怎能让红军知道他的一片“好意”呢?他思来想去,觉得有必要同红军进行一次谈判。谈判之前,必须找个中间人先给红军“通融”一下,摸摸红军的“底牌”。
  谁做这个“信使”呢?恰巧,他的护兵中有人和当时红军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的内弟相识,罗炳辉内弟此时正在广东做生意,并且愿意代他们到苏区传话。陈济棠惊喜异常,立即给中共和红军领导人周恩来写信一封,信中说:“我准备派总参谋长杨幼敏和黄质文、黄任寰3人为谈判代表,你们最好派你们的粤赣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为总代表,进行谈判。”将罗炳辉内弟请来后,陈济棠亲自单独召见,当面交代任务,并反复叮嘱:“途中千万小心,人在信在,不可有丝毫闪失。信一定要当面交给周恩来,速去速回。”
  
  “秘密谈判”后的“五项协议”
  
  1934年9月,罗炳辉内弟很快找到了红军保卫局局长李克农,在李克农的亲自陪同下,他与周恩来、朱德进行了极其秘密的会晤,并将陈济棠的秘函交给周恩来。
  此时,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正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临时中央和红军已准备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对如何破围,能否运用党的统战策略,利用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在南线找到突破口,正是周恩来和朱德连日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信的内容,正是周恩来所想。至于要不要与陈济棠谈判,因为当时党内最高权力和军权分别掌握在博古和李德手中,周恩来、朱德也做不了主。于是,他们立刻找博古和李德商量此事。
  周恩来和朱德刚一说明来意,李德就大笑起来:“和陈济棠谈判?和军阀合作?”李德耸耸肩,摊开双手,做了个带有嘲讽意味的姿势。在他眼里,和军阀合作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周恩来和朱德见此情形,也不多解释,遂起身告辞,赶往博古住处。
  博古静静地听周恩来和朱德说着,一句话不说,面部毫无反应。周恩来和朱德看得出来,他对与陈济棠谈判也是不抱任何希望。周恩来和朱德不愿意放弃这最后一次机会,仍然反复劝说。“好了,好了。退出中央苏区,共产国际已经批准了,走,只是时间问题,再商讨和一个军阀合作的问题,有些小题大做。你们看着办吧!”博古最后不耐烦地摆摆手,授权周恩来和朱德全权处理谈判事宜。
  何长工、潘汉年被确定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何长工当时担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粤赣省委常委。粤赣军区是与粤军最近的红军防区,其最高军事长官何长工自然是与粤军谈判最佳人选,潘汉年时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何长工郑重地接受了任务,与周恩来握手告别。
  1934年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脱下军装,换上西装,戴上墨镜和草帽。斯文儒雅的潘汉年看看自己,又看看身材魁梧的何长工,禁不住笑道:“你看我们这副打扮是大学教授还是做生意的大老板?”何长工笑着说:“当然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呀,我们是去做一笔大生意嘛。”
  在一个暮霭沉沉的黄昏,潘汉年、何长工赶到了约会地点江西省会昌县白埠镇。这时,陈济棠派出的一个特务连早已迎候在那里。潘汉年、何长工坐上轿子,由特务连护送前行,每遇岗哨盘问,特务连严连长便高声喊道:“这是陈总司令请来的贵客。”轿夫一路通行无阻。10月8日,两人抵达谈判地点江西省寻乌县罗塘镇。
  陈济棠深知此次和共产党谈判事关重大,因此对谈判地点和内容极端保密。当双方代表到达后,陈济棠立即命令其心腹严应鱼旅长严密封锁消息,加强警戒,必须确保红军代表的安全。为此,严旅长专门指派参谋长兼军法处长韩宗盛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
  双方代表同住在一幢新建的两层小洋楼里,红军代表在楼上,粤方代表住楼下。严应鱼将站岗的士兵一律换成最亲近的人,他本人及其他贴身人员在谈判期间都避免进入这座小楼。翌日上午,双方代表来到楼上的一间会议室。陈济棠部代表杨幼敏握着潘汉年的手说:“久仰!久仰!”韩宗盛也握住何长工的手说:“幸会!幸会!”4人终于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大聊茶道。潘汉年侃侃而谈,何长工借机引入正题。潘、何两人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陈济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战、解除封锁、恢复通讯联络、互通情报及抗日反蒋等事项进行了反复商谈。双方各自提出了建议和条件。
  经过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部,陈部撤离40华里。
  杨幼敏立即返回广州,向陈济棠汇报谈判情况。陈济棠闻听大喜过望:“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红军签得停战协议,以后就用不着怕蒋介石来压迫我们了。”杨幼敏问何时开始实行与红军签订的协议,陈济棠心中高兴,人也就更加大方起来:“明天就可以开始,盐、布等紧俏物质一律放行,弹药先拨给他们十万发,做个大人情吧。他们多打死一个蒋介石的兵,我们就相应地多安全一分。”
  
  “敲梆式的堵击”和“送行式的追击”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5个主力军团以及中央、军委纵队共8.6万人踏上了英勇悲壮的长征之路。开始时,红军计划把整个苏区的家当都搬走。不惜雇了数千名挑夫,捆扎了几千付挑子,连兵工厂的机器之类物品都抬上,以“甬道式”的行军和“搬家式”的迁移缓慢行进在赣粤湘崎岖的山间小道上。
  红军这种“搬家”式的突围其实犯了兵家大忌,这也为后来湘江之战的损失惨重埋下了伏笔。这时候,陈济棠部就有心腹将领主张乘机消灭红军主力,以夺取头功。陈济棠面对个别爱将的这种蠢蠢欲动,嘿嘿一笑:“看样子今天要重创红军并不是太难。可消灭了红军,老蒋还会发给咱们这么多军饷?我们在老蒋眼里还有什么利用价值?等他腾出了手来,首先要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不听话的杂牌武装啊!”陈济棠这一句话,其实也是向大家解释为何会心甘情愿为红军“让道”并送军火给红军的原因。于是,大家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陈济棠为做给蒋介石看,也为防止红军在粤北停留或真的从粤北进入广东腹地建立根据地,频频调兵遣将予以防堵。令余汉谋派出两个师一路尾追红军,将驻广州花县的警卫旅用火车和汽车急运至粤北仁化,抢占沿途诸要点,并广筑工事;将自己的行营前移至粤北曲江,坐镇指挥。但这些都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红军过粤北期间,陈济棠给前方一线部队明确的任务是“保境安民”;规定的战场纪律是“敌不向我开枪不准射击”。陈济棠警卫旅为做到“不与红军打仗”,前线指挥员少将副旅长黄国梁与少将政训员黄若天商量,将一些与共产党有仇的人借故留在了后方。
  从10月14日傍晚到18日傍晚,集结在于都境内的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野战纵队8.6万人,渡过长征第一河——于都河,向粤北突围转移。陈济棠按照“秘密协议”,给红军让出了一条宽40华里的通道。这样,使红军较为顺利地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粤北南雄境内。
  蒋介石得知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即令陈济棠等人在粤北组织第二道封锁线给予阻截。陈济棠令部下到仁化、乐晶、汝城附近设防,但下属军官同时也得到命令:“让出红军西进道路。”10月27日,红军下达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命令。同样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于11月4日又顺利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再次颁布紧急“堵剿”电令,在第三道封锁线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加强防堵。在这个过程中,红军认真执行“秘密协议”,不入广东腹地,只沿粤北西进。于是,红军一路未遇粤方顽强阻截,又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的计划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乱,他终于觉察到自己算计陈济棠不成,反被陈济棠狠狠“耍”了一把,不禁恼羞成怒,亲自给陈济棠拟写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窜,不予截击,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之污点。着即集中兵力27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前愆。否则,本委员长执法以绳。”
  陈济棠害怕日后难以逃脱责任,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急忙销毁了与红军谈判的文件纪录,命令叶肇、李汉魂和李振球等师分头尾追红军进入湖南,但他们的先头部队距红军总有一二天的路程,而且各部追至蓝山后,便都立即撤回到广东防区。陈济棠部对红军的这种追堵,被国民党南昌行营一厅中将副厅长、蒋介石待从室主任晏道刚喻之为“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
  红军自离开粤北进入湖南腹地后,遇到何健和白崇禧部队的疯狂追堵,形势马上发生逆转,每一道关卡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通过第四道封锁线时,同蒋军进行了惨烈的湘江之战,红军包括牺牲、受伤和走散掉队的,一共损失了5万余人。这是后话。(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工农红军全传》——人民出版社,《陈济棠传》——广东人民出版社等丛书。)
其他文献
(一)安全行车“三知”知人 在大风扬沙的时候,行人喜欢抢上风;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有些行人用围巾包着头或将大衣领子竖起,不容易发现对面来车;小孩顽皮淘气,见了汽车喜欢跑来跑去;老年
信息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社会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语言大震荡。近年来,外来词汇,网络语言,广告风格,港台情调……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结构稳定的方块汉字。你说他说,是耶非耶,令人无
有人说,女人看电视新闻节目时一看便睡着。看电视娱乐节目时睡着了还在看。这虽然是个玩笑.但这种现象的确是事实。有人对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男性和女性收视情况做过调查
应用四元素法的捷联算法,采用Matlab编程。积分运算采用经典4阶Runge—Kutta算法实现。捷联惯性测量中数学平台和定位解算包括参数初始化、计算装置从惯性器件实时读取数据、
针对2016年最新的花样游泳比赛规则,对2D仿真水中机器人花样游泳动作进行研究与实现。简要介绍比赛规则,对规则中所规定的统一主题以及关键标准动作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给出相应的
在我国现阶段,采油废水的回注处理技术是保障油田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国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采油废水的处理技术以及在国内和国外的最新发展的动态
期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
近几年来,央视新闻、经济等频道不断推出大型活动,《感动中国》、《圆梦行动》等活动使得电视活动产品从无形到有形,定位越来越准确,主题也越来越鲜明。2007是锦州“三年大变样”
目前.高邑县档案局着手安排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对2010年度收集的名人专题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已完成赵南星、陈为人等专题档案105件。二是继续完善新民居建设影像档